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六年级 >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实录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别了,我爱的中国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学实录之一
佚名
  
  教学过程:
  (简介背景,初读课文)
  一、审题,揭示主线
  1.找出题目中心词。“别”字告诉我们什么?“爱”字抒发了什么?
  2.思考:作者是乘船离开祖国的。课文怎样写船?随着船越走越远,作者的心情怎样?
  〔标题切入,抓住了结构、情感两条线索〕
  二、分段,理清文脉
  1.默读课文,根据课后问题1给文章分段。
  2.我们还能找到别的分段依据吗?(冷场)
  师:(提示)比如,船的位置。
  生:船离岸,船向前驶,船……
  师:船到了哪里?(到了大海)再从内容看呢?
  生:第一段写亲友的送别,第二段写沿途的景物,第三段写作者的联想。
  〔习题引路,懂得了“作者思有路”,下面教学环节就是“遵路识斯真”〕
  三、讲读,牵情入境
  第一段:离别情
  师:“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我”为什么感动?
  生:因为作者看到亲友送别的情景,听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想到自己要远离祖国。
  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我”的感动“说不出”?
  生:作者没有说话,只流泪。
  师:作者是一位坚强的革命志士,居然哭了,是因为他……
  生:(齐)太感动了。
  师:作者不但泪满眶,而且一大滴一大滴滴在镜面上,甚至使镜面都模糊了,也是因为……
  生:(齐)他太感动了。
  师:正因为他太感动了,所以……
  生:(齐)说不出。
  师:这种离别故土、离别亲人的感情是语言不能表达的。请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出“我”的这种惜别之情。(学生朗读)
  〔抠住一句话,披文入情〕
  第二段:爱国情
  1.比较句式:小黑板出示“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帝国主义的军舰”,引导学生与课文中先否定后肯定的句式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目睹帝国主义对我国领土主权的践踏,所激起的愤慨之情。
  2.黄土、青草、小岛、海水、浪涛何处不有,何处不见,为什么在作者眼中这样亲切?
  3.通过灰、白和黄、绿、金色的色调对比,进一步体会作者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懂得爱得深才恨得切。(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通过比较,读者的情感又深入了一层〕
  第三段:奋斗情
  1.船驶向了大海,课文没有写景,我们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
  生:船驶向大海,作者仍然靠在船舷上,凝视着祖国的海岸线,小岛越来越小了,渐渐地看不见了。展现在眼前的是波澜壮阔的大海,是海风掀起的巨浪。
  师:面对浪涛汹涌的大海,作者思潮起伏,他首先想到什么?
  生:他首先想到不忍离中国而去。
  师:既然不忍,为什么要离开呢?
  生:因为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
  师:那么,他是为了逃避迫害而出走的啦?怪不得作者自责是罪人!(生纷纷摇头)
  生:作者说他决心为中国贡献“我的身,我的心”,因此不会怕死,他出国是为了保存革命力量。
  生:课文说他出国是为了求经验,求武器。也就是要寻求马列主义真理。
  生:从“暂别”、“终将”这些词可以看出他离开是暂时的,最终还是要回来战斗、工作的。
  师:所以说他出国是为了救国。
  2.作者的希望和誓言是什么?(从两个“更勇猛”,从“驱逐”到“毁灭”的语气由轻到重,体会作者报效祖国,愿为之献身的壮志豪情。提示用铿锵有力、坚定高昂的语调朗读,抒发爱国志士的奋斗情感。)
  〔顺着情感线索,字词句一线串通,文路学路合二为一,作者读者心灵相通。〕
  四、抓眼,深化感情
  1.为什么“别了”提到句首?既然说了“我爱的中国”,又为什么加一句“我全心爱着的中国”?重复时为什么还要加上“全心”一词。
  2.比较三个句子文法上的差异,从中悟出作者情感的变化:
  第一句:放在段的开头。真抒离别情。
  第二句;做段的结句,单独成行。对祖国前途的关心,对壮丽山河的依恋使爱国之情升华了。
  第三句:全文归结,增加感叹号。爱国心化为奋斗志,爱国之情达到高潮。
  (齐声朗读三个句子,指导第一句要读得缓慢深沉,第二句要读得亲切深情,第三句要读得坚决、激昂)
  3.结束语:为了建造新中国,多少革命志士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为了建设新中国,几多海外游子冲破阻力,纷纷归来。他们为什么这样不畏艰难、舍身忘我?因为他们都有一颗拳拳的爱国心,都全心爱着自己的祖国!
  〔文眼,贯穿全篇,作者那热烈而深沉的感情凝聚其中。抓文眼,进一步调动学生情感,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附:板书,(浓缩全文)

          别了,我爱的中国
《别了,我爱的中国》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浙江省建德市李家中心小学 李友清
  
  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别了,我爱的中国》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现在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读完后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范读),
  师: 听完了,你听出什么了吗?
  生1 :我听出作者热爱自己的祖国.
  生2: 我听出了作者不想离开自己的祖国.
  生3: 我听出了作者很恨帝国主义.
  师: 是啊,大家听得都很认真,说出了自己有感受,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自己的这种感受吗?.(学生自读课文,试着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
  师(出示课题)读了课文以后,相信同学们对课题会有更深的理解,我们一起来找找课题中哪两个字是关键字?
  生1: 别了.
  生2: 别﹑爱
  师: 说说你的理由.
  生2: 因为我觉得文章就是围绕“别”﹑“爱”两个字来写的.
  师: 能说得再具体些吗?
  生2: “别”就是说作者离别祖国,“爱”就是说作者热爱祖国.所以说关键字应该是这两个.
  师: 大家认为呢?(学生一致认可生2的意见)
  师: 如果把把学习课文比作吃东西,刚才我们只是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囫囵吞枣(生笑),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也不利于消化,得细嚼慢咽才行,我们一起来仔细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的般离岸以后,他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
  师: 詹燕君同学学习很有方法,她把作者看到的部分用横线划出来,听到的部分又用波浪线划,看上去一目了然.(再转一圈,大部分学生都这样做了,嘿嘿)
  师: 现在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吧.
  生1: 作者看到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
  生2: 作者看到亲人都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
  生3(马上纠正) “再见,再见”应该是听见的!
  生4: 作者还听见了劈劈啪啪的鞭炮声
  师: 是啊,可是老师发现一个不正常的现像,为什么作者要离开中国去外国,船开后,眼睛不朝着自己将要去的方向,反而一直在回头看呢?
  生1: 很正常啊,因为岸上有他的亲人.
  生2: 还有他的祖国,因为他要离开了,所以他想再多看一眼.
  生3: 说明他并不想离开祖国,依依不舍.
  师: 哦,原来这样.看来还是同学们读得认真,想得周密,是啊.经你们这么一说,老师也看出来了,面对亲爱的家人,亲密的朋友,哺育了自己的祖国,现在就要离开了,怎么不黯然泪下呢.面对眼前这熟悉的一切,他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动.他自己不说出来.我们一起想想,他为什么感动呢?
  生1: 因为有这么多的家人和朋友来送他而感动.
  生2: 因为他虽然要离开祖国了,可祖国还有这么多人在牵挂他而感动.
  师: 是啊,因为他依依不舍,因为他被这一切感动了,所以他写下了这段文章,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这种气息,现在你能用你的朗读把这份感动传递给大家吗?让大家因你的感动而感动(指名几个学生表情朗读,指导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和表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后录: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面对着这样一篇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相对比较抽象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入境”是教学的关键,碍于学校条件的限制,教室里没有多媒体,甚至连课文录音也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则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地采用了“范读”的形式给学生的学习基点作一个定位,配以后续的“回头看”, “感动”等处的理解和挖掘,自始至终想让学生处于一个较为统一,和谐的状态.教学过程中.本着一个组织者和学习的伙伴的定位,用形象的比喻和不惜“藏拙”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语文课堂教学在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从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含义,而后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指导朗读的表达.因此在教学中朗读的时间占了较大的份额.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多以自由读为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