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7g 羟基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
D.标准状况下,22.4L苯中含分子数为NA
14.短周期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三种元素中,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态
B.Z的氢化物的稳定性比Y的强
C.Y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
D.Y的单质的熔点比Z的低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5.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CH4+Cl2 CH3Cl+HCl
B.2CH3CHO+O2 2CH3COOH
C.CHCl3+HF CHFCl2+HCl
D. +Br2 +HBr
16.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C
A.Na+、K+、Cl-、SO42- B.Na+、Cu2+ 、SO42-、NO3-
C.Mg2+、NH4+、SO42-、Cl- D.K+、Ba2+、MnO4-、NO3-
1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盐酸中加入适量氨水:H++OH-=H2O
B.铁与足量稀HNO3反应:3Fe+ 8H++2NO3-=3 Fe 2++2NO↑+4H2O
C.氢氧化铜溶于硝酸:2H++Cu(OH)2=Cu2+ +2H2O
D.铜与浓HNO3反应:Cu+4H++2NO3- = Cu2+ +2H2O+2NO2↑
18.巴豆酸是一种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性、对呼吸中枢和心脏有麻痹作用的有机酸,其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现有①氯化氢 ②溴水 ③纯碱溶液 ④乙醇 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试根据其结构特点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
A.只有②④⑤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②③④ D.全部
19.已知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下列反应:Cu+→ Cu+Cu2+(未配平)。NH4CuSO3与足量的2mol•L-1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①有紫红色金属生成;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③溶液呈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一定合理的是
A.该反应显示硫酸具有酸性 B.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
C.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 D.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
20.某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取其2.24L(标准状况下)充分燃烧,得到0.16mol二氧化碳气体和3.6g液态水。据此判断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此气体中一定含有甲烷
B.此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乙烷
C.此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有丙烷
D.此气体若是乙烯与甲烷的混合气体,则甲烷与乙烯的体积比为2∶3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4分)
21.(12分)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已知A、E同主族,A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A、B、C、E四种元素分别都能与D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多种常见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C元素的单质的电子式 ▲ 。
(2)写出同时含A、B、C、D四种元素的一种盐的化学式 ▲ 。
(3)E与D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与BD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A和D两元素组成的单质可以制成一种燃料电池,电池中装有浓KOH溶液。用多孔的惰性电极浸入浓KOH溶液中,两极均有特制的防止气体透过的隔膜,在一极通入A的单质,另一极通入D的单质。则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
(5)化合物C2A4和C2D4的液体曾被用作火箭推进剂,燃烧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气态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它们对环境无污染。已知1mol C2A4和C2D4完全反应生成两种气体时放出热量516.8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
22.(12分) 乙酸乙酯可以做白酒勾兑用香料、人造香精。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的主要装置如图7所示,主要步骤:①在a试管中按3∶2∶2的体积比配制浓硫酸、乙醇、乙酸的混合物;②按图7连接装置,使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b试管所盛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③小火加热a试管中的混合液;④等b试管中收集到约2 mL产物时停止加热。撤下b试管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其中液体分层;⑤分离出乙酸乙酯。(加热装置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配制混合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 。
(2)步骤②中b试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主要作用 ▲ 。(填字母)
a.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b. 除去实验中挥发出来的硫酸
c. 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
(3)图7装置中使用球形干燥管除起到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 ▲ ,步骤⑤中分离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
(4)为充分利用反应物,提高乙酸乙酯产量,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图8和图9两种装置(乙同学待反应完毕冷却后,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提取烧瓶中的产物)。你认为效果较好的是 ▲ 。
(5)若实验中用CH3CH218OH的乙醇与乙酸(CH3COOH)作用,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3.(16分)酯类是工业上重要的有机原料,具有广泛用途。
乙酸苯甲酯( )对花香和果香的香韵具有提升作用,故常用于化妆品和食品工业。乙酸苯甲酯的合成路线如下:
(1)B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
反应③的类型是 ▲ ,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下列物质中能与A的水溶液反应的是 ▲ 。
a.CaCO3 b.NaOH c.CuSO4 d.NaCl
(3)下列物质中与甲苯互为同系物的是 ▲ 。
a. b. c. d.
(4)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原子经济性”,即原子的理论利用率为100%。下列转化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___▲__(填序号)。
a.乙醇制取乙醛 b.甲苯制备 c.2CH3CHO+O2 2A
(5)苯甲酸苯甲酯可用作香料、食品添加剂及一些香料的溶剂,还可用作塑料、涂料的增
塑剂。工业上常用苯甲酸钠与氯甲基苯( ))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制备。
已知:
流程图示例如下:
设计以甲苯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苯甲酸苯甲酯的流程图 ▲ 。
24.(14分)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制硝酸的关键是氨的催化氧化,与硝酸工业相关的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的处理与应用也是科学研究的热点。
I.图10、图11分别是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及氨催化氧化的装置
⑴ 氮气和氢气通过图10装置,该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控制气体流速和 ▲ 。
⑵ 用图11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已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 ▲ ,写出该装置中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H+、OH-、 ▲ 离子、 ▲ 离子。
II.下列有关硝酸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A.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的试剂瓶中,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B.足量铁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说明稀硝酸不能氧化亚铁离子
C.不用浓硝酸与铜屑反应来制取硝酸铜,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
D.不用锌与稀硝酸反应制取氢气,说明稀硝酸能将锌钝化
工业生产硝酸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NOx(NO和NO2的混合物,假设不含N2O4),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
⑴ 工业上常用Na2CO3溶液吸收法处理NOx 。
已知:NO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NO + NO2 + Na2CO3 = 2NaNO2 + CO2 ①
2NO2 + Na2CO3 = NaNO2 + NaNO3 + CO2 ②
用足量的Na2CO3溶液完全吸收NOx,每产生5.6L(标准状况)CO2(全部逸出)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10g,则NOx中的x值为 。
⑵ 尿素也可用于吸收处理NOx,其反应原理为:
NO+NO2+H2O=2HNO2
2HNO2+CO(NH2)2=2N2↑+CO2↑+3H2O。
当混合气体中NO、NO2按上述反应中系数比时吸收效果最佳。若混合气体中V(NO)∶V(NO2)=3∶1时,可通入一定量的空气,同温同压下,V(空气)∶V(NO)= ▲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为20%)。
2014无锡市春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6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D C B B C C A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D D B D A D
二、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C C D D AC B
第Ⅱ卷(54分)
21.(12分)
(1)第二周期IVA族(2分); (2分);
(2)NH4HCO3或(NH4)2CO3(2分)
(3)2Na2O2+2CO2=2Na2CO3+O2(2分)(4)O2+2H2O+4e-=4OH-(2分)
(5)2N2H4(l)+N2O4(l)=3N2(g)+4H2O(g) ∆H=-1033.6KJ•mol-1(2分)
22、(12分)
(1)向试管中先加入2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3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只要浓硫酸在乙醇后加就可) (2分)
(2)a、c (2分)
(3)防止倒吸、分液漏斗 (4分)
(4)乙 (2分)
(5)略 (2分)
23、(16分)
(1)羟基;酯化(或取代)反应; 略 (每空2分,共6分)
(2)a、b (2分)
(3)a、d (2分)
(4)c (2分)
(5) (4分)
.
或
(每步1分。条件不写或结构简式错误不得分)
24.(14分)
I.(1)干燥混合气体 (2分)
(2)氨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2分); 4NH3十5O2 4NO+6H2O。(2分)
NH4+ (1分), NO3- (1分)
II. A (2分)
(1) 1.75 (2分)
(2)5:6(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