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全部高中高三历史下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高中新课标训练精选非选择题

9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肯,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降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

 

 

2)材料二中作者对北宋“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看法如何?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

 

 

 

1)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此项工程兴建的报告,门下省审议此项报告,尚书省将其兴建计划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

2)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失败。(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原因: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度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4)职能: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反映: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97.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不同的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传统等因素,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

阅读下列各图,回答问题。

 

 

 

 

 

1 秦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2雅典公民大会碑刻

1)根据图1和图2,指出图片所体现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这两种政治制度的特点。

2)扼要归纳以上两种政治体制对各自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影响。并由此谈谈你的认识。

1)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雅典奴隶制民主政体;

        特点:秦—皇帝专制,皇权至上     雅典: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2)影响:

中国: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雅典:调动了古希腊公民的积极性,创造了辉煌的古希腊文明。

认识: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都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98.(9分)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全国政权后,在政治制度的创新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逐渐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政治制度体系。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以上图片反映了哪些政治制度?

2)新中国成立初期由图1发展到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巨大进步,为什么?

3)以上二幅图片反映的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19499月,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2)理由: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经过普选产生的,具有更加广泛的民主性和合法性。原因: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使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化和合法化,是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的里程碑,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

3)共同特点:人民性、民主性。

9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将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

材料三: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交往,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发展。

                                                     ——江泽民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       材料一语材料二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       材料二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

(4)     据材料三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不断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有哪些?

1)维护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

2)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

3)中国贫穷,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全面参与联合国的事务,积极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会晤。

 B.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中国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种重要活动,倡导发起上海五国机制,并推动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

10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2)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4)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

10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表(第一套节目)(节选)

400  合唱《东方红》,预报节目  

415  革命文艺  

530  对人民公社社员广播  

600  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 

620  革命文艺 

630  新闻和报纸摘要 

800  体育节目 

815  革命文艺 

830  新闻和报纸摘要   

1100  国际时事 

1130  人民解放军节目 

1200  对工人广播

1230  新闻

1300  教唱革命现代京剧、革命歌曲;革命文艺……

1540  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

1600  红小兵节目

1620  红卫兵节目

 

材料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表(节选)

周一至五逢整点安排10分钟《整点新闻》,逢半点安排5分钟《半点新闻》和5分钟《气象·生活》。

周六、日

0:30 午夜剧

1:30 怀旧影院场

2:30 夜读心灵

4:30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5:00 老年之友/残疾人之友

7:20 早知天下 

8:00 体育直播间

8:20 做客中央台

8:40 财经在线 

11:10 法治中国

12:35 体彩时间

12:40 中国质量报道(含整点新闻)

19:20 城乡纪实

20:30 天天福彩

20:35 小喇叭

22:30 神州夜航 (含整点新闻)

0:10 生活资讯

4:30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5:00 老年之友/残疾人之友

8:35 流行经典

9:30 娱乐周报

12:00 天天体彩

20:30 天天福彩

20:35 体育沙龙

请回答:

1)判断材料一、二分别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电台广播节目表,简要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2)依据上述节目表,分别指出这两个时期电台节目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答案要点:

1)材料一:文革时期。依据:节目表中出现红小兵、红卫兵;节目的意识形态色彩非常浓烈,反映了极左思想泛滥。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依据:出现关于彩票的节目;宣传法治;节目名称更加人性化。

2)材料一:①特点:节目呆板、枯燥、单调;强调意识形态、革命性。②原因:受“文革”极左思潮影响。

材料二:①特点:节目丰富多彩;关注民生,关注时政;注重时尚。②原因:改革开放。

10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081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正式生效,墨西哥4种农产品玉米、大豆、蔗糖和奶粉市场对美国、加拿大完全开放。131日,墨西哥农民举行大规模示威(右图),要求政府就协定中的农牧业条款展开重新谈判。

——摘自新华网

材料二:20049月,西班牙发生不法分子焚烧华商鞋店事件(右图)。有人打出标语: “把埃尔切(西班牙制鞋业中心)所有亚洲鞋子都赶出去。”

——摘自新浪网

材料三: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德国城市)组装的,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

材料四:(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有一个词开始走红:既得利益。……据说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既得利益)指的是病假工资、子女补贴费、对不当解雇的保护、失业救济金、国家创造就业机会、每周5天工作制、每年30天法定休假,……19964月出台的政府施政纲领使用了这样的标题:《为了增长和就业》。科尔和他的部长们现在开始剥夺这些既得利益,全面削减各种社会福利和工资。……(这些政策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德国的社会福利国家变得愈来愈昂贵了,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

——汉斯—彼得·马丁    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2)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请结合明清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史实,分析我国加入WTO的历史必然性。

 

3)依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的原因是什么?其影响如何?为此,当时德国政府打算采取什么措施?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都出现了反全球化运动,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类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所受的冲击有何不同?

答案要点:

1)问题:①世界经济全球化道路曲折;②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不利地位。

2)正:①洋务运动引进工业革命成果,开始了中国近代化历程;②改革开放使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综合国力迅速提高。

反:①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我国落后于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②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基本游离于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之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3)①原因:德国工人的福利太高,使劳动力成本增加。②影响:造成德国的一些产业转移到国外,使国内的失业问题严重。③措施:削减德国工人的福利。

4)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经济基础,技术水平,生产成本方面处于劣势,民族经济受到冲击,环境污染严重;②发达国家:受到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廉价劳动力、土地、原材料价格等的冲击。

10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全部从贵族中选出,最初设立3名,主管宗教、战争和行政事务,任期10年。后来又增添了6名司法执政官,9名执政官任期缩短为1年。

材料二   雅典城附近的土地多石、缺水收成非常有限。平民在自己的小块土地上辛勤耕作,却常常食不果腹。走投无路的农民被迫向贵族借种子、工具或口粮,为此,不得不将土地或人身抵押给债主,在田间立起石碑作为土地抵押的标记。若欠债的农民不能按期还债,土地便归债权人所有,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替贵族种地的雇农,必须将土地收成的56交给地主。当时人身抵押十分流行,无地的农民只有人身这一最后的财产可以支配。一旦无力交纳地租,农夫本人及其妻子、儿女就会被债主捉去抵债,要么在债主家中服劳役,要么被卖到国外当奴隶。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怎样的政治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雅典平民怎样的生活状况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判断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贵族在政治专权。

2平民生活困苦,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直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3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10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材料二  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三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2)简要说明“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

1条文内容明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有过去习惯法的痕迹。(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罗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问题复杂多样;二是随着扩张和版图的扩大,罗马公民与非公民的矛盾上升,财产纠纷增多。(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稳固了帝国的统治。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罗马法的影响还涉及亚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中国清末和民国时期都受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中蕴含的公民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5.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建构和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准绳。阅读下面不同时期的法律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第 5 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 3 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 8 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1)《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并指出它的局限性。

 

材料二   秦律规定:“盗陟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秦律》反映了秦朝封建法制的哪些特点?

 

材料三  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     

——美国《1787年宪法》序言

(3)你认为这部宪法对美国历史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材料四  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

——《在中央思想政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进步作用:《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法律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使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局限:《十二铜表法》主要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掺杂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2)秦律的特点:①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为核心;②法律较为周密,涉及内容广泛;③体现法家思想,刑罚严酷,轻罪重刑。

(3)避免了绝对权力(或专制)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4)规范人们行为,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巩固国家政权;保障公民权利,促进民主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106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2月31日发表了题为《共同谱写和平、发展、合作的新篇章》的新年贺电,指出“合作”也是时代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春,让·莫内在阿尔卑斯山区步行,集中静思欧洲的前途:1949年以来冷战的升级;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莫内迅速返回巴黎,与助手立即起草了一个方案,要旨是将法、德煤炭和钢铁资源共同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监督管理下,同时邀请其他欧洲国家自愿参加。1951年,法、德等六国正式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协议。尽管协议与莫内的草案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路及其亚洲启示》

材料二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中国代表团是要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宣传个人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存在……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就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演说

材料三  2006年11月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闭幕,中非宣布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非关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人民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 “坚冰”突破后,欧洲的合作是怎样步步深化的?

 

(2)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理解“同”和“异”?

 

(3)中国与非洲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意义有哪些?

(1)因素: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美国经济援助有限;联邦德国成立引起担忧;让·莫内的主观努力。

深化:1967年成立欧共体;1993年成立欧盟;2002年欧元正式启动。

(2)“同”:与会国历史上都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独立后都面临着发展经济的问题;都有团结一致,共同反帝反殖,保卫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

“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3)有利于加强中非人民的传统友谊,有利于促进中非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推动全世界和谐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多极化。

108、(17分)二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天希腊的生存,受到数以千计共产党党徒领导的武装人员的恐怖活动威胁。他们在很多地点,特别是沿着希腊国境,反抗政府的命令……希腊如果要成为一个独立自尊的民主国家,必须要有支援。而美国必须给予这种支援。……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1947年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有人画了以下漫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声称的“自由国家人民”“外来压力”各有何指?美国的“支援”和“支持”意味着什么?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一项纯粹的经济援助计划吗?为什么?

(3)材料三中的漫画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简要分析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

(1)“自由国家人民”指赞成美国生活方式的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

“外来压力”指苏联。

意味着美国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的内政。

影响: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2)观点:不是。

原因:马歇尔声称“我们的任务是——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表明该计划实际上是以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以“复兴欧洲”之名,来控制西欧,以达到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3)现象:美国2003年攻打伊拉克遭到俄、德、法三国的反对。

原因:俄、德、法等国家综合实力壮大,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或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0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三   议事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材料四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请回答:

1) 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制度有何特点?该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 材料二、三、四中雅典实施的是哪两项民主制度,分析这两项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体现在哪里?

 

(3) 材料一所述制度与雅典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1)特点:三省分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作用: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

(2)公民大会、抽签选举,决策方式避免了盲目性,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抽签选举体现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积极性,保证了公平、公正,避免腐败。

(3)区别:材料一所述制度实质是君主专制;雅典属于民主政治。(2)

 

110.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1115日和19501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在1951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几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1:“延期讨论”提案的表决情况

(“延期讨论”提案只需要简单多数即可通过)

会议

赞成

反对

弃权

缺席

总票数

赞成百分比﹪

1951年六届

37

11

4

8

60

61

1952

42

7

11

0

60

70

1954

44

10

2

4

60

73

1956

47

24

8

0

79

60

1957

48

27

7

0

82

59

1960

42

34

22

1

99

42

 

材料三:表219611971年“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

会议

通过

反对

弃权

1961年十六届

38

48

30

1964

40

57

13

1965

47

47

20

1968

44

58

23

1970

51

49

25

1971

76

35

17

    材料四: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

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

(2)材料二表l中反映出从哪一年起美国的支持率开始下降?分析下降的原因。

(3)材料三表21971年的表决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4)材料四中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应如何理解?

 (1)提出驱逐国民党集团,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团的要求。以美国为首的一系列国家以未承认新中国为理由,拒绝讨论中国的提案。

(2)1956年开始下降。原因: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理解和支持;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社会主义阵营对中国斗争的支持。

3)1971年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并驱逐台湾国民党集团代表。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广大主持正义的国家支持。

(4)中国取得的胜利,表明中国的外交活动打破了美国的阻挠,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加强;美国自二战以来称霸世界的地位受到动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