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五年级 > 人教版课标本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窃读记

《窃读记》综合资料之一
佚名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一读课题,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笔下孔乙己那“窃书不算偷”的话来。孔已己“窃”的是书,而本文“窃”的则是读,情趣上大相径庭。品读课文,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谵。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与高尔基的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这种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2)对词语的理解。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前,教师可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与享受。
  2.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首先,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并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最后,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能够在黄金年龄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本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教学时要重视朗读,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文章虽没有什么情节冲突,大起大落,但作者的内心却因窃读而波澜起伏。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作者与书相逢的惊喜、匆忙窃读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
  这篇课文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对读书的酷爱,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朗读好了,也就体会到了。
  4.教师要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还有一些字虽然笔划较多,但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特点进行记忆。
  5.在教学时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仔细品味这样写的好处,并抄写下来。
  6.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窃读的滋味虽是苦乐交织,忧喜并存,但乐大于苦,喜大于惧,知识和智慧的丰收弥补了身体的劳累。教师相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开展活动,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去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都有哪些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做个书目;找一本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做摘抄或填写阅读启示录卡,为后面“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做好准备。
 
  品味《窃读记》的“六描写”
作者:戴晓玲
  
  《窃读记》一文以“窃读”为线索,作者从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生动细腻地描写了作者没有钱购买书,躲进书店里如饥似渴地窃读的情形。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六描写”来阅读学习课文。
  
  一、先抑后扬的描写,突出“窃读”的目的
  文章开头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先写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然后写作者放学后匆匆赶来,目的不是进饭店,而是赶到书店窃读,说明“我”饿着肚子匆匆赶来的目的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读书,体现求知若渴的心情。
  
  二、运用独白描写心境,体现求知欲望
  例如:“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用独白形式表达急于寻找昨天没读完的那本书的心理;又如用“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再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开心地读下去。这种独白的心理描写,一方面表达作者享受阅读的快乐,另一方面写出作者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生动形象地表达“我”的心情变化,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运用对比描写,体验读书的担忧与快乐
  用“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写了“我”“窃读”有喜有忧,有快乐有惧怕。担忧、惧怕的是窃读时,被老板发现,害怕书被买掉不能继续读。因此,读书必须放学后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还要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借雨来读书。作者体验读书经历了担忧、恐惧和惧怕;同时还要忍受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痛苦。快乐与满足的是“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体现了读书的快乐和满足的幸福。文章巧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四、细腻的动作描写,突出作者读书要忍受劳累
  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这里用“跨、踮、钻、挤”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作者如饥似渴的读书心理。又如:“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这一句用“交替、支撑、靠、休息”等动作,说明“我”读书站的时间长,多么劳累,但目的是为了多读书、多求得知识。
  
  五、巧用比喻的描写,突出作者贪婪地读书
  例如:“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用“像一匹饿狼”来比喻“我”贪婪地读书,体现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六、几种窃读形式描写,意在凸现如饥似渴地读书
  1.变换环境读书。作者因为害怕被老板发现,所以常常变换环境,当不适合再读下去时,会放下书,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2.希望顾客多。因为书店人多,不会被人注意;作者还采用了“隐藏”“贴在大人身边”来读书。
  3.希望大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有时故意装着皱起眉头,望着街心,喊着:“大些!再大些!”这样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里读更多的书。
  4.忍受饥饿、劳累读书。当“我”饿得“饥肠辘辘”时,本想吃一碗面,这不免要做“白日梦”。因为这是要有钱的。
  最后用想起国文老师鼓励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总结说明读书与吃饭同样重要,读书使人增长知识、充满智慧,使人成长进步!
 
  《窃读记》教材解读
作者:屏南光华小学 张秀英
  
  一、读课题、查资料,初步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窃”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这样三种解释,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那么在“窃读”这个词中,该选“②偷偷地;”“窃读”呢?就是偷偷地读书的意思了。读书是一件光彩的事,作者林海音为何要“偷偷地读”书呢?结合背景资料可以知道:
  在解放前的中国,(1949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书店的。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买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有些穷人家的孩子非常渴望读书,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背着书包上学;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没有余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读书是富贵人家的享受,没有钱还要读书的人会被别人取笑,认为是“不识抬举”。在那个社会,男女地位悬殊,“女子无才便是德。”正因为如此,女孩子读书的很少,读了书的女孩子学几年也就早早待在家中,等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嫁人了。林海音(1918~2001年),就是出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作家,被成为“祖母级人物”,她写了十八本书,她的文笔和写作手法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种写作风格。后来的著书成名完全得益于她小时侯读的那些名家名作。她出生在日本,5岁的时候随父母来到了北京,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她生长的环境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虽然家里供她读书至大学,但是因为家里条件比较差,根本没有闲钱给她买书看。但是,她心中酷爱读书的情结一刻都没有放松,她想尽办法读到了许多梦寐以求的书,为以后的写作道路铺下了扎实的基础。
  林海音之所以他“偷偷地读书”在于她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爱读书,但却没有钱买书,于是只好窃读。这就是林海音童年的读书生涯。
  二、读重点句子,品味窃读的种种滋味。
  仔细地课文,你会发现,课文中每一句话都值得品味,每一句话都是“经典”。让我们静静阅读,细细品味。
  1、忧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书店里挤满了顾客,该是何等的嘈杂,对常人来说,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可真是糟糕!然而作者却因此觉得可以“安心了”,从这安心中,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作者急匆匆赶来的路上那份没有言明的忧虑——忧人少,无人为自己做掩护,就无法“窃读”。但这份安心马上就被另一份“担忧”替代——忧自己没有看完的那本书不要卖光了。之所以有这种复杂的心境,只为“窃读”那本书!
  2、急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一个“踮”,一个“钻”让我们看到了前作者窃读时的那份小心翼翼,而那被弄乱又不顾得整理的短发和似无礼貌的“挤”入,更是让我们看到了窃读的迫不及待。轻轻地,悄悄地,又偷偷地,只为窃得心爱的书。“从头来,再找一遍。”仿佛能看到那双清澈的大眼睛里写满了焦急,甚至可以听到她内心深处的祈祷——“千万不要被人买走那本书。”“啊!在这里呢!”似乎能听到作者怦怦的心跳,那是何等的惊喜!
  3、贪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急忙打开书,似乎听到了书页哗哗翻动的声音,作者说自己“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贪婪”一次贬词褒用,把小作者如饥似渴的读书的样子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4、难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我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环境,也许人少了,也许已经被店员警告,或者没有了藏身之处,我只知道这个小女孩因为酷爱读书而变得知趣、敏感,她窃得这样有尊严,以至于不得不为了读完一本书往返于几家书店之间,还要花上几天时间。那份辛苦和艰难只有酷爱读书的人才能承受。读书难,难到有时会丢失了尊严,在林海音的原著中写了这么一段话:
  但和我的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那是一种怎样的焦急和难堪?时隔几十年以后,透过这寥寥数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林海音落荒而逃的尴尬。
  5、智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段文字是全文中最能动人心肠的一段了。读着这小小的“阴谋诡计”,让人不由哑然失笑。真是一个智慧的窃读者!我们好像可以看到那张可爱的小脸上那几丝调皮、几分得意、以及忍俊不禁的微笑来,那小小阴谋得逞的开心和快乐洋溢得让每个读者都能感受到。但是,替小女孩庆幸的同时,一份酸楚又会涌上心头,——最令一个孩子开心的竟是下雨天,只是因为这样就可以无顾忌地尽情地看书了。
  6、苦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这样艰难的感受,甚至于让“我”做起了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如果有人给摆上了一张沙发多好!两条腿累了,交替用一条腿支撑,实在承受不了了,靠着书柜也是一种休息,蹲下一会,让疲劳的双腿改变一下承载身体重量的方式,要么干脆找一块比较干净的地方坐下一会也好。读书,在这里成了一个体力活!这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件苦事情!不能不让我们感叹:窃读背后,是怎样的一段心酸的经历啊。
  7、甜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在书海中畅游,忘记了一切,两个小时的劳累,麻木的腿脚算什么,即使饭店飘来的菜香也不如吞咽智慧让作者感到快乐。把书放回书架,走在大街上,胸中装满了沉甸甸的智慧,那份幸福只有爱书的人才能体会到。
  细细品味之后,不难发现,不管是何种“窃读”滋味,无不和小作者童年时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有关。希望能够我们的学生学习课文后,能感受到读书的“魅力”。
  三、读全文,感受本文的写作的特点。
  初读这篇文章,我马上就被吸引了,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明明很开心可以在下雨的时候在书店看书,却“皱着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谵,作者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在“窃读”时“急忙打开书,一爷,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担心受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临其境。
 
  品味“窃读”,感悟语言—《窃读记》教材解读
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校 刘爱丽
  
  一、与作者对话
  《窃读记》是长春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板块“往事难忘”中的第二篇课文。“窃”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这样三种解释,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那么在“窃读”这个词中,该选②偷偷地“窃读”,就是偷偷地读书的意思了。读书是一件光彩的事,作者林海音为何要“偷偷地读”书呢?
  结合背景资料可以知道:在解放前的中国,(1949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书店的。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买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有些穷人家的孩子非常渴望读书,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背着书包上学;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没有余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读书是富贵人家的享受,没有钱还要读书的人会被别人取笑,认为是“不识抬举”。在那个社会,男女地位悬殊,“女子无才便是德。”正因为如此,女孩子读书的很少,读了书的女孩子学几年也就早早待在家中,等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嫁人了。林海音(1918~2001年),就是出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作家,被成为“祖母级人物”,她写了十八本书,她的文笔和写作手法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种写作风格。后来的著书成名完全得益于她小时侯读的那些名家名作。
  她出生在日本,5岁的时候随父母来到了北京,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她生长的环境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虽然家里供她读书至大学,但是因为家里条件比较差,根本没有闲钱给她买书看。但是,她心中酷爱读书的情结一刻都没有放松,她想尽办法读到了许多梦寐以求的书,为以后的写作道路铺下了扎实的基础。
  林海音之所以“偷偷地读书”,在于她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爱读书,但却没有钱买书,于是只好窃读。这就是林海音童年的读书生涯。
  二、与文本对话
  1、了解文本思路。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放学后急匆匆去书店”“在书店‘窃读’和“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三部分内容,但是全文所写的并不是发生在一天的事情,而是她长期在书店读书的复杂感受。如果以这条线索来组织教学,定会削弱文章的情感。课文以“窃读”为线索,运用细腻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文章的中心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为本文的学习确定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即: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作者窃读时的快乐和惧怕?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划一划,读一读。一会儿与大家交流。这个问题的解决,得在与文本、教师、同伴对话的基础上。同时,这一问题,既融理解与感情朗读为一体,又体现了以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窃、液”等七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2、感悟文本语言
  一读课题,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笔下孔乙己那“窃书不算偷”的话来。孔乙己“窃”的是书,而本文“窃”的则是读,情趣上大相径庭。品读课文,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
  (1)忧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书店里挤满了顾客,该是何等的嘈杂,对常人来说,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可真是糟糕!然而作者却因此觉得可以“安心了”,从这安心中,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作者急匆匆赶来的路上那份没有言明的忧虑——忧人少,无人为自己做掩护,就无法“窃读”。但这份安心马上就被另一份“担忧”替代——忧自己没有看完的那本书不要卖光了。之所以有这种复杂的心境,只为“窃读”那本书!
  (2)急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一个“踮”,一个“钻”让我们看到了前作者窃读时的那份小心翼翼,而那被弄乱又不顾得整理的短发和似无礼貌的“挤”入,更是让我们看到了窃读的迫不及待。轻轻地,悄悄地,又偷偷地,只为窃得心爱的书。“从头来,再找一遍。”仿佛能看到那双清澈的大眼睛里写满了焦急,甚至可以听到她内心深处的祈祷——“千万不要被人买走那本书。”“啊!在这里呢!”似乎能听到作者怦怦的心跳,那是何等的惊喜!
  (3)贪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急忙打开书,似乎听到了书页哗哗翻动的声音,作者说自己“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贪婪”一次贬词褒用,把小作者如饥似渴的读书的样子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4)难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我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环境,也许人少了,也许已经被店员警告,或者没有了藏身之处,我只知道这个小女孩因为酷爱读书而变得知趣、敏感,她窃得这样有尊严,以至于不得不为了读完一本书往返于几家书店之间,还要花上几天时间。那份辛苦和艰难只有酷爱读书的人才能承受。读书难,难到有时会丢失了尊严,在林海音的原著中写了这么一段话:
  但和我的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那是一种怎样的焦急和难堪?时隔几十年以后,透过这寥寥数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林海音落荒而逃的尴尬。
  (5)智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段文字是全文中最能动人心肠的一段了。读着这小小的“阴谋诡计”,让人不由哑然失笑。真是一个智慧的窃读者!我们好像可以看到那张可爱的小脸上那几丝调皮、几分得意、以及忍俊不禁的微笑来,那小小阴谋得逞的开心和快乐洋溢得让每个读者都能感受到。但是,替小女孩庆幸的同时,一份酸楚又会涌上心头,——最令一个孩子开心的竟是下雨天,只是因为这样就可以无顾忌地尽情地看书了。
  (6)苦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这样艰难的感受,甚至于让“我”做起了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如果有人给摆上了一张沙发多好!两条腿累了,交替用一条腿支撑,实在承受不了了,靠着书柜也是一种休息,蹲下一会,让疲劳的双腿改变一下承载身体重量的方式,要么干脆找一块比较干净的地方坐下一会也好。读书,在这里成了一个体力活!这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件苦事情!不能不让我们感叹:窃读背后,是怎样的一段心酸的经历啊。
  (7)甜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在书海中畅游,忘记了一切,两个小时的劳累,麻木的腿脚算什么,即使饭店飘来的菜香也不如吞咽智慧让作者感到快乐。把书放回书架,走在大街上,胸中装满了沉甸甸的智慧,那份幸福只有爱书的人才能体会到。
  细细品味之后,我发现作者虽然用了许多笔墨描写“窃读”的惧怕、饥饿、劳累等等滋味,但她的立足点在于“快乐”。因为读到书而快乐,因为得到知识而快乐,因为获得智慧而快乐无比。因此在教学时,我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为了读书忽略了其它的滋味,进而了解作者的内心。
  三、与编者对话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基于这个目的,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对比、朗读、感悟等方法进行教学。课后布置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阅读林海音的作品等,让“爱书”这份感情从课内延伸至课外。
  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特点:
  1、运用独白描写心境,体现求知欲望。
  例如:“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用独白形式表达急于寻找昨天没读完的那本书的心理;又如用“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再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开心地读下去。这种独白的心理描写,一方面表达作者享受阅读的快乐,另一方面写出作者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生动形象地表达“我”的心情变化,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运用对比描写,体验读书的担忧与快乐。
  用“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写了“我”“窃读”有喜有忧,有快乐有惧怕。担忧、惧怕的是窃读时,被老板发现,害怕书被买掉不能继续读。因此,读书必须放学后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还要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借雨来读书。作者体验读书经历了担忧、恐惧和惧怕;同时还要忍受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痛苦。快乐
  与满足的是“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体现了读书的快乐和满足的幸福。文章巧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3、细腻的动作描写,突出作者读书要忍受劳累。
  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这里用“跨、踮、钻、挤”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作者如饥似渴的读书心理。又如:“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这一句用“交替、支撑、靠、休息”等动作,说明“我”读书站的时间长,多么劳累,但目的是为了多读书、多求得知识。
  4、巧用比喻的描写,突出作者贪婪地读书。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用“像一匹饿狼”来比喻“我”贪婪地读书,体现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5、几种窃读形式描写,意在凸现如饥似渴地读书。
  如:变换环境读书。作者因为害怕被老板发现,所以常常变换环境,当不适合再读下去时,会放下书,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希望顾客多。因为书店人多,不会被人注意;作者还采用了“隐藏”“贴在大人身边”来读书。希望大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有时故意装着皱起眉头,望着街心,喊着:“大些!再大些!”这样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里读更多的书。忍受饥饿、劳累读书。
  本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教学时要重视朗读,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文章虽没有曲折的情节,可作者的内心却因窃读而波澜起伏。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作者与书相逢的惊喜、匆忙窃读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
 
  《窃读记》美句
崇义县聂都小学 黎紫娟
  
  美句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寻味:
  “饿狼”是句子的点睛之笔,“我”如同“饿狼”般饥饿,但贪婪的是书籍,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饿狼”的比喻形象地展现出一个对书籍如饥似渴的“我”。“贪婪”则是锦上添花之笔,对于“我”这样一个爱读书的穷学生来说,不花钱能如此“贪婪”地读书能不快乐吗?与之相反,一直都是这样“贪婪”地读下去,却一本不买,我能不惧怕吗?即便如此,“我”依然享受着窃读。这便是独一无二的窃读滋味!
 
  品味《窃读记》,体会读书的快乐
作者:学院街小学 赵梅
  
  《窃读记》一文以“窃读”为线索,运用细腻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品读课文,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细细品味。
  一、心理描写,体现求知欲望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用独白形式表达急于寻找昨天没读完的那本书的心理;又如“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再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开心地读下去。这种独白的心理描写,一方面表达作者享受阅读的快乐,另一方面写出作者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生动形象地表达“我”的心情变化,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对比描写,体验读书的担忧与快乐
  文章的中心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写了“我”“窃读”有喜有忧,有快乐有惧怕。担忧、惧怕的是窃读时,被老板发现,害怕书被买掉不能继续读。因此,读书必须放学后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还要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借雨来读书。作者体验读书经历了担忧、恐惧和惧怕;同时还要忍受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痛苦。快乐与满足的是“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体现了读书的快乐和满足的幸福。文章巧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三、动作描写,突出作者读书要忍受劳累
  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这里用“跨、踮、钻、挤”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作者如饥似渴的读书心理。又如:“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这一句用“交替、支撑、靠、休息”等动作,说明“我”读书站的时间长,多么劳累,但目的是为了多读书、多求得知识。
  细细品味之后,学生发现作者虽然用了许多笔墨描写“窃读”的惧怕、饥饿、劳累等等滋味,但她的立足点在于“快乐”。因为读到书而快乐,因为得到知识而快乐,因为获得智慧而快乐无比。
 
  《窃读记》表达上的价值与改编的遗憾
佚名
  
  一、结构上的绵密与呼应
  全文紧扣题目《窃读记》,处处写窃读。
  1-2自然段是进书店窃读前“我”的心理和状态,3-4自然段是窃读一本书的具体过程,5-9自然段是几种窃读情形的综合呈现,第10自然段是走出书店后“我”的心理和状态。
  如果说3-4自然段和5-9自然段的特点是由点到面,让读者既看到“我”一次窃读的场景,也看到经历丰富的窃读史,那么1-2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则是很成功的首尾呼应。
  其中3-4自然段展现了“我”读一本书的动作和窃读的心理,这是点,犹如电影镜头拉近,让读者聚焦到了一个场景上。5-9自然段是窃读面上的展现,分别呈现了换书店窃读、到顾客多的书店窃读、装作别人亲属窃读、下雨天窃读、想象吃饱饭舒适地坐下窃读、读得上瘾忘了时间的窃读等,好似电影镜头展开,接连交替出现了好几幕场景,让我们看到了“我”窃读经历的丰富、心理的变化。
  说首尾呼应比较成功,是因为跟一般的呼应不同,这篇文有两层呼应。一层是进书店前和走出书店后,是书店这一地点的呼应:
  ●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
  还有一层,是进书店前“我”的心理和走出书店后“我”的心理的呼应: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二、第一人称方便展现细腻的心理动态
  童话、寓言等一般是第三人称,第三人称便于掌控全局,但不利于展现人物心理。这跟第一人称正好相反。
  小学生写作文,尤其是纪实类作文,喜欢用第一人称,老是“我我我”的,但往往只写“我”的动作,心理活动涉及到的比较少,即使涉及到了,也多半是大路货,都是别人用滥、用俗的。大路货的心理活动很难与读者产生心理共鸣。
  好的心理活动贵在真实、贵在独特、贵在个人。林海音这里的活动都是真实的,都是独特的,都是个人的。达到了没这种经历的人写不成这种心理的境界,作者的“我”与读者的“我”,因为都是私人体验,所以容易产生心理共鸣。
  试剖析文中“我”的心理: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就这一会儿,“我”的心理经历了好几重变化:惦记昨天读的书在哪里,看见挤满顾客自己窃读不容易被店家发现而安心,担忧那本书卖光。
  因为“窃”,所以这些心理的话不能对人言,不能对人道,只能在自己心理一时喜一时忧。要是买,哪里会有这些呢。所以,用心理活动来展现“窃”,是非常合适的,作者是动了脑筋的。
  类似这样的心理活动很多,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具体分析心里活动指向“我”的什么情绪: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
  ……
  三、改编后造成了以下地方有些问题
  1.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因为前面一直没说别人会阻拦“我”看书,所以这段话出现有点突兀。这是因为删去了原文中的这部分:
  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有了这部分,窃读的艰难、委屈、喜悦、羞愧等心理才有更硬朗的底气。
  2.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
  前面既然说要换着书店读,要提防店主,这里又说读了两个读小时有点忘记时间,有点说不够去。原因也是因为删去了原文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正因为有了一个善良店员的照顾,“我”才能安心读两个小时。这才能解释我读两个小时的酣畅淋漓。
  再者,这里作者这样写,也是有意把善的因素写进来,给读者一个温暖。也把窃读从“我”的一己体验扩展到了社会。
  3.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总会想起”是说每次都想起,这明显是说谎。谁会老是想起别人的话呢?吃饱了没事干了。原文中是这样的: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摸摸口袋里是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因为受了善良店员的照顾,“忽然想起”国文先生的话,这才正常。
  并且,作者结尾的话是“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从一个穷学生窃读的经历出发,得出了这样的感受,很有味道,也很温暖。说明,毕竟还是好人多,给了她善良和爱,否则一个穷学生是不会如此轻易的长期窃读的。
  课文删掉了这个爱,不妥。


  附课文:
                    窃读记

  1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2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3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4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5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6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7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8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9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10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附原文:
                   窃读记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趁着漫步给脑子一个思索的机会:“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女孩不知以后嫁给谁?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走到三阳春的门口,便可以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样地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是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
  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曾经有一天,我偶然走过书店的窗前,窗前刚好摆了几本慕名很久而无缘一读的名著,欲望推动着我,不由得走进书店,想打听一下它的价钱。也许是我太矮小了,不引人注意,竟没有人过来招呼,我就随便翻开一本摆在长桌上的书,慢慢读下去,读了一会儿仍没有人理会,而书中的故事已使我全神贯注,舍不得放下了。直到好大工夫,才过来一位店员,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煞有其事似的问他价钱,我明知道,任何便宜价钱对于我都是枉然的,我绝没有多余的钱去买。
  但是自此以后,我得了一条不费一文钱读书的门径。下课后急忙赶到这条“文化街”,这里书店林立,使我有更多的机会。
  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比如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我再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若无其事地走出去,然后再走入另一家。
  我希望到顾客正多着的书店,就是因为那样可以把矮小的我挤进去,而不致被人注意。偶然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买一本的,实在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真是像个小偷似的。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感谢雨水的灌溉,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好像躲雨人偶然避雨到人家的屋檐下,你总不好意思赶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着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是怎样高兴地喊着:“再大些!再大些!”
  但我也不是读书能够废寝忘食的人,当三阳春正上座,飘来一阵阵炒菜香时,我也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个白日梦:如果袋中有钱该多么好?到三阳春吃碗热热的排骨大面,回来这里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弹簧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够酸了,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另一条,有时忘形地撅着屁股依赖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明明知道回家还有一段路程要走,可是求知的欲望这么迫切,使我舍不得放弃任何捉住的窃读机会。
  为了解决肚子的饥饿,我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临时买上两个铜板(两个铜板或许有)的花生米放在制服口袋里,当智慧之田丰收,而胃袋求救的时候,我便从口袋里掏出花生米来救急。要注意的是花生皮必须留在口袋里,回到家把口袋翻过来,细碎的花生皮便像雪花样地飞落下来。
  但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确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有一次刚好读到一首真像为我写照的小诗时,更增加了我的悲愤。那小诗是一个外国女诗人的手笔,我曾抄录下来,贴在床前,伤心地一遍遍读着。小诗说:
  我看见一个眼睛充满热烈希望的小孩,
  在书摊上翻开一本书来,
  读时好似想一口气念完。
  摆书摊的人看见这样,
  我看见他很快地向小孩招呼:
  “你从来没有买过书,
  所以请你不要在这里看书。”
  小孩慢慢地踱着叹口气,
  他真希望自己从来没有认过字母,
  他就不会看这老东西的书了。
  穷人有好多苦痛,
  富的永远没有尝过。
  我不久又看见一个小孩,
  他脸上老是有菜色,
  那天最少是没有吃过东西——
  他对酒店的冻肉用眼睛去享受。
  我想着这个小孩情形必定更苦,
  这么饿着,想着,这样一个便士也没有。
  对着烹得精美的好肉空望,
  他免不了希望他生来没有学会吃东西。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够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诉自己。想到明天仍可以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看不见那本书时,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这样多,他们把书买光了。
  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了,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下了。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摸摸口袋里是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