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六年级 >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快乐读书屋五:埃及金字塔见闻

《埃及金字塔见闻》教科版教学参考
佚名   
  教材说明
  〔解题〕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美洲的一种方锥形建筑物。形似汉字“金”字,故称“金字塔”。古代埃及金字塔是法老(国王)的陵墓。其中以古王国第四王朝(前26世纪)胡夫的金字塔最大,今仍存于开罗近郊吉萨。塔内有甬道、石阶、墓室等,据说由农民、奴隶历时30年筑成。塔近处有法老哈夫拉的金字塔(规模仅次于前者)和他所建的斯芬克司石雕像。古代美洲金字塔是宗教建筑,塔呈阶梯形,塔顶有庙宇。墨西哥特奥蒂互坎城的太阳金字塔,是美洲现存金字塔中最大者。
  本文所介绍的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见闻”表明本文介绍的除了所见之外,还有关于金字塔的所闻。
  〔结构分析〕
  本文介绍了作者关于古埃及金字塔的所见所闻。全文共3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看到的金字塔。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听到的关于金字塔建设的传闻。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只有劳动者的创造是永恒的。
  〔语意理解〕
  “我们先站在高处远看,巨大的金字塔矗立在一片沙海之中,塔的周围依稀可见的人和骆驼,看起来像是一些移动的黑点。”
  此句为远望金字塔所见。在浩渺的沙海之中,一切都会显得渺小,而金字塔却依然是巨大的。而与它的巨大相对照,它周围的人和骆驼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见。在巨大的金字塔衬托下,他们只像是一些移动的黑点。此句运用对比、衬托等写法,将金字塔与沙漠与人和骆驼相比照,更显出金字塔的宏伟巨大。
  “它是古埃及第四王朝胡夫王的陵墓,塔墓底部有232米见方……146.5米。据估算……230多万块石料……两吨半……16吨。”
  此句运用了数字说明法,将胡夫金字塔举世无双的宏大规模描述得翔实而淋漓尽致。
  “而且建筑水平相当高,石块之间不用任何黏合物。……甚至要想插进一根针去也很难。”
  这句用看到的两个现象:“石块之间不用任何黏合物”和“要想插进一根针去也很难”,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金字塔建筑技艺之高超绝伦。
  “现在说法不一,有的合乎情理,有的近于神话。……塔就露出来了。”
  这是关于埃及金字塔的建筑传说,即“见闻”中“闻”的部分。
  “不管怎么说,四五千年前,既没有汽车,又没有起重机……要有多少劳动者陪葬在沙漠中啊!”
  这是根据埃及金字塔的建筑传说,作者有感而发的议论。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和现代建筑设施的上古时代,金字塔这样巨大的工程全部要依靠劳动者的双手。一个死去帝王的陵墓,实际上就是用无数劳动者的血汗和身躯垒成的!
  “金字塔是历史的见证。……但真正不朽的却是劳动者创造的金字塔。”
  举世无双的金字塔见证了古代帝王的残暴和骄奢淫逸,同时也见证了古代劳动人民无可比拟的勤劳智慧与创造力。
  在漫长的历史上没有任何帝王的身体和声名能够不朽,想通过金字塔使自己万世不朽只能是一场黄粱美梦,真正流芳百世的只有劳动者无限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古埃及金字塔,数千年后仍然接受着全世界无数游人的赞叹与膜拜,它是人类创造史上真正的奇迹和一个难以破解的历史之谜。
  〔写作特点〕
  1.见闻结合,叙议结合,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2.由远及近选取观察视角,选取金字塔中最具代表性的胡夫金字塔进行详细描述,对金字塔的介绍详略处理得当。
  3.恰当运用数字说明法和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使对金塔的介绍更有说服力和震撼力。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观的雄伟及神秘,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体会作者对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由衷的赞美。
  3.学习作者由远及近,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准备〕
  1.有关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有条件的可以收集2002年9月《机器人17日探访金字塔》的实况录像。
  〔教学课时〕
  1课时。
  〔阅读建议〕
  1.课前,引导学生查阅关于埃及金字塔的资料,教师准备《机器人17日探访金字塔》的实况录像。
  2.阅读指导。
  (1)由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在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说说埃及金字塔的雄伟、精巧及神秘表现在哪些地方。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带着“作者在金字塔前有哪些见闻”这个问题,细细品读课文,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可以谈从远及近这一写法上的特点,也可以就某个句子、词语谈自己的体会,从而领悟作者的感情。
  3.小练笔。
  学习由远及近、在观察中产生联想的表达方法,写一处景物。

  资料
  〔金字塔〕埃及古代奴隶社会的方锥形帝王陵墓。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斐斯一带最为集中。吉萨南郊8千米处利比亚沙漠中的3座尤为著名,称吉萨金字塔。其中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最大,建于公元前27世纪,高146.5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底边各长230米,由230万块重约2.5吨的大石块叠成,占地53900平方米。塔内有走廊、阶梯、厅室及各种贵重装饰品。全部工程历时30余年。塔东南有巨大的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即斯芬克司,古埃及的一种石雕像。最著名的是吉萨地方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金字塔附近的巨大狮身人面像,长约57米,高约20米。据说它是法老威严的象征。古亚述和腓尼基等国,也有此类作品。“斯芬克司”后泛指各种装饰建筑物或工艺品的人头、牛头或羊头狮身的雕饰。
  〔黏合物〕使两个或几个物体粘在一起的黏性物质。
  〔环视〕向四周看。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上古时代〕较早的古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夏商周时期。
  〔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在非洲东北部,干支流流经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肯尼亚、扎伊尔、埃塞俄比亚、苏丹、埃及等国。北经撒哈拉沙漠,在开罗附近形成三角洲,分流注入地中海。全长6670千米,流域面积287万平方千米,约占非洲面积的十分之一。中下游每年6~10月泛滥,淤积巨量沃土,经长期垦殖形成著名的河谷绿洲带。河口为典型的弓形三角洲,面积2.5万平方千米,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阿斯旺〕埃及城市和河港。古代曾为驿站和兵营。是对苏丹、埃塞俄比亚的贸易要站。是冬季游览胜地,多古迹。
  〔硝石〕矿物,有钾硝石(成分是硝酸钾)和钠硝石(成分是硝酸钠)两种。无色、白色或灰色晶体,有玻璃光泽,用来制造炸药,也用作肥料等。通常指钾硝石。
  〔驱使〕强迫人按自己的意志行动。
  〔陵寝〕帝王的坟墓及墓地的宫殿建筑。
  〔陪葬〕殉葬。
  〔见证〕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
 
  
阅读(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