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六年级 >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晚餐桌上的学校

《晚餐桌上的学校》教学参考
佚名
  
  教材说明
  〔解题〕
  本课课题非常新颖、醒目。常规意义的学校,是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有专门的场所,专业的设备,以及其他学生学习用的必要条件。本文课题说“晚餐桌上”也是学校,这超出人们的常规理解。读了课题,读者的好奇心会油然而生,诱发出很强的阅读兴趣。课题之妙,正在于此。
  本课作者是尼娜?威利克斯。此文收入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由刘可主编的《启迪中学生的心灵故事》一书。
  〔结构分析〕
  本文写作者的父亲每天晚餐时间都要与家里人一起交流一天获得的新知识,使晚餐桌上成了一所特殊的学校。文章告诉我们,生命有限,而学海无涯,一个人应该利用一切时间,不断学习,坚持学习。文章共16个自然段,按内容划分,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世界成了父亲的学校。
  第二部分(第3~12自然段),写晚餐时间是我们交换新知识的最佳场合。
  第三部分(第13~16自然段),写父亲的办法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语意理解〕
  “从此,世界便成了他的学校。他对什么都有兴趣,他阅读能够得到的一切书籍、杂志和报纸。他爱听镇上乡亲们的谈话,以便了解我们世世代代居住的这个偏僻小村以外的世界。”
  只用两句话便让读者认识了一个特别爱学习的人。第1句是个总起句,概括地说父亲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前文写父亲出身贫苦,只读到五年级便辍学当了童工,失去了在学校学习的机会。但是他没有终止学习行动。“世界便成了他的学校”,这是父亲在无奈情况下独创的新的学习方式,其含义是把生活当做课堂,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第2、3句具体说明他是怎样把世界当成学校的。第2句是说他勤奋阅读一切可能找到的文字材料,这是凭借视觉学习。第3句是说他听别人讲世界见闻,这是他凭借听觉学习。其实第2、3两句仍然是举例,都是说父亲学习范围之广,学习方式之多,强调父亲是“非常好学”的。
  “父亲认为,最不可宽恕的是我们晚上上床时还像早上醒来时知道的一样多。他常说:‘该学的东西太多了,太多了!’”
  这是父亲在学习上的一个重要观点:学无止境,不断进步。“晚上上床时还像早上醒来时知道的一样多”,是说经过一天,知识毫无长进,指这一天没有努力学习,他认为,这是最不可宽恕的。“宽恕”,宽容,免予责罚。“该学的东西太多了,太多了!”父亲“常”发这种感慨,说明这是他骨子里的认识,感慨知识“太多”,还有“知识无限,时间有限,要抓紧时间学习”的意思。
  “母亲的回答总是会使严肃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尼泊尔?’她会说,‘我不知道尼泊尔的人口有多少,我连它在世界上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呢!’”
  母亲的语言表现出她温柔、贤惠和善解人意的品格。她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也是一个高品位的妻子。她并不是真的不知道尼泊尔的情况,而是夫唱妻随,艺术地配合丈夫对孩子们进行学习上的引导。故作不知,让孩子教妈妈,“好为人师”的孩子便会兴趣盎然地与大人一起学下去。这样就潜移默化地把孩子导引到潜心学习的境界,这是他们“教育的妙处”。
  “如今回想起来,我才明白父亲给我们的是一种多么生动有效的育。在不知不觉之中,我们全家人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父亲通过观察我们,听我们的谈话,肯定我们的价值和培养我们的自尊心,毫无疑问地成为对我们影响最深的老师。”
  这是对父亲的礼赞,是对儿时父亲利用餐桌进行教学的总结。先概括地肯定父亲创造的餐桌学校的活动是生动有效的教育,再具体地从两个方面写父亲教育的生动有效。其一,父亲的教育是“不知不觉之中”进行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教育艺术的高境界。其二,“肯定我们的价值和培养我们的自尊心”,让孩子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持续学习才有动力。父亲做到了既教孩子怎么学,又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格,这才是完美的教育,成功的教育。由此可见,父亲,不仅是一个父亲,而且是一个精通教学艺术的教育专家,所以,父亲“毫无疑问地成为对我们影响最深的老师”。
  “父亲说,世上最奇妙的东西是人的学习能力,点滴的知识积累起来也会有益处。他说:‘生命有限,而学海无涯。我们成为怎样的人,决定于我们所学的知识。’”
  父亲的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这段话有以下几个要点:1.学习能力有神奇的功能。它能让人获取知识,而知识对人总是有用的;它能让人找到战胜困难的策略,实现无往而不胜;它能催人奋进,健康成长。2.人应该持续的学习。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所以要抓紧时间;学海无涯,对于一人来说,有终生学不完的知识,何况,世界在运动,新的事物不断出现。3.知识和人的成长有密切的关系。学习有益的知识,就推动你去为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反之,你就会因有破坏性的知识而做坏事,成为人类的罪人。这就是“我们成为怎样的人,决定于我们所学的知识”。”学海无涯”,学问如同海洋,无穷无尽,没有边际。
  〔写作特点〕
  1.运用多种方法写人。
  2.使用格言式的警句升华了主题。

  教学建议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父亲的言行,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的教育方法在作者一生中所起的作用,学习文中的父亲和作者时刻不忘学习、坚持学习的精神。
  3.认识1个生字,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生命有限,学海无涯”这一人生道理,学习文中的人物时刻不忘学习、坚持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学习的名人名言。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本文为略读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可放手让学生自学。按阅读提示,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想想作者的父亲是怎样把晚餐桌变成孩子们的学校的,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再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体会。最后,全班交流,明确一些学习的方法,并适当迁移运用。
  1.导入阅读活动。
  可以从前面学习的两篇课文引入,也可以用课前的导语引入:古时候,有人充分利用“三余”的时光学习知识,这“三余”是哪“三余”呢?(理解“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的意思),是的,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有时候,餐桌上也是学习的好地方。现在我们来阅读一篇有趣的文章《晚餐桌上的学校》。板书课题。
  2.放手让学生自读。
  一是请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将不认识的生字所带出来的词语画上记号,读一读,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通读全文,把课文读流利。二是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作者从亲的身上得到了哪些终身有用的教益?你从课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一边读一边思考,做好批注。
  3.组织阅读交流。
  (1)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得怎么样。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理清作者叙述的顺序。
  (3)讨论: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哪些终身有用的教益?
  讨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重点句段理解父亲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和艺术的教育方法,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要把阅读的重点放在课文最后的4个自然段上:
  ①请学生说一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的终身有用的教益。
  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读一读这些段落。指导学生朗读好课文的这4个自然段。
  ③你喜欢“我”的父亲吗?为什么?
  (4)讨论:你从课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重点要让学生明白:每天都应该有学习的目标;要不断学习,坚持学习;要善于学习;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4.阅读延伸拓展。
  相信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也有在餐桌接受父母教育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你的父母通常会说一些什么?你理解他们的教育吗?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在自家的餐桌上你最想得到什么?
  5.积累内化。
  (1)朗读课文。
  (2)把对自己有所启迪的话抄写下来。
  6.语文实践。
  把这篇文章推荐给自己的父母读一读。
 
  
阅读(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