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三年级 >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实录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大海的歌

《大海的歌》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佚名
  
  (课前,黑板上板书:12 大海的歌)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12课《大海的歌》。(老师手指黑板上的课题)请大家通读一下全文,找出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在码头、海港、海上看到的景象?
  生:(读全文,同桌小声议论)
  师:哪位同学起来谈谈自己的意见?
  生:我觉得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象。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海港里看到的景象。第四、五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海上看到的景象。
  师:你找对了,说明你读书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下边,咱们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学习。
  师:刚才这位同学已经说了,第一自然段是写作者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象。请你读读这段。请大家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意思?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老师边说边板书:码头)
  〔启发思路,为学生阅读定向,层层深入地读懂一段话。〕
  生:这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写得到通知。第二句写向码头走去。第三句写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象。第三句写得好。
  师:请你读读第三句,谈一谈这句为什么写得好。
  生:(读第三句)通过这句,作者把码头的早晨写得跟画一样美。
  生:码头的早晨有蓝天、白云、碧绿的海,还有刚刚升起的太阳,非常美丽。
  师:是的,码头早晨的景象确实非常美,蓝天、白云、碧绿的海,还有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这一切构成了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如果你看到这样的美景,心情会怎么样呢?
  生:我会很高兴,很愉快。
  生:我会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文章的感情,理解深刻,体会亲切〕
  师:谁能带着高兴愉快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生:读第三句。
  师:你读得正确,但感情还差点。我来把这段读一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看谁能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图画来。
  师:(范读第一段课文)
  生:(闭目静听)
  师:下边,我再找个同学读读这段,注意感情。
  生:(读第一段,读得声音清脆,较有感情)
  〔想象、体会、理解、朗读,进行多种训练〕
  师:这位同学读得不错。同学们,通过分析,我们已经知道这段是由三句话组成的。你们看,这三句话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生:这三句话的顺序不能颠倒。因为,作者只有接到通知,才能向码头走去,只有向码头走去,才能看到码头那美丽的景色。
  生:不可能先写在码头上看到什么?再回过头来写得到通知向码头走去。也不可能先写向码头走去,再写得到通知。如果顺序颠倒了,乱写,就不合乎情理了。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就告诉我们,每段中的几个句子,按什么顺序写,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不能乱写。以后阅读一段话的时候,请同学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认识句子间的联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言之有序的训练。〕
  师:作者在海港里看到了什么?(板书:海港)请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归纳一下,作者在海港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谁说说看。
  生:作者在海港里看到了吊车和海轮。
  师:(板书:吊车、海轮)你归纳得很好。请你把书上描写吊车和海轮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只见海港两岸……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师:从这句话中,你觉得吊车怎么样?
  生:我觉得吊车很多,又高又大。
  师:你说得不错。咱们学校暑假期间,曾组织部分同学到石臼港参观过,一些同学随父亲也到一些海港看过。现在,哪位同学回忆一下,谈谈你见到过的吊车是什么样的?
  生:今年放暑假后,我坐着爸爸的小车,到连云港看过。嘿,那里吊车可多啦,有些吊车很大,有七、八层楼高。
  生:(争着发言)我和爸爸、妈妈曾到日照石臼港去过。石臼港上那吊煤用的大吊车,比咱临沂十三层钟楼大厦还高,它真有劲,一大车厢的煤,一下子就吊起来了,比大力士还强。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不仅容易理解,而且有亲切感,容易唤起学习兴趣。
  〕
  师:同学发言很积极。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哪些词语具体地写出了吊车的高大呢?
  生:(稍停片刻)“钢铁巨人一般”“巨臂”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吊车的高大。
  生:把吊车吊东西的杆子比作巨臂,从这里可看出吊车的高大。
  师:哪些词语写出了吊车的多呢?
  生:把吊车比作密林,看出吊车多。
  师:“密林”是什么意思?
  生:密林就是很密的树林,里边有很多很多的树。吊车就跟那密林一样,就能说明吊车多。
  生:从“数不尽”这个词,也可以说明吊车多,多得都数不清了。
  师:“上下挥动”说明了什么?
  生:上下挥动是说吊车在忙着装卸货物。
  生:上下挥动是说吊车在忙着装货、卸货,吊起来放下,吊起来放下,忙个不停。
  师:咱们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进行学习的。首先,我们读了第三句。接着,通过句子归纳出吊车高、大、多、忙的特点。再找能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最后,联系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下边,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学习关于海轮的部分。
  (出示小黑板提示:1读第三句,看哪部分是写海轮的。2归纳出海轮的特点。3找出能表现海轮特点的词语。4联系课文和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生:(读书、思考、议论)
  师:谁能根据小黑板上的提示说说个人意见。
  生:第三句的后半部分是写海轮的。主要是写海轮多。“密密层层”这个词语说明海轮多。密密层层,就是密密麻麻的,数也数不清。
  生:把海轮比作卫队,也可以表现海轮多。
  师:卫队是什么?
  生:卫队是许多人站得整整齐齐的。
  师:我们上体育课时,开始也站得整整齐齐的,是卫队吗?
  生:(摇头,齐说“不是”。)
  师:那卫队是什么呢?请联系电影、电视想想看。
  生:外国领导人到我国访问时,那些仪仗队就是卫队。
  师:对了,从这里看,把海轮比作卫队,不光是说海轮多,还说明海轮排得棗
  生:(齐答)很整齐。
  师:排得整齐,有秩序。看一看,还有能表现海轮多的词语吗?
  生:我认为“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也能说明海轮多。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一种颜色就代表一个国家。飘着各色旗帜是说有很多很多国家的海轮。很多国家的人坐着轮船到我国做买卖,到我国参观、旅游。
  生: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说明很多国家同我们友好往来,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得好。同学们,现在,我国同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友好往来很多。过去,咱们只能出口茶叶、丝绸等产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电子产品,像彩电、冰箱、计算机等,还有许多机械产品如汽车、轮船、拖拉机等都大批出口,社会主义的外贸事业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
  〔适时进行国情教育,思想教育自然和谐,体现“渗透”的特点。〕
  通过学习,咱们知道了,大海风景优美,海港繁荣兴旺,希望没有参观过海港的同学寻找机会,亲自到青岛港、石臼港、岚山港、上海港等地看看。现在,咱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它是这段的重点句。这句话很长,中间作者用了个分号,把这个句子分成了两部分。分号前边写的是棗
  生:(齐答)吊车。
  师:分号后边写的是---
  生:(齐答)海轮。
  〔引导学生认识分号,初步认识它的作用,适度,适量。〕
  师:咱们一起读读这句。(引读)
  师:只见海港两岸----
  生: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
  师: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
  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师:下边咱们再把这句读一下。注意,女同学读刚才老师读的部分,男同学读刚才同学读的部分。要带着高兴自豪的心情读。
  生:(男女生按要求去读)
  〔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在读中心领神会,加深理解。〕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边说边出示画有海港、吊车、海轮、码头的画面。)现在,谁能结合课文和这幅图,说说海港繁忙的景象呢?
  生:钢铁巨人般的大吊车在不停地忙碌着;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像卫队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师:把吊车怎样忙再说细点:谁来试试。
  生:钢铁巨人一般的大吊车有如密林,数不清的巨臂上下旋转,装货卸货十分繁忙。一辆辆卡车把货物运进运出,来来往往十分紧张。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整整齐齐地排在码头两边,像是海港的卫队。海港上,轮船的汽笛声、卡车的喇叭声、机帆船上机器的隆隆声,交织在一起。整个海港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说话,在说话训练中加深理解。〕
  师:你说得好。作者看到社会主义祖国的海港这样繁忙,心情如何?
  生:他非常高兴,非常愉快。
  生:他还很自豪。
  师:书上哪句话写出了作者当时高兴愉快的心情呢?
  生:读“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师:“飞溅”是什么意思?
  生:海浪打在船头上,一下子碰碎了,浪花迸起来往四处乱飞。
  师:这一句不是写浪花唱歌吗?怎么说是写作者高兴愉快之情呢?
  生:浪花本不会唱歌,可作者这时迎着海风,站在船头,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看着海港繁忙的景象,心里很高兴自自豪,望着望着,就把波浪与船头撞击时的响声,当作是浪花在唱歌了。这说明当时作者是十分高兴的。
  师:你说得好。这个句子从字面看,是写浪花在唱歌,实际上是表现作者心中高兴愉快。在写作上,我们称它为“借景抒情”。谁起来说说,这句话是借什么景抒什么情?
  生:这句话是借浪花撞击船头的景,抒发了作者内心高兴的情。
  师:说得好极了。请同学们带着高兴、愉快、自豪的心情,小声随老师读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大声有表情地读。)
  生:(小声随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看谁能把作者高兴、愉快、自豪之情读出来。
  生:读二、三自然段(读得很有感情)。
  师:读得不错。现在,咱们回顾一下,第二、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主要写了海港繁忙的景象和作者高兴愉快的心情。
  〔概括段意,水到渠成〕
  师:下面请同学听一下第二、三自然段的录音,回顾一下大海的美丽和海港的繁忙,进一步体会一下作者那高兴心情。
  〔在充分理解课文之后,想象一下景,体会一番情,回味无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