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三九年级 > 人教版课标本初中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星星变奏曲

《星星变奏曲》教学实录之一
江西省南昌市教育局教研室 刘丹
地点:南昌八一中学 初二年级
  
  师:我们说: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也不同程度地会遭受心灵的劫难。尽管如此,人们还是站在现实的苦难中,遥望幸福的彼岸,痴心不改。有人说,愈是痛苦中的人,愈是幻想幸福,愈是向往幸福,这是人性的本能。而我说,愈是痛苦中的人,愈是以自己的行动去追求幸福,寻觅美好,则是人性的高贵。
  今天,我们学的《星星变奏曲》就是一首高贵的诗。现在就请同学们初读这首诗。
  一、初读(感知)(板书)
  1、听读(板书)【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读(录音)】
  师:播音员声情并茂的朗读,让我们靠近了诗歌,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想走进诗歌的意境。那么请大家跟读一遍。
  2、跟读(板书)
  师:刚才大家听读和跟读了这首诗,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己读诗的初步感觉,请:
  说说这是一首的诗。(板书)
  生(男):这是一首立志的诗。
  生(女):这是一首抒情咏物的诗。
  生(女):这是一首说星星的诗。
  生(男):这是一首追求幸福的诗。
  师:我同意最后一位同学的意见。那么,你们知道诗人追求的是一种怎样的幸福,这种幸福与我们坐在教室里所体会的幸福有什么不同?
  生:(满脸茫然,摇头。)
  师:大家知道?哦,不知道——不能怪你们,不知道是正常的,因为你们太小,因为你们没有经历过诗人经历的那个年代。那是40年前,中国的“文革”时期。那时,星星其实还是那颗星星,星星没有变,变的是诗人的感觉,是诗人的想像,使星星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诗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和想像呢?要懂这些,我们就不能不了解诗歌的背景。
  二、研读(研读)
  1、知时论诗2、知人论诗(板书)
  师:四十年前的中国,由于领袖错误地发动了一场运动,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预,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极度的匮乏,人们非常痛苦。
  就连影星刘晓庆在回忆起当年那段生活时,都不无感慨地说:那时,如果有人每天帮我锄地,我就嫁给他。可见,人是需要市俗生活的,如果连基本需求都不能满足的话,人性就会扭曲。
  人是精神的动物,会思考,会交流,会宣泄。像大学生遇罗克、公民张志新,就是善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不同政见的人,于是被处以极刑。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群像作者江河这样的年轻人,如:舒婷、顾城、芒克、北岛,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笔,以黑暗作为背景,以追求光明为主线,写下了如《星星变奏曲》一样的诗歌。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的诗委婉含蓄,用了大量的意象重叠,但追求光明的指向是相当鲜明的。像顾城在《一代人》这首诗中写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另一首诗中,他也写到:“我在大地上画满了窗子,我要让习惯黑夜的眼睛也习惯光明。”有人说,他们是朦胧派诗人,这是有争议的,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研究。
  三、品读(深入)
  师:刚才老师用口语介绍诗歌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追求,而诗人则来是用诗的语言表达这些。请同学们再次自由读诗,边读边思考,找出诗人是用什么诗句再现时代的背景和诗人的追求。
  全体同学:自由朗读。
  生:我认为:“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是再现当时的背景。
  生:以刚才李若芃同学找出来的,我类推诗的第二段中句式、格式相同的诗句“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也是表现当时的背景。
  师:我同意两位同学的意见,因为人们只会在黑夜里需要星星,不会在白天寻找星星。还有找到了不同的吗?
  生:诗中“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的诗句,表现当时的存在。
  生:诗中“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的诗句,表现了诗人的追求。
  师:刚才大家把诗的内容理出来了,让我们看清了诗的结构,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诗,找出体现美好和苦难的词,也就是将意象找出来(简介什么是意象)。
  全体同学:自由朗读。
  生:表现美好的有: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儿、白丁香……表现苦难的有:寒冷、寂寞、苦难、冰雪、僵硬、瘦小……
  师:我把刚才同学们说的意思,用不同颜色板书出来,请同学们结合诗的题目,体会诗歌写作上的特点。
                星星变奏曲(板书)
                  江河
          如果……           如果……
          谁不愿意……         谁还需要……,
          谁不愿意……         谁还会……
          谁不喜欢……         谁愿意……
          谁不喜欢……         谁愿意……
          蜜蜂 萤火虫 睡莲      寒冷 寂寞 苦难
          春天 鸟儿  白丁香     冰雪 僵硬 瘦小
  师:我举个例子:这首诗分二段,每段分四个层次,每层都有相同的语言标志,与我们的乐曲有相似的形式,这些特点使本诗正像题目所示是一首变奏曲。
  生:我看到诗中那些意象选取的事物正好相反,结合诗的标题,我觉得由此发生变奏。
  师:对的。
  生:诗人用“蜜蜂”既可以代表他心中向往甜蜜,又是一种很巧妙的用法,蜜蜂翅膀会颤抖正像天上的星星。
  师:对,这就有点像我们学过的《山中访友》中树枝向我们打着青翠的手式,露珠向我使着眼色一样,比喻得既神似又形似。
  生:诗中“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句把怡人的春色写得舒服极了。
  师:是,读来使我们不知身在何处,天上,人间。
  四、研读(欣赏)(板书)
  师:刚才我们侧重对诗意,诗的写作与结构的把握,现在我们带着这些“把握”大声地读诗。是你们先读,还是我先读?
  生:你先读。
  师:配乐朗读。
  生:(鼓掌。)
  生:(配乐,分角色朗读。)
  师:这首诗在初中教材中是较难懂的一篇课文。一节课也很难让大家完全理解到位。不要紧,我们可以不那么到位地懂这首诗,但我们不会不懂祈盼,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痛苦,有痛苦就有祈盼,就有追求……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仿照本诗的句式,大声说出你心中的祈盼。
  生:如果我们的校园到处都是宁静祥和,谁还需防备,谁还会在学习时,想些与学习无关是事。
  生:如果我妈妈没有生病,谁还需要四处求医,去寻找那些苦涩的药方。
  师:你们心中都有痛苦,你们都用了假设句,有假设就有期待,请接着往下说出心中的期待。
  生:谁不愿意,人人都平安,家家都幸福。
  生:谁愿意,天天都紧张,紧张得像大战前夜。
  师:听了同学们的期盼,我很感动。其实在生活中我也是个苦恼,甚至是痛苦的母亲。我想说:如果我的女儿能快乐
  谁还需要去搞笑
  谁还会四处奔忙寻找遥远的妙方
  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幅画
  女儿像天使般快乐地在花丛中
  走来走去
  生:……
  师:世界是不完美的,完美的世界从来也没有出现过,正视现实的不完美,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怀着希望去生活,学会在自己陷入黑暗的痛苦时,有勇气给自己的星星点灯。

  相关链接:朦胧与变奏——评刘丹《星星变奏曲》教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