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东风教育集团43小学 程新华
从经历中提炼观点用具体的故事表达观点
人生经历是我们每个人宝贵的财富。经常回顾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利于我们知得失、明方向,同时也会给后来人以借鉴。
回顾总结就是一种分析提炼。我们写这样的文章,首先要做的是从某一方面的人生经历中提炼观点(经验感受)。有了鲜明的观点后,就要围绕着观点,精选人生中的片段故事、感受来表达观点。要注意的是,它不像议论文那样引经据典、分析推理来证明观点,而是把观点蕴涵在故事中,让读者通过具体的故事去感悟观点。当然,作者在适当的地方插入一些议论,以突出观点也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采用的是叙议结合的方法,观点鲜明,故事具体,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观点: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从外祖母的去世的哀痛中,第一次明白“时光一去不再回”,也我第一次因时光的无情感到害怕、不是滋味。
初识时间 落日而有感慨,观飞鸟而生悲哀
着急悲伤
和太阳赛跑,与西北风比赛,感受到胜过时间的快乐。
奋起抗争
后二十年我因此受益无穷 经验总结 给后人的启示: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和时间赛跑》教学建议
佚名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因外祖母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一席话的启示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我”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
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是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之一。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但是,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在读文时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加深体验,是突破难点的基本方法。
二、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应准备课文挂图,或有关课文插图的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同时,可以布置学生从报刊、电视、网上或生活中了解:(1)哪些人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他们有哪些动人事迹?(2)一分钟可以创造多少东西(农业、工业、科技、体育、军事各方面的例子都可以)?
2.“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和生活体验中认识到时间的宝贵,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读课文,想想哪些词句难以理解,提出来共同探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两句话可让学生在交流中自己解决。“光阴”指时间,“金”即黄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说时间的宝贵。“箭”、“梭”,运动的速度都很快,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可以从中体会到时间的宝贵。“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是理解的难点。可先读读爸爸的话,看看爸爸是怎么理解的:昨天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小孩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这就是“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的意思。不是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不会深,所以“我”才会感到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要着重引导学生多读读想想“我”的生活体验,看看“我”是怎样理解的: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要让学生在读书、体验、交流中感到时间的宝贵。还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看待时间的。
“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又一个重点。可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我”和时间赛跑,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把内容要点概括地说一说。如,和太阳比赛更快地回家,跑赢了太阳;一个暑假的作业十天就完成,跑赢了时间;读三年级时就做五年级的作业,走在了时间的前面。再读读写“我”的感受的句子,体会“我”跑赢时间的快乐心情。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句话是理解上的又一个难点。可让学生读读课文,想想哪个句子最能表达“我”和时间赛跑的深刻体会。找出句子后展开讨论: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要求学生用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也可以用名人的事例来说明。
3.这篇课文的朗读语气应该是亲切、自然的,好像在和朋友谈心,谈自己的人生经验。课文前半部分写“我”体验到了时间的流逝,朗读声调应缓慢些,低沉些,带有一点淡淡的哀愁;后半部分写我体会到了与时间赛跑取得成功的快乐,声调可高些,速度略快;朗读中要有一种跑在时间前面的喜悦。最后两个自然段写“我”和时间赛跑的体会,抒情的色彩很浓,也应读得慢一些。要指导学生在体验到了时间的珍贵和与时间赛跑的快乐的基础上,朗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4.要指导学生读准“梭、若”等字的字音。梭,读suō,不读sōu;若,读ruò,不读nuò。
要注意“哀、持、梭、若”等字字形的教学。“哀”,“衣”字中间是个“口”字,不同于“衰”;“持”,左旁是“扌”,不同于“特”;“梭”,右旁是“”,不同于“棱”;“若”,中间是“”,不是“十”,要把它同“苦”字区别开来。
本课的生词不多,可在读课文的时候由学生联系上下文或通过举例、想象等方法理解。如,“忧伤”、“哀痛”指的是“我”失去外祖母后心情十分悲伤、痛苦、忧郁,可联系上下文,从“我”的表现(“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加以体会;“持续”在文中指的是“我”每天的心情都是如此悲伤痛苦,而且这样的心情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可以联系上下文,从“每天”“很久”两个表示时间的词来体会。“安慰”可以联系自己伤心痛哭时父母等人如何用话劝告、用手轻抚,使自己的心情舒坦起来的生活经验加以理解。“假若”可用换词法(如果、假如、要是……)进行理解。“受益无穷”的意思,可结合重点句子(“思考·练习2”)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文中是指“我”珍惜时间所得到的好处是无穷无尽的。
5.思考·练习3有四个句子,(1)(3)(4)句都是说时间在流逝,一去不复返,从中可以体会到时间的珍贵。(2)句用打比方的手法来说明时间的珍贵。在随课文讲读时要让学生分别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学完课文,读读写写这些句子时,要让学生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6.布置学生课后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可在晨会上交流或在学习园地、手抄报上交流。
与时间话成长——《和时间赛跑》教材解读
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王晓婧
《和时间赛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美好品质。本篇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启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怎样去珍惜时间,使人生的每一天过得更加丰富,更有意义。
这是一篇清新、淡雅而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讲的是“我”因外祖母的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一席话的启发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本节课的目标是立足于人人读通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义;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及创编名言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展示积累、收集的有关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和名人故事。从题入手,抓住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并借助多媒体VCD,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从朗读中品味情感。懂得时间过去就不会回来,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本篇课文,课题“和时间赛跑”既是文章的重点,又是全文的中心所在,文中的“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一人生启示,也与课题息息相关。所以教学本课时,我采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方式,由课题入用,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辐射全篇,使全篇的教学“形散而神不散”,最后达到披文入理、感悟人生的目的。难点在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能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采取引导法、朗读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交替使用,组织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朗读品味,还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质疑学文;收集并整理有关珍惜时间的资料;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如“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等含义深刻句段的学习方法。
此外,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理解——感悟——朗读”的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是本节课我设计课程的重要环节。就如叶圣陶先生说过;“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我认为只有学会怎样读书,才能将一本死的教材读活,因此,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尤为重要。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对象有着内在的兴趣。缺乏直接的兴趣,会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也就是说无论是哪个年段的学生,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我在开课伊始这个环节利用短小精悍的小诗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时间是君子,它永远说老实话;
时间是无情的,它永远吞噬一切。
时间是人们永恒谈论的话题,
今天,我们将和时间谈心,
和时间赛跑,
和时间交朋友!
在朗读诗歌的同时,感受时间,从而为学生进入课文学习打下很好的感情基础。
二、感悟来自于学生个性化的体味
叶圣陶先生指出:“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是理智的了解,而且有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题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课文中语句内涵深刻,对于六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的限制,要想达到理解感悟的程度,那就更是需要反复朗读、细细品味,这样才会理解与意会课文内容。
所以,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中,质疑定向,引导学生在自由读课文后,小组交流: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懂的?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为以下三个问题:
A、“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
B、时间又不是人,“我”为什么偏偏要和它赛跑?
C、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时间,争取时间呢?
由于这三个问题相对独立,内涵辐射全篇,教学时我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调整,以保护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能够畅所欲言,体现了教学新理念。全班交流时,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板书,并重点品读以下几个内容: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2)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三、品读是升华文本的最佳途径
在理清全篇文章的时候,与学生对话:什么事物是属于时间里的,永远不会回来?你们理解吗?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读一读。
1、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
2、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3、我看到鸟儿飞到空中,它们飞得很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自由读,指名读,自邀伙伴读,范读过后,引导学生再谈自己的感受。就相对简单了!
四、生活经验是理解文本最好的依托
这3个自然段,都围绕“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写的。语言虽平实,含义却深。学生没有切身的经历体验是难以理解和感受到的。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所以,可以设计通过朗读和联系生活经历体验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和突破教学重点。最后可以小结: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时间是多么宝贵,它如流水般,一去再不复返。进而展示林清玄因努力、因珍惜时间而取得成功的事例。再次谈话:作者这么珍惜时间,这么努力奋斗,那他会成功吗?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正因为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所以他才更加珍惜,才更加努力,最终获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功!这个教学步骤通过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加上真实材料辅佐验证,使学生的心里泛起不平静的涟漪。不仅达到教育的功用,同时为下面内容的解读奠定基础。引读过渡语: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孩子,我们会大声地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比赛,你就可以成功!让学生从自己身上或周围人的身上用具体的事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又一次充满情趣和活力。
在教学中,由于设计精当,从学生已有的和现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理解和朗读体验,学生就会很轻松地明白了:如果时间能停下来,外祖母就不会去世;如果时间能停下来,爸爸还会拥有童年,“我”也会回到昨天,我更不会有一天也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如果时间能停下来,明天还会看到今天的太阳,鸟儿还会飞过今天的飞行路线,然而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学生通过作者与时间赛跑的具体事例以及“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谚语的理解更是体会到了时间的宝贵,时间的一去不复返,从而珍惜时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本文作者林清玄是一位出色的散文家,就在与学生共同学习文本的时候,充分感受到了:如果他不和时间赛跑,他或许就不会在文学上取得成功这个道理。让学生通过反思,你将怎样和时间赛跑?明白珍惜时间就会事业有成,和时间赛跑是人生中最大的乐趣,为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奠定了基础。
时间是不可预知的,当学生在时间的长河中感悟时间的时候,理解到位了,也就证明他的成长路上已经又增添了新鲜琼浆。当然对于课堂生成资源,教师是不可预测的,但可以适当调控。相信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了,就是最好的了。
《和时间赛跑》长春版教学参考
佚名
3.感悟成长
[板块说明]
所谓“感悟”,是指“有所感触而领悟”。在成长中感触,在感触中领悟,在领悟中成长,这正是对《感悟成长》这一板块的最好诠释。这里选择了两篇耐人寻味的文章,两位作者都感触到了成长历程中显而易见却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哲理,从而有所领悟。“我思故我在”,两位作者都在感悟中成长,取得了成功。两篇课文文辞细腻深邃,在小故事中体现了大智慧,易于教师与学生的心灵碰撞。因此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捕捉到的教育教学契机比较多,应该精心设计,争取在课堂上呈现精彩的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学习中成长。
3—1 和时间赛跑
教材分析
《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淡淡忧伤痕迹的散文。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课文首先写作者小时候在外婆去世后,通过和爸爸谈话,懂得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接着写他珍惜时间,与时间赛跑,并因此受益无穷的故事。这篇课文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可使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述的。课文中引用了多个实例,如:外祖母去世,我与爸爸谈话,懂得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太阳落山,再升起的就是明天的太阳,而不是今天的了;林鸟归窠,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的了。这几个例子都说明了时间如流水一般匆匆而过,再也不会回来。再如:作者和太阳赛跑,和作业赛跑这几件事则体现了作者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例子贴近生活,很有说服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
4.搜集、交流、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诗词、歌曲。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诗词等。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1)要注意“撕”是平舌音“s”,“喘”是翘舌音“chun”。
(2)在书写时,要注意“益”的写法,“八”的最后一笔是点。
2.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基调是深沉的。朗读时有三处内容需要注意:
(1)读好爸爸和儿子的对话。在读爸爸的话时,要突出重点词语,如“不能”“所有”“永远”等,突出爸爸对孩子的教育。在读儿子的感受时,要读出儿子听到爸爸的话以后,感到焦急,悲伤,万分感慨的心情;
(2)读懂作者如何与时间赛跑的几件事。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体会作者对时间的珍惜;
(3)读好作者的结尾感言。既是对自己的勉励,又给了读者深刻的启示。读的时候要体会和表现出意味深长。
3.阅读教学
(1)这篇课文哲理颇深,又贴近生活,适合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学生可在阅读文本后产生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情思。教师由题目入手,解释“赛跑”,并提出疑问,“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如何与它赛跑?”“为什么要与时间赛跑?”“赛跑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意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文,激发学习兴趣。
(2)引入作者的感言:“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比自己原来有的时间跑快一步,如果跑得够快,就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可以引导学生对这句话质疑,并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这段话,指导学生说说课文围绕“与时间赛跑”写了哪几件事,并引导学生在读文中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的感触与作者相同的情况,理解“转瞬即逝”,体会时间的宝贵。通过讨论交流,说说珍惜时间的意义。再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与时间赛跑”的益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之后,不妨将课堂变成倡议“惜时”的舞台。可以请学生自己创作惜时的名言、谚语、诗词等,也可以请学生写出自己读后的感受。教师要珍视学生个性化的感受,引导学生以独特的学习方式,对文本、对生活、对心灵进行自由的剖析和描述,使他们在语言与精神的和谐发展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4.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这道题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概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找到描述作者“与时间赛跑”的内容:放学回家时,看到太阳落山,便萌生了与太阳赛跑的想法,结果回家的时间比以往早了很多,节省了时间;有时一个暑假留的作业,一天就做完了,“挤”出了很多时间;三年级时读哥哥的书,提前学习了知识,为自己的学习节省了时间。这三件事概括地讲可以说是和时间在“赛跑”,实际更准确地讲是节约时间,珍惜时间,从而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所有在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课文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这句话?也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来说一说。这道题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课文中列举了三件事说明时间永远不会重复:外祖母去世,我与爸爸谈话,懂得了人在不断地成长,再也不会回到童年了。当人度过了所有的时间,就会永远地离开;观察太阳落山,想到再升起的就是明天的太阳,而不是今天的了;观察林鸟归窠,想到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的了。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内容外,生活中还有很多事例,如:花儿凋谢,再开放时也永远不是以前的花儿了。柳树发新芽,柳叶再也不会变成新芽了……教师指导学生广开言路,这样学生就会源源不断地列举生活中的事例,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碰撞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惜时”意识。
“后来的二十几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说说“我”受到了什么启示。与学们讨论“我”在后来的二十几年里得到了哪些益处。这道题的设计意图是促进学生拓展性地阅读。首先结合课文,谈谈作者受到的启示:时间如流水一般,永远不会重复,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慨叹无济于事,努力与时间赛跑,珍惜时间,节约时间,就是提高生命的质量。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推想课文的外延,可请学生查阅林清玄的生平资料,通过了解林清玄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说明他珍惜时间的益处,激励学生,如果能像他那样坚持和时间赛跑也能取得成功。
(2)拓展与运用
有的人读了这篇课文,认为:“既然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永远也追不上时间,那么我们和时间赛跑还有什么意义呢?”你的看法是什么?请搜集生活中的实例来支持你的观点,与大家交流。这一练习仍是给学生提供了发表感言的舞台。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说出“与时间赛跑”的益处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追不上时间,但只要你与时间赛跑,珍惜时间,就会节省下很多的时间,在这些时间里,我们还可以做很多的事,提高了生活的效率,就等于延长了自己的时间,提高了生命的质量。可以为他们列举周总理、鲁迅等人珍惜时间的名言或故事,也可以请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实例谈一谈。
读句子体会加点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并用加点词语说一句话。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是指导学生理清关联词语的逻辑关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语言的逻辑性。练习中包括两组关联词语,一个是“与其……不如……”,这是一个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语,上下句分别说两件事,表示二者择一,称为选择关系或称取舍关系,在这组关联词语中,相比之下,舍了“与其”这部分内容,取的是“不如”这部分内容;另一组关联词语是“虽然……但是……”,这是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前半句推出条件,后半句却从相反的方向去叙说,这就是转折关系。
参考答案:
与其……不如……
你与其待在家里,不如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虽然……但是……
这篇文章虽然短小,但是很感人。在说话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特别是“与其……不如……”这组词语的造句,学生经常会出现如“与其灰心绝望,不如重整旗鼓”这样的无主语句子,请教师注意引导,恰当地点拨。
(3)积累
旨在巩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书写时要注意重点字词的准确。如:“谜”要区别于“迷”,还要强调“庭”的写法。以下词语供理解课文参考:
忧伤:忧愁悲伤。
光阴:时间。
日月如梭:太阳和月亮像穿梭似的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受益:得到好处,受到利益。这里指作者因珍惜时间使学习受到益处。
5.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在学习时,由于课文中的很多句子意义深刻,学生可能会有理解不透彻的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质疑,有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交流、联系生活等方式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林清玄,1953年生于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电影技术组。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现为专业作家。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而不可收。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1979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等,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和时间赛跑》人教版教学参考
佚名
13 和时间赛跑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
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在阅读时获得这一启示,引导他们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时间概念也比较模糊,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在阅读时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加深体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
二、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赛跑、疼爱、排除、忧伤、持续、安慰、欺骗、实话、度过、日月如梭、虽然、路线、狂奔、暑假、形容、受益无穷、用途、将来、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体会时间的意义,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准备挂图或课文插图的投影片,以及文中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同时,可以布置学生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古诗,以及身边的人珍惜时间的事例。
2.本课要求认、写的生字,可以灵活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梭”是平舌音,不易读准,也较难识记,可以与形近字进行比较,如“俊”“棱”;“若”不易读准,要注意纠正学生的方言音。本课要求写的字比较多,可以让学生独立观察,提出较难写的字,或不易写好的笔画、结构,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赛”的中间部分是三横,不是两横;“疼”是病字旁,不是广字旁;“忧”的右边是“尤”不是“龙”,不能多写一撇;“赢”的几个构成部分要仔细观察,摆好位置;“益”的上半部分是“”,不是“兴”;“若”的中间部分是“”,不是“十”,要同“苦”字区别开来。
3.阅读课文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学生对时间的概念是怎么认识的。他们对时间的理解可能很肤浅,或许仅仅停留在数学知识的层面,而非生活的高度,哲理的高度。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使学生通过阅读体会时间的宝贵,形成珍惜时间的观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先谈一谈读懂了什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也可以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我”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或者让学生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个句子最能表达“我”和时间赛跑的体会,抓住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教学。在进行具体教学时,力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读自悟、质疑、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4.在引导学生研读的过程中,能够提出重点语句共同讨论。可以边读书,边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或难以理解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或疑问。
可重点指导学生讨论以下语句。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可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一是引导学生先读读爸爸的话,看看爸爸是怎么理解的:昨天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小孩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如果不是一个人的亲身体验,感受就不会那么深刻,所以,“我”感到爸爸像是给“我”说了一个谜。二是着重引导学生多读读后面的语句,感受“我”的生活体验,看看“我”是怎样理解的: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的是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三是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看待时间的流逝的,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两句话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自己解决。“光阴”指时间,“金”即黄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说时间的宝贵。“箭”和“梭”的运动速度都很快,用来比喻时间过得飞快,这两句话可以使人们从中体会到时间的宝贵。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建议学生用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也可以用其他人的事例来说明。
5.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理,把握朗读语气。这篇课文的朗读语气应该是亲切、自然的,好像在和朋友谈心,谈自己的人生经验。
课文前半部分写“我”体验到了时间的流逝,朗读声调应缓慢些,低沉些,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和生活体验中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是怎样的一种滋味?是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可以通过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感受作者的这种心情。
课文后半部分写“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教材以文中泡泡的形式,安排了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理的问题:“‘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着急”和“悲伤”的情绪,主要体现在“太阳落山”“鸟儿飞翔”这两个自然段中。“高兴”和“快乐”的心情,可以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文中写了“我”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和太阳比赛谁能更快地回家,结果“我”跑赢了太阳;一个暑假的作业十天就完成了,“我”跑赢了时间;读三年级时就做五年级的作业,走在了时间的前面。)再读读写“我”的感受的句子,体会“我”跑赢时间的快乐心情,这时,朗读的声调略高些,速度略快些,朗读中要有一种跑在时间前面的喜悦。
最后两个自然段写“我”和时间赛跑的体会,抒情的色彩很浓,读时语速稍慢,语调稍重。要指导学生在体验到了时间的珍贵和与时间赛跑的快乐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
6.本课的生词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举例、想象等方法理解。如,“忧伤”“哀痛”,指的是“我”失去外祖母后心情十分悲伤、痛苦、忧郁,可以联系上下文,从“我”的表现中加以体会,如,“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持续”,在文中指的是“我”每天的心情都是如此悲伤痛苦,而且这样的心情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可以联系上下文,通过“每天”“很久”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来体会。“安慰”,可以联系自己伤心痛哭时父母如何用话语劝告、用手轻抚,使自己的心情舒坦起来的生活经验加以理解。“受益无穷”的意思,可以结合所在段落几句话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文中是指“我”珍惜时间所得到的好处是无穷无尽的。理解“假若”的意思,可以用换词法,分别在句中换成“如果、假如、要是”等词语,让学生理解体会。
7.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要求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并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要在学生充分自读、充分讨论、有了自己的感受的基础上,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第二题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认真体会,并积累下来。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可以发现课文中的含义深刻、值得细细品味的语句(见教学建议3),并通过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可以建议学生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背一背,再抄写下来。除了“教学建议3”列举的句子外,如果学生认为其他的语句也有一定的含义,可以抄一抄。
课后还有四句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以学习伙伴的口吻说“这是我收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既给学生提供了可供积累的材料,又提示学生收集其他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找一些类似的格言、警句或者古诗进行交流。
8.学生读了这篇发人深思又感人至深的文章,一定有很多感慨,可以开展一些拓展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并加强实践。如:
让学生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或自己读课文的感受写一写。
让学生想想,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还可以想想自己平时有没有浪费时间的情况,有没有得到改善;或亲身实践,感受跑在时间前面的快乐滋味。
布置学生课后继续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谚语成语,在晨会时间或通过学习园地、手抄报的方式交流。
建议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惜时名言贴在桌角或床头,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
四、资料参考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省高雄市人,1953年生。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至今已出版完成一百多本著作。他擅长写生活体验,从身边的各种人和事着笔,以优美质朴的语言表达,文笔流畅清新,朴实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诗句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川端康成)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季米特洛夫)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