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五年级 > 人教版课标本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说课设计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晏子使楚

学说话,巧说话——《晏子使楚》说课稿
绛县晋机学校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行文简洁,语言巧妙,逻辑严密,充满艺术的魅力。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第十册的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收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而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齐国尊严的故事。

  说目标及学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根据大纲要求,本课教学目标确立为:
  A类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类目标:
   1.理解晏子三斗楚王的过程,感受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语言巧妙,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2.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C类目标:学习晏子为维护国家尊严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怀,并自觉积累巧妙的语言。
  教学的重点即为B类目标。因为学生年龄小,读故事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而且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对于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以及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较难理解,这应是教学中的难点。

  说教法和学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二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本节课,我采用推导法,诵读法,表演课本剧等手段,通过让学生读、思、议、演等活动,使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说教学过程
  研究了教材,确立了教法和学法,并按目标布置预习作业,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通过检查预习,使学生掌握字词,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铺垫。
  第二课时:(共分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引出问题“你认为晏子的取胜靠的是什么?”学生发言后,从而引出“巧妙的语言,超人的智慧”这个主题。(板书:巧妙的语言超人的智慧)师小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晏子是怎样取胜的?让我们走近晏子,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
  第二板块:三斗楚王。
  这部分可分三个故事讲,分别用师带着学习,生自己合作探究,生表演学习的方式进行。
  “进城门”这个故事,先让学生读一读,理出这个小故事的起因(即楚王以什么借口来侮辱晏子)以及结果,然后摘出晏子说的话重点研读。(出示句子)讨论“你认为晏子的哪句话最厉害?最巧妙?”引导学生分析晏子的话,并用推理法体会晏子的言外之意。课件出示:
  访问狗国得钻狗洞。
  如果楚国让我(),那么楚国就是()。板书:钻狗洞是狗国
  师点拨:晏子几句话的逻辑关系,晏子先为自己“不从小门进”找到理由,再用狗洞联系到狗国,最后直指楚国,并指导学生把晏子的话读好,由此,让学生体悟晏子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将计就计的策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巧妙。板书:将计就计
  “见楚王”这个故事分三个环节教学:合作探究、交流点拨、感情朗读。
  让学生先总结前面的学习方法,再小组合作探究。方法出示:一理(理起因和结果);二摘(摘出人物对话读一读);三体会(你最喜欢晏子的哪些话?妙在什么地方?)
  交流点拨时重点理解晏子的言外之意,课件出示: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我是下等人,访问楚国。所以楚国是()。板书:下等人下等国
  再通过分角色读,把晏子的话连起来读,品味晏子神态、动作来体会晏子语言的妙处就是抬高齐国,顺着楚王的话贬低自己,顺水推舟,再贬低楚国,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板书:顺水推舟
  “赴酒席”这个故事让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学,让学生六人一组再现当时的情景。这样做更好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演完后,让表演晏子的演员谈一谈,面对楚王的侮辱,当时你在想什么?你说的话有什么用意?师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个“水土不同”的含义。并让其他同学谈一谈,你们认为晏子的话巧妙吗?妙在何处?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明白晏子用柑橘喻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因为两地水土不同,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到了楚国是强盗,是因为楚国风气坏,所以出坏人,巧做类比,再一次巧妙地取笑了楚王。板书:风气坏出坏人巧做类比
  第三板块:评价晏子。围绕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评价晏子,引导学生用得体的语言称赞晏子。板书:(让学生上讲台将自己对晏子的评价写在黑板上,师总结)板书:爱国的情怀。
  第四板块:课外拓展,让学生交流搜集好的有关外交家巧妙对答的故事,使学生更好的积累语言。
  布置作业:读《晏子春秋》

  说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进城门 钻狗洞 是狗国 将计就计
               见楚王 下等人 下等国 顺水推舟
               赴酒席 风气坏 出坏人 巧做类比
                     巧妙的语言
                     超人的智慧
                     爱国的情怀

  我的板书是围绕着主题设计的,这样的设计,揭示了文章的重点难点,梳理和浓缩了文章的内容。
  总之,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紧抓住“巧妙的语言”这个主题,让学生学说话,巧说话,通过多种朗读,表演课本剧等教学手段,使学生读、思、议、演,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悟人物的形象。

《晏子使楚》说课设计之一
作者:沈建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是浙教版义教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和揣摩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先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二)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了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自己作为一个大国使者和作为强国齐国的尊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简单的逻辑思维的过程。
  3、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举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掌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朗读好相关的句子。
  (四)教学难点
  晏子反驳楚王中这些句子的逻辑性的思维结论。

  二、说学情
  (一)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
  (二)文学是用文字塑造形象的。学生已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缺乏文学中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要很好利用这类具有思辩之美的文章,让学生认真解读,把握难点,努力突破,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
  (一)推导法:
  在解读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句子时,教师可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件中分别先后给出(大前提、小前提)前面的两个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而得出结论,让学生感悟到晏子作为一个使者的精明和才智。
  (二)诵读法:
  为了让学生能很好体会到当时楚王的横蛮霸气、盛气凌人;体会到晏子的沉着睿智,又针锋相对,不受欺侮的人物特点,教师只有认真引导学生细读人物的语言及其前面的提示语,才能很好感悟到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情感脉动。
  (三)剥笋法:
  在教学晏子三次反驳侮辱的故事导读过程中,可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的结果到分析理解个别的句子,词语的方法进行。然后再串联起三个故事,进行总体的再现领悟。例如:首先理解掌握每则故事分别讲什么主要意思,最后结果又是怎样的?三个故事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从“只好”的结果来分析,楚王是步步退却,晏子却一次比一次更淋漓尽致的在反驳,最后,楚王“只好”落得个“赔不是”的下场。由于这种强烈的首尾反差,能很好地引领学生去深究细抠,在深入的研读中,找出个中原因,得到人生的启迪。

  四、说学法
  (一)联想与想象: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得抽象思维品质的培养;感受当时国与国之间外交斗争的激烈舌战。
  (二)朗读与讨论:
  对人物的对话,要让学生反复的朗读,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和发现。在教学晏子三次反击侮辱的过程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让学生在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空间。
  (三)再现与表演: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在阅读课文后有所领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表演。我们不求学生表演的优劣,但孩子在表演中的自我理、解感受。教师可以创设:拍三集电视连续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再现文学形象。

  五、说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从总体感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原因,选取一个故事内容认真导读,明确因果联系;再通观全文,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全篇文章的理解、掌握,加深对人物个性的把握。
  (二)教学用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一个。(要求是:移动式的一个三段论。)
  例:(1)狗国,开狗洞。
  (2)访问狗国,我得钻狗洞。
  (3)楚国是狗国。
  (三)具体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1)启发谈话,回顾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再读课文第一大段。
  (2)思考:当时的楚国是怎样一个国家?想象当时的楚王又是怎样一个国王?楚王要侮辱晏子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国势强盛、显显威风
  2、整体阅读
  (1)快速阅读第二大段,思考:楚王侮辱晏子共使出几招?
  (2)读后交流
  (3)讨论三次侮辱晏子的结果如何?读“只好”的三个句子。
  板书:只好,开城门,陪着笑,赔不是
  (4)再连读这三个结果,思考楚王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小结楚王是步步退却,直到“赔不是”。
  3、赏读第一个故事
  (1)一个依靠国势强盛,霸气十足的楚王为什么会在最后向晏子赔不是呢?细读第一个故事,说说其中的原因?
  (2)理解“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一句的含义。
  (3)课件出示:得出楚国是狗国的结论。
  (4)读好这个句子。
  (5)想象说说:当时接待的人向楚王报告时的情景。
  (6)齐读这个段落。
  4、赏读第二个故事
  (1)见面后的楚王又是如何对待晏子的?晏子又如何应对的?细读课文。
  (2)交流汇报:理解:瞅、冷笑、严肃、装着为难、拱了拱等句子。
  (3)重点理解:描写人多的三个句子。试说成语:遮天蔽日、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4)解读:说说:故意笑了笑和陪着笑的两个“笑”有什么不同?
  (5)课件出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既:
  A 访问上等国家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派下等人去。
  B 我是最不中用的人。
  C 楚国是最不中用的国家。
  5、赏读第三个故事
  (1)自学课文:思考楚王又想如何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
  (2)合作交流说说句子含义。
  (3)课件出示:类比推理的三段论。
  既: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了淮北结出又小又苦的枳。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楚国就做起强盗。
  楚国是个强盗之国。
  (4)结论。理解:“水土不同”一词。
  (5)个别朗读。
  6、小结再现
  (1)通读三个反驳的故事,你觉得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机智、善辩
  (2)请你们合作表现,自由分组整备。
  7、表现深化
  (1)分三组分别表演,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整备拍摄三集电视连续剧)并给出每集电视片片名。片名应该是开放的。
  (2)让学生说说:人们看完这个电视片你想让大家明白一个什么道理?(结论也应该是多元的)
  8、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钻狗洞
                        是狗国
              国                            针
        楚     势         下等人                锋      晏
            ——强——侮辱     下等国            反驳——相——
        王     盛                            对      子
                        做强盗
                        风气差
  2004、4、8、晚

《晏子使楚》说课设计之二
佚名
  
  学生间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生活状况和教育条件、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使学生在知识积累、行为习惯、智力水平、身体素质、个性品格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所以说学生是有多方面差异的教育对象。面对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及我们育民小学提出的"以人为本,育人至上,差异教育,促进发展"的办学理念。我力争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不仅要侧重于研究学生主体的共同性,同时还要善于研究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即探讨如何促进学生有差异地最优发展,有针对性的实施"差异教育"。

  1、尊重学生的元认知,利用有效的交融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差异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学生。                   〖你正在浏览《课文网》提供的文章〗

  课始,我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设计了三个问题,即:故事中,什么地方让你最气愤;谁令你最佩服;有没有使你感到大快人心的情节。三个问题的提出既巧妙地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了文章的思路,又使教师了解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另外,虽是问题,但并不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而是告诉学生"老师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小问题,谁愿意帮助我解决呢?"表面上是简单的话语的不同,是师生间的交融谈话,实质上体现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尊重,无形中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使课堂的气氛更为和谐,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2、关注学生间的差异,利用有效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刚才提到,学生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这差异对于超常班的孩子来说更是明显。他们有的偏重逻辑思维,轻于语言感受;有的偏重语言感知,轻于语言表达;有的反应极快,有的则需深思熟虑追求完美;有的性格开朗,有的则不善言谈……在这样的班级授课,"因材施教"、"差异教育"就更显得犹为重要。

  课堂上,我尽量把时间还给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等教学环节的设置,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让大家更多地参与。如:课始,根据初读谈感受,孩子表达上的不同实际上就是他们认识水平、鉴赏能力的不同,教师只做适当的疏导,帮助孩子提高认识;课中,小组合作的设置,既让胆小的孩子充分参与了课堂,又体现了"生教生",既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孩子在课堂上的收益,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自选伙伴,自定方式,自定角色,自行排练……这一系列的活动,无不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及对差异的关注。

  3、扩大课堂的信息量,利用有效的资料交流,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

  《晏子使楚》是发生在春秋末期的有名的历史故事,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虽然它中间的推理、斗智深为学生喜爱,但其中深远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的特征却不好把握和理解,尤其对于十岁的孩子来说,所以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资料交流的环节。这次资料的交流不同于以往,不光是选择资料的孩子要经历一个搜集、筛选的过程,其他听的孩子也要说说你在听完后有什么收获或不懂的地方,这充分体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不同,体会和需求自然不同,学生间的交流也正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提高的过程。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定有很多疏漏之处,望在座的领导、专家、老师多提宝贵建议。

  相关链接:《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