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一读课题,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笔下孔乙己那“窃书不算偷”的话来。孔已己“窃”的是书,而本文“窃”的则是读,情趣上大相径庭。品读课文,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谵。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与高尔基的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这种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2)对词语的理解。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前,教师可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与享受。
2.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首先,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并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最后,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能够在黄金年龄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本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教学时要重视朗读,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文章虽没有什么情节冲突,大起大落,但作者的内心却因窃读而波澜起伏。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作者与书相逢的惊喜、匆忙窃读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
这篇课文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对读书的酷爱,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朗读好了,也就体会到了。
4.教师要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还有一些字虽然笔划较多,但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特点进行记忆。
5.在教学时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仔细品味这样写的好处,并抄写下来。
6.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窃读的滋味虽是苦乐交织,忧喜并存,但乐大于苦,喜大于惧,知识和智慧的丰收弥补了身体的劳累。教师相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开展活动,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去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都有哪些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做个书目;找一本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做摘抄或填写阅读启示录卡,为后面“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做好准备。
品味《窃读记》的“六描写”
作者:戴晓玲
《窃读记》一文以“窃读”为线索,作者从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生动细腻地描写了作者没有钱购买书,躲进书店里如饥似渴地窃读的情形。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六描写”来阅读学习课文。
一、先抑后扬的描写,突出“窃读”的目的
文章开头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先写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然后写作者放学后匆匆赶来,目的不是进饭店,而是赶到书店窃读,说明“我”饿着肚子匆匆赶来的目的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读书,体现求知若渴的心情。
二、运用独白描写心境,体现求知欲望
例如:“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用独白形式表达急于寻找昨天没读完的那本书的心理;又如用“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再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开心地读下去。这种独白的心理描写,一方面表达作者享受阅读的快乐,另一方面写出作者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生动形象地表达“我”的心情变化,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运用对比描写,体验读书的担忧与快乐
用“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写了“我”“窃读”有喜有忧,有快乐有惧怕。担忧、惧怕的是窃读时,被老板发现,害怕书被买掉不能继续读。因此,读书必须放学后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还要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借雨来读书。作者体验读书经历了担忧、恐惧和惧怕;同时还要忍受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痛苦。快乐与满足的是“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体现了读书的快乐和满足的幸福。文章巧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四、细腻的动作描写,突出作者读书要忍受劳累
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这里用“跨、踮、钻、挤”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作者如饥似渴的读书心理。又如:“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这一句用“交替、支撑、靠、休息”等动作,说明“我”读书站的时间长,多么劳累,但目的是为了多读书、多求得知识。
五、巧用比喻的描写,突出作者贪婪地读书
例如:“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用“像一匹饿狼”来比喻“我”贪婪地读书,体现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六、几种窃读形式描写,意在凸现如饥似渴地读书
1.变换环境读书。作者因为害怕被老板发现,所以常常变换环境,当不适合再读下去时,会放下书,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2.希望顾客多。因为书店人多,不会被人注意;作者还采用了“隐藏”“贴在大人身边”来读书。
3.希望大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有时故意装着皱起眉头,望着街心,喊着:“大些!再大些!”这样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里读更多的书。
4.忍受饥饿、劳累读书。当“我”饿得“饥肠辘辘”时,本想吃一碗面,这不免要做“白日梦”。因为这是要有钱的。
最后用想起国文老师鼓励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总结说明读书与吃饭同样重要,读书使人增长知识、充满智慧,使人成长进步!
《窃读记》教材解读
作者:屏南光华小学 张秀英
一、读课题、查资料,初步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窃”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这样三种解释,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那么在“窃读”这个词中,该选“②偷偷地;”“窃读”呢?就是偷偷地读书的意思了。读书是一件光彩的事,作者林海音为何要“偷偷地读”书呢?结合背景资料可以知道:
在解放前的中国,(1949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书店的。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买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有些穷人家的孩子非常渴望读书,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背着书包上学;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没有余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读书是富贵人家的享受,没有钱还要读书的人会被别人取笑,认为是“不识抬举”。在那个社会,男女地位悬殊,“女子无才便是德。”正因为如此,女孩子读书的很少,读了书的女孩子学几年也就早早待在家中,等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嫁人了。林海音(1918~2001年),就是出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作家,被成为“祖母级人物”,她写了十八本书,她的文笔和写作手法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种写作风格。后来的著书成名完全得益于她小时侯读的那些名家名作。她出生在日本,5岁的时候随父母来到了北京,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她生长的环境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虽然家里供她读书至大学,但是因为家里条件比较差,根本没有闲钱给她买书看。但是,她心中酷爱读书的情结一刻都没有放松,她想尽办法读到了许多梦寐以求的书,为以后的写作道路铺下了扎实的基础。
林海音之所以他“偷偷地读书”在于她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爱读书,但却没有钱买书,于是只好窃读。这就是林海音童年的读书生涯。
二、读重点句子,品味窃读的种种滋味。
仔细地课文,你会发现,课文中每一句话都值得品味,每一句话都是“经典”。让我们静静阅读,细细品味。
1、忧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书店里挤满了顾客,该是何等的嘈杂,对常人来说,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可真是糟糕!然而作者却因此觉得可以“安心了”,从这安心中,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作者急匆匆赶来的路上那份没有言明的忧虑——忧人少,无人为自己做掩护,就无法“窃读”。但这份安心马上就被另一份“担忧”替代——忧自己没有看完的那本书不要卖光了。之所以有这种复杂的心境,只为“窃读”那本书!
2、急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一个“踮”,一个“钻”让我们看到了前作者窃读时的那份小心翼翼,而那被弄乱又不顾得整理的短发和似无礼貌的“挤”入,更是让我们看到了窃读的迫不及待。轻轻地,悄悄地,又偷偷地,只为窃得心爱的书。“从头来,再找一遍。”仿佛能看到那双清澈的大眼睛里写满了焦急,甚至可以听到她内心深处的祈祷——“千万不要被人买走那本书。”“啊!在这里呢!”似乎能听到作者怦怦的心跳,那是何等的惊喜!
3、贪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急忙打开书,似乎听到了书页哗哗翻动的声音,作者说自己“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贪婪”一次贬词褒用,把小作者如饥似渴的读书的样子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4、难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我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环境,也许人少了,也许已经被店员警告,或者没有了藏身之处,我只知道这个小女孩因为酷爱读书而变得知趣、敏感,她窃得这样有尊严,以至于不得不为了读完一本书往返于几家书店之间,还要花上几天时间。那份辛苦和艰难只有酷爱读书的人才能承受。读书难,难到有时会丢失了尊严,在林海音的原著中写了这么一段话:
但和我的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那是一种怎样的焦急和难堪?时隔几十年以后,透过这寥寥数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林海音落荒而逃的尴尬。
5、智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段文字是全文中最能动人心肠的一段了。读着这小小的“阴谋诡计”,让人不由哑然失笑。真是一个智慧的窃读者!我们好像可以看到那张可爱的小脸上那几丝调皮、几分得意、以及忍俊不禁的微笑来,那小小阴谋得逞的开心和快乐洋溢得让每个读者都能感受到。但是,替小女孩庆幸的同时,一份酸楚又会涌上心头,——最令一个孩子开心的竟是下雨天,只是因为这样就可以无顾忌地尽情地看书了。
6、苦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这样艰难的感受,甚至于让“我”做起了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如果有人给摆上了一张沙发多好!两条腿累了,交替用一条腿支撑,实在承受不了了,靠着书柜也是一种休息,蹲下一会,让疲劳的双腿改变一下承载身体重量的方式,要么干脆找一块比较干净的地方坐下一会也好。读书,在这里成了一个体力活!这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件苦事情!不能不让我们感叹:窃读背后,是怎样的一段心酸的经历啊。
7、甜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在书海中畅游,忘记了一切,两个小时的劳累,麻木的腿脚算什么,即使饭店飘来的菜香也不如吞咽智慧让作者感到快乐。把书放回书架,走在大街上,胸中装满了沉甸甸的智慧,那份幸福只有爱书的人才能体会到。
细细品味之后,不难发现,不管是何种“窃读”滋味,无不和小作者童年时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有关。希望能够我们的学生学习课文后,能感受到读书的“魅力”。
三、读全文,感受本文的写作的特点。
初读这篇文章,我马上就被吸引了,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明明很开心可以在下雨的时候在书店看书,却“皱着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谵,作者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在“窃读”时“急忙打开书,一爷,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担心受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临其境。
品味“窃读”,感悟语言—《窃读记》教材解读
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校 刘爱丽
一、与作者对话
《窃读记》是长春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板块“往事难忘”中的第二篇课文。“窃”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这样三种解释,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那么在“窃读”这个词中,该选②偷偷地“窃读”,就是偷偷地读书的意思了。读书是一件光彩的事,作者林海音为何要“偷偷地读”书呢?
结合背景资料可以知道:在解放前的中国,(1949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书店的。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买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有些穷人家的孩子非常渴望读书,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背着书包上学;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没有余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读书是富贵人家的享受,没有钱还要读书的人会被别人取笑,认为是“不识抬举”。在那个社会,男女地位悬殊,“女子无才便是德。”正因为如此,女孩子读书的很少,读了书的女孩子学几年也就早早待在家中,等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嫁人了。林海音(1918~2001年),就是出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作家,被成为“祖母级人物”,她写了十八本书,她的文笔和写作手法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种写作风格。后来的著书成名完全得益于她小时侯读的那些名家名作。
她出生在日本,5岁的时候随父母来到了北京,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她生长的环境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虽然家里供她读书至大学,但是因为家里条件比较差,根本没有闲钱给她买书看。但是,她心中酷爱读书的情结一刻都没有放松,她想尽办法读到了许多梦寐以求的书,为以后的写作道路铺下了扎实的基础。
林海音之所以“偷偷地读书”,在于她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爱读书,但却没有钱买书,于是只好窃读。这就是林海音童年的读书生涯。
二、与文本对话
1、了解文本思路。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放学后急匆匆去书店”“在书店‘窃读’和“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三部分内容,但是全文所写的并不是发生在一天的事情,而是她长期在书店读书的复杂感受。如果以这条线索来组织教学,定会削弱文章的情感。课文以“窃读”为线索,运用细腻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文章的中心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为本文的学习确定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即: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作者窃读时的快乐和惧怕?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划一划,读一读。一会儿与大家交流。这个问题的解决,得在与文本、教师、同伴对话的基础上。同时,这一问题,既融理解与感情朗读为一体,又体现了以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窃、液”等七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2、感悟文本语言
一读课题,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笔下孔乙己那“窃书不算偷”的话来。孔乙己“窃”的是书,而本文“窃”的则是读,情趣上大相径庭。品读课文,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
(1)忧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书店里挤满了顾客,该是何等的嘈杂,对常人来说,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可真是糟糕!然而作者却因此觉得可以“安心了”,从这安心中,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作者急匆匆赶来的路上那份没有言明的忧虑——忧人少,无人为自己做掩护,就无法“窃读”。但这份安心马上就被另一份“担忧”替代——忧自己没有看完的那本书不要卖光了。之所以有这种复杂的心境,只为“窃读”那本书!
(2)急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一个“踮”,一个“钻”让我们看到了前作者窃读时的那份小心翼翼,而那被弄乱又不顾得整理的短发和似无礼貌的“挤”入,更是让我们看到了窃读的迫不及待。轻轻地,悄悄地,又偷偷地,只为窃得心爱的书。“从头来,再找一遍。”仿佛能看到那双清澈的大眼睛里写满了焦急,甚至可以听到她内心深处的祈祷——“千万不要被人买走那本书。”“啊!在这里呢!”似乎能听到作者怦怦的心跳,那是何等的惊喜!
(3)贪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急忙打开书,似乎听到了书页哗哗翻动的声音,作者说自己“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贪婪”一次贬词褒用,把小作者如饥似渴的读书的样子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4)难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我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环境,也许人少了,也许已经被店员警告,或者没有了藏身之处,我只知道这个小女孩因为酷爱读书而变得知趣、敏感,她窃得这样有尊严,以至于不得不为了读完一本书往返于几家书店之间,还要花上几天时间。那份辛苦和艰难只有酷爱读书的人才能承受。读书难,难到有时会丢失了尊严,在林海音的原著中写了这么一段话:
但和我的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那是一种怎样的焦急和难堪?时隔几十年以后,透过这寥寥数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林海音落荒而逃的尴尬。
(5)智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段文字是全文中最能动人心肠的一段了。读着这小小的“阴谋诡计”,让人不由哑然失笑。真是一个智慧的窃读者!我们好像可以看到那张可爱的小脸上那几丝调皮、几分得意、以及忍俊不禁的微笑来,那小小阴谋得逞的开心和快乐洋溢得让每个读者都能感受到。但是,替小女孩庆幸的同时,一份酸楚又会涌上心头,——最令一个孩子开心的竟是下雨天,只是因为这样就可以无顾忌地尽情地看书了。
(6)苦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这样艰难的感受,甚至于让“我”做起了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如果有人给摆上了一张沙发多好!两条腿累了,交替用一条腿支撑,实在承受不了了,靠着书柜也是一种休息,蹲下一会,让疲劳的双腿改变一下承载身体重量的方式,要么干脆找一块比较干净的地方坐下一会也好。读书,在这里成了一个体力活!这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件苦事情!不能不让我们感叹:窃读背后,是怎样的一段心酸的经历啊。
(7)甜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在书海中畅游,忘记了一切,两个小时的劳累,麻木的腿脚算什么,即使饭店飘来的菜香也不如吞咽智慧让作者感到快乐。把书放回书架,走在大街上,胸中装满了沉甸甸的智慧,那份幸福只有爱书的人才能体会到。
细细品味之后,我发现作者虽然用了许多笔墨描写“窃读”的惧怕、饥饿、劳累等等滋味,但她的立足点在于“快乐”。因为读到书而快乐,因为得到知识而快乐,因为获得智慧而快乐无比。因此在教学时,我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为了读书忽略了其它的滋味,进而了解作者的内心。
三、与编者对话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基于这个目的,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对比、朗读、感悟等方法进行教学。课后布置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阅读林海音的作品等,让“爱书”这份感情从课内延伸至课外。
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特点:
1、运用独白描写心境,体现求知欲望。
例如:“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用独白形式表达急于寻找昨天没读完的那本书的心理;又如用“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再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开心地读下去。这种独白的心理描写,一方面表达作者享受阅读的快乐,另一方面写出作者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生动形象地表达“我”的心情变化,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运用对比描写,体验读书的担忧与快乐。
用“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写了“我”“窃读”有喜有忧,有快乐有惧怕。担忧、惧怕的是窃读时,被老板发现,害怕书被买掉不能继续读。因此,读书必须放学后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还要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借雨来读书。作者体验读书经历了担忧、恐惧和惧怕;同时还要忍受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痛苦。快乐
与满足的是“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体现了读书的快乐和满足的幸福。文章巧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3、细腻的动作描写,突出作者读书要忍受劳累。
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这里用“跨、踮、钻、挤”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作者如饥似渴的读书心理。又如:“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这一句用“交替、支撑、靠、休息”等动作,说明“我”读书站的时间长,多么劳累,但目的是为了多读书、多求得知识。
4、巧用比喻的描写,突出作者贪婪地读书。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用“像一匹饿狼”来比喻“我”贪婪地读书,体现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5、几种窃读形式描写,意在凸现如饥似渴地读书。
如:变换环境读书。作者因为害怕被老板发现,所以常常变换环境,当不适合再读下去时,会放下书,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希望顾客多。因为书店人多,不会被人注意;作者还采用了“隐藏”“贴在大人身边”来读书。希望大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有时故意装着皱起眉头,望着街心,喊着:“大些!再大些!”这样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里读更多的书。忍受饥饿、劳累读书。
本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教学时要重视朗读,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文章虽没有曲折的情节,可作者的内心却因窃读而波澜起伏。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作者与书相逢的惊喜、匆忙窃读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
《窃读记》美句
崇义县聂都小学 黎紫娟
美句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寻味:
“饿狼”是句子的点睛之笔,“我”如同“饿狼”般饥饿,但贪婪的是书籍,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饿狼”的比喻形象地展现出一个对书籍如饥似渴的“我”。“贪婪”则是锦上添花之笔,对于“我”这样一个爱读书的穷学生来说,不花钱能如此“贪婪”地读书能不快乐吗?与之相反,一直都是这样“贪婪”地读下去,却一本不买,我能不惧怕吗?即便如此,“我”依然享受着窃读。这便是独一无二的窃读滋味!
品味《窃读记》,体会读书的快乐
作者:学院街小学 赵梅
《窃读记》一文以“窃读”为线索,运用细腻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品读课文,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细细品味。
一、心理描写,体现求知欲望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用独白形式表达急于寻找昨天没读完的那本书的心理;又如“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再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开心地读下去。这种独白的心理描写,一方面表达作者享受阅读的快乐,另一方面写出作者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生动形象地表达“我”的心情变化,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对比描写,体验读书的担忧与快乐
文章的中心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写了“我”“窃读”有喜有忧,有快乐有惧怕。担忧、惧怕的是窃读时,被老板发现,害怕书被买掉不能继续读。因此,读书必须放学后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还要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借雨来读书。作者体验读书经历了担忧、恐惧和惧怕;同时还要忍受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痛苦。快乐与满足的是“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体现了读书的快乐和满足的幸福。文章巧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三、动作描写,突出作者读书要忍受劳累
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这里用“跨、踮、钻、挤”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作者如饥似渴的读书心理。又如:“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这一句用“交替、支撑、靠、休息”等动作,说明“我”读书站的时间长,多么劳累,但目的是为了多读书、多求得知识。
细细品味之后,学生发现作者虽然用了许多笔墨描写“窃读”的惧怕、饥饿、劳累等等滋味,但她的立足点在于“快乐”。因为读到书而快乐,因为得到知识而快乐,因为获得智慧而快乐无比。
《窃读记》表达上的价值与改编的遗憾
佚名
一、结构上的绵密与呼应
全文紧扣题目《窃读记》,处处写窃读。
1-2自然段是进书店窃读前“我”的心理和状态,3-4自然段是窃读一本书的具体过程,5-9自然段是几种窃读情形的综合呈现,第10自然段是走出书店后“我”的心理和状态。
如果说3-4自然段和5-9自然段的特点是由点到面,让读者既看到“我”一次窃读的场景,也看到经历丰富的窃读史,那么1-2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则是很成功的首尾呼应。
其中3-4自然段展现了“我”读一本书的动作和窃读的心理,这是点,犹如电影镜头拉近,让读者聚焦到了一个场景上。5-9自然段是窃读面上的展现,分别呈现了换书店窃读、到顾客多的书店窃读、装作别人亲属窃读、下雨天窃读、想象吃饱饭舒适地坐下窃读、读得上瘾忘了时间的窃读等,好似电影镜头展开,接连交替出现了好几幕场景,让我们看到了“我”窃读经历的丰富、心理的变化。
说首尾呼应比较成功,是因为跟一般的呼应不同,这篇文有两层呼应。一层是进书店前和走出书店后,是书店这一地点的呼应:
●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
还有一层,是进书店前“我”的心理和走出书店后“我”的心理的呼应: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二、第一人称方便展现细腻的心理动态
童话、寓言等一般是第三人称,第三人称便于掌控全局,但不利于展现人物心理。这跟第一人称正好相反。
小学生写作文,尤其是纪实类作文,喜欢用第一人称,老是“我我我”的,但往往只写“我”的动作,心理活动涉及到的比较少,即使涉及到了,也多半是大路货,都是别人用滥、用俗的。大路货的心理活动很难与读者产生心理共鸣。
好的心理活动贵在真实、贵在独特、贵在个人。林海音这里的活动都是真实的,都是独特的,都是个人的。达到了没这种经历的人写不成这种心理的境界,作者的“我”与读者的“我”,因为都是私人体验,所以容易产生心理共鸣。
试剖析文中“我”的心理: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就这一会儿,“我”的心理经历了好几重变化:惦记昨天读的书在哪里,看见挤满顾客自己窃读不容易被店家发现而安心,担忧那本书卖光。
因为“窃”,所以这些心理的话不能对人言,不能对人道,只能在自己心理一时喜一时忧。要是买,哪里会有这些呢。所以,用心理活动来展现“窃”,是非常合适的,作者是动了脑筋的。
类似这样的心理活动很多,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具体分析心里活动指向“我”的什么情绪: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
……
三、改编后造成了以下地方有些问题
1.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因为前面一直没说别人会阻拦“我”看书,所以这段话出现有点突兀。这是因为删去了原文中的这部分:
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有了这部分,窃读的艰难、委屈、喜悦、羞愧等心理才有更硬朗的底气。
2.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
前面既然说要换着书店读,要提防店主,这里又说读了两个读小时有点忘记时间,有点说不够去。原因也是因为删去了原文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正因为有了一个善良店员的照顾,“我”才能安心读两个小时。这才能解释我读两个小时的酣畅淋漓。
再者,这里作者这样写,也是有意把善的因素写进来,给读者一个温暖。也把窃读从“我”的一己体验扩展到了社会。
3.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总会想起”是说每次都想起,这明显是说谎。谁会老是想起别人的话呢?吃饱了没事干了。原文中是这样的: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摸摸口袋里是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因为受了善良店员的照顾,“忽然想起”国文先生的话,这才正常。
并且,作者结尾的话是“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从一个穷学生窃读的经历出发,得出了这样的感受,很有味道,也很温暖。说明,毕竟还是好人多,给了她善良和爱,否则一个穷学生是不会如此轻易的长期窃读的。
课文删掉了这个爱,不妥。
附课文:
窃读记
1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2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3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4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5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6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7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8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9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10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附原文:
窃读记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趁着漫步给脑子一个思索的机会:“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女孩不知以后嫁给谁?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走到三阳春的门口,便可以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样地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是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
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曾经有一天,我偶然走过书店的窗前,窗前刚好摆了几本慕名很久而无缘一读的名著,欲望推动着我,不由得走进书店,想打听一下它的价钱。也许是我太矮小了,不引人注意,竟没有人过来招呼,我就随便翻开一本摆在长桌上的书,慢慢读下去,读了一会儿仍没有人理会,而书中的故事已使我全神贯注,舍不得放下了。直到好大工夫,才过来一位店员,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煞有其事似的问他价钱,我明知道,任何便宜价钱对于我都是枉然的,我绝没有多余的钱去买。
但是自此以后,我得了一条不费一文钱读书的门径。下课后急忙赶到这条“文化街”,这里书店林立,使我有更多的机会。
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比如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我再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若无其事地走出去,然后再走入另一家。
我希望到顾客正多着的书店,就是因为那样可以把矮小的我挤进去,而不致被人注意。偶然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买一本的,实在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真是像个小偷似的。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感谢雨水的灌溉,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好像躲雨人偶然避雨到人家的屋檐下,你总不好意思赶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着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是怎样高兴地喊着:“再大些!再大些!”
但我也不是读书能够废寝忘食的人,当三阳春正上座,飘来一阵阵炒菜香时,我也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个白日梦:如果袋中有钱该多么好?到三阳春吃碗热热的排骨大面,回来这里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弹簧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够酸了,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另一条,有时忘形地撅着屁股依赖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明明知道回家还有一段路程要走,可是求知的欲望这么迫切,使我舍不得放弃任何捉住的窃读机会。
为了解决肚子的饥饿,我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临时买上两个铜板(两个铜板或许有)的花生米放在制服口袋里,当智慧之田丰收,而胃袋求救的时候,我便从口袋里掏出花生米来救急。要注意的是花生皮必须留在口袋里,回到家把口袋翻过来,细碎的花生皮便像雪花样地飞落下来。
但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确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有一次刚好读到一首真像为我写照的小诗时,更增加了我的悲愤。那小诗是一个外国女诗人的手笔,我曾抄录下来,贴在床前,伤心地一遍遍读着。小诗说:
我看见一个眼睛充满热烈希望的小孩,
在书摊上翻开一本书来,
读时好似想一口气念完。
摆书摊的人看见这样,
我看见他很快地向小孩招呼:
“你从来没有买过书,
所以请你不要在这里看书。”
小孩慢慢地踱着叹口气,
他真希望自己从来没有认过字母,
他就不会看这老东西的书了。
穷人有好多苦痛,
富的永远没有尝过。
我不久又看见一个小孩,
他脸上老是有菜色,
那天最少是没有吃过东西——
他对酒店的冻肉用眼睛去享受。
我想着这个小孩情形必定更苦,
这么饿着,想着,这样一个便士也没有。
对着烹得精美的好肉空望,
他免不了希望他生来没有学会吃东西。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够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诉自己。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看不见那本书时,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这样多,他们把书买光了。
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了,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下了。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摸摸口袋里是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