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二年级 > 北京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实录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之一
设计执教:郑玉珊 杨明明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3.能看单幅图,理解课文意思。
   4.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2.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迎”和“追”的意思,需强化理解。
   2.青蛙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第一课时
  一、教学字、词。
   1.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读)
   2.自学生字。反馈:学会了什么?
   3.师重点教:
    蹲——右半部笔画。
    鲤、蹲——左半部最后——笔为提。
    鼓——左上部上横长下横短。
    碧——王大娘、白大娘,并排坐在石凳上。(谜语)
   4.生字连词读。
   5.书写生字、指导。
  二、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整齐。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生:齐读《小蝌蚪找妈妈》。
  师:把题目读得再好一点,《小蝌蚪找妈妈》。
  生:再读《小蝌蚪找妈妈》。
  二、复习字词。
  师:读得不错,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语、课文,还记不记得?
  生:记得。
  师:那好,我们来看生字卡片。
  生:脑。
  师:书空右半部分。
  生:点、横、撇、点、竖折、竖。
  师:不错,再看——
  生:袋。
  师:书空它的上半部。
  生:撇、竖、横、斜勾、点。
  师:看,下面一个字可难了!
  生:蹲。
  师:数数,右半部分有几画?
  生:12画。
  师:它的右半部那么多,我们来写一写吧!(生写,师板书)
  生:鲤。
  师: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左边这个鱼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
  师:说得真好,你们看,鲤和蹲有什么相同地方?
  生:鱼和足作偏旁时,他们的最后一笔都变成提。
  师:板书:鼓
  生:鼓。
  师:给它组个词。
  生:鼓气、敲鼓、打鼓、鼓声。
  师:说得真好。我们读生字读得不错,现在老师让大家“开小火车”念,你们愿意试试吗?
  生:愿意。
  师:我们来比比,看哪组“火车”最快、最好。
  生:脑袋、蹲着、鼓着、蝌蚪、乌龟、鲤鱼、变短了。
  三、引人课文。
  师:读得真不错。你们谁来告诉我,小蝌蚪是怎么样的?你来说,我来画好吗?
  生:小蝌蚪是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是这样吗?
  生:不对,尾巴太短了。
  师:噢,那就这样吧,可以了吗?
  生:可以了。
  师:奇怪了,书上为什么不说“长尾巴”,而要多加一个“长”字,变成“长长的尾巴”。
  生:因为长长的尾巴比长尾巴感觉还要长一点。
  师: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怎么样是“甩着”,你们来做做看。
  生:(做手势)。
  师:噢,是这样!你们看(指生字卡片),你们做的动作和字很像的,瞧,这竖弯钩多像一条尾巴!我们的中国字多有趣。写一遍好吗?
  (生写甩)。
  师:字写得很不错,老师还有个本领,你想不想学。
  生:想的。
  师:那好,你仔细看着,不然你可学不会!(举卡片)我会用“长尾巴”说“长长的尾巴”。你们会吗?
  生:会
  师:好,你们也试试2(卡片出示)大脑袋。
  生:大大的脑袋;
  师:宽嘴巴。
  生:宽宽的嘴巴。
  师:黑身子。
  生:黑黑的身子。
  师:你们学得可真快!看,老师画了多少小蝌蚪?
  生:一只!一条!
  师:看(打开投影),这儿有多少啊?
  生:十二只!十三只:
  师:有好多好多,数也数不清,我们可以用个什么词呢?
  生:一群!
  师:真能干!还有一道题,你会做吗?
  生:什么题?
  师:仔细看着!(师出示)池塘里有一群( )、( )、( )的小蝌蚪。
  生:池塘里有一群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的小蝌蚪。
  师:对!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就读第一段。
  生:(读)
  师:听老师读一遍,好吗?(读)你们也像老师一样,读一遍。
  生:(读)
  师:这回读得不错,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
  生: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师画)是这样的吗?
  生:是的。
  师:好,请你们自己研究下面的课文,想想,他们找谁打听妈妈了,怎么打听的?都用笔在书上划出来。
  生:(边读边划)
  师:学好了吗?他们找谁打听妈妈了?
  生:鲤鱼妈妈!
  师:(出示——鲤鱼)我现在来当鲤鱼妈妈,你们做小蝌蚪,你们向我打听。
  生: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师:谁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生:(一次又一次地练习)
  师:交换一下,你们念鲤鱼妈妈,我念小蝌蚪。
  (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进去!
  生:(表演)
  师:来,评价一下,他们演得怎么样?动作都到位了吗?
  生:“迎”还没有做出来。
  师:怎么样是“迎”?谁来试试?
  生:(表演“迎”)
  师:嗅,原来这样面对面的走到一起,就是“迎”!(出示黑板)
  师:再请几个小朋友来演一演。(生演)
  师:他们这回表演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来: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读一遍。
  生:(齐读)
  师:读得很好,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小蝌蚪会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他们的妈妈呢?
  生:因为它们看见……
  师:快看看书上的图吧。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他们也想自己的妈妈了,所以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了!
  师:你说得真好!小蝌蚪在想念自己的妈妈了。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
  生:(读蝌蚪的话)
  师: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
  生: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谁上来在黑板上画一画?其余的小朋友在书上画。(请一人上来画)
  师:画对了吗?
  生:可以。
  师:为什么说是“又”长出两条前腿。
  生:它已经长出两条后腿,后来长出两条前腿,所以称为“又”长出两条腿。
  师:你真会学习。老师再请你们自己学习下面的课文,划出它们向谁打听妈妈,怎么打听的。读懂课文再请你自己表演表演,注意,一定要仔细地念。
  生:(学习)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我看,有好多小朋友已经在表演了,老师念一句,你们跟一句,边读边演,行吗?
  师:连忙追?怎样才是连忙追。最后的那位小朋友你来追前面的这位小朋友。(生演)
  师:谁上来表演这一段?(学生表演)
  师:你们演得真好。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
  四、总结、布置作业。
  师: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而乌龟妈妈却说,蝌阗妈妈是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捉虫还顶呱呱呢?到底谁说得对?
  生:都对!把它们俩的话合起来就通好了。
  师:那你来说说,蝌蚪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生:四条腿,宽嘴巴,长着大眼睛,被着绿衣服,捉起虫来顶呱呱。
  师:其实,蝌蚪妈妈就是谁啊?
  生:青蛙。
  师:刚才,你们帮老师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要老师、同学帮你解决的?
  生:(提问)
  师:请大家在课题下面写上蝌蚪的特点,在课题上面写上蝌蚪妈妈的特点。
  (第三课时略)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之二
焦作市解放区幸福街小学 关春芳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二七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师: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师:让我们帮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播放课件,引入课文。
  师:(播放课件,显示课文内容)。
  师:这是谁呀?(贴小蝌蚪图片)
  生:小蝌蚪。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生: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师: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呢?
  生:小蝌蚪是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
  生:快活地游来游去。
  师:快活是什么意思?
  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师:对!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生:(读)
  师: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
  生: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请大家注意看图观察(电脑出示课件),这天,小蝌蚪碰见了谁,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小蝌蚪碰见了鲤鱼妈妈,它在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的妈妈呢。
  师: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小蝌蚪会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他们的妈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他们也想自己的妈妈了,所以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了!
  师:你说得真好!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生:(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师: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
  生:(读蝌蚪的话)
  师:(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生:(一次又一次地练习)
  师:交换一下,你们念鲤鱼妈妈,我念小蝌蚪。
  (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进去!
  生:(表演)
  师:来,评价一下,他们演得怎么样?动作都到位了吗?
  生:“迎”还没有做出来。
  师:怎么样是“迎”?看看图,图上是怎么画的?谁来试试?
  生:面对面的走到一起,就是“迎”!
  师:再请几个小朋友来演一演。(生演)
  师:他们这回表演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来,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读一遍。
  生:(齐读)
  师: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
  生:四条腿,宽嘴巴。
  师:(电脑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为什么说是“又”长出两条前腿。
  生:它已经长出两条后腿,后来长出两条前腿,所以称为“又”长出两条腿。
  师:(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你真会学习。我们一起来看图,(电脑出示第三幅图)老师再请你们自己学习下面的课文,思考一下这回它们向谁打听妈妈,怎么打听的。读懂课文再请你自己表演表演,注意,一定要仔细地念。
  生:(学习) 。
  师:我看,有好多小朋友已经在表演了,老师念,你们表演,边读边演,行吗? (生演)
  师:为什么课文用了“追上去”这样一个词?
  生:从图上看,小蝌蚪和乌龟的游动方向相同,表现出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所处的位置后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师:让我们带着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一段。
  师:从乌龟的回答中,我们又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什么特点?
  生: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三、总结课文,深入引导。
  师: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而乌龟妈妈却说,蝌蚪妈妈是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捉虫还顶呱呱呢?到底蝌蚪妈妈长得什么样啊,请你们讨论一下,看看鲤鱼妈妈和乌龟谁说的对?
  生:都对!把它们俩的话合起来就更好了。
  师:那你来说说,蝌蚪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生:四条腿,宽嘴巴,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捉起虫来顶呱呱。
  师:其实,蝌蚪妈妈就是谁啊?
  生:青蛙。
  师: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课件),仔细观察,看看小蝌蚪找到妈妈没有?
  师:小蝌蚪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谁能来说一说?
  生:小蝌蚪尾巴变短了。
  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
  师: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生:(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师: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生:分角色朗读。
  师:青蛙的样子,我们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已经知道了,那课文上又是怎么描写的呢?
  生: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师:(师贴出青蛙的图片)你们对青蛙有哪些了解呢?
  生:一只青蛙一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生:青蛙的叫声很好听,它还会写诗:“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生:青蛙走路是蹦蹦跳跳的,它还是游泳能手。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生:老师,我知道蛙泳就是青蛙发明的。
  师(微笑地):是吗?
  另一生:不对,是我们学习青蛙游泳时的动作来游泳。
  师:也可以说人模仿青蛙的动作。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会做些什么呢?
  生:它们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四、朗读全文。
  五、简要复述,拓展思维。
  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师:老师这里有一道题,认真听讲的同学才会做。
  师:(出示课件)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再过几天,(尾巴)变短了,渐渐地,(尾巴)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青蛙)。
  生:说并填空。
  师: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探索钻研,像帮助小蝌蚪那样解决更多的难题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两条后腿      碧绿的
             两条前腿      雪白的
             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呢?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点评]
  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带表情读、带动作读等),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读的浓厚兴趣,学生通过读,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语感。
  分角色表演课本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语文实践的舞台,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至关重要。本节课就力求做到“寓教于乐”,课堂上没有威严的老师,也没有恐惧的学生,随处可见的是教师与学生和谐、亲密地相处,正是这种和谐与亲密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零距离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大舞台。
                                       焦作市解放区幸福街小学卢玲


                   让课堂活跃,让学生主动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正确的教学方法应当是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出教材中发散性思维的内容,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不断发展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布鲁巴克曾经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网络时代中,教师应当怎样引导,让课堂活跃,让学生主动呢?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只有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我巧妙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课件出示《寻人启事》:“大家好!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七)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学生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他们个个拿着铅笔全神贯注地这里画画,那里圈圈,偶尔还能听到同桌之间窃窃私语地讨论。瞧!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又如教学《宇宙生命之谜》一课,一上课我就说:“以前我们上课时,总是一个老师教六十八个学生,今天我们换一下,让你们在座的六十八个老师来教我这一个学生。”学生们都瞪大了眼睛,不解地望着我,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我接着说:“因为同学们都喜欢‘奥特曼’,你们对宇宙中的知识都了解的很多,所以在今天的《宇宙生命之谜》中,我要请教大家一些问题。”小老师们便都想跃跃欲试,想第一个教我这个学生,结果这一节大家都非常认真,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学习
  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自由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表演增强孩子们的心理素质,使之越来越敢于说敢于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增强了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课前我就布置学生通过网络、书本查找相关资料,教学时再让学生拿出笔动手画一画,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很快跃于纸上,不需要教师重复强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在做课后的填空时更是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难题。又如《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中,“蝴蝶谷里迷人的景象”一段内容是理解的重点。我事先布置学生在网上查找关于蝴蝶的图片、以及相关的资料,教学时,我同时播放课件“五彩缤纷的蝴蝶在追逐飞舞”,通过同学之间查找资料的互相交流,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多了,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比较详细,不用教师多讲,“蝴蝶谷里迷人的景象”学生已经轻而易举地理解。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
  记得某位名人说过“没有争议,就无法“别同异”、“分是非”、“治曲直”。所以争议也就成了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点也在不断涌现,只有通过争议才能泾渭分明。所以语文课堂争议的教学价值,也是毋庸质疑的。
  如在教学《看月食》一课时,当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后,我又提出这样一道思考题:如果月亮转到了地球和太阳的中间,又会出现什么景象呢?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同时,我做了相关课件的演示,为学生思考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思考依据。又如学习《太阳》一课时,学生通过网络已经知道太阳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有的学生就会说:“太阳那么好,为什么妈妈还要擦‘防晒霜’?”从而引入更深层次的问题。学了《小猴子下山》,学生们也能争论:“小猴子选择大的好的东西,到底对不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种种质疑和争论,可谓色彩斑斓。这种质疑和争论,有助于创设和谐的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培育创新精神不可缺少的氛围。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群体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学生的创新欲望就被激活,创新的见解就会不断涌现出来。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阅读教学中要激励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鸡蛋里面挑骨头”,勇于创新。这样做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还能让学生到享受争论的乐趣。
  教学中教师应“先放后扶”,激活参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步掌握学法。既要大胆地“放”,又要精巧地“扶”。只有大胆地“放”,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自主意识,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为主体”真正得到落实;也只有精巧地“扶”,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才能真正做到学会、会学。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突破,在突破中教给方法,培养能力。要善于在课堂上让学生以教材为例子,学习语言的规律;以教材为拐棍,尝试语言的练习;由教材作迁移,形成语言的技能……这样,学习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成了自主的乐园,学生能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教学。正如叶圣陶所说:“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不徒坐听老师之明说。”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进而才能学会生存,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全人格。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之三
武隆市江夏特特区教育电视如特约记者:邓帮华
  
  学情分析: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教师应根据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小蝌蚪的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3、能用“已经”练习说话。
   4、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以识字、写字,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他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为重点。
  教学难点:
    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图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老师:小朋友我们来猜谜语好吗?
  小朋友;好
  老师: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小朋友:青蛙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青蛙的故事。
  (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在水里的动画图片,同时板书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呢?让我们看看动画就知道了。(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
  老师:找到没有
  学生:找到了
  老师: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文中困难,及时解决。(不会读的拼拼音,问老师和同学)
  (2)组织学生分小组互助学习,看谁认字多,达到初学生字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每组评出认字大王)
  (3)认字大王在全班读生字条中的字(读后鼓励)
  三、师生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让学生起来说自己是怎样记住某个字的,说得好的让全班同学给他掌声)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老师:你觉得哪些字最难记住?
  学生:我觉得“姨迎鼓”最难记住
  老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学生读这几个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教师让学生开火车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
  (1)找朋友:阝 辶 女 丁 扌 支 火 可页支(让学生把有这些偏旁的字找出来)
  (2)老师设情景,让学生在趣味中巩固字
  老师:我也编了一个小故事让你巧妙地记住这些字,你喜欢吗?
  学生:喜欢.
  老师用课件打出下列内容:
  hui ying a yi zhui ding pi gu
  黑灰色迎上去阿姨追赶顶着披着鼓着
  老师问:是谁迎接上去
  学生:是黑灰色的蝌蚪迎上去
  老师:是谁在追赶
  学生:是阿姨
  老师:阿姨追赶,青蛙只有这么样啊?
  学生:青蛙只有顶着、披着、鼓着
  老师:这个短故事好不好记
  学生:好记
  (学生在趣味中记住了字,达到巩固的目的)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老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自己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学生:小蝌蚪开始没有腿,在找到鲤鱼妈妈的时候有了后腿,在找到乌龟的时候有了前腿,在找到自己妈妈的时候尾巴变短了)
  2.讨论交流:
  老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让学生提问,老师回答)
  五、练习写字,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写、临写书后的6个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保护青蛙。
   2、巩固6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3、能用“已经”练习说话。
   4、会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教育学生会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巩固本课的生字
   1课件打出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齐读
   2去掉拼音让学生读
   3让学生用生字组词读
  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导入新内容:
  老师:小蝌蚪找妈妈真有趣,今天我们来帮助小蝌蚪找妈妈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谁知道蝌蚪的妈妈叫什么吗?
  学生:青蛙
  老师:好,我们来看一看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课件出示书上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
  老师:我们只有知道了小蝌蚪妈妈的样子,才能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现在你认识小蝌蚪的妈妈了吗?
  学生:认识了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齐读第一段
  (2)师生合作学习
  老师:谁能够说出蝌蚪头、身子、尾巴分别是这么样的吗?
  学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老师:你喜欢它吗?
  学生:喜欢
  老师:你看见过小蝌蚪吗?在哪里见过?(让学生说自己的见闻)
  老师:同学既然怎样喜欢小蝌蚪,我们就再来读一读描写小蝌蚪可爱的句子吧.(让学生再读第一段)
  老师:谁能说一说“一群”是什么意识吗?
  学生:一群就是不是一个,有很多的意识
  老师:谁能够用“一群”说一句话?
  学生:我在河里看见一群鸭子(老师让学生夸奖他)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抽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2)指导学生学习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
  (老师让学生观察第二幅图与第一幅图进行比较)
  老师:谁能够说出蝌蚪有了什么变化?
  学生:有了后脚
  老师:谁知道“迎上去”是什么意识呢?(让学生看图)
  学生:赶上去
  老师:不对。是面对面的靠近
  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读读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抽一个小组读这一自然段
  (2)老师指导学习
  (老师先让学生观察蝌蚪的变化)
  老师:谁能够说出蝌蚪又又了什么变化?
  学生:又有了两条前腿
  老师:你们观察真仔细,谁知道“追上去”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看图)
  学生:就是从后面赶上去
  老师:你们真会观察
  老师:蝌蚪把谁当妈妈了?为什么会犯错误?
  学生:把乌龟当妈妈了,因为前面鲤鱼阿姨说了它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和宽嘴巴。
  老师再让学生分角色读这一段
  5.指导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让男同学第四自然段
  (2)老师指导学习
  (继续让学生观察蝌蚪的变化)
  老师:谁能够说出蝌蚪又有了什么新变化?
  学生:尾巴变短了
  老师:它们在荷叶上看见什么了?
  学生:看见自己的妈妈了
  老师:这次它们为什么没有认错了呢?
  学生:因为它们记住了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话了
  (3)让学生齐读这一段
  6.学习第五自然段
  (1)女同学读这一段
  (2)老师辅导学生学习
  老师:妈妈这么看孩子的?
  学生:低头一看
  老师:谁能给做一个“低头一看”的动作(让学生表演)
  老师:小蝌蚪又做了什么动作?
  学生:“蹬、跳、蹦”
  老师:谁能够表演一下(让学生表演)
  (3)分角色读一下这一段
  7.学习第六自然段段
  (1)全班一起读第六自然段
  (2)老师辅导学生学习
  老师:你们看青蛙又有了什么变化?
  学生:尾巴已经不见了。
  老师:谁能够用“已经”造句
  学生:我已经长高了.
  学生:我已经把作业完成了.
  老师:它们在和妈妈一起做什么?
  学生:捉害虫。
  三、让全班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整体理解课文
  四、巧设五、悬念,课外延伸
  老师:读了这篇课,你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吗?
  生:老师,有个问题我不明白。鲤鱼阿姨、乌龟阿姨为什么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害得小蝌蚪不断地寻找妈妈呢?
  师: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没说清楚呢?咱们先把他们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吧。(学生读书、划线。)
  生:鲤鱼阿姨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结果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
  生:乌龟阿姨只是说:“你们的妈妈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还是没说完整。
  师:如果要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把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的话合起来说。
  生:编个青蛙的谜语让小蝌蚪猜一猜。
  生:把青蛙妈妈的相片直接拿给小蝌蚪看!(学生们吃吃地笑了。)
  师:你们的办法真不错。假设你的同桌就是正在寻找妈妈的小蝌蚪,你把你的想法跟他(她)说一说。
  (学生积极地讨论,交流。)
  生:告诉你,小蝌蚪。你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生:你们的妈妈不是鲤鱼,也不是乌龟,是可爱的大青蛙。她鼓着大肚皮,张着大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被着绿色的外衣。她是庄稼的好朋友,名字叫青蛙。
  生:小蝌蚪,荷叶是你妈妈的歌台,她最喜欢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她是谁?你到荷花池边去找吧。(教室里一片掌声。)
  师:你真了不起,灵活运用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说得多棒呀!小蝌蚪碰到你们这群热心又聪明的孩子,不愁找不到妈妈了。
  生:(一生举手)其实,不能怪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很心急,等不及听明白就游走了。
  生:(举手又放下,有些犹豫)我认为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故意不向小蝌蚪说完整的。(师生均感诧异。)
  师:为什么?
  生:鲤鱼、乌龟和青蛙都住在一个池塘里,他们已经很熟悉了,不可能说不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他们是想让小蝌蚪自己去找妈妈。
  教师总结:是呀,小蝌蚪找妈妈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但是它们不怕困难,终于找到了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自己渐渐地长大了。让我们也向蝌蚪学习,不怕困难吧!
  五、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我会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武隆市江夏特特区教育电视如特约记者: 邓帮华
  证件号:200186
  地址:重庆市武隆县庙垭中心校
  邮编:408534
  电话:13896747122

  作者简介
  邓帮华,男,汉族,中国党员,1963年7月生于重庆市五隆,1983年毕业于武隆师范,1993年中文自考专科毕业,现任重庆市武隆县庙垭中心校高级教师。1986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曾在《鸣水泉》、《江河文学》、《青春诗歌》、《北方作家》、《黄河文学》、《今日教育》、《师资建设》、《教育信息报》、《涪陵日报》、《武隆报》、《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所写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国家级和省市级等级奖。所写文学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奖励。所写作品《送别》被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展览馆珍藏,合著有《南吟北唱》诗集、《鹤鸣楚天》作品选、《中国郎酒诗选》、《当代优秀教师论文汇编》等著作,现是北方文学艺术研究所创作员,《青春诗歌》特约编辑,武汉市江夏区教育电视台特约记者。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实录之四
佚名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二七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师: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师:让我们帮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播放课件,引入课文。
  师:(播放课件,显示课文内容)。
  师:这是谁呀?(贴小蝌蚪图片)
  生:小蝌蚪。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
  生: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师: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呢?
  生:小蝌蚪是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
  生:快活地游来游去。
  师:快活是什么意思?
  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师:对!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生:(读)
  师: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
  生: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请大家注意看图观察(电脑出示课件),这天,小蝌蚪碰见了谁,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小蝌蚪碰见了鲤鱼妈妈,它在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的妈妈呢。
  师: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小蝌蚪会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他们的妈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他们也想自己的妈妈了,所以去向鲤鱼妈妈打听了!
  师:你说得真好!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生:(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师: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
  生:(读蝌蚪的话)
  师:(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
  生:我!我!(抢着答)
  师:不急,一个一个来!
  生:(一次又一次地练习)
  师:交换一下,你们念鲤鱼妈妈,我念小蝌蚪。
  (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师:谁愿意上来表演这一段!注意,要把所有的动作都表演进去!
  生:(表演)
  师:来,评价一下,他们演得怎么样?动作都到位了吗?
  生:“迎”还没有做出来。
  师:怎么样是“迎”?看看图,图上是怎么画的?谁来试试?
  生:面对面的走到一起,就是“迎”!
  师:再请几个小朋友来演一演。(生演)
  师:他们这回表演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来,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读一遍。
  生:(齐读)
  师: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
  生:四条腿,宽嘴巴。
  师:(电脑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为什么说是“又”长出两条前腿。
  生:它已经长出两条后腿,后来长出两条前腿,所以称为“又”长出两条腿。
  师:(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你真会学习。我们一起来看图,(电脑出示第三幅图)老师再请你们自己学习下面的课文,思考一下这回它们向谁打听妈妈,怎么打听的。读懂课文再请你自己表演表演,注意,一定要仔细地念。
  生:(学习) 。
  师:我看,有好多小朋友已经在表演了,老师念,你们表演,边读边演,行吗? (生演)
  师:为什么课文用了“追上去”这样一个词?
  生:从图上看,小蝌蚪和乌龟的游动方向相同,表现出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所处的位置后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师:让我们带着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再来读读这一段。
  师:从乌龟的回答中,我们又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什么特点?
  生: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三、总结课文,深入引导。
  师: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而乌龟妈妈却说,蝌蚪妈妈是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捉虫还顶呱呱呢?到底蝌蚪妈妈长得什么样啊,请你们讨论一下,看看鲤鱼妈妈和乌龟谁说的对?
  生:都对!把它们俩的话合起来就更好了。
  师:那你来说说,蝌蚪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生:四条腿,宽嘴巴,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服,捉起虫来顶呱呱。
  师:其实,蝌蚪妈妈就是谁啊?
  生:青蛙。
  师: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课件),仔细观察,看看小蝌蚪找到妈妈没有?
  师:小蝌蚪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谁能来说一说?
  生:小蝌蚪尾巴变短了。
  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
  师:小蝌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生:(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师: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生:分角色朗读。
  师:青蛙的样子,我们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已经知道了,那课文上又是怎么描写的呢?
  生: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师:(师贴出青蛙的图片)你们对青蛙有哪些了解呢?
  生:一只青蛙一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生:青蛙的叫声很好听,它还会写诗:“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生:青蛙走路是蹦蹦跳跳的,它还是游泳能手。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
  生:老师,我知道蛙泳就是青蛙发明的。
  师(微笑地):是吗?
  另一生:不对,是我们学习青蛙游泳时的动作来游泳。
  师:也可以说人模仿青蛙的动作。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会做些什么呢?
  生:它们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四、朗读全文。
  五、简要复述,拓展思维。
  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师:老师这里有一道题,认真听讲的同学才会做。
  师:(出示课件)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再过几天,(尾巴)变短了,渐渐地,(尾巴)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青蛙)。
  生:说并填空。
  师: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探索钻研,像帮助小蝌蚪那样解决更多的难题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两条后腿      碧绿的
                两条前腿      雪白的
                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呢?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点评]
  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带表情读、带动作读等),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读的浓厚兴趣,学生通过读,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语感。
  分角色表演课本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语文实践的舞台,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感至关重要。本节课就力求做到“寓教于乐”,课堂上没有威严的老师,也没有恐惧的学生,随处可见的是教师与学生和谐、亲密地相处,正是这种和谐与亲密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零距离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大舞台。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永清县第三小学 郭永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

  一、谜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则谜语,想不想猜一猜?
    生:想
    师:恩,我们看看谁最聪明,听好了:大脑袋,长尾巴,黑灰身子水中滑。
    生:小蝌蚪
    师:有同学说是小蝌蚪,让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蝌蚪图片,指向图片相应位置)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黑灰色的身子,在水里游来游去,是不是小蝌蚪呀?!
    生:是
    师:那么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呢?
    生:青蛙
    师:(课件出示青蛙图片)看一看,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么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又是怎样变成大青蛙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课件出示课文题目,学生跟老师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复习生字
    师:先来检查一下上节课我们认读的几个生字,看一看这些字藏在新的词语里,我们还认不认识。
    (课件逐一出示词语“灰色”“欢迎”“追赶”“披着”“打鼓”“阿姨”“山顶”。)
    生:(认读字词)
   2、交流识字的方法
    师:打开课本151页,看34课,《小蝌蚪找妈妈》,昨天我们自己预习了这篇没有注音的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样解决的呢?谁能把自己的好方法给大家说一说?
    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根据图片和上下文的意思猜字音;请教其他人;查课后生字表)
   3、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值得借鉴,下面我们自己再把课文读一读,还没解决的生字,可以做上记号,等老师读的时候再认识它。
    生:(自读课文)
    师:下面听老师把课文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要注意喽!
    (教师配乐范读)
  三、朗读感悟
   1、结合图片,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老师读得好不好?
    生:好
    师:谁有信心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来给同学们读一读第一段?
    (点名读第一自然段,2至3名同学试读,教师就语气、感情和流利程度做适机点评指导)
    师: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谁能说一说?
    (如果同学们感悟不够充分,可以换另种方式提问,比如:“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呢?”)
    生:(个别回答)我知道了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师:(结合同学的描述,用课件逐一出示图片及“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一条长尾巴”等重点词句)
   2、结合游戏表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时候,都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帮助小蝌蚪的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自然段。
    (点名读第二自然段,可选2至3名同学朗读,教师引导其他同学作出点评,如谁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表达得更形象,谁把鲤鱼阿姨的关切表现出来了)
    师: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谁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
    (选出角色演员,配戴好头饰,提醒演员“迎上去”的蝌蚪和鲤鱼阿姨各自该站在什么位置,该向什么方向游)
    生:(表演)
    师:(情景表演结束,教师点评。)
    师:小蝌蚪又遇到了谁?
    生:乌龟
    师:我们来看一看,乌龟是怎样说的。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过程同上,情景表演时提示演员“追上去”的蝌蚪和乌龟该站在什么位置,各自向什么方向游。)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在鲤鱼阿姨和乌龟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下面来看第四自然段,听老师读课文。
    (教师范读)
    师:小蝌蚪这次遇到了谁?
    生:青蛙妈妈
    师:(出示青蛙图片)谁能说一说,青蛙有什么特征?
    生:“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师:(随着学生的介绍,用屏幕逐一出示重点词句)
   4、自主学习五、六自然段
    师:我们自己来读一读五、六两个自然段,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记下来一会我们集体来解答。
    生:(学生自读五、六两段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生:(学生互问互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老师也有一个问题,谁知道一只青蛙每天大约能捕捉多少只害虫呢?
    生:(议论)
    师:老师提供三个数字,你们来判断一下,哪个数字更准确:7,70,700,正确的数字应该是多少呢?
    生:(选择)
    师:一只青蛙大约每天能捕捉700只害虫,多不多呀?!青蛙可是田里捕捉害虫的能手,那以后我们要怎样对待它呢?
    生:保护青蛙、不伤害它们
   5、分角色朗读,巩固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教师从旁指导。
  四、拓展活动
   1、思考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大青蛙的
    师:我们刚才学习了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曲《小蝌蚪找妈妈》想不想听一听?
    生:想
    (教师播放FLISH歌曲,《小蝌蚪找妈妈》)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又欣赏了歌曲,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大青蛙的呢?
    (课件逐一出示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不见了的图片。分别观察小蝌蚪的身体有了什么变化)
    生:完成练习“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没过多久,(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青蛙)”
   2、激发学生情感,学习故事中人物的精神
    师:我们在故事中认识了很多朋友,谁能说一说,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
    生:个别发言,陈述喜欢的理由
    师:相机点评指导
    (蝌蚪:不畏艰险,面对挫折不气馁,终于克服了各种困难找到了妈妈;青蛙:捕捉害虫,是田里的卫士;乌龟、鲤鱼:关心别人,助人为乐。)
  五、布置实践活动作业——写给小蝌蚪的一封信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很喜欢故事里的小蝌蚪,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跟小蝌说呀?
    生:有
    师:那么就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想跟小蝌蚪说的话写下来,老师当邮递员,帮你们把写给小蝌蚪的信寄给它们好不好?
    生:好
    (学生兴致勃勃地给小蝌蚪写信,教学活动结束)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二
佚名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设计理念:读中观、读中练、读中思、读中悟,读中表情,读中达意,读中明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披、露、鼓、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图画五幅,词条卡五张,字卡四张。(注:本课是最最常规的家常课,未使用CAI课件)画有小蝌蚪的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二、谈话导入,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跟着活泼可爱的小蝌蚪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这里有坚持不懈找妈妈的小蝌蚪,这里有温柔慈爱的鲤鱼妈妈,这里有热心善良的乌龟大叔,最后小蝌蚪们成长为想妈妈一样的田园卫士。同学们,你们喜欢他们吗?
   1、板书课题,生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拆换伙伴,巩固读词。
    a、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许多生字,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b、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生答)
    c、自己试着读(课后“读一读”)
    d、开火车读
    e、对游来游去进行扩词。如:跑来跑去……
    f、用“你追我赶”说句话。
   4、课文分了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
  三、走进正文,各有侧重
  (一)、启(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步入佳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欣赏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
  师: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都有什么呀?
  生:灰黑色的身子。
  生:长长的尾巴。
  师补充大大的脑袋,并将词条贴于板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师:一群长着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的小蝌蚪在池塘里你追我赶快话的游来游去。(贴第一幅蝌蚪图)睁开眼睛,说说你见到了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生:可爱的
  生:顽皮的
  生:时尚的
  生:快活的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
  生:甩着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还从哪个词看出?
  生:游来游去
  ……
  师:那么,结合词语说一说,你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二)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师:快活的小蝌蚪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生答,出示第二幅图。后来又遇见了——出示第三幅图。
  1、鲤鱼阿姨,乌龟大叔和小蝌蚪都说了什么呢?请同学在文中用直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2、指两名同学分别读二、三自然段。
  3、小蝌蚪问话前都用了表示动作的词。
  生答“迎”和“追”。
  4、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
  师:(指图,指导朗读)当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哺育小鲤鱼的温情画面时,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他急忙迎上去问:(生读)
  师:你似乎不怎么想念妈妈,(再读)。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5、结合生活、结合图画理解“追”。
  师: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
  a、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追?试举例
  b、他为什么追呢?
  c、这时心里头会是怎样?
  师: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的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声叫着——
  生边读边评价(
  师:你是一只想念妈妈的小蝌蚪。
  师:你是一只无比激动的小蝌蚪。
  ……
  (随机用小蝌蚪卡片进行奖励)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6、分角色朗读。
  (三)拨(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读养心。
  师:鲤鱼阿姨的温柔慈爱,乌龟大叔的热心善良温暖着小蝌蚪,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那么他找到妈妈了吗?用最响亮的声音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粘贴图四)
  1、用浪线画出描写妈妈外貌的语言,再大声地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荷叶上蹲着……一对大眼睛。”教师同时贴词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并出示()的(),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3、积累背诵青蛙妈妈的外貌描写。
  a、师: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多美的文字呀,你能背下来吗?
  b、生背诵。
  c、(教师指图)辅助背诵,增识词语。
  师:荷花旁边,荷叶上面,蹲着——(生接语,同时教师贴“蹲”字于青蛙妈妈侧,以下同),披着——(贴“披”于另一侧),露着——(贴“露”于肚皮上),鼓着——(贴“鼓”字于眼睛上部)。
  师:这是小蝌蚪们的妈妈吗?
  生:是
  4、爱的呼唤,荡涤心灵;真情告白,启迪人生。
  师:小蝌蚪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会是无比地——
  生:激动
  生:兴奋
  ……
  师:于是小蝌蚪大声的呼唤——
  生:妈妈,妈妈——
  师:这是来自心底的呼唤。
  (生再读,师再评价。)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妈妈我真想念你呀!
  生: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
  生:妈妈我找你找得好苦呀!
  生:妈妈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师:(顺势而为)妈妈也再不离开宝贝啦!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早就发现,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指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找一找,读一读,用括号形式标记一下。
  (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四)合(最后一段):内外延伸,厚实立体。
  1、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寻找让青蛙母子得以相见,身体的改变让青蛙变得跟妈妈一样,尾巴已经不见(贴图五)
  师:同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2、适当小结,谈论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蝌蚪很可爱。
  生:小蝌蚪很勇敢也很坚强。
  生:不对,应该说是很执着。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刚出生时跟妈妈不在一起。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要经过四次变化才能跟妈妈一样。
  生:小蝌蚪身上有许多我要学习的东西。
  3、由内向外,拓展放大
  师:关于青蛙你还知道些什么?
  (同学汇报搜集的资料)
  生:青蛙每年能吃掉1万5千只害虫,是庄稼的保护神。
  生:青蛙天生就是个歌唱家。
  生:青蛙是益虫,但有的青蛙有毒。
  生:关于青蛙的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资料的了解,我们更了解了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但呀喜欢他,还要爱护他保护他,请同学们带着喜爱之情再回读一遍课文。(生读)
  四、布置作业:回家后继续读课文并和爸妈演一演,下节课上我们进行分角色表演。
  五、巧设五、悬念,课外延伸
  老师:读了这篇课,你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吗?
  生:老师,有个问题我不明白。鲤鱼阿姨、乌龟阿姨为什么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害得小蝌蚪不断地寻找妈妈呢?
  师: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没说清楚呢?咱们先把他们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吧。(学生读书、划线。)
  生:鲤鱼阿姨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结果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
  生:乌龟阿姨只是说:“你们的妈妈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还是没说完整。
  师:如果要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把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的话合起来说。
  生:编个青蛙的谜语让小蝌蚪猜一猜。
  生:把青蛙妈妈的相片直接拿给小蝌蚪看!(学生们吃吃地笑了。)
  师:你们的办法真不错。假设你的同桌就是正在寻找妈妈的小蝌蚪,你把你的想法跟他(她)说一说。
  (学生积极地讨论,交流。)
  生:告诉你,小蝌蚪。你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生:你们的妈妈不是鲤鱼,也不是乌龟,是可爱的大青蛙。她鼓着大肚皮,张着大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被着绿色的外衣。她是庄稼的好朋友,名字叫青蛙。
  生:小蝌蚪,荷叶是你妈妈的歌台,她最喜欢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她是谁?你到荷花池边去找吧。(教室里一片掌声。)
  师:你真了不起,灵活运用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说得多棒呀!小蝌蚪碰到你们这群热心又聪明的孩子,不愁找不到妈妈了。
  生:(一生举手)其实,不能怪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很心急,等不及听明白就游走了。
  生:(举手又放下,有些犹豫)我认为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故意不向小蝌蚪说完整的。(师生均感诧异。)
  师:为什么?
  生:鲤鱼、乌龟和青蛙都住在一个池塘里,他们已经很熟悉了,不可能说不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他们是想让小蝌蚪自己去找妈妈。
  教师总结:是呀,小蝌蚪找妈妈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但是它们不怕困难,终于找到了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自己渐渐地长大了。让我们也向蝌蚪学习,不怕困难吧!
  六、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我会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谁知道“迎上去”是什么意识呢?(让学生看图)
  谁知道“追上去”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看图)
  培养想像能力:小蝌蚪们看到乌龟,会怎样说?——咦?前边那只动物就是四条腿、宽嘴巴,它可能就是我们的妈妈吧!快,追上它!
  培养写作能力:为什么小蝌蚪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3、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七、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资料汇报)
  2、你打算怎样保护青蛙?
  3、他们这样做对吗?看课件明辨是非
  4、出示宰杀青蛙和做成菜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
  5、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出示课件:保护青蛙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学生大声齐读)
  八、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养几只小蝌蚪,观察它们的发育过程,然后放归到大自然中去。

                    34、小蝌蚪找妈妈
                  长后腿  长前腿  尾巴变短
                        变
          小蝌蚪————————————————————————青蛙
                        找
                鲤鱼(迎)  乌龟(追)  妈妈(游)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