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三年级 >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快乐读书屋六:成功之路

《成功之路》教学参考
佚名
  
  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讲述的是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那么罗丹是怎样诠释成功的呢,他的“秘诀”是什么呢?
  〔结构分析〕
  本文通过一位作家的笔讲述了一个法国大雕塑家罗丹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作者感悟到了成功的秘诀。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简要介绍“我”25岁时的成就和感觉。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十三自然段),讲述“我”拜访罗丹的故事。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概括写一位艺术大师给“我”的教育,给“我”带来了一生的转折点。
  第二层(第三自然段~第十二自然段),“我”拜访雕塑大师罗丹。
  第三层(第十三自然段),“我”的感悟。
  〔语意理解〕
  “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总觉得还有很多不是,可自己不能确定短处究竟在什么地方。”
  这是主人公“我”成名之后心中的困惑。下文拜访罗丹为“我”解开了这个困惑。所以,这个困惑为故事的展开打下了伏笔,做了铺垫。
  “一位艺术大师给了我一个极大的教育。这教育初看似乎是无足轻重的,事实上却是我一生写作的转折点。”
  这是一个过渡段。这个过渡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引出下面的故事;2.强调下面的故事在我一生中的重大价值;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期待。
  “那是在朋友的引荐下,我被罗丹邀请,参观他的雕刻室。”
  罗丹,法国雕塑家。十四岁开始随名师学画,后又学习雕塑,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5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琪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的著名作品有《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巴尔扎克》。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他平生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引荐”是推荐、介绍的意思。
  “他的雕刻室很简陋,装着高大的窗户。里面……这地方显示出它的主人一生都在不断地工作、不断地研究。”
  这段是对罗丹雕刻工作室的描写。“简陋”是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他的工作室却很“简陋”,这说明罗丹是一个注重实际而不讲求排场的人。工作室里的许多东西:已完成的造像、模型、各种速写的图形……说明了罗丹繁忙的工作状态。“一只膀子,一只手,有时甚至只是一个指头或一个小关节;桌上堆着各种速写的图形”,说明罗丹对雕塑的研究十分深刻、细致,甚至细致到一个小小关节的雕塑形态。
  “他揭去盖在上面的湿布,露出一个神采奕奕的半身塑像来,‘我觉得这已是完工的了。’”
  这是罗丹向“我”介绍的最新作品,它是一件近乎完美的作品。因为“我”一眼就看出这尊半身塑像的神情———神采奕奕,说明雕像十分生动传神。连罗丹自己也认为“这已是完工的了”。
  “往后退了一步,侧着头仔细端详。‘是的,我想没有什么毛病了。’”
  “端详”是仔地看。这是罗丹观察雕像时的动作描写。“后退了一步”是为了看得更全面;“侧着头”是在找最佳的观察角度,也有边观察边思索的意思;“仔细端详”说明看得非常认真细致。这样认真细致观察的结果是仍没发现什么毛病,进一步说明了这件作品近乎完美。
  “但审视了一会儿之后,他又喃喃自语道:‘只是那肩膀上面,线条仍旧嫌太硬。对不起……’”
  “审视”是仔细看的意思。加上前一句的“仔细端详”,说明罗丹对着自己也认为已没什么毛病的作品,依旧一看再看,而且看得十分认真仔细。“喃喃自语”是连续不断地自己对自己小声说话。一番看了又看之后,罗丹终于在近乎完美的作品中发现了缺点,这说明他对待作品极其认真苛刻。此时他还知道自己有客人在,所以对“我”道了个“对不起”,表明他要对自己发现的毛病进行修改和调整了。
  “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老人的眼睛里放出光芒。‘还有这里……这里……’他又修改了别的几处地方,再退一步,细细观察。然后又把架子转过来……有时加点泥。”
  这是罗丹修饰雕像时的行为和神态描写。“眼睛里放出光芒”说明罗丹思想深处迸发出了艺术的灵感,对自己的作品有新的发现。“还有这里……这里……”是他内心的独白,说明他认为还有好几处不够完美。他对一件近乎完美的作品又修改了好几处,而且在修改之后又“退一步”“细细观察”,说明罗丹对艺术极其认真和追求完美境界的精神。“把架子转过来”、“喉咙里喃喃地发出奇怪的声音”、“有时……有时……有时……有时”等都是对罗丹修饰雕像时动作与神情的描述,生动表现了罗丹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可以说是一种深度沉迷的状态。他的思想不断涌现出创作的灵感,神情和动作也随着这灵感而变化。
  “如此持续了半小时,一小时……他没对我说一句话。除了创造他理想中的塑像以外,他什么都忘记了,似乎天地间只有这工作的存在。”
  这段文字生动描绘了罗丹创作时的忘我状态。罗丹维持创作的高度投入状态半小时,一小时……省略号表明这种状态维持的时间还要更长。他的思想和注意全部倾注于他的塑像。天地间此时只有他和他的塑像,其余的什么都不存在了。
  “后来,他大功告成似的松了一口气,丢下小刀,用刚才那块湿布把塑像盖上,那种小心翼翼的神情,宛如在给他最亲密的朋友披上披肩。”
  罗丹全身心地深度投入创作,直到他自己感到满意为止,他才“松了一口气”。他盖上塑像时小心翼翼的神情,说明罗丹对艺术的强烈执著与热爱。他花费全部心力所成就的完美艺术品,在他的心中无比珍贵。
  “他好像忽然发现了我似的,一惊,直到这时他才想起了我。他非常过意不去,‘对不起,先生。我简直把你忘记了。但是……’我十分感谢地紧紧握住了他的手。”
  罗丹终于从沉迷的创作状态中“苏醒”过来。“好像忽然发现了我似的,一惊”表明他确实除了创作什么都忘记了。他礼貌地向客人道歉,表明大名鼎鼎的罗丹为人非常谦和。罗丹话中的“但是”后面省略的部分,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罗丹后面的话想说什么呢?也许他会说“但是我实在不是有意忽略你的”“但是我是情不自禁的”等等,每个读者都可以展开想象,补充“但是”后面的意思。“我十分感谢地紧紧握住了他的手”表明“我”并没有等罗丹把话说完,就紧紧握住了他的手。此时无声胜有声,虽然“我”没有说什么,只是紧紧握住罗丹的手,但“我”的情感已融入这“紧紧”的一握———“我”被罗丹的精神所震撼和感动。
  “我觉得这一天所得的教益比我在学校里多年的用功还有益处。从此以后我知道了,一切人类的工作如果要完善而且有价值的话,就应当像罗丹那样去做”
  这是“我”拜访罗丹受到的教育。“我”和罗丹之间并没有进行深刻的谈话,罗丹也没有对“我”讲什么名言警句大道理,“我”的整个拜访和参观过程几乎都是在旁观罗丹沉浸在创作中的忘我状态中度过的。而正是这种无声的行动,给了“我”深刻的教育。“我”从罗丹身上看到了他对他所从事的事业的完美追求和热爱;看到了他对工作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更看到了他对工作的专心致志。这些品质身教永远胜于言教。罗丹用他的行动教育了“我”,让“我”感悟到了成功之路的“秘诀”。
  至此,“我”的困惑终于有了答案。
  〔写作特点〕
  1.布局简单,结构严整。
  文章线条非常简单清晰,以一个简短的开头引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读来一气呵成,回肠荡气。
  2.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语言等表现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品质(详见“语意理解”部分),使罗丹的形象生动传神,品质震撼人心。
  3.前后呼应,深化主题及教育意义。
  文章开头提出了“我”的困惑,最后在罗丹给“我”的教育中解开了自己的困惑。这样的前后呼应,既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又强化了文章对读者的教育和启迪意义。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罗丹的故事使学生得到教益,知道成功来自于专心致志和全身心的投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7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罗丹工作时的聚精会神和全身心的投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罗丹的材料。准备几幅罗丹作品的图片。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建议采用读题生疑———读书交流———朗读感悟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一步一步地体会到罗丹的成功之路。
  1.读题生疑。
  板书课题,问:看到课题你产生疑问了吗,学生会提出“是写谁的成功之路?成功之路到底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以引起学生读书的欲望,使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快乐读书屋”。
  2.读书交流。
  通过自主读书,寻找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在班级中交流,师生共同讨论补充。
  3.朗读感悟。
  通过自由读、同桌对读的方式,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进一步体会罗丹的精神。
  罗丹在修改塑像时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要作为重点研读的内容。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罗丹工作的投入。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到这些。
  还要重点理解和感受最后一段话的含意。
  4.拓展延伸。
  让学生展示所查找的资料,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罗丹的故事;介绍罗丹的艺术成就,展示作品图片。(可师生共同完成)进一步明确罗丹的成就与他的工作态度之间的因果关系。
  5.检查识字。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