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六年级 >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小英雄雨来

《小英雄雨来》中的照应
赵耀昌

  一、景物的照应
  课文第五部分有这样一句话:“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的开头:“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这里通过景物的有机照应,展示了“祖国河山无比美丽,岂容日寇在这片土地上践踏”的情感。

  二、雨来游泳与脱险的照应
  课文结尾写道:“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这里照应了第一部分的那句话:“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实际上,第一部分写雨来游泳的本领高强,是为下文雨来机智脱险埋下伏笔,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

  三、识字课本的照应
  作者在课文中提到的识字课本,也照应得很好。在夜校里,雨来跟老师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第一次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内容深深地镌刻在雨来的脑海里。识字课本上的这两句话与第四部分鲜血滴在识字课本上的两行字上相照应,有力他说明,雨来之所以有那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因为他在夜校里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激发起爱祖国、爱家乡的强烈感情,这是他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

  《小英雄雨来》的反复
佚名

  为了强调某一个意思,突出某种情感,文章的作者往往将某些词语或句子重复使用,称为反复。《小英雄雨来》中多处出现了反复,它的作用有以下三方面。

  (一)突出人物形象
  例: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句子中的词语反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鬼子军官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露出的气急败坏的情态,表现了敌人穷凶极恶的性格特征。反复的妙用,成了塑造反面人物的点睛之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增强抒情效果
  例: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这是句子的反复,抒发了大家见到雨来活着之后的万分欣喜和激动的感情。反复的作用,把人们又惊又喜的情态、又疼又爱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三)深化中心思想
  例:“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大家都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是雨来的识字课本上的两句话,作者精心地选择它,并安排在师生的诵读中,它会深深地拨动读者的心弦。反复地使用,也暗点了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的力量源泉——“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它起到了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三写“游泳”表现雨来性格
佚名

  《小英雄雨来》一文中,三次写到游泳,起到了表现小英雄雨来性格的作用。

  一写游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没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写雨来每到夏天就到还乡河游泳,练就了一身游泳本领。“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这句话,犹如一个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并用铁头、三钻儿等很多小朋友作为陪衬,突出了雨来的水性特别好,从而告诉人们雨来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

  二写游泳:“……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具体地写出雨来游泳本领高,表现了雨来的机智、灵活。这正是他后来和日本鬼子作斗争的重要条件。

  三写游泳:“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这一段与上一段引文遥相照应。雨来能在穷凶极恶的敌人的枪口下扎进河里,安然脱险,这不但再次说明雨来游泳本领高强,而且进一步表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的性格,赞扬雨来确实是一位小英雄。

  补一笔
佚名

  小说《小英雄雨来》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十二岁孩子的英雄事迹。雨来为了掩护区上的交通员,被鬼子抓走了。不一会儿,河沿传来了几声枪响,村里的人们都悲痛地流下了眼泪。鬼子走后,大伙儿都朝河岸跑去……  
  到了河岸,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看见。大家呆呆地在河岸立着。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旋涡“哗哗”地向下流。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冲走了!”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  
  在芦苇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还是那么像个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向岸上人问道:“鬼子走了?”“啊!”大家都欢喜地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如果小说在写了河沿上传来几声枪响以后,紧接着便交代雨来没被打死以及他没死的缘故,那就平平淡淡,丝毫也引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正是为了避开这种平铺直叙的表现方式,所以作者不忙于向读者交代雨来的结果,而是调转笔头去叙述村里的乡亲们在河岸上寻找雨来尸首的情形,使读者误以为雨来已经牺牲了。而正当此时,笔锋陡转,“突然铁头叫起来:‘雨来!雨来!’。……在芦苇里,露出个小脑袋来。……”点明雨来没有死,使读者在喜出望外之余又打了个问号“雨来怎么会没死的?”急于想了解下文。顺应读者的这种心理要求,作者回过头来补上笔:“原来枪响以前,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去了,鬼子慌忙向河里打枪,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合情合理地解释了雨来没死的原因,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快感。  
  这一补叙不仅使叙述波澜曲折,引人入胜,而且突出了雨来的英雄性格。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竟能从鬼子的枪弹下死里逃生,这一点是很能表现小英雄的勇敢和机智的。所以作者不肯轻易地、直接地泄露出雨来是如何死里逃生的,而是从别处下手逐步引导读者去注意这个问题,关心这个问题,等到读者急于要弄清这个问题时,才补上一笔,解释清楚。这样,雨来死里逃生的情形就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勇敢和机智的性格也就因此而更加突出。

  《小英雄雨来》综合资料之一
佚名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3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三、教学建议
  这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可读性强。可结合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教学时,可结合课题,提出问题供学生自读时思考:本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雨来,为什么称他是“小英雄”。然后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第三、四部分,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围绕“机智勇敢”和不畏强敌两方面讨论,并让学生概括说出三、四部分的主要内容。在学生阅读的时候,要提示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快速阅读的方法,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时,要留有时间,让学生质疑。可以从本课的重点语句发问,如,“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多次,为什么作者要强调这句话?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发问,如,课文第六部分写雨来能够在敌人的枪口底下逃走,与课文第一部分的内容有何联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共出现几次,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句话?第一次是出现在雨来上夜校情景下,写出了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第二次出现在雨来被鬼子毒打、鲜血直流的情况下,血滴溅在课本上,用来烘托雨来热爱祖国的决心和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同时让学生知道,雨来之所以能和敌人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和他平时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另外,课文几次出现这句话,更加突出了雨来的品质。
  关于各部分内容的概括,建议在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给各部分加小标题。对每部分加小标题的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基本概括了本部分的内容,语句通顺即可。以下标题供参考:①游泳本领高;②上夜校念书;③掩护李大叔;④与鬼子作斗争;⑤河沿上的枪声;⑥雨来没有死。(也可用课文原句作小标题:①“望着妈妈笑”;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③“把缸搬回原地”;④“什么也没看见”;⑤“有志不在年高”;⑥“雨来没有死”。)

  四、参考资料
  本文选自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管桦著名作家、诗人、画家。河北省丰润县人。早年参加八路军,在晋察冀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学习。曾任报社记者,在军区政治部剧社工作,在东北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研究室任研究员。在冀东农村落户期间,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现为中国作协北京分会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荆各庄的故事》《小英雄雨来》,长篇小说《将军河》及《管桦中短篇小说集》等。

  《小英雄雨来》列标题训练
佚名

  指导学生列小标题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课文内容列标题,写什么内容,定什么标题。
    本课每部分内容都较集中,可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确定小标题。
  2、通读全文,围绕题目确定标题。
    本课各部分内容是围绕总题目写的。应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列出提纲,紧扣题目确定小标题。
  3、以中心段定标题。
    本课每一部分都有一个重点段,中心句。应引导学生找出中心段,用中心句勾股定理小标题。
  4、先理解内容,后定标题。
    可按这样的程序:读一述一议一定。即,读课文,复述内容,互相讨论,确定标题。

  《小英雄雨来》教学指导
佚名

  [课文说明]
  管桦创作的《小英雄雨来》早在几十年前,就被选入了全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以及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感染和教育了几代人。雨来,这个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的少年英雄,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童年偶像。这篇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课文语言简洁流畅、情节生动感人。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且练习快速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3.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建议]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速度。可以让学生三次读文本,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文本的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英雄雨来》虽然篇幅较长,但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课文的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事迹展开描述的,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点、难点,抓住主要人物,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让学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3.渗透对话意识,彰显个性体验。
  阅读教学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小英雄雨来》一文所讲述的内容和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如何拉近这个距离?这就需要我们既重视学生阅读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又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但是雨来的形象又和学生距离很近,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中不断升华,从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
  4.启发创新意识,消化文本。
  课文本身的特点为学生掌握文本提供了很多途径:是小说,可以编成课本剧表演;篇幅长,可以进行缩写练习;极具故事性,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抗日战争的了解和对雨来形象的把握进行故事续写。
  5.本课要求会写的字笔画较多,需要认真指导书写,特别是“溜、腐、舅”。注意比较:炕—坑;栓—拴;勺—匀;绸—稠。

  [参考资料]
  管桦,著名作家、诗人。河北省丰润县人。早年参加八路军,在晋察冀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学习,曾任报社记者。主要作品有小说《荆各庄的故事》《小英雄雨来》《将军河》等。他还曾在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央乐团从事歌词创作,他创作的儿童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们的田野》《快乐的节日》等,传唱至今。

  《小英雄雨来》长春版教学参考
佚名

            7.小英雄的故事

  [板块说明]
  本板块教材围绕以“小英雄的故事”这个主题,选编了两篇富有儿童特点、情节生动的课文。课文分别以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为背景,展现了中外英雄少年的机智、勇敢,字里行间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早在50多年前就已被选入了全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感染和教育了不止一代人。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60多年前那场波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夜莺的歌声》一文通过人物外貌、行动、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小男孩形象。小男孩的几处话语一语双关,既麻痹了敌人,又流露出对敌人的憎恨,表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和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这两篇文章虽然篇幅很长,但是语言通俗易懂,能够以生动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学生,促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愿望。在进行本板块教学的时候,应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疑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发表各自的阅读感受,交换阅读心得,加深阅读体验。两篇课文都很适合分角色朗读,可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行朗读训练。

            7—1 小英雄雨来

  教材分析
  《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中篇同名小说《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地和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课文共有六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和敌人勇敢斗争的事迹来描述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年仅12岁的雨来,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到小英雄同日寇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勇敢的美好品质,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另外,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课文要有一定的速度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用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练习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3.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由于课文较长,可请学生在预习时自由浏览课文,搜集与课文有关的信息,如:雨来是哪里人?生活在哪个年代?为什么称雨来为“小英雄”……也可以找一找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的原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在较长的课文中根据自己的需求搜集信息。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栓”是翘舌音,“搡”是平舌音。要求会写的字中,“帚”的读音是“zhu”,在“笤帚”一词中读轻声“zhou”;“扒”是一个多音字,在本文中读作“b”;“愣”与“楞”容易混淆;“脯”字右上容易少写一点;“笤”字不要写成草字头;“拳”字上半部分是两个横,写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注意,别写错。
  2.朗读指导
  (1)课文开篇用优美的文字,描写了故事发生的地理环境——芦花村美丽的自然风光。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文中表示芦花开放时色彩、形态的语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借以体会家乡的美,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2)文中用形象的语言,刻画了狡猾、凶残的侵略者形象,并以雨来的勇敢、坚强的表现反衬鬼子的无能,更进一步地表明小英雄的机智应变、无所畏惧的形象。教师可先安排学生默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课文中哪些词语把鬼子的丑态勾画出来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把敌人的丑恶嘴脸和雨来在敌人面前的坚强不屈清晰地揭示出来。学生通过课文本身的词语句段看到了敌人的凶残,领悟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坚强不屈。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3)另外,课文几次出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更加突出了雨来的品质。要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部分内容。在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时,要表现出雨来坚贞不屈的对敌斗争精神,语气要坚定,激昂、有力,以此来烘托雨来为保卫自己的祖国决心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
  3.阅读教学
  本文篇幅比较长,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各部分都是怎样紧紧地围绕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来描述的,并注意培养学生默读且有一定的速度。
  (1)用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整篇课文的梗概。然后讨论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写雨来出色的游泳本领。第二部分,写雨来上夜校念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第三部分,写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捉住了。第四部分,写雨来跟鬼子进行英勇不屈地斗争。第五部分,写芦花村的乡亲们误以为雨来牺牲了,沉痛地悼念他。第六部分,写雨来没有死。在指导学生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时,要提示学生注意课文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要围绕课文的主要意思来思考概括。用什么样的语句可不求一致,但用字要精。如根据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来概括,各部分的小标题是:
  雨来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与鬼子斗争;河沿的枪声;雨来没有死。也可以引用课文中的语句作小标题,引用的语句要加引号。如:
  “望着妈妈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搬回原地方”;“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2)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课文中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三次在不同的地方出现,其目的在于突出表现雨来的品质和这种品质的形成是党教育的结果。前两次是出现在雨来上夜校背景下,写出了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第二次出现在雨来被鬼子毒打、鲜血直流的情况下,血滴溅在课本上,用来烘托雨来热爱祖国的决心和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同时让学生知道,雨来之所以能和敌人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和他平时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3)要围绕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看看文章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对重点词语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理解,深入体会。
  以下词语供理解课文时参考:
  晋察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睁眼瞎:比喻不识字的人,文盲。
  交通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队伍中担任通讯联络工作的人员。
  劫难:灾难,灾祸。
  4.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用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一设计是关注学生默读课文的速度,通过快速默读来了解课文的梗概,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儿童团员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地和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
  “指出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代、地点。”这一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注意搜集信息,提高阅读的效率。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代是抗日战争时期,地点是晋察冀边区的芦花村。
  “讨论:请你给文章的六个部分分别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并说明理由。”这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练习,引导学生讲述理由的时候要从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入手,抓住重点。
  “课题中说雨来是个小英雄,请你列举出文中的事例加以说明。”这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重点的练习,说雨来是个小英雄,是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在被鬼子毒打、鲜血直流的情况下,雨来没有惧怕,而是以坚强意志同敌人进行斗争,最后,机智地逃脱敌人的魔掌。
  (2)拓展与运用
  “讨论:文章的前两部分写了雨来‘水性好’和‘上夜校’,与后面故事的发展和突出雨来的小英雄形象有什么关系?”可以说,文章的前两部分的描写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和突出表现雨来的小英雄形象留下了伏笔,正是由于上夜校,雨来学会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也产生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不屈和果敢,当日本侵略者分别用糖果、金戒指利诱,甚至用武力威逼的时候,
  小雨来坚强不屈,丝毫不为所动;而“水性好”则让小雨来能够得以从敌人手中逃脱,既没有屈服于敌人,又保住了宝贵的生命。
  这是引导学生去开展课外阅读的练习,目的是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这些小英雄的事迹,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要适当加以指导:如何快速阅读,搜集信息;如何抓住文章的重点来谈自己的感受体会等。
  (3)积累
  “读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再把词语写下来。”读词语要求学生读准确,“帚”在这里读轻声,“诵”是平舌音,“脯”读“p?”,不读“p”。
  “借助工具书理解下面的词语”一题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工具书,了解书中较难理解或较为生僻的词语,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苇絮:芦苇上长出的如同棉絮一样的东西。
  黝黑:本课是黑的意思。
  漩涡:回旋的水流。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5.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学生自由浏览课文,搜集有关的信息时,如果学生对回答“为什么称雨来为‘小英雄’”这个问题有困难,可引导学生再重点读3~6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快速自由读课文,读后再通过师生讨论得出结论:因为雨来巧妙地掩护了革命同志;被敌人抓住后,面对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在敌人要枪毙他的时候,又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所以说雨来是个“小英雄”。
  2.课文中出现了多处的前后照应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应详细地列举前后照应的句子,并讲一讲前后照应这一写法的好处。
  (1)景物的照应
  课文第五部分有这样一句话:“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这句话照应了文章的开头:“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这里通过景物的照应,表达了“祖国河山无比美丽,岂容日寇在这片土地上践踏”的情感。
  (2)雨来游泳与脱险的照应
  课文结尾写道:“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这里照应了第一部分的那句话:“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实际上,第一部分写雨来游泳的本领高强,是为下文雨来机智脱险埋下伏笔,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
  (3)识字课本的照应
  作者在课文中提到的识字课本,也照应得很好。在夜校里,雨来跟老师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内容深深地镌刻在雨来的脑海里。识字课本上的这两句话与第四部分鲜血滴在识字课本上的两行字上相照应,有力地说明雨来之所以有那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是因为他在夜校里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激发起爱祖国、爱家乡的强烈感情,这是他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

  相关资料
  管桦(1922~2002),小说家。原名鲍化普。河北丰润人。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曾任报社记者,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剧社工作,1948年在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研究室任研究员。在冀东农村期间,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建国后曾在天津音乐学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是全国第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曾任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会长,北京老舍研究会会长,一级作家。主要有长篇小说《将军河》《深渊》,作品集《管桦中短篇小说集》《管桦文集》,中篇小说《荆各庄的故事》《小英雄雨来》等。

  《小英雄雨来》人教版教学参考
佚名

           14 * 小英雄雨来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同名中篇小说,选入课文时有改动,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围绕这一主题,课文分六个部分叙述。
  
  第一部分讲雨来的游泳本领高。雨来生活的芦花村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是抗日根据地。芦花村旁有还乡河,河里有芦苇,雨来每到夏天就到还乡河游泳,所以练就了一身游泳的本领。
  
  第二部分讲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他在夜校跟着老师轻声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第三部分讲雨来掩护区交通员李大叔。在战斗形势异常紧张的关头,生活在革命家庭中的雨来,在危急的情况下毫不慌张,勇敢地掩护了李大叔,并机智地把敌人引开。
  
  第四部分讲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雨来机智地回答敌人的盘问;拒绝了敌人的哄骗和利诱;在敌人威胁、毒打下也没有屈服。
  
  第五部分讲芦花村的人们误以为雨来牺牲了。村里人都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有志不在年高。”
  
  第六部分讲雨来并没有死。雨来能够在敌人的枪口底下巧妙逃生,进一步表现雨来的机智勇敢。
  
  本文的故事情节紧凑而又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将一位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少年英雄展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小英雄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二是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本文篇幅较长,因此要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难点是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作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因为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因为年龄小,面对雪亮的刺刀,敌人以为雨来害怕,不顾一切朝后院跑去,实际上,雨来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这是一处细节描写。鲜血滴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几行字上,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句子未加任何雕琢,意思却含蓄深刻。这句话既写了当时的场景,又将鲜血和爱国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会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回味。
  
  ④有志不在年高。
  
  志:志气、志向;年高:年纪大。有志气不在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大小来衡量,只要有志气,年轻也能做出优异成绩。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2)对词语的理解。
  
  晋察冀边区:晋,山西省简称;察,察哈尔省(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两省)简称;冀,河北省简称。晋察冀边区是我抗日根据地之一。
  
  门槛: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也有用石头的)。
  
  推推搡搡:搡,猛推。推推搡搡就是使劲推的样子。
  
  劫难:灾难。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要摔倒的样子。
  
  鸡冠花:一种草本植物,开的花形状像鸡冠,通常为红色。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三、教学建议
  
  1.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后,组织学生讲故事。
  
  2.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可将这一问题的解决融入到讨论、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一环节中,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这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能要求太高,可在学生阅读每一部分时,教师提出阅读时间要求,促使学生加快阅读速度。对于每部分内容的把握,可采用加小标题的形式予以落实。对加小标题不要要求太高,只要学生基本上概括了本部分的内容,语句通顺即可,不必强求一致。以下标题供参考:
  
  ①泳本领高      ②上夜校念书
  
  ③掩护李大叔     ④勇斗鬼子
  
  ⑤宁死不屈      ⑥机智逃生
  
  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作小标题。引用原句要加引号。如:
  
  ①望着妈妈笑”    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把缸挪回到原地” ④“什么也没看见”
  
  ⑤“有志不在年高”  ⑥“雨来没有死”
  
  4.讲故事,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根据本组教学内容的特点,可组织一次“英雄故事会”,除讲述课文中的英雄故事外,还可广泛收集课文外的其他英雄故事,让英雄的故事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
  
  5.课后安排了“资料袋”,内容为“战争让无数人失去了生命”。安排在这里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战争,特别是为学生阅读理解后面的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应组织学生阅读、了解。
  
  6.本课多音字较多,要注意读准字音。如:“还”、“弹”、“扎”、“拧”,在本课分别读“huán”、“dàn”、“zhā”、“nínɡ”。课文中有些词语,现在已不常用,如“晋察冀边区”、“扫荡”,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理解基本意思。还有些鬼子说的话,具有日语特点,如“这个,金的,也给你”,要注意帮助学生正确朗读和理解。
  
  四、相关链接
  
  管桦 原名鲍化普,著名作家、诗人、画家。河北省丰润县人。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曾任报社记者,在军区政治部剧社工作,在东北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研究室任研究员。在冀东农村落户期间,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是全国第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曾任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会长,北京老舍研究会会长,一级作家。是中国作协北京分会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荆各庄的故事》《小英雄雨来》,长篇小说《将军河》及《管桦中短篇小说集》等。2002年8月17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在河北唐山家乡病逝,享年81岁。
  
  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早在五十多年前就已被选入了全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感染和教育了不止一代人。
  
  提起《小英雄雨来》,作家管桦说,雨来的形象绝不是作家凭空想象的。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里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管桦本人在内。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五十多年前那场波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1940年,管桦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但浓浓的乡情,给他留下了无限的眷恋。他从小亲身经历目睹了年长他几岁的本村儿童团团长,带领一群天真无邪的儿童,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从军后,童年时代的情景,总是像演电影似的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就这样,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雨来没有死》。这成了管桦创作生涯的开端。
  
  初稿写成后,管桦首先请当时任鲁迅文学院研究室主任的周立波审阅。周立波被小说中主人公雨来的精神所吸引、感动,连连称赞这篇小说写得有骨头有肉,非常值得一读,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周立波鼓励并指点管桦继续写下去,要写成一部真实反映冀东人民抗日斗争的中篇或长篇小说。
  
  《雨来没有死》这篇处女作,1948年发表在《人民日报》的前身──《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建国之初,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全国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管桦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文革”中,小英雄雨来竟会成为他的“保护者”。那是“文革”初期,一次,冲击北京市文联的“红卫兵”要揪斗管桦。当一群脸上还带着稚气、对管桦一无所知的学生,拿着皮带朝管桦步步逼近时,其中有人问了一句:“管桦是谁?”旁边有人回答:“就是写《小英雄雨来》的那个作家。”那些学生都是学着《小英雄雨来》长大的,听了这句话,满脸杀气的孩子们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他们怎么好意思对塑造出自己童年崇拜过的偶像的人动手呢?管桦因此躲过了一劫。
  
  风云过后,年逾古稀的管桦深知革命传统教育对下一代的重要,他愈加魂牵梦萦“雨来”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英雄精神了。管桦说:“爱国主义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乡都不热爱,还谈何爱国?”为了使“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得到发扬,管桦打算在家乡的还乡河公园里建一座小英雄雨来纪念园,让新一代更多地走近英雄,学习英雄,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教育熏陶。他的这一想法很快得到唐山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1998年“小英雄雨来纪念园”终于在还乡河公园落成了。
  
  管桦在小英雄雨来纪念碑上亲笔写道:“1937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中国进行全民族抗战。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拿起枪抗击日本侵略者,冀东还乡河两岸各村的民兵、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进行顽强的斗争。在那个战争年代,像雨来那样站岗放哨、手拿红缨枪、挺起小胸脯、给八路军送信、带路的情况是很多很多的……”
  
  如今,小英雄雨来纪念园已经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成了大人和孩子们经常光顾之处。在那里,会使人勾起一段历史的回忆,仰望雨来塑像,曾经读着雨来的故事长大的人们和正在学着雨来的故事成长的孩子们,都常常会重温《小英雄雨来》中那句不止激励过一代人的名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中国抗日战争 (1937—1945)中国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并以此为起点,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各族人民从此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斗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强占东北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制造上海“一二八事变”,1933年侵占山海关和热河,并不断挑衅。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划卢沟桥事变,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全面抗战开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武装进入沦陷区,开辟敌后根据地,积极进行对敌作战,抗击侵华日军。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迅速粉碎了关东军,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递交投降书,9月9日,侵华日军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日军的野蛮侵略激起了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的民族精神,经过8年浴血奋战,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取得了第一场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抗日儿童团 1937年至1945年,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许多抗日根据地都成立了抗日儿童团的组织。
  
  抗日儿童团员们在青年救国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斗争,他们同抗日军民一道,广泛参加各种抗日活动,十分活跃。抗日儿童团的任务是:宣传大家打日本;侦察敌情抓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尊敬抗战官和兵;帮助军属来做事;学习生产不稍停。从东北的黑土地到晋西北的黄土高原,从苏北地区到陕甘宁边区,到处活跃着抗日儿童团员们的身影。
  
  到1940年,陕甘宁边区有7万儿童团员,苏北解放区有18万少年队和儿童团员,华北抗日根据地有60万儿童团员,他们是当时抗日儿童团的主力。
  
  其中,最为活跃和出色的是晋察冀边区的儿童团,他们站岗放哨、捉汉奸、送情报,利用自己年纪小、不被注意的特点,深入敌后,出色地完成任务。在晋冀一带,直到现在仍流传着小英雄王二小把日本鬼子引进八路军包围圈的故事。晋察冀边区抗日儿童团还开展了“五不运动”:不给敌人带路;不给敌人送信;不吃敌人的糖;不念敌人的书;不告诉敌人藏粮的地方。
  
  有关抗日儿童团员的故事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二小放牛郎》《查路条》《小兵张嘎》《鸡毛信》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