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全部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高一语文上册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上册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
卷I  识记和积累(32分)
一、选择题(共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癖好(pǐ)    喟然长叹(wèi)   肖像(xiāo)   巷道(hàng)    木讷(nè)
B.譬如(pì)    亘古不变(gèng)  内讧(hòng)   慰藉(jí)      创伤(chuāng)
    C.粘贴(zhān)飞来横祸(hèng)  熨帖(yù)    渲染 (xuàn)   驯服(xùn)
D.瓜蔓(màn)   锲而不舍(qiè)    翌日(yì)    翘首(qiào)    隽永(juàn)[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必竟太真实了,以至使“想出名”这一声名狼藉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形象。
B.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母亲的脚印。
C.此后,我摸到每一件物品,我的记忆都将鲜明地反应出那件物品的样子。   
D.只有这坐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去听取一只狼的嗥叫。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他最近在    去年所写的杂文,拟将被删削的、被禁止的,全部加进去,另行出版。
⑵我认为,真正的阅读      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⑶“村村通”工程,大大改善了落后山区和村庄的交通状况,       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⑷如有侵犯他人著作    的情况,其后果及责任一律由投稿人自行承担。
A.收集   必需    进而   权力    
B.搜集   必需    从而   权力
C.收集   必须    从而   权利    
D.搜集   必须    进而   权利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朝鲜成功发射通讯卫星的消息如石破天惊,震动了美、日、韩三方政坛,“朝鲜威胁论”又被重新提起。
B.地坛里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C.在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的背景下,奥巴马赢得大选,登堂入室,入住白宫,毫无疑问,给美国民众带来了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希望。
D.他们想不出,(贝尔曼)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本月26日,备受关注的中国首例公民讨要姓名权案终于有了结果,在法院调解下,诉讼双方达成和解,江西籍公民赵C将改用汉字姓名。
B.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
C.在胡锦涛总书记出席的汶川地震一周纪念活动上,发表了感人至深的演讲,在那一时刻,我们的心再一次与灾区人民的心连在了一起。
D.在《江南的冬景》中,冬天按地域将其分类,共分为北国的冬天、南国的冬天和江南的冬天三种。
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B.他整天在太阳底下晒,皮肤很黑,黑得像黑人。
C.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D.一只小狼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无动于衷的静静的岩石中去。
7.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梭罗,英国作家,主张回归自然,1854年出版了《瓦尔登湖》。《瓦尔登湖》的不朽并不在于某种写作技巧,而在于作者对自然的迷恋、参与和投入,在于他和他描写的对象实现了最淳朴、最亲密的心灵接触。
    B.荀子,名况,时人尊称荀卿。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是韩非和李斯的老师,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篇》等最有代表性。
    C.罗曼•罗兰,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传记《巨人三传》。
D.《始得西山宴游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他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二、填空题(共11分)
8.在横线上补写相关的句子。(共11分,每格一分)
   ①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        ▲       。(荀子《劝学》)
   ②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        。(苏轼《赤壁赋》)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    ▲     。 (林则徐《赴戍登程日占示家人》)
④寄蜉蝣于天地,        ▲      。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⑤句读之不知,      ▲      ,或师焉,或不焉,      ▲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⑥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想到了杜牧《山行》中的两句诗:      ▲          ,          ▲        。


卷Ⅱ  阅读与鉴赏(48分)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共12分)
这一天,我将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博物馆。我常常参观纽约自然史博物馆,用手摸一摸那里展出的许多展品,我曾经渴望亲眼看看地球的简史和陈列在那里的地球上的居民——按照自然环境描画的动物和人类,巨大的恐龙和剑齿象的化石,早在人类出现并以他短小的身材和有力的头脑征服动物王国以前,它们就漫游在地球上了。博物馆还逼真地介绍了动物、人类,以及劳动工具的发展经过,人类使用这些工具,在这个行星上为自己创造了安全牢固的家。博物馆还介绍了自然史的其它无数方面。
我的下一站将是首都艺术博物馆,因为正像自然史博物馆展示了世界的物质外观那样,首都艺术博物馆显示了人类精神的无数个小侧面。在整个人类历史阶段,人类对于艺术表现的强烈欲望几乎像对待食物、藏身处,以及生育繁殖一样迫切。在这里,在首都艺术博物馆巨大的展览厅里,埃及、希腊、罗马的精神在它们的艺术中表现出来,展现在我面前。:Z§xx§k.Com]
我通过手清楚地知道了古代尼罗河国度的诸神。我抚摸了巴特农神庙中的复制品,感到了雅典冲锋战士有韵律的美。阿波罗、维纳斯、以及双翼胜利之神都使我爱不释手。荷马的那副多瘤有须的面容对我来说是极其珍贵的,因为他也懂得什么叫失明。……
因此,这一天,给我光明的第二天,我将通过艺术来搜寻人类的灵魂。我会看见那些我凭借触摸所知道的东西。
9.第一段中“地球的简史”具体指的是(     )(3分)
A.自然博物馆
B.展出物品的自然博物馆
C.按照自然环境描画的动物和人类
D.自然博物馆中展示的物品
10.第二段“正像自然史博物馆展示……人类精神的无数个小侧面”。对这句话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然史博物馆显示了世界的物质方面,而首都艺术博物馆只显示了人类的精神方面,其价值不及前者。
B.自然史博物馆显示了世界的物质方面,而首都艺术博物馆只显示了人类的精神方面,其价值超过前者。
C.首都艺术博物馆的价值如同自然史博物馆一样。
D.自然史博物馆和首都艺术博物馆作用各不相同,不必分高下。
11.第二段“在整个人类历史阶段……以及生育繁殖一样迫切”一句的含义是什么?(3分)
⑴                                                                     
                                                                     
12.作者认为艺术的作用是                                                   。
    (不超过16个字)(3分)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共14分)
敦  煌
大地苍凉而贫瘠,宕泉河已经干涸,只剩时间和风在河床上流淌。一段最鲜活的历史就住在这贫瘠的表皮下……
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我,越过历史上那些小脚婆姨的时代,越过阉割了的宦官的时代,走进地层,走进敦煌,一下接通我们文明的另一个源流。
时光早已远去,那些曾经吹过旷野的风还留在衣带上;描绘的手早已化入尘埃,从他们手底流溢出来的色彩还在;丰美的水草已成荒漠,从那里生长起来的繁荣却留在洞窟里。
一场色彩与线条的盛会:灵动的肢体,飘飞的衣带,蘸着宝石的颜色自如地流转。在古中国的历史上,漫漫黄沙下,原来掩藏着这般自由的灵魂,这般高扬飘逸,这般酣畅淋漓,这般辉煌壮丽!当一个美丽的飞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带子舞成这样,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用它的灵魂在这根带子上舞过千年。洞窟外面,风把沙丘牵动过一轮又一轮,一千多年的风一直在上面吹拂,河水跟着它在流淌。桑叶上的阳光在上面闪烁,生命在上面歌唱,从绸带的飘飞里,我听到一股强劲的音乐。那是生命的狂欢。生命在洞壁上奔涌了一千年。
一匹迈着舞步的马。绘画人将灵魂里的歌声流泻到马步上--大地就是琴键,马蹄踩踏在音乐上,一股泉流般的乐音从马蹄下升起,把你和马一起浸入其中。
一位美丽的女菩萨。一千多年前的泥土,竟然塑造出这般鲜活的肉体,认人油然而生爱心。她就像是邻居家年轻的少妇,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光辉,丰腴的手臂叫人想偷偷伸过手去摸上一摸。瞧她那隐然含笑的样子,应该是不会生气了。神和佛在这里传达着人间的欢娱。
一幅童子嬉戏图。嬉戏中的儿童,那份童稚天真,那份童趣,或许他们天生地一下就接近了真正的经义?
他们都是谁?是些什么样的人,从春到夏从秋到冬把一生的时光都留在洞窟?
我惊叹于那些一笔一画抄出来的经书,一个字一个字,一行一行最终排成一张纸,一张纸接一张纸码成垛堆成山,多少生命成年累月就这样抄下来,一生做着同一件事情,生命逝去了,他们的痕迹还在。
一个人终其一生,将生命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不管那是什么,这本身就是值得尊敬的。当众多的生命为某一件事情聚集到一起,甚至一人接一代人专注于同一件事情时,这便是伟大——敦哉煌也!
看着那一尊顶天立地山一般高大的佛像。山做成的身躯,自然有着山的气象,山的沉静,山的大度,山的厚重。可是,在它的宏大中却不失细腻:那平静的面容,眉宇间充满会通天地得之于心的灵光,那是从灵魂从生命中流溢出来的光辉;那根修长的手指,当它沿着一定的坡度微微往上一时,你感到那上面倾注了多少灵魂的美丽;还有那手臂的自然垂下,衣身上的皱痕……在生的追求拓展到死后,神在众多的生命中坐直了身子,让后来的人惊叹生命的伟大。
他们是些关注灵魂的人。穷其一生,只为把灵魂安置在洞窟里。
在这一行行规规整整的字迹里,在这大处着笔美轮美奂的神像壁画里,我看到古人专注的眼神,就在这些神像后,面,他们是真正的神,就是他们,让生命在同前的沿壁上飞扬起事,让自己的精神顶天立地地站立在这里,以至多少年以后,一见之下,就把我们这些为外物所因扰所同化的现代人,一下带到云端。
敦煌等在它的洞窟里,等待它的颜色再度回到地面,等待它的声音在风中传响,等待它的底气来到我们身上,鸣沙山,沉默千年的沙石,也在朝我的臂腿发出鸣响。
13.本文对敦煌的哪些描写再现了“最鲜活的历史”?(4分)
答:


14. 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6分)
答: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开篇写大地的苍凉贫瘠、宕泉河的干涸,是为了表明敦煌已成历史,曾经有过的文明已消逝。
B.文中写到漫漫黄沙下,掩藏着自由的灵魂,高扬飘逸,酣畅淋漓,辉煌壮丽,这是对生命的赞美。
C.文中第六自然段“一股泉流般的乐音从马蹄下升起,把你和马一起浸入其中”采用的是比拟和借代的修辞手法。
D.文中对美丽女菩萨生动而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凡人的思想和情感。
E.文中写“沉默千年的沙石”,是用以静衬动的手法,更好地体现鸣沙山的鸣响。
五、文言文阅读(共22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小题(总12分)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归而谋诸妇          诸:之于
B.以待子不时之须      须:同“需”,需要[
C.顾安所得酒乎        顾:看一看
D.飞鸣而过我者        过:从……经过
17.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是岁十月之望      ② 顾而乐之
③状如松江之鲈      ④藏之久矣
⑤以待子不时之须    ⑥曾日月之几何
A.①③④/②/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③⑤⑥/②④
18.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如此良夜何——怎么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
B.曾日月之几何——经过的时间太漫长了。
C.断岸千尺——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
D.江山不可复识矣——江山的面貌改变太大,再也不认识了。
1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赤壁赋》写的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清风明月、衣带飘飘的迷人秋夜。
B.《后赤壁赋》写的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初冬。
C.前后赤壁赋中,时节推移,江山易貌,主人公的情绪始终欢乐自适。
D.这两篇作品的艺术性极高。它描写江山胜景,字字如画。而同一风月,随着节序的推移和心情的变化,又呈现出不同境界。它把写景抒情和说理融为一体,记富有诗情画意,又写得理意透辟。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2题(总10分)
袁家渴记    柳宗元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黑,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楠、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胶葛水石。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扬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也,出而传于世。其地世主袁氏,故以名焉。

20.(4分)文章首段看似写得不够简练,其实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一是明白地交代了袁家渴的      ,二是作为“永州八记”的第五篇,重新提到前四记中已出现过的两处胜迹     和     ,显然是以这两处为     ,来突出袁家渴
21.“舟行若穷,忽又无际”这八字与以下诗句中意境相似的两项是(  )(  )(4分)
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B.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E.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舟行若穷,忽又无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Ⅲ  表达与运用(70分)
六、语言应用题(10分)
23.将下面的语段改写为三个短句。要求:前后连贯,不得改变原意。(4分)
        剑桥郡警署女发言人雪莉•斯普拉特声明在温家宝总理2009年2月2日于英国剑桥大学进行以“用发展眼光看中国”为题的演讲时那名会场后排就座的突然高声干扰现场秩序的27岁外籍男子已因涉嫌扰乱公众秩序而被捕。
   答:                                                                     
                                                                            
                                                                            
2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钱、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2分)
    答:                                                                    
    (2)你更认同上述哪则材料的做法?请阐明理由。(4分)
    答: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问一个农夫,是不是种了麦子。农夫回答:“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会遭到旱灾。”
那个人又问:“那你种棉花了吗?”农夫说:“没有,我害怕会有虫子,被虫蛀了。”
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说:“什么也没种,确保安全。”
对此你有何看法?它又会引发你哪些联想?请全面理解该材料的意思,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体裁除诗歌外其它都可以,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构思提示]:实际生活中不可能有这样的农夫。可是某种程度上讲,生活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一个不愿或不敢冒风险的人,不就像那个农夫一样吗?他们回避受苦和悲伤,他们不能学习、改变、感受、成长、爱或生活。他们被自己的态度所捆绑。
播种的季节就那么几天,错过了就没有机会弥补。人生干事业的黄金时期也是有限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任务,错过了也很难挽回。

 
风华书院          高一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一、三、五、选择题(共39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9 10 16 17 18 19
答案 C B C D A B A D C C C B C
    (2)(4分)赞同网祭,摒弃陋习。通过网站祭奠已逝的亲友,既便于表达哀思,又省时省力,减少环境污染,值得提倡。对于烧冥钱、纸汽车、纸别墅等陋习,则要加以正面引导。(可侧重某一方面阐述,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