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靳家彦
师:读好了吗?
生:读好了。
师:谁读哪一段?
(生举手。靳老师示意一名同学)
师:好,你读。其他同学请坐下。
(学生坐下)
师:当别人读的时候,你做两件事:第一,听一听他读的哪儿好,我向他学什么。首先看人哪儿好我向他学什么。第二,我要读得更好,我要从哪儿下手,从哪儿努力。听清了吗?
生:听清了。
师:你把你刚才站起来最受感动的那一段读给大家听好吗?
生:好。
师:好,我把话筒离近点,(靠近学生,把胸前的话筒对着学生)读吧。
(学生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师:读得真好!我想广播员也不过就读成这个样子。你说是不是?
生:老师夸奖了。
师:(靳老师笑了)哦!老师夸奖了。我真得向你学习。我要读都读不了你这么好。你告诉我,为什么这么长课文,你单选这一段?
生:因为,嗯,老师,我看电影的时候吧,最喜欢看最后胜利的那一幕。
师:看结尾?
生:对
师:看结果?
生:嗯。因为,就是胜利了吧,特别的―――怎么说呢?就是――
师:激动人心!
生:对!激动人心!
师:(开玩笑)那是我说的!
(全场哄笑!)
师:(笑着)接着说。
生:所以我非常喜欢最后一段。
师:好!
生:这样说明董存瑞炸暗堡没有白炸。
师:说得好!董存瑞的牺牲换来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对不对?
生:对!
师:这一段最激动,所以她读得那么好。你把最后一句读读,我们最爱听最后一句,读。
生: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上空迎风飘扬!
师:读得好吗?
生:好!
师:你再读,让我们看见这个红旗呀在风中迎风飘扬,让我们都看到,胜利的红旗―――读。(打着手势引导学生把“迎风飘扬”读到位。)
生: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师:读得好吗?
生:好。
师: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怎样?(手势演示红旗飘扬的样子)
生:迎风――飘扬!
师:再读!
生:迎风――飘扬!
师:我读: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师:一起读,好吗?
生:好!
师:胜利的红旗――――读。
生: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师:胜利了,读得这么欢快!这么喜悦!这么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来到刚才读这段的女孩子身边)而且,她讲了为什么读这一段,因为董存瑞没有白白献出自己的生命。真的使我们的战斗取得了最大的胜利。这就是牺牲的价值。不是为了牺牲而牺牲。牺牲的生命有价值。好。你看,刚才她说了: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边说边写“隆”,写完右边的折文后,说)
师:这个“隆”字啊,你不用都记,你就记右边,右边哪,你也不用都记,就记一笔,知道哪一笔吗?
生:知道!
师:对了,上边有一小――――――
生:横!
(转身用红笔写出那一小横)
师:底下是一个什么?
生:生!
(继续写,边写边说)
师:这字读什么?
生:隆!
师:再读!
生:隆!
师:组词。
生:隆化!
(写出词语)
师:再读。
生:隆化!
师:再读。
生:隆化!
师:再读。
生:隆化!
师:星期一,明天,上课,来了,第一件事情,我默写词语,默写哪个词呢?隆化!今天回家谁也不许写,一遍都不许写,老师没在跟前,家长没注意,我偷着写(用手势表示在本子上写字):隆化,隆,别忘这一小横,隆,隆……不行,谁写了,我发现了可不行。一遍也不许写,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但是明天来了,第一件事我默写,第一个词,隆化,保证写对的,举手。
(学生全部举手)
师:保证?(学生微笑点头)都骗我。
生:没有!
师:不许写啊,回家啊。
生:不写!
师:谁要写谁不好。(笑声四起)听懂了吗?
生:听懂了。
师:但是明天默写都得写对,能做到吗?
生:能!
师:多聪明!手放下,上课都学会了,何必写那么好几行好几十遍,多累啊是不是啊?
生:是!
师:一写就把它写美写漂亮,不再是缺胳膊短腿,那不是我们,我们一写出字来特别漂亮。(指词)念念这词,隆化,读。
生:隆化!
师:再读。
生:隆化!
师:再读。
生:隆化!
师: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强调“隆化一词)读得又好写得又好。
(面向学生)
师:你还读哪段?
(学生踊跃举手)
师:这么多同学争先恐后。请位男同学来读读行吗?请位男同学。谁来读?你读?行!你读。你读的哪段,你先说。
生:我读第八自然段。
师:放开声音。(学生站起来就读,靳老师示意他)不着急,不着急,酝酿好了,读。
(学生开始读第八自然段)
师:读得好吗?
生:好!
师:非常之好。我问你,还有力气吗?
生:有。
师:有,没用尽,对吧?
生:是。
师:用尽力气高喊着――读最后一句。读。
生: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师:还有力气吗?
(笑声又起)
师:有吗?用尽了吗?你别当在课堂上,你当成在战场上。你真是董存瑞,向远方的战友呼唤: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你想这一句应该怎样去呼唤,而不是读。用尽力气高喊着―――请你读,读。
生:(情感饱满)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师:好!(示意另一位同学)你读,就读这一句:为了新中国―――读。
生: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师:(又示意另一位同学)你读。
生: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师:(又示意另一位同学)你读。
生: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师:(又示意另一位同学)你读。
生: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师:全班读。
生: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师:(向第一个读这段的同学)你为什么选这一段读?
生:因为这一段是董存瑞炸暗堡时的经过。这一段描写了他炸暗堡的那一瞬间。
师:对了!整个文章都是围绕着这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是写他干什么?
生:舍身炸暗堡
师:(转身板书)舍身干什么?
生:炸暗堡!
师:真好!那我问你这位同学,你为什么把最后一句:“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读得这么好啊?
生:因为我体会了当时董存瑞的心情。
师:他什么心情?同志们,为了什么?
生:新中国。
师:新中国,而干什么?
生:冲啊。
师:表目的,我们现在冲,现在献身,是一个目的,为了什么?
生:新中国!
师: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祖国摆脱灾难,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建立,所以:为了新中国,冲啊!――――(示意一名学生)你再读,读。
生: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师:全班,同志们――――读。
生: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师:你们看,当董存瑞冲到敌人的桥下时,冲到暗堡下面的时候,没有地方放炸药包,对不对?
生:对!
师: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这是一个什么时刻?
生:万分紧急的时刻!
师:他说的是时刻吗?
生:关头!
师:关头就是最――――
生:紧急的时候。
师:对,紧急的时候,最重要的时刻,叫关头对吗?
生:对!
师:在这紧急的关头说明什么?
生:(思考)
师:最紧急的时刻对吧?
生:对!
师:这万分紧急的时刻,说明什么?
生:比紧急还紧急。
师:就在这一刹那间,能不能炸毁敌人的暗堡,我们战友的伤亡,我们战斗的胜利,我们整个战役能不能摧毁敌人消灭敌人,全在此一举。对吗?
生:对!
师:所以课文说:“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读这一句,想想怎样读。先不要急于读出来。想,品。(稍沉片刻)好,谁读?你读
生: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
师:请坐,她这样理解。你读。
生: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
师:请坐,她这样理解。你读。
生: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
师:请坐,你读。
生: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
师:请坐,你读。
生: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
师:真好!你读。
生: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
师:请坐,听我读,他们都这样洪亮的读,我不这样读,我这样读:(声音低沉)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这样读行吗?
生:行。
师:行吗?
生:行!
师:她这样读行吗?
生:行!
师:也行?我这样读行吗?
生:行!
师:还可以其他的办法读吗?(学生摇头)可以吗?
生:可以。
师:你再读,不统一在大声里边,你怎样理解你就怎样读,预备,读。
(学生自由读)
师:就读这一句。
生:(全班齐读)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
师:怎么做?董存瑞怎么做?
(学生举手)
师:好,你说。
生:(打开书,读)董存瑞昂首挺胸
师:停,解释一下这个字怎么讲(板书“昂”)。怎么讲?
生:仰着。
师:啊,(做仰头壮)仰着?对吧?
生:对。
师:(面对全部学生)高高地抬起,对吧?
生:对。
师:好,(指“昂”下部的左半边)这个字有撇吗?
生:没有!
师:再看,这位同学,解释这个字(接着板书“首”),解释,
生:头。
师:念什么?
生:首,
师:什么意思?
生:头
师:昂首?
生:仰着头
师:高高地抬头,对吗?
生:对
师:好,再看这个(接着写“挺”),读,
生:挺。
师:挺起什么?(写“胸”)
生:胸
师:胸膛,对吗?
生:对
师:好,请你读这个成语。读。
生:昂首挺胸
师:再读
生:昂首挺胸
师:再读
生:昂首挺胸
师:全班读
生:昂首挺胸!
师:明天默写的第二个词语,昂首挺胸,保证写对的,举手。
(学生全部举手)
师:真的?
生:真的!
师:回家不许写啊!
生:不许写!
师:手放下来,接着读下去,读。
生:(那个学生接着读)站在桥底中央
师:停,(面向全体)站在哪儿?
生:桥底中央
师:为什么站在那儿?(板书“站”)为什么站在这儿?
生:因为董存瑞想用炸药包炸掉暗堡。但是放在别的地方炸药包就会滑下去。所以他站在这里,手举着炸药包,炸药包不会掉,而且可以炸毁暗堡。
师:为什么要站在桥底的中央?(强调“中央”)站得靠边点行吗?偏点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可以滑下去。
师:嗯,她这理解是滑下去,(面向其他同学)帮助一下。你说。
生:如果放在别的地方,可能就炸不毁暗堡。
师:对的,站在桥底,而且站在桥底什么位置?
生:中央!
师:(面对一个男同学)你说。
生:我觉得站在桥底中央是一个最能摧毁敌人暗堡的位置。
师:说得多好。只有这个位置能够发挥炸药包最大的杀伤力,彻底把敌人的暗堡怎么样?
生:炸毁!
师:炸毁,摧毁,毁灭。所以,你说站的这个位置和炸暗堡有关系没有?
生:有!
师:直接的关系,任何一个字的锤炼,都和炸暗堡有直接的关系。接着读下去。
生:(接着读)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
师:停,你讲一讲为什么“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
生:就是说,董存瑞把炸药包放到桥底上,然后用手托起
师:嗯,换个字行吗?不用“托”行吗?
生:顶
师:不用顶,不用托,用举行吗?
生:行
师:用擎行吗?
生:行
师:用拿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学生思考)
师:用举炸药包,左手举起炸药包,行吗?再想想,左手擎炸药包,左手拿起炸药包,为什么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哪个最有劲?(示意一位同学)你说。
生:因为托字比较有力量。擎字就是拿手往上托,它离着桥底不算非常的近。有可能不能炸毁所有的暗堡。
师:而托呢?
生:托着能
师:哎,托字和哪个字呼应?下边还有一个字。
生:顶
师:大家说,哪个字?
生:顶!
师:(转身去板书:托顶)托起炸药包,目的是干什么?
生:顶住桥底!
师:哎!顶住桥底,顶住桥底没有一点缝隙。炸药包炸起来直接就把什么摧毁了?
生:暗堡!
师:和炸暗堡有关系吗?
生:有!
师:托和顶,和炸,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吧?
生:对!
师:(示意读书的同学)接着读下去,读得好。
生:(接着读)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师:停,(面向全体)右手干什么?
生:猛地一拉导火索
师:右手拉,为什么用右手拉?(示意另一位同学)你说
生:因为人只有两只手,左手托着炸药包了,只有用右手拉了。
师:她说只有右手了,所以只好用右手拉,别人有没有不同意见?好,你说。
生:右手是非常有力的。
师:一般人左手和右手比,哪个手有力?
生:右手!
师:用右手拉就能把导火索怎么样?
生:猛地一拉。(点燃)
师:点燃,拉着,对不对?而且怎么拉?
生:猛地一拉。
师:你看,(转身板书“拉”)绝不是左手占着没办法有右手拉,而是确实当初用左手托炸药包就是准备用右手来拉导火索。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接着读下去。
生:(接着读)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
师:停。这一点,声音不那么大(范读):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面向那位学生)导火索,读。
生:(满含感情)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师:读得真好!全班读。导火索“哧哧”地――――读。
生: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师:一起读:一秒钟――――――读。
生: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师:他抬头――――读!
生: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师转身板书“喊”,然后指着刚才提炼出的几个动词)
师:每一个字的运用都为了表现出了彻底怎么样?(指“炸暗堡”三个字)
生:摧毁(炸毁)暗堡。
师:炸毁敌人的暗堡。是这样不是?
生:是!
师:你再来品读这一段: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不一定都大声读,情感越深沉,有时候声音越深沉。(面向刚才读书的那位同学)请坐,你读得非常好,理解得也好。每个学生自己读啊,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读吧,自己读,不齐读。
(学生自由读二分钟)
师:好,全体起立。(学生起立)不看书,看我(走到板书前引导学生看着板书):在着万分紧急的关头――――预备,背!
(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老师满含激情地配合课文的内容做着动作)
师:请坐。为什么这么快就背下来了?(示意)你说。
生:因为在老师的指引下,我好象来到了,看到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情形。
师:真好,入境了。(示意另一位发言)
生:因为我们彻底地理解了这篇课文。
师:他说我们理解了,(转身板书“理解”)还有吗?(示意)你说。
生:因为我们用心体会到了当时的万分紧急的关头。
师:用心在读。请坐。(示意另一位)你说。
生:因为我认真地,仔细地去读。
师:对,认真仔细地去读。还有吗?(示意另一位)你说。
生:因为我们读熟了,已经。
师:对,读了很多遍,熟读―――――
生:成诵!
师:说得好。你看,你们总结了多少经验:第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第二,理解着读;第三,真正把心放进去,有感情地读;第四,真正地反反复复地去读,熟读,怎么样?
生:成诵!
师:这就是学习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方法是能力的核心。你们所以学得这么好,是因为你们掌握了相当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把这一段小声地再读一遍,行吗?
生:行!
师:再感受一遍读书的乐趣。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预备,读。
(学生齐读)
师:你们发现了吗?我就是引导你们读书,认认真真地去读书。
时 间:2003年10月12日下午 地 点:河北海兴县电力局会议室
授课老师:天津 靳家彦老师 上课学生:海兴县育红小学五年级一班
靳家彦教学实录—《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深圳篇
佚名
一、师生交流,课前谈话。
二、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
生齐读: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师:看老师写课题,老师写课题的时候要强调有些字怎么写。你仔细地听、认真地记。
师边板书边指导学生书写:你看,“董”字草头下一个“重”字,下面的一笔要把它托住。(写完“董”字)
师:这个字怎么读?
生读。
师:大声读!
生读
师:再读!
师(边板书边指导):姓董的董,董存瑞的董,董存瑞是个英雄的名字,读这个名字!再读!再读!“瑞”字的王字旁下面变成提。看老师写“身”字,要强调一下,“身”字提不出头,撇才出头。“炸暗堡”的“堡”字和我一起写。用手指在桌上写,注意上头右边是撇和捺,不是撇点,下面的“土”字最后一笔写长,托住上面。(师板书完课题)齐读课题!
生齐读
师:突出英雄的名字怎么读?想想
指名读(把“董存瑞”读重音)
(生读—师读—学生齐读)
师:突出这个事件怎么读?想想,课题中哪个是事件。
(指名读—师读—学生齐读)(把“炸暗堡”读重音)
师:突出人物的精神怎么读?
(生读—师读—学生齐读)(把“舍身”读重音)
师:突出你怀念的心情怎样读?
生读
师:好,多深沉!
(师读—学生齐读)
师:高声颂扬英雄怎样读?
(指名读—师读—学生齐读)
师:一个题目还能读出种种不同的感受,这就叫品读。(师板书:品读)一起读这个词,(学生齐读)再读!(学生齐读)大声读!(学生大声读)
师:我们喝茶,把茶沏好,喝上一小口,茶的甘醇、茶的苦涩、茶的清香、茶的滋味,在口腔里回环,满齿留香,那叫品什么?(生齐答:品茶)大声说!(生大声答:品茶)齐声说!(生齐声说:品茶)
师:读书像品茶一样,细细地品,品出它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那叫什么?
生答:品读!
师(板书:品读):聪明!再读!(生读)
师:真响亮!再读!(生读)
师:多好!读书就要细细地品,只有品,才能品出你读书的真实感受。(板书:感受)读这个词。(生读)再读!(生再读)
师:知道什么是感受吗?想想再说?
(指名)学生答:读书时的感受。
师:对,感受就是读了以后心里的活动、心里的感想。读这个题目特别感动,读这个题目以后,心里的情感像开了锅一样非常激动。你看,大千世界,自然界也好,人类社会也好,都是我们身外之物,我们感觉、感触这身外之物,叫感之于外(在“感”字下方竖着板书:之于外),“受”之于什么?
(生答:内)
师:多聪明!换个字,我们不用“内”,说什么?(师手指心脏,生大声答:心)大声说!(生齐说:心)再说!(生再说:心)
师:看到世界万物。引起我们强烈的情感的波澜,引起内心的活动,就叫作:受之于心。读这四个字!(生读)再读!
师:合起来读“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生读)这就叫什么?(师手指“感受”二字)
生读“感受”二字三次。
师:古人说,目击事物,眼睛看见什么便以心击之,就是看到的东西用心去拥抱它,用一种强烈的感情去接受,这就是“感受”。读书最重要的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明白吗?(学生木然)不太明白?是吧?道理搁这儿了,怎么能明白呢?我们去实践,我们读,行吧?(生齐答:行!)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大声地读!读完之后,那段你感受最深、最受感动,就站起来读哪一段,行吗?
生自由读
师:读书要注意做到头正、身平、足安。
(指名学生读,师指导朗读,重点句“胜利的红旗映红了……”)
(师板书“隆化”并指导学生书写)
师:看我写“隆”字,注意不要丢什么?(生齐答:横)读词!
战斗进行的地方,河北省承德西北一百二十公里,现在,还有这个县,叫“隆化”,也是董存瑞炸暗堡牺牲的地方。这个词会读吗?会写吗?什么意思懂吗?(生答)
师:星期一上课的时候,我要委托你们的老师默写,第一个词就是“隆化”,保证写对一点儿也不会写错的同学把手高高地举起来!(众生举手)
师:课堂是学堂,扎扎实实都学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丝不苟地掌握,明白吗?(生答:明白!)
师:你还读了哪一段?
(指名读)
生:第七段
师:能读读吗?放开声音,大声读!
(生读)
师:这一段是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段落,(板书:舍身)所以他读这一段。同学们,你们把这一段再读一下,从哪儿读呢?“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找到没有?都找!我看谁用最快的速度读出紧张的情绪来。
生读,师板书:炸暗堡
师: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什么形象?用一个成语表示,是什么?
(指名)学生答:昂首挺胸
师:读这个词。
生齐读
师:再读!
师边指导书写边理解。
师:“首”字当什么讲?“昂”字当什么讲?怎么抬头?是高高地抬头还是抬一点儿?(生答)理解得好!读这两个字。
生读
师(边板书边讲):看老师写,只要我一动笔,你就用心学,用心记。“胸”就是什么?看这个“挺”字。挺起什么,(生答)高高地抬起什么?(生答)用一个成语就是——(生答:昂首挺胸)读词。
师:这个词形容谁的?(生齐答)什么时候?回到课文里,“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站在桥底中央”(生读)为什么要站在桥底中央呢?
生:因为不站在中央就不能彻底炸掉暗堡。
师:站在什么位置跟能不能把暗堡彻底摧毁有没有关系?(师板书:站)(生答:有!)
就这样细细地读,这就叫“品读”。再往下读!(生读)
师:(板书:托)来,做这个动作“托”,左手,所有人掌心向上,用力不用力?(生答:用力!)这个词合下边哪个字呼应?
(指名)生答:顶
师(板书:顶):为什么托起炸药包还要顶住桥顶?
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彻底炸掉敌人的暗堡。
师:对!所以站在什么位置、用左手托,而且顶住桥顶合炸掉的“炸”字有关系没有?
生齐答:有!
师:继续读,“右手猛地一拉……”读!
生读
师:哪个手拉?为什么用右手拉?为什么当初不用右手托,左手拉?
生:因为右手力气大,一定可以把暗堡炸毁。(师板书动词:拉)
生:用右手,确定可以把暗堡炸掉。
生:因为右手力气大,左手力气小。
师:对,右手猛地一拉,一定可以导火索点燃,一定可以把暗堡炸毁。右手拉合炸暗堡有关系没有?
生答:有!
师:读下去!快读!(师板书:喊)
生齐读课文
师:“用钢铁铸成的”东西,想想是什么颜色的?黑灰色的,董存瑞的脸背战火熏得黑乎黑乎的。钢铁铸成的东西能敲碎吗?(生摇头)能够击垮吗?(生摇头)能够战胜吗?所以说“钢铁铸成的脸”,用力读“钢铸”。
生齐读
师:用力读不一定要大声,用你的气送出你的声音,声音不是很大,但是很紧张。
师范读后学生再读。
师:为什么必须炸掉暗堡?
生:因为不炸占领不了敌军的司令部。
师:对,不炸占领不了敌人的司令部,解放不了隆化,而且,你们看,这个暗堡在干什么?
生:阻碍了我军的道路
师:对,哪一段写了这个暗堡阻碍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指名答,读第一段。
师:你知道这一段核心的一个词是什么吗?这么长的一段课文,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它,这一段就说了这么一个事件,找找!(生看课文,找)认真地找,认真地思索,这是一个概括的过程。
生:封锁
生:封锁
师:大声告诉我,是——
生读:封锁
师知道书写:封锁
师:把董存瑞请战的话读读,我根据他读的情况看派不派他去。
指名读(师板书:我去炸掉它)
师评:有点决心了,还不行,不能派你去。
(生笑)
再请学生读——全班读
师:你从这句话听出了什么?
生:仇恨
师:从哪儿看出来?
生读文中句子
师:他读出了仇恨,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决心
师:课文中又提示吗?(全班读)
师:读出了仇恨,读出了坚决,还读出了什么?
生:有英勇的精神
师:好,一起看,“跑到连长……”一起读!(学生齐读)
师:是连长派他去的吗?是他主动请战,跑到连长身边,心情急切吗?你们看,你们读出了愤怒、读出了仇恨、读出了勇敢、读出了急切、读出了主动,这就是你们读书的感受。
师:读读郅顺义的话,看看能读出什么?
全班读课文。
师:你看看,战士们再战斗中是多么主动,多么英勇,不仅董存瑞,所有的战士都是如此,他们主动地把最危险的任务承接下来。连长下命令、郅顺义配合下,董存瑞冲到桥下,课文有三段写了这个过程,请默读这三段。(师板书:战友掩护猛冲到桥下)
生读书
师:这一部分中哪一点给你感受最深?
指名谈感受(略)
四、理清脉络,学法总结。
看板书,师边讲边补充完整板书,并用波浪线勾画,生读板书:“封锁前进路”“我去炸掉它”“战友作掩护”“猛冲到桥下”“舍身炸暗堡”“红旗映隆化”
师:从头读到尾,大声齐读一遍!(生读)
师:这就是全文的结构,全文的内容。我们从整体入手,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变序地学习,然后我们又回到整体,全文可以分为几大部分?(生齐答:五大部分!)内容会吗?写的什么知道吗?(生答)把最后一段再读一下,行吗?(生齐答:行!)能背吗?(生答:能!)
五、观看电影片段。
六、征集碑文,情感升华。
师:我曾到“隆化中学”,来到董存瑞的纪念碑前,心里感慨万千……孩子们,有这样一个征集碑文的活动,请你写下最深刻的感受,最想说的一句话。
(生动笔写—指名读自己的作品)
七、回到课题,布置作业。
师:好,不写了,来,看课题,题目是什么?(生读)大声读!(生再读)现在,看我把它改一改(擦去两头部分加上书名号,变成:读《存瑞舍身炸暗堡》)大声念!(生读)这就是作业,包含几个意思?
(指名)学生回答
师(边说边板书):一是要回家读课文,好的地方背下来,字词要掌握好。二是写读后感,写读了课文以后的感受,或者写读了其它英雄故事后的感受,也就是语文课要把读合写结合起来。可以下课了吗?
(下课)
板书: 品读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感受
战友作掩护 舍身炸暗堡
封锁前进路“我去炸掉它” 猛冲到桥下 站 托 顶 拉 喊 红旗映隆化
昂首挺胸
时间:2005.11.26(一小时四十分钟左右)
地点: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固戍小学电教室
执教:靳家彦老师 学生:六年级
整理: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黄田小学 黄少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