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第一课时
了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理清写作思路,指导写法要点。
一、谈话导入
怎么样,你做的科学小实验一定很有趣、很成功吧!今天,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将各自做实验的过程、情形向其他同学展示一下吧。
二、启发思考讨论,梳理思路
1 .要想写好这篇作文,应该从哪儿入手?
(即先干什么,再干什么、要求谈具体。
2 .学生自由发言。
( l )第一步要先审题如何审题,谁能具休谈谈?从题目中看出这次作文重要的是要写出这次实验的过程。
( 2 )要确定写作内容。
也许你不止一次动手做过这样的科学小实验,应选哪一次来写呢?应选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那次实验来写,比如那次实验特有趣,或让你得到某种有益的启示等。
( 3 )第三步要理浦文章思路.
按一定的顺序写。教师指导:从总体来说,此顺序就是想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前一段与后· 段怎样连接;从局部来写,特别要按先后顺序写清整个实验的操作过程。
( 4 )第四步,考虑还可以写哪些内容:
教师:文中还可以穿插自己的心情、动作,还可以写从实验中得到的认识,受到的启发、感想等。
三、教师引导.理清思路
1 .说说你选择哪个实验来写。
2 .这个实验的步味是怎样的,《目的是理清文章思路)
3 .实验过程中的嘛一步最难做,写细致一些。
4 .做实验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做完后有什么感想,或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同学相互评议。
四、进行习作练习学牛开始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继续完成初稿,赏评佳作,修改抄写。
一、推荐佳作,共同赏评
1 .同桌互读自己认为最满惫或最精 彩的地方。
2 .学生自评自赏,把习作最满愈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上欣赏批注。
3 .出示几篇写得较好的习作,请习作者上台朗读。
4 .请同学们评出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大家共同朗读欣赏,取人之长。
5 .向学生推荐范文。
有趣的小实脸今天,我正坐在沙发上看什万个为什么).突然一则小实脸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急忙看了一遥,觉得有些不可忍议,便想试一试。
于是,我按书上说的,找来了试管、烧杯、漏斗等实脸器材,准备开始做实脸。
我大模大样地走到桌边.看了看书中的第一点:先取一个容全为100 毫升的烧杯。我拿来烧杯,又看了第二点:将一个口径小于烧杯的漏斗例扣在杯中。我都一一照做了。接着我又在漏斗内放入水草,再将一根试管套在漏斗的细口上,并在烧杯里放入适童的水。“把烧杯放在阳光下……”唔,这么简单,把烧杯放到阳光下后,只要等待水草胃气泡,再通过漏斗聚集到试骨里就好了。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时间似乎凝固了。我的心里像拢了只兔子,咚咚跳个不停,真为那些水苹捏把汗。许久后,我才凑到烧杯前,仔细地看了看。“呀,,泡了,真贾泡了!万岁!万岁!”我挥开若双嘴欢呼起来,喊声几乎要把天震个大窟窿了。过了一会儿,我把试管轻轻拿下,点了一根火荣。“味火”氛着了,我按书上说的把燃烧的火荣丢进试管里。顿时,火更旺了,同时还发出“毕剥”声和利眼的金星。啊,实脸成功了!我高兴得手舜足蹈,心中很得意从这个实脸中我也受益皿浅,不仅知道了植物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还懂得了木柴邀烧需要氧气的道理。真是一举两得!啊。这真是个有趁的实验!
总评这篇作文,始终围绕“有趣”来写。开头写因书中的小实验“不可思议”而觉得的心情,更来脚“有趣”;实验结束后从成功中获得喜悦,从活动中获得知识而觉得“有趣的实验”作为结尾.点明题目,前后呼应。有趣有趣;实验中写自己紧张;最后又以真是个文章语言形象生动,采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为作文增添许多生趣。请学生谈谈本文的成功之处。
二、誉写习作修改白己的习作,直到满意为止,然后誉写在作文本上。
第二课时
一、小结习作,指出评讲要点
1 .小结习作情况,表扬习作优秀及有进步的同学。
2 .提出任务。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
( l )是否写出了完整的实验过程;
( 2 )叙述过程时是否按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
( 3 )叙述是否其体生动;
( 4 )有没有表现此次实验中的感受或得到的启发。
二、欣赏佳作,师生共评
1 .欣赏佳作片段,师生共同评议。(选择2 一3 位学生习作片段,进行赏析,指出其优缺点)
2 .选择两位学生的整篇佳作进行赏析,看看在以上四点要求上做得怎样。
三、小组评议,互改
1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 .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四、展示习作。
将自己修改好的习作带回家念给爸爸妈妈听听。
五、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这次习作的收获。
《习作7》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兰智慧 花垣县花垣小学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来说,习作中做到语句通顺,表达完整应该不是难题,难的就是很多作文知识的积累来自于书本而并非生活,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的体会,缺少情感。《新课标》中指出应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对于做实验这样的作文教学,如果不通过实验把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就会影响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影响语言的表达,进而影响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要求:
1.从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养成多角度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习惯,增强持续观察的意识.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推理、表达,在实验活动中学会体验,在交流中学会表达,在习作中学会抒发,在语言表达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3.学会捕捉精彩镜头,能按照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记叙实验的经过,并把所见、所听、所做、所想写进自己的文章中。
4.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实验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有条不紊地写下来。
2.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方法把最精彩或者最紧要的部分,写具体、写生动。
活动准备:
透明瓶子、煮熟剥壳的蛋、打火机、纸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主题。
1.同学们,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的事物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学过的第四单元课文中,周涛因为善于观察,隔窗看雀,发现了麻雀的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季羡林因为善于观察,发现了丝瓜的神奇。今天这节课,咱们要来测试一下,我们班谁最善于观察,最会用心去发现。(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测试要求:眼睛看、耳朵听、大脑想、心感受、大胆说。
二、大胆猜测,激发兴趣。
1.出示实验材料,质疑提问:同学们,桌上放着哪几样东西?
2.猜一猜:接下来老师要用这些东西做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大胆猜测)
3.老师揭示谜底: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瓶子吞鸡蛋"的科学实验。
4.按照提示,用一段话把你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出示“说一说1”)
三、演示实验步骤,激发探究兴趣。
1.敲鸡蛋(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
(1)师拿起煮熟的鸡蛋,在桌面上轻轻地敲,直到蛋壳出现裂缝。(2)提问:刚才老师做了哪些动作?这个实验步骤叫什么?(敲鸡蛋)我是怎样敲鸡蛋的?为什么要这样敲?你想到了什么?
(3)把你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一段通顺的话说出来。(出示“说一说2”提示)
2.剥蛋壳(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神情)
(1)师拿起敲好的鸡蛋,小心翼翼地剥。
(2)提问:刚才老师又做了哪些动作?这个实验步骤叫什么?(剥蛋壳)我是怎样剥蛋壳的?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我当时的表情?(小心翼翼、细心)我当时可能在想什么?
(3)引导观察剥好的鸡蛋:剥好的鸡蛋是什么颜色的?(乳白色)外表怎样?(白嫩光滑)像什么?(像乒乓球、像一个脱去了外衣的小宝宝……)看到它,你心里在想些什么?(样子可爱、味道诱人,直咽口水,真想咬上一口……)
(4)谁能把你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一段通顺的话说出来。(出示“说一说3”提示)
3.故弄玄虚,激发探究兴趣
(1)师有意把剥好的鸡蛋放到透明玻璃瓶口,提问:你看到了什么?(鸡蛋一小部分进入瓶口里,一大半露在瓶口外面)
(2)师用食指故意摁几下瓶口的鸡蛋,让学生观察鸡蛋的变化。(鸡蛋一动不动)就像什么一样?用比喻和拟人手法说一说。(像不听话的孩子、像一位高傲的公主……)
(3)让学生发挥想象:在保证瓶子不能破的情况下,你有什么办法让鸡蛋进入瓶里吗?
(4)设置悬念,激发探究兴趣:老师能轻而易举的让鸡蛋自己乖乖地进入瓶里,你相信吗?接下来,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同学们可要睁大眼睛,不仅要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还要注意观察同学们的反应。
4.点火放蛋
(1)师先把纸张拧成麻花状,用打火机点燃,待燃烧充分后,迅速塞进瓶子里,再立即把鸡蛋放在瓶口上。(边做边提醒学生注意看瓶子和鸡蛋的变化)
(2)实验成功后,一步步引导学生叙述实验过程。
①老师刚才是怎样做的?(抓住动作、神态去说)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火苗熄灭后,白烟冒起,瓶口的鸡蛋慢慢往下滑,“嘭”的一声,落入瓶中)那一刻,鸡蛋就像什么一样?用比喻和拟人手法说一说。(像吃了减肥药、练了缩骨功……)
②你在观察的时候,心里在想些什么?旁边的同学们又有什么反应?同学们观察时,都有哪些动作?(同学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神态怎样?(疑惑、期待、严肃……)你还听到了什么?(掌声、惊叹声……)
③在观察过程中,教室里的气氛怎样?(紧张、担心、安静……)同学们紧张什么?担心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纹丝不动、屏息凝视、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让学生抓住自己和旁边同学的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去说)可以用哪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教室里的这种气氛?(教室里安静得可以听到同学们的心跳声、呼吸声、连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
④实验成功后,你们最大的反应是什么?(惊呼、鼓掌、觉得不可思议)心情怎样?(高兴、开心、惊奇、怀疑……)神态怎样?(满头雾水、满脸狐疑、疑惑不解、百思不得其解……)
⑤按照提示,用一段话把你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出示“说一说4”)
四、学生上台实验,体验成功的快乐
1.你觉得这个实验怎么样?(有趣、神奇……)想不想亲自来体验一下?
2.学生上台实验,体验成功的快乐.(师可以相机请几个同学上台再次仔细观察同学们在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反应)
3.学生汇报实验感受。
五、提出质疑,揭示原理
1.提问:请同学们大胆的猜一猜,鸡蛋为什么会自己落入瓶中?(学生畅所欲言,大胆推测)
2.揭示科学原理。(课件出示)全班齐读。了解了实验的科学原理后,同学们现在感觉怎样?(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3.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感悟道理。((课件出示:钢笔抽墨水、注射器、拔火罐等现象)
六、指导读题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学生齐读。
2.指导拟题:《神奇的瓶子》《会吃鸡蛋的“瓶子”》《有趣的发现》《别开生面的作文课》《我发现了瓶子吞鸡蛋的秘密》《科学无处不在》《实践出真知》……
3.范文引路。(师逐段读范文,逐段分析写作内容、描写手法法,学习作者构段方式、详略处理方法)
4.指导写提纲。
七、学生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八、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记一次科学小实验
(开头)一、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实验名称、实验材料。(略写)
(中间)二、具体写实验过程(详写)
1.敲鸡蛋 2.剥蛋壳 3.点火放蛋
4.瓶吞鸡蛋 5.实验成功
(结尾)三、揭示原理,联系生活,悟出道理(略写)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旨在通过实验的展开,让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从亲身实践中获得体验,人人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不断以“体验”为附着点进行习作指导的生成。从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到作文的快乐,促使学生爱上作文,乐于动笔写作文。整个教学过程分四步进行:
1、大胆猜测,激发兴趣。
2、演示实验步骤,激发探究兴趣。
3、学生上台实验,体验成功的快乐
4、指导读题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我认为这节课不仅激发了学生体验生活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我个人认为,我这节课还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