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六年级 >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主线—整体教案设计
晓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每篇课文结构特点,即课文的纵思路和横思路来整体设计教学。课文的纵思路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文章的条理。它就像一棵树的主干。课文的横思路就是作者怎样把各个部分写具体。它是一棵树的枝叶。教师只有抓住主线来整体设计,分步施教,才能把作者的写路,教者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在纵思路上,作者是围绕着“两救”来写的,即班长救病号(3—23节),病号救班长(24—33节)。因此,全文分为四段较妥,即1—2节为一段,“两救”各为一段,最后一节为一段。在横思路上,作者抓住班长的外貌(人物外表)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

  如何设计教学呢?

  第一步:掌握特点,理清思路
  作为理解课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把作者围绕着“两救”这个特点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理清思路,划分段落。为了让学生循思路进行第二步的学习,老师应该把全文的思路板书出来: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
  第二步:引导读书,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横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是这篇课文横思路的一条主线。而每次描写,都有它的含义作用,引导学生逐一理解,无疑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步:分组读议,汇报交流
  教学时,引导学生围绕着已经划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词句,读书自学,议论交流,深入理解每次描写老班长外貌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理解人物的外表,进而理解人物内心,最后理解人物的优秀品质,达到自我领悟,渗透教育的目的。
  课文一开始,就仔细地勾画出一位老红军战士的外貌,一位未满40岁而驼背,皱纹满脸,两鬓斑白的战士,以长者的身份,带领三位有病的小战士在茫茫的草海里,一步一滑地行进着。这些描述告诉人们,老班长历尽了人间的辛酸苦难,但他乐观,充满对同志的阶级情谊。
  老班长救病号部分,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作了四次描述。而每次描述,与救病号有什么联系,给读者什么启示?这是我们引导学生理解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深刻领会。
  接下来,病号为什么要救老班长?怎样救老班长?结果怎么样呢?这是必须引导学生理解的问题。理解这些问题,要同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联系起来。为了把二个病号最后带出草地,老班长硬是支撑着“皮包骨头”的身躯,拿起钓鱼钩去找水塘钩鱼去了。可是,当同志们发现时,老班长为了救病号,长期忍饥挨饿,终于累垮了。这是病号要救老班长的原因。
  老班长用缝衣针弯成钓鱼钩,一路上,用它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救活了三个病号。可是,当病号用它钓鱼做成鱼汤送到老班长嘴里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这一描述告诉我们,三个病号已成了四个病号,而老班长是个重病号。
  第四步:自我设计,自我教育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设计。
  受老班长精神鼓舞方面:我们要走出草地。引导学生想象,在老班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下,三个小战士互相帮助,艰难地走出草地的情景。
  从怀念老班长方面:老班长活在我们心中。引导学生想象,小战士们掩埋老班长的遗体后,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从向上级讲述老班长牺牲的经过方面:老班长救活了我们。让学生回述故事内容,并简谈体会。
 
  《金色的鱼钩》A、B案
佚名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答案只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 陈国珍)

  B案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语感,说自己想到的,教师可以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可以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间的辛苦劳累,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后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五、作业
  复述课文。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华丽)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 薛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 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 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 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 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 分段.
   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 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 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 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 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 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 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 默读课文第三段.
   2. 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 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 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 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 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之二
宋静
  
  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板书:
                  金色的鱼钩
          三个病号 饥饿 喝上 难过 不吃 咽下 走出
          威胁 鱼汤 激动 鱼汤 鱼汤 草地
          老班长  合不 喜出 语重 皱起 皱纹 壮烈
          拢眼 望外 心长 眉头 舒展 牺牲
          终于革命、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之三
宋静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附:板书设计
               18 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之四
重庆市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 封成渝
  
  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初融情感
   1.两国人民在战火纷飞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列车开动的一刹那,心中的激情喷涌而出,这惜别的场面真让人感慨万千,同学们也收集了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人间真情吧。
   2.交流资料。
  二、入情入境,深悟情感
   1.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地深处,翻开发黄的历史,再现当年那不起眼的小小鱼钩吧。齐读课题。
   2.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说说这鱼钩是什么样子?
   3.齐读句子: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鱼钩。
   4.就是这个小小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濒临死亡的生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默读课文,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5.把你感动的句子勾画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6.多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啊,在老班长、战士之间,这深深的
     战友情是他们战胜重重困难的力量,是他们寒冬中看到希望的浓浓暖意,读了这个故事,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7.说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理解。
   8.这篇文章有什么写作特点?
    (1)巧妙地点明主题。
    (2)典型人物的刻画。
    (3)精彩的对话描写。
    (4)动人的真情实感。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之五
容桂南环小学 周晓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领会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行为,语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请看《长征》片断(运用课件播放)
   2.长征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已经学过了长征中的哪些故事?
   3.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学生读题
   4.这篇课文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呢?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有没有象征意义?还含着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草地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
   2.解词:回味严峻瞻仰闪烁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3.在预习中你有哪不懂的问题?(提出后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起解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快速阅读,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这个故事,分为几部分写?说说段落起止和为什么这样划分?(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分四部分)
   2.学生汇报后师小结
  四.教师范读课文.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感人。我忍不住读一读.大家听好.看好.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
   2.师范读(入情入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讲一位快四十岁的老班长为了带领三个有病的小战士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无微不致地照顾他们而牺牲的故事)
   2、老班长为什么要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小战士呢?(这是党交给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这个任务的?请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老班长一路上无微不致地照顾病号.他们在草地上要走多少天?(四十多天)作者重点写了几天的事情?(四天:钓鱼、不喝鱼汤、命令、牺牲)
  (二)这四天最能体现老班长是怎样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的,认真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段.好好地读一读,再深入体会:为什么会受感动.体现了老班长什么品质?
  (三)重点赏析.领悟情感.
   1、汇报最让自己感动的语段.
    (1)出示:(3-4自然段)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跟缝衣针,烧红了,变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跟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提问:
       老班长想出什么办法来解除饥饿的威胁?(钓鱼)“到处”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找野菜,挖草跟也很不容易).老班长“整夜整夜合不拢眼”说明了什么?(担心病号)齐读3-4自然段.
   2、出示:(第8自然段)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提问:老班长为什么不喝鱼汤而吃草根和鱼骨头?从“皱紧眉头”“硬咽”体会到什么?(吃草根和鱼骨头有多么困难)“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从这句体会到了什么?(心里万分痛苦)我当时怎么想呢?(围绕着老班长坚强、舍己为人的品德想)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忠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内心世界.
   3、出示:(第21自然段)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皱起眉头,说:“你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着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了!”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提问:老班长为什么要命令“我们”喝鱼汤?为什么“我”端起碗有千斤重?“千斤重”含义是什么?老班长看到战士们不吃鱼汤时他皱起了眉头.心里是怎么想的?老班长看见“我们”吃完了.脸上的皱纹舒展了.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此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沉重的心情和老班长欣慰的心情.
   4、出示:(第28-30自然段)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吧!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提问:老班长临终前是怎样做的.怎样说话的?
     师:为了三个生病的战士.老班长耗尽了自己全部生命.这是多么感人的情神啊!而这几个小战士却只能眼睁睁看到老班长牺牲,真是悲痛欲绝。
     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老班长对战士的牵挂.关爱.战士们悲痛欲绝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
   2.我为什么要小心地把鱼钩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3.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记录老班长的英雄事迹,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可以看到老班长像金子一样的品质,才使他闪闪发光……学生能围绕主题作答即可)
   4.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要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吧?
  四.总结:
   1.老班长有哪些品质?(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2.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展现内心世界)

  板书:
              老班长 钓鱼不吃鱼      忠于革命
       金色的鱼钩
                  鼓励病号喝鱼汤    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杭州市求是小学 孔庆根
  
  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二、教学过程:

  1、检查自学字、词情况:(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2)齐读生字、新词。(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A 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 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3、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4、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5、板书设计:略。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之三
北大附小 吕道娜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自己却牺牲在草地上的感人事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动人事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请你读课文后想一想,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
  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明确: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明确: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板书:照顾、三病号
  1/ 眉头拧成了疙瘩
  2/ 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明确:
  1/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2/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第四次: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明确: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像保姆一样照顾小孩一样,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是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让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板书:救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个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有很大的纪念意义。老班长生前用这个鱼钩给三个小战士钓鱼补养身体,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出草地,这个鱼钩挽救的是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
  从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出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有着舍己救为人的高尚品质,这崇高的品质永放异彩,光芒万丈。
  板书:怀念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你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这种品质。
  要求:预习上面的问题,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 
           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学习课文第1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2.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4、你感觉老班长怎样?(饱经风霜,和蔼可亲)
  5.齐读课文第1段。
  小结段意:写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老班长接受了保护三个小病员的任务。
  学习第2段。
  默读这一段。
  思考:这一段写了老班长的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怎样?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这一段先讲了老班长钓鱼、在讲老班长自己从来不吃鱼,最后讲老班长鼓励病号喝鱼汤。从“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不合拢眼”,可以看出老班长担心着我们的身体,心情沉重,这反映了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他担心病号走不出草地,完不成党交给的任务。
  其他如:“总能”“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老班长看看我们吃完……沉重极了”都能说明老班长的精神感人至深。
  小结第2段段意: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
  学习课文第3段。
  读第三段,思考:这段讲老班长怎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班长牺牲了,这实际上是他一天又一天的劳累、忍饥挨饿的必然结果,在他生命垂危时,仍然不肯喝鱼汤,而在他倒下去之前,“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在他临牺牲的时候还说“没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这是多么感人的精神。
  学习课文第4段。
  齐读第4段。
  1."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小梁为什么要这样做?(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梁当时的感情。)
  2.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小结第4段段意:写小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五)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肩负重任
               弯钩钓鱼 忠于革命、忠于党、
          老班长 安定情绪 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困难重重
               壮烈牺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