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二年级 > 人教版课标本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秋天

看读说写——《秋天》教学设计
作者:山东省邹平县 张静
  
  《秋天》是第三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描绘了秋天美丽的景色和勃勃生机。课文配有一幅生动有趣的插图。根据看图学文的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本课可以通过“看”、“读”、“说”、“写”进行教学设计。

  一、看——了解图意
  “看”,就是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使学生弄懂图意。可先让学生从整体上看图,说说图上都有什么。再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的景物,说说天空、云朵、稻田、梧桐树的样子;燕子、小鱼、蚂蚁都在干什么。这样教给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有助于提高他们口头表达的条理性。最后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秋天?学生答出稻子成熟和树叶变黄往下落这两点即可,至于秋天的天空显得更高更蓝一点可在课文中进一步说明。

  二、读——弄懂课文
  “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读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本课可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学习课文之前,可安排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录音或教师朗读的熏陶。
  2.自读。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要提出要求:(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划出生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
  3.细读。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课文一、二段可让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蓝”、“白”、“黄”是秋天的色彩,描绘出秋天碧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成熟的稻田,真是秋高气爽,丰收在望。这时教师可问:哪些词应该重读?为什么?这两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使学生明白面对秋天这美丽的丰收景色,我们应用高兴的、赞美的语气去读。
  课文三、四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引导学生朗读。这三个比喻句都与小动物有关。一是“小鱼藏在树叶底下,……”,二是“蚂蚁爬到上面……”,三是“稻田那边飞来两只燕子……”这三句话把动物生动活泼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草枯叶黄的秋天增添了不少生机。读这一部分时,要读得亲切活泼。“游、藏、爬、跑”等几个动词要重读,“伞”、“运动场”、“电报”这几个喻体前要稍作停顿。
  4.赛读。经过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能读熟课文。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可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三、说——训练表达能力
  “说”这个环节可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在看图时,让学生用完整的语句说图上有什么。在讲读课文时,可结合课后习题让学生比较每一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如(1)“蓝天上飘着白云”和(2)“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这两句比较时,先让学生说说这两句的不同,再说说加上“高高的”和“几朵”有什么作用。在句子的比较中使学生认识到说话要说得具体生动。课文结束后,可问:除文中所说秋天的特点,你还从哪些地方知道秋天来了?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感受以及课外观察所获得的知识来回答,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写——强化课堂练笔
  学完本课,可让学生模仿《秋天》语句,以《找秋天》为题,写出二三种植物秋天的特征;或者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写一写果园里、庄稼地里、田野里、街道上哪些现象表明秋天已经来到。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课堂练笔,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秋天》教学设计之一
宜兴市荆溪小学 朱亚芳
  
  【设计理念】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动、持久性较差。本课设计时注意到这些,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特色】
   教师教,重在"引导";学生学,重在"自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有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的谈话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并且自己揭开了题目。]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让学生练习边听边看,还要边记,由于是选择自己的所爱,所以特别感兴趣,画面出示句子的一刹那,让学生体验成功。]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自读感受,注意字音,尝试读好。并且安排他们体验"老师"这个他们感兴趣的角色,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高了。]
  四、比较异同感悟语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画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边上,出示"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瓦蓝的。")学生比较异同,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小组交流。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在比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叹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问题,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五、创设情景表演巩固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机械的背诵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创设有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头饰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巩固课文的任务。]
 
   《秋天》教学设计之二
执教:黄宁
  
  教学目的:
   1 、知道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2 、能按一定顺序看懂图意。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知道秋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准备:
    录音机、幻灯机、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夏天过去,秋天就来到了3 我们的身边。秋天到了,天气、动物、植物都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块儿去看一看。
    学生齐读课题:秋天
  二、讲授与讨论
   看图
    1 、出示幻灯,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告诉老师,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幅图是秋天的景象?
    2 、指名按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秋天的景象。
   初读课文
    1 、同学们真聪明,作家叔叔也观察了这幅图,还把它写下来了。
    2 、请看书,听录音。
    3 、自己读一读课文。
   学习课文
    1 、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 )看图:谁能告诉老师,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2 )有多高?有多蓝?能不能用另一个词把“那么”换一换?
    (3 )指导读。
    (4 )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过渡语:在高高的蓝天下,有什么呢?我们向远处望,看见了稻田。
   2 、请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1 )看图理解“一眼望不到边”
    (2 )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作者要把熟了的稻子比作金子呢?
    (3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然后齐读。
       指图过渡:现在我们往近处看,谁能说说近处的景物?(生甲:稻田旁边有池塘,池塘边上有棵梧桐树} 还有些什么?{ 生乙:地上有小蚂蚁和落叶,池塘中有小鱼}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咱们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3 :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1} 想想春天的梧桐树是什么样的,秋天来了,梧桐树有什么变化。{ 树叶黄了,叶子落了}
    {2} 梧桐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我们一齐读一读下面这句话:
     a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b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3 )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4 )填空:当黄叶落下来后
         (  )把黄叶当作(  )。
       学生口头填空,先填课文中的,然后扩展,自由填。
    (5 )教师导读最后两句。
       过渡:小鱼把黄叶当作伞,蚂蚁把黄叶当作运动场,燕子把黄叶当作什么呢?
   4 、男同学读第四自然段。
    (1 )秋天来了,燕子有什么变化?
    (2 )燕子把黄叶当作什么?
    (3 )电报是什么?燕子为什么把黄叶当作电报呢?
    (4 )指名朗读。
       看图小结
       秋天来了,天那么高,那么蓝;稻子熟了,黄灿灿的;梧桐树的叶子变黄了,开始一片一片地往下落;燕子也准备飞到南方去过冬了。在我们身边你也会发现许多事物在悄悄地变化。
  六、作业
    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秋天的变化。
 
   《秋天》教学设计之三
佚名
  
  一、教学目标
  (一)学科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那么”、“熟了”、“黄澄澄”等词,了解“金子、运动场、电报”所比喻的事物。
   2.按从上到下,由远到近顺序,仔细观察秋天图画及录像,提高观察能力。
   3.通过听读训练,想象画面,体会秋天的美景。
  (二)、美育目标:
   1.初步通过语言文字感受秋天及大自然的美。
   2.初步能通过听再用语言展现图画,并进行初步审美想象。
   3.初步感受课文描写出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视点:
    知识点:秋天的一些特征。
    审美点:秋天美
    关键词:高、蓝、黄澄澄、金子、黄叶、落
  三、教学重、难点:
   1.要让学生通过听的训练看图、学文,掌握秋天的特征。
   2.金子、伞、运动场、电报指的是什么?
  四、教学材料:
   (一)典型材料:欣赏、感知《秋天》课文录像。
   (二)延伸练习材料:观察秋天景色的图片和录像,体验秋天的美。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做“传话兵游戏”)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征。春天草长莺飞,夏天枝繁叶茂,而秋天的特征呢,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了解的。秋天到了,让我们一起进入秋季,领略一下秋天的风采。(读课题:秋天)
  (二)听朗读,初步进行审美感知、欣赏
   1.请闭上双眼,用你们的乖耳朵听一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放录音)
     (仿佛看到蓝蓝的天、白云、黄澄澄的稻子、落叶、鱼儿、蚂蚁、燕子)(觉得天很美,丰收了)
   2.让我们一起去看录像,看看你脑中的图画是否同画面上一样,听听你讲述的是否同教师说的一样
     再放录像,抽生回答。(天、树叶、稻子、池塘……)
     (过渡)课文又是用怎样的词语来描写这迷人的秋色呢?
  (三)进行审美理解
   1.这一课共有几个自然段?(4个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学习典型材料)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2句)
    (2)听师读,看师的表情,想,写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天)
      你听出了秋天的天怎么样?你对天空有什么感觉?(高、蓝)
      (看图片帮助体会秋天天高云淡)
    (3)你能够读一读这美妙的语言吗?(教师指导)
      (过渡):多么好看的蓝天和白云啊!蓝天下怎样呢?
   3.同法学习第二自然段(进行审美延伸)
    (1)、请一、二组的同学读,其余的小朋友比赛谁的耳朵最灵敏,最先听出第二自然段写了秋天的什么?
       (稻田)读后提问,什么地方的稻田?(蓝天下)稻田怎么样?(一眼望不到边)这个词什么意思?(广、多)说明了什么?(丰收了)指导读。
    (2)稻田的稻子熟了,什么颜色(黄澄澄)(板书)把稻子比作什么?(金子)(板书)金子什么颜色(黄)让一大片一眼望不到边的金子放在农民的眼前,农民会怎样想?(发财了、丰收了、很高兴)
    (3)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来朗读。(指导读)
      (过渡):那么,秋天还有什么特点?
   4.同法学习三、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三、四自然段,问:梧桐树在什么地方?(池塘边上)池塘在哪儿?(稻田旁边)(勾划)
    (2)、梧桐树的叶子有什么变化?(黄、落)(板书)
        落是什么意思?(掉)
        怎么落?(轻轻地……)(教师加上动作指导帮助学生理解)
        叶子落下时像什么? (小鸟、蝴蝶……)
        你打算怎样读这个词?(轻、长)(抽生试读,教师指导)“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3)、树叶落到水里,小鱼游过去,把它当作什么?(伞)
       小鱼的伞指什么?(落叶)
       小鱼在伞下说什么?(悄悄话……)
       有的树叶落在岸边,蚂蚁爬上去,把它当作什么?(运动场)
       蚂蚁的运动场指什么?(落叶)
       瞧,蚂蚁多爱运动,真有趣呀!你能用“△”勾出描写小鱼和蚂蚁动作的词吗?(游、藏、爬、跑)
       (过渡):秋天到了,稻子熟了,树叶黄了,燕子捉虫的任务完成了,他们又将干什么?
    (4)、齐读第四自然段、问:小燕子看见树叶落下来时说什么?电报指什么?(落叶)想像电报上会写什么?(天冷了,快快回去吧!……)指导朗读,看板书总结全文,用“秋天到了(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总结。
  (四)进行审美检测
     小结:小动物们在秋天欢快地活动着,给宁静的秋色增添了许多生气。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生动有趣的秋天吧!
     朗读全文。
  (五)进行审美延伸、检测、体验
     你还想了解秋天其它的特征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多彩的秋色吧!
     看录像。
     刚才你见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感想?
     你能用“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怎么样)啊!秋天到了”的句式说一说吗?
  (六)进行审美欣赏、联想、体验
     让我们再次闭上双眼,聆听古筝曲《秋思篇篇》,想象这迷人的秋色吧!
  (七)总结全文:啊!秋天多迷人啊!
  (八)课后作业:
     仔细观察家里的花草树木和田野里的庄稼,看它们跟夏天时有哪些不同,把观察到的情况,讲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听。
  六、板书设计:
     看图学文
          天上  高  蓝
     秋天
              稻子  黄澄澄  金子
          蓝天下
              树叶  黄    落

  点评:
  本教学设计和执教者结合了小学二年级学生语言,审美心理和生活的实际,目标科学、完整,重点突出,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过程流畅,图文紧密结合,训练步步落实,较好体现了看图学文教学的特点,展现了美育有机渗透于语文教学的魅力和优质、高效的功能,给人以教学美感。它具有如下特点:
  一、紧紧围绕本课目标,突出了听说训练,听、说与朗读审美有机统一,贯穿在教学各个环节之中,教学方法灵活,形式生动活泼,使学生兴趣盎然,学得主动积极。
  二、教师精心设计制作的电教软件和精选的图片,针对性、目的性强,直观、形象,极富美感,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语文审美素质。
  三、教师以自身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特别是全身心的真情、激情投入,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营造了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施教全过程体现了既“立美于教”,又“施教于美”。
  四、板书简明、工整,逻辑结构清楚,突出了重点词,关键词。

  点评人:陈善明
 
   《秋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虞山镇辛峰小学 薛翠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课件、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板书:           秋天
             小鸟图:蓝色
             小牛图:金色
             小鹿图:红色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新课文《秋天》,秋天是怎么样的,它有些什么特征,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
     是 蓝色 小牛 金色 山 田野 火红火红
     指名读,开火车读,集体读。
   3、让学生带着以上生词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几种小动物,它们看到的秋天是怎样的。
  二、学习第一句话:
   1、指名读,集体读。
   2、提问:小朋友读了这句话知道了些什么?师板书:蓝色。
   3、再看图,认识“晴朗的天空”。
   4、指导朗读:“蓝色”、“碧蓝碧蓝要重读。
  三、同法学习第二、三、四句话。
  四、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秋天的天空是蓝色的,秋天的田野是金色的,秋天的枫叶是火红的,那么我们小朋友生活在校园里,我们所见到的校园秋天有些什么特征?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说出秋天的特征。
   2、齐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秋天的天空是(  )。
     辽阔的田野是(  )。
     满山的枫叶是(  )。
   2、复习生字,找朋友游戏。
  五、作业。
    指导写字。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 、知道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
   2 、能按一定顺序看懂图意。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
     〈出示:我会读〉黄澄澄、池塘、梧桐树、藏在底下、当做、催
   2、轻声自由朗读全文,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个地方的美丽景色。
     [板书:天空
         稻田
         池塘]
  二、学习课文。
    学生自主选择:先来欣赏哪个地方的美景?
   1、秋天的天空。
    1)自由读,读后,你觉得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板书:高、蓝]
    2)有多高,有多蓝?能不能用另一个词把“那么”换一换?(多么)
    3)比一比,哪句好,为什么?
     〈出示:我知道〉
       天很高,很蓝。蓝天上飘着白云。
       天那么高,那么蓝。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4)朗读。
   2、秋天的稻田。
    1)自由朗读,说说体会。
      从(   )这个词(句)中,我感受到了(      )。
     [板书:大、美]
    2)感情朗读。
   3、秋天的池塘。
     在池塘的周围,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读一读,找一找。[板书:落叶]
     这些落叶实在太漂亮了,那水中的小鱼,岸边的蚂蚁,空中的燕子[同时贴上这些动物的图片]看见这些落叶,会把它当做什么呢?
     1)自由读三、四两段,完成练习:
       〈出示:我会说〉(     )把落叶当做(     )。
     2)指名回答。[板书:——伞
                ——运动场
                ——电报]
     3)这三种小动物,你最喜欢谁?喜欢谁就扮演谁,选择书上写你的那句话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4)采访活动:秋姑娘送给了你们这么好的礼物,你们难道不想对她说些什么吗?
       小鱼:你想对秋姑娘或对这顶伞说什么吗?
       蚂蚁:你呢?
       燕子:你能告诉大家这封电报上都写了什么内容?
     5)想象:还有那些小动物,它们又会把落叶当做什么?请你模仿书中的句子说一说:
      〈出示:我也会〉
       有的落在(哪里?),(谁?怎样做?),把它当做(什么?)。
   4、感情朗读全文,感受秋天的美。
  三、小结,拓展延伸。
    秋姑娘送给我们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生机勃勃的世界,那小朋友们准备回送给秋天什么礼物呢?
  四、作业。
    〈出示:日积月累:〉
   1、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2、去找一找描写秋天的文章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五、板书设计:
                  秋天
           天空:  高   蓝
           稻田:  大   美
                  小鱼——伞
           池塘: 落叶 蚂蚁——运动场
                  燕子——电报
 
   《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文/ 空山灵雨
  
  教学目标:
  1 图文结合,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的意思。
     2 引导学生认识秋天景物特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课文从那些方面写秋天的景象。
  课前准备:观察校园里的景物
  教具准备:挂图等
  预习要求:自读课文,想想课文描写了秋天哪些景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读下面的词语,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渐渐 一群 大雁 往南飞 它们 熟了 摘棉花 景象
   2、导入:同学们,前一课老师布置你们观察校园里的景物,你们看到了哪些?它们有什么变化吗?(学生交流)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呢?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第七课,生齐读课题:秋天

  二、新授:图文结合,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意思
   1、出示两幅挂图,提问;这两幅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要求学生用课文中一句话来回答。)
   2、出示句子:啊!到处是秋天的景象。
          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理解“到处”的意思。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看图(一)引导学生说说图中描绘的景象。
    (2)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3)读后引导学生讨论。
    (4)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变黄了”、“纷纷落下来”
    (5)朗读第一自然段。
   4、图文结合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
    (1)看图(2)说说天空有些什么,它们是怎样飞行的?
    (2)齐读第二自然段。
    (3)读第一句,提问: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大雁向南飞,是南方的天气比较暖和,它们飞到南方过冬去。)
    (4)读第二句说说它们是怎样飞行的。
    (5)小结:天空中一群群大雁往南飞,地里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
   5、图文结合学习第三自然段。
    (1)看图说说地里的农民在做什么的。
    (2)指名读第三段
    (3)讨论: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写了什么?
    (4)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5)教师小结后学生齐读。
   6、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三、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
   2、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秋天这篇课文,知道了秋天的一些景物特征。其实,秋天的景物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会发现许多。希望同学们课后多看,多记,下一课我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天气  变凉
                   树叶  变黄
              秋天   大雁  南飞  景象
                   庄稼  熟了
 
  
阅读(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