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14吉林一中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带答案)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
1. 下列物质中,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是( )
A.甲烷 B.乙烯 C.苯 D.乙醇
2.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应加入CuSO4溶液
B.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 生酯化反应
C.淀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共热一段时间后,向溶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煮沸,未见红色固体产生,证明淀粉没有发生水解
D.可用NaOH溶液除去混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3. 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①CH3COOCH3+CH3CH2OH―→CH3COOCH2CH3+CH3OH
②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③CH3CH2Br+NaOH―→C2H4↑+NaBr+H2O
④C2H4+HCl―→C2H5Cl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4. 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
A 35 Cl和 37 Cl B.正丁烷和异丁烷
C.O2 和 O3 D.H2O 和 H2O2
5.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6. 下列中各组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酸性:HClO4>HBrO4>HIO4 ②离子还原性:S2->Cl->Br ->I- ③沸点:HF>HCl>HBr>HI
④金属性:K>Na>Mg>Al ⑤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 ⑥半径:O2->Na+>Na>Cl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7. 25 ℃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 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ΔH>0
D.25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8. 手性分子是指在分子结构 中,当a、b、c、d为彼此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称此分子为手性分子,中心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下列分子中指定的碳原子(用★标记)属于手性碳原子的是
A.降冰片烯 B.乳酸
C.苯甲醇 D.甘油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实验题
9. (I)小明在做“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他取了两只试管,均加入4mL 0.01mol/L的KMnO4酸性溶液和2mL 0.1mol/L H2C2O4(乙二酸)溶液,振荡,A试管置于热水中,B试管置于凉水中,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
①需要用 来酸化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tA tB(填“>”、“=”或“<”).
②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实验室有瓶混有泥沙的乙二酸样品,小明利用这个反应的原理来测定其含量,具体操作 为:
①配制250mL溶液:准确称量5.0g乙二酸样品,配成250mL溶液.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少量酸酸化,将0.1000mol?L﹣1KMnO4溶液装入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进行滴定操作.
在实验中发现,刚滴下少量KMnO4溶液时,溶液迅速变成紫红色.将锥形瓶摇动一段时间后,紫红色慢慢消失;再继续滴加时,紫红色就很快褪色了.请解释原因: .当 ,证明达到滴定终点.
③计算:再重复上述操作2次,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1 0.00 20.10
2 1.00 20.90
3 0.00 21.10
则消耗KMnO4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mL,已知H2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则此样品的纯度为 .
④误差分析: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A.未用标准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
B.滴定前锥形瓶有少量水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不小心将少量酸性KMnO4溶液滴在锥形瓶外
E.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10. 实验室制备溴苯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填写下列空白:
(1)关闭F夹,打开C夹,在装有少量苯的三口烧瓶中由A口加入少量溴,再加入少量铁屑,塞住A口,反应一段时间制的溴苯。溴苯是一种密度比水 (填”小”或”大”)的无色液体,在实验中因为 而显褐色。则三口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_和_ __。
(2)D、E试管内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三口烧瓶中的反应进行到仍有气泡冒出时松开F夹,关闭C,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口烧瓶中的溴苯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
①向三口烧瓶中加入10 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②滤液依次用10 mL水、8 mL10%的NaOH溶液、10 mL水洗涤。NaOH溶液洗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_ __。
(5) 经过上述分离操作后,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_____________,要进一步提纯,下列操作中必须的是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重结晶 B.过滤 C.蒸馏 D.萃取
11. 下图为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揭示实验原理
①乙酸与乙醇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以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请用氧同位素示踪法写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否用氢同位素示踪法揭示酯化反应原理? 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温度确定:
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实验表明,反应温度应控制在85℃左右为宜。回答:
实验温度不宜低于85℃左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温度不宜高于85℃左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装置的比较:
利用右图装置制备乙酸乙酯,这种装置与教材装置相比较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
酯层厚度的标示:
为更好地测定酯层厚度,可预先向饱和Na2CO3溶液中滴加1滴____试液,现象是___________。
12. 用图中所示实验装置证明氧化铜能加快约7%的双氧水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即比较反应速率)。用图示装置测量产生气体的体积,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如下:
(1)从实验原理来看,实验中的“待测数据”可以指 、也可以指 。
(2)实验时气体收集在B中,B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若要检验产生的气体是O2,待气体收集结束后,用弹簧夹夹住B下端乳胶管,打开单孔橡皮塞, 。
(3)为探究CuO在实验②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除与①比较外,还需补做下列实验不必写具体步骤):a.证明CuO的化学性质没有变化,b. 。
(4)为证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加入双氧水前后没有发生改变,你设计验证的实验是 。
(5)实验开始时,当往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双氧水后,由于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分液漏斗内的液体不能顺利流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采取的措施是 ;
在测量生成的气体体积时,除了要注意视线与凹液面相平以外,还应注意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13. 如图5-2所示,将氯气和甲烷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装置放在光亮处,可看到的现象有 。
图5—2
14. A、B、C、D、E、F、G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中A与E、D与G同主族,且D与G核内质子数之和是A与E核内质子数之和的2倍,A与B、C、D可分别形成10电子分子,E、F、G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可相互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E、G两种元素的符号:E 、G ;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Zn与稀硫酸反应需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会大大加快,其原理是 。
(3) E在D2中燃烧生成化合物X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X中的阴离子电子式为 .
(4)能够说明可逆反应2CD2(g) C2D4(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消耗2mol CD2的同时,生成1 mol C2D4
②恒温恒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CD2和C2D4的浓度之比为2∶1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
⑤单位时间消耗4mol CD2的同时,消耗2mol C2D4
(5)向含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0.5 mol的水溶液中通入标况下BD2气体11.2L,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15. 下列各个曲线分别表示元素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Z为核电荷数,Y为元素的有关性质)。把与下面元素有关的性质相符的曲线标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1)Ⅱ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________;
(2)第3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________;
(3)F-、Na+、Mg2+、Al3+的离子半径________。
16. 称取三份锌粉,分别盛于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按下列要求另加物质后,塞上塞子,定时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甲加入50 mL pH=3的盐酸,乙加入50 mL pH=3的醋酸,丙加入50 mL pH=3的醋酸及少量胆矾粉末。若反应终了,生成氢气的体积一样多,且没有剩余的锌。请用“>”“=”或“<”回答下列各题。
(1)开始时,反应速率的大小为 。
(2)三支试管中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 。
(3)反应终了,所需时间为 。
(4)在反应过程中,乙、丙速率不同的理由是(简要说明) 。
17. 根据元素周期表,填写下列空白:
(1)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 周期第 族、第 纵行。某元素B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用 表示B原子的组成 ,
(2)在第三周期中,A、C两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为4,它们组成化合物AC的化学式为_____
(3)1mol某物质含有不同周期的三种元素各1mol,其核电荷总数为20mol,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它是 化合物(离子或共价)。
18.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由①、③、④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常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酸性,则符合该条件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至少写两种)。
(2)由表中①、④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1∶1构成的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通常使用的催化剂为 (填序号)。
a. MnO2 b. FeCl3 c、Na2SO3 d、KMnO4
(3)下图中A~F是由部分上表中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A、B、C为单质,转化关系如下:
Ⅰ.若B为黄色固体,A为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组成的单质。
①F的电子式为 。
②实验测得起始参加反应的B和最后生成的B质量相等,则起始参加反应的A和C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Ⅱ.若D为淡黄色固体,焰色反应为黄色,组成C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①下列关于D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
b.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
d.是一种碱性氧化物
②用惰性电极将F的饱和溶液进行电解,则阳极反应式是 。
19. 碱金属元素在科学研究与生产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
(1)锂是最轻的金属,如果用锂做一架飞机,两个人就可以抬动。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表示如右图所示,填写以下空格。
①L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
②6.941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电管是利用碱金属铯受到光照射时能形成电流这一光电效应的性质制成的。
①完成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下列有关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其单质在常温下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
B.其原子半径比钾原子半径小
C.其氢氧化物的水溶液不能使氢氧化铝溶解
D.其碳酸盐易溶于水
20. (1)如下图所示,组成一种原电池.试回答下列问题(灯泡功率合适):
①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时上述装置中灯泡亮,此时Al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 ;
②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时,灯泡______(填“亮”或“不亮”, 填“亮”做a题,填“不亮”做b题)。
a.若灯泡亮,则Mg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
Al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
b.若灯泡不亮,其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原电池原理的应用之一是可以设计原电池。请利用反应“Cu+2Fe3+ =2Fe2+ +Cu2+ ”设制一个原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则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__,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5 mol,则溶解铜的质量是__________。另外的重要应用是实验室在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时,可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质为KOH溶液,惰性材料作电极)负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推断题
21. 某种橡胶分解产物为碳氢化合物。对这种碳氢化合物做以下实验:
①若取一定量的橡胶完全燃烧,使燃烧后的气体通过干燥管,干燥管增重0.72克,再通过石灰水,使石灰水增重2.2克。
②经测定,该碳氢气体化合物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34倍。
③该碳氢化合物0.1 mol能和32克溴起加成反应。
④经分析,在③的生成物中,溴原子分布在不同的碳原子上,且溴代物中有一个碳原子在支链上。
(1)该碳氢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 。
(2)该橡胶的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 。
评卷人 得分
五、计算题
22. 0.2 mol有机物和0.4 mol O2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的产物为CO2、CO和H2O(g)。产物经过浓硫酸后,浓硫酸的质量增加10.8 g;再通过灼热CuO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3.2 g;最后气体再通过碱石灰被完全吸收,碱石灰质量增加17.6 g。
(1)判断该有机物的化学式。
(2)若0.1 mol该有机物恰好与4.6 g金属钠完全反应,试确定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已知:一个碳上接两个羟基是不稳定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答案选B。
考点:考查乙烯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学生记住即可。
2.【答案】B
【解析】
3.【答案】A
【解析】①中乙基取代了CH3COOCH3中的一个甲基;②中Na取代了—OH中的H原子;③是碱性条件下卤代烃的消去反应;④是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
4.【答案】B
【解析】
5.【答案】B
【解析】A、乙酸和乙醇的反应为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错误;B、乙烯与氯化氢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正确;C、乙醇的催化氧化,属于氧化反应,错误;D、苯与液溴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错误。考点:考查有机反应类型。
6.【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②离子还原性Cl-<Br -<I-,故错;③HF含有氢键,沸点最高,HI、HCl、HBr不含氢键,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则有氢化物沸点:HF>HI>HBr>HCl,故错;⑥半径Na+<Na,故错。故选C。
考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注重基础积累的积累即可。
7.【答案】D
【解析】体系中有过量的锡且金属活泼性:Sn>Pb,向平衡体系中加入铅后,c(Pb2+)不变,A错误;加入少量Sn(NO3)2固体,c(Sn2+)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Pb2+)增大,B错误;升温使c(Pb2+)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Δ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错误;由化学方程式和图示数据得平衡常数K=c?Sn2+?c?Pb2+?=0.220.10=2.2,D正确。
8.【答案】B
【解析】只有B答案中标有★的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二、实验题
9.【答案】(I)①硫酸,<.②5H2C2O4+2MnO4﹣+6H+=10CO2↑+2Mn2++8H2O.(2)①酸式.
反应中生成的锰离子具有催化作用,所以随后褪色会加快.当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锥形瓶内的颜色恰好变成紫红色且半分钟不变化 ,③ 20.00, 90.00% .④ACD .
【解析】
10.【答案】⑴ 大 溶有Br2
2Fe+3Br2=2FeBr3
⑵ D管石蕊试液变红(1分),E管出现浅黄色沉淀。
⑶水倒流进三口烧瓶。
⑷吸收HBr和Br2 干燥 (5) 苯 C
【解析】试题分析:(1)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所以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2Fe+3Br2=2FeBr3 、 。溴苯是一种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液体,在实验中因为溶有Br2而显褐色。
(2)由于生成的溴化氢极易挥发,溶于水显酸性,则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溴化氢溶于水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溴化银淡黄色长的,即实验现象是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3)由于溴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待三颈烧瓶中的反应进行到仍有气泡冒出时松开F夹,关闭C夹,可以看到的现象是与F相连的广口瓶中NaOH溶液流入三颈烧瓶。
(4)②由于溴苯中溶有溴化氢与单质溴,所以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HBr和Br2。
③氯化钙是常用的干燥剂,其干燥作用。
(5)苯易溶在溴苯中,且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所以粗溴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苯,二者的沸点相差较大,蒸馏即可分离,答案选C。
考点:考查溴苯制备实验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难易适中。在注重对学生基础性知识考查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规范的实验设计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11.【答案】① ②否。醇和羧酸都失H,所以H换成D无法指示何种物质脱羟基。
反应速率低,达不到催化剂活性温度;温度过高利于平衡逆向移动,酯产率降低。
用分水器能够在反应进行时很容易的把水分离出来,从而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酚酞。碳酸钠层呈红色,上层的酯层呈无色。
【解析】试题分析:(1)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羟基,醇应该氢原子,所以反应的机理可以表示为 。
(2)由于醇和羧酸都失H,所以H换成D无法指示何种物质脱羟基,因此不能用氢同位素示踪法揭示酯化反应原理。
(3)温度低,反应速率低,且达不到催化剂活性温度,所以温度不能低于85℃;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过高利于平衡逆向移动,酯产率降低,所以也不能高于85℃。
(4)根据装置图的结构特点可判断,用分水器能够在反应进行时很容易的把水分离出来,从而降低生成物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5)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所以应该滴入酚酞试液,实验现象是碳酸钠层呈红色,上层的酯层呈无色。
考点:考查酯化反应原理的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对影响以及实验评价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难度大,综合性强,对学生的要求高。试题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评价能力。该类试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类试题综合性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紧密,有的还提供一些新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细致的审题,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重组,全面细致的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2.【答案】(1)时间和气体体积或相同时间内放出气体所占的体积(或一定时间内右侧水面上升的高度);也可以指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2)干燥管;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干燥管,看是否复燃
(3)证明CuO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4)分别取加入双氧水前后的氧化铜,进行与H2(或CO、C等还原剂)的反应或与酸溶液的反应的性质实验比较
(5)使塞子上的凹槽对准瓶壁上小孔;左右两端液面相平;反应前后容器温度相同
【解析】试题分析:(1)实验目的是比较反应速率,所以实验中的“待测数据”可以指时间和气体体积或相同时间内放出气体所占的体积(或一定时间内右侧水面上升的高度);也可以指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2)根据仪器的构造特点可知,B仪器名称是干燥管。氧气是助燃性气体,所以检验氧气的实验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干燥管,看是否复燃。
(3)判断一种物质是催化剂,除能改变反应速度外,还要验证:一是质量不变,二是其化学性质不变,即证明CuO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4)根据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可知,要证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加入双氧水前后没有发生改变,设计验证的实验可以是分别取加入双氧水前后的氧化铜,进行与H2(或CO、C等还原剂)的反应或与酸溶液的反应的性质实验比较。
(5)要使液体顺利滴下则应该是内外压强相同,所以采取的措施是使塞子上的凹槽对准瓶壁上小孔;在测量气体体积时,应该是两侧的压强相同,且温度也是相同,所以措施是使左右两端液面相平,且反应前后容器温度相同。
考点:考查反应速率测定实验的探究、仪器的识别、氧气的检验、催化剂的验证以及基本实验操作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评价能力。该类试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填空题
13.【答案】试管内的黄绿色气体逐渐消失,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壁有油状物生成。(若答出有NaCl晶体析出更好)
【解析】
14.【答案】(1) Na S 第三周期 ⅢA主族
(2) 发生Zn+H2SO4=ZnSO4+Cu↓,形成铜锌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
(3)1∶2 略 (4)②④⑤ (5)NaOH+CO2 ==NaHCO3
【解析】
15.【答案】(1)b (2)c (3)a
【解析】(1)Ⅱ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2)第3周期的最高化合价从左→右依次升高;
(3)四种离子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
16.【答案】(1)甲=乙=丙 (2)甲=乙<丙 (3)甲>乙>丙(4)因丙形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解析】
17.【答案】(1)二、ⅦA、17、 188O
(2)MgS
(3)NaOH 或 LiHS 离子
【解析】
18.【答案】(1)HNO3、NH4NO3(合理即可)
(2)ab (3)Ⅰ.① H
②2∶1 Ⅱ.①bc ②4OH--4e- 2H2O+O2↑
【解析】
19.【答案】 (1)①第2周期第ⅠA族 ②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① ②D
【解析】试题分析:(1) ①Li的原子序数是3,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2周期第ⅠA族。
②6.941表示的是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 (2) 铯的核电核数是55,第二层电子最多为8个,其最外层是1个电子,故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②A、铯的金属性比钠强,其单质在常温下与水反应比钠剧烈,故错;B、其原子半径比钾原子半径大,故错;C、其氢氧化物的水溶液是强碱,能使使氢氧化铝溶解,故错。故选D。
考点:碱金属元素性质及其用途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其用途,题目难度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度。
20.【答案】(1)①2H+ + 2e- = H2↑;
②亮 a. 6H2O + 6e- = 6OH- + 3H2↑;2Al – 6e- + 8OH- =2AlO2- + 4H2O。
(2)Cu;48g;形成了Zn—Cu原电池,加快了化学反应的速率(注:必须强调形成Zn—Cu原电池,否则不得分);(3)H2 +2 OH- - 2e-=2H2O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装置图,当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时上述装置中灯泡亮,判断Al片作正极,Mg片作负极,此时Al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①2H+ + 2e- = H2↑
②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时,判断Al片作负极,Mg片作正极,灯光亮,Mg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a. 6H2O + 6e- = 6OH- + 3H2↑;Al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2Al – 6e- + 8OH- =2AlO2- + 4H2O。
(2)结合Cu+2Fe3+ =2Fe2+ +Cu2+,可判断电池的负极材料是Cu片,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u-2e- =Cu2+ 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5 mol,则溶解铜的质量是 ,实验室在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时,可向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的作用是Cu2++Zn=Zn2++Cu形成了Zn—Cu原电池,加快了化学反应的速率。
(3)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质为KOH溶液,惰性材料作电极)负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H2 +2 OH- - 2e-=2H2O
考点:原电池原理与燃料电池
点评:原电池构造原理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燃料电池是新兴的题型,考生要注意掌握原电池原理,把握本质,正确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四、推断题
21.【答案】
【解析】
五、计算题
22.【答案】 (1) C2H6O2 (2) HOCH2CH2OH
【解析】试题分析:(1)浓硫酸的质量增加10.8 g,则水的质量是10.8g
因此水物质的量是10.8g÷18g/molo=0.6mol
其中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2mol,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6mol
通过灼热CuO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3.2 g
则根据反应式CuO+CO=Cu+CO2可知
CO的物质的量是3.2÷16=0.2mol
再通过碱石灰被完全吸收,碱石灰质量增加17.6 g
则CO2的质量是17.6g
物质的量的是17.6g÷44g/mol=0.4mol
其中由CO生成的CO2是0.2mol
原有机物燃烧生成的CO2是0.4mol-0.2mol=0.2mol
所以根据氧原子守恒可知
原有机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6mol+0.2mol+0.2mol×2-0.4mol×2=0.4mol
所以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有机物中C、H、O原子的个数之比是1:3:1
因此该有机物的化学式只能是C2H6O2
(2)4.6g金属钠的物质的量是0.2mol
这说明有机物中含有2个羟基HOCH2CH2OH
所以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HOCH2CH2OH
考点:考查有机物化学式以及结构简式的判断和计算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之一,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守恒法进行计算和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