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全部高中高三历史下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湖北省汉川二中2010届高三历史综合训练(7)

湖北省汉川二中2010届高三历史综合训练(7)

1.保存在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中的周公鼎,除了铭刻着周公东征的功绩外,还为我们留下了关于东夷大国蒲姑的珍贵记载,“太戊五十八年,城蒲姑” (见《竹书纪年》记载)。太戊是商朝的第九位君王,太戊五十八年是公元前1580年,由此推算,太戊元年应该是(    )
A 公元前1637年     B 公元前1638年      C 公元1637年    D 公元1638年
2.在中国古代的一本书中,反复出现“悲观”、“割爱”、“浩劫”、“慧眼”、“解脱”、“觉悟”、“无缘”、“庄严”、“宗旨”等词语。这本书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唐朝
3.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菜肴形式日益多样化,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中外交流的空前频繁    ②民族融合的加深
③士族在饮食享受上的追求   ④丝绸之路的开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4.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把基督教教义和西方的科学知识介绍到中国来。他们学习汉语,改穿汉服,与中国士大夫交往,当时一度为中国上层人物所接纳。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 (   )
A.改变了中国民众对西方科技的态度    B.他们汲纳了中国文化,逐渐被汉化
C.使明朝统治者改变了闭关锁国政策    D.为中国吸收西方文明提供了机会
5.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6.“六月初六……(同治帝)登宝座,(各国)使臣行六鞠躬礼,不跪,阶旁设黄案,使以次立读国书。”这一场景的出现表明                                             (    )
A.清政府改变了外交礼仪      B.外国礼仪取代了中国传统礼仪
C.列强承认了中国“天朝上国”的地位   D.清朝统治集团彻底放弃了排外观念
7.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一情形反映了     (    )
A.中外合作是民族资本主要发展模式   B.封建主义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西方列强支持中国发展民族经济    D.民族资本的发展需要外来势力的保护
8.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诲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
A 封建势力压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 民族资本主义借助于外国资本
C 民族资本主义着力发展轻工业      D 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  变法急于求成    B 变法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
C 变法触动了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    D 变法缺乏强有力的政治支持
10.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情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断绝之处。如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其影响是(    )
A 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C 清政府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   D 中国通商口岸数量增加
11.日本“以小克大,以亚挫欧,赫然违历史之公例,非以立宪不立宪之义解释之,殆为无因之果”这段话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    )
A 日俄战争  B 明治维新  C 甲午中日战争  D 英日结盟
12.20世纪初,中国有一文章写到:“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满洲立宪,忽而五旗共和,忽而临时总统,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忽而以约法暂代宪法,忽而催促制定宪法。……使全国民众彷徨迷惑,莫知适从,政府威信,扫地尽矣。……”该文章是(    )
A 《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B 《共和与君主论》
C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 《文学改良刍议》
13.“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都不得见诸施行。”这一规定应该出自下列哪一文献(    )
A《中华民国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4.下图是中国近代全部出口货物中农产品所占比重示意图。

 

 


形成上图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列强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原料产地    ②中国的手工业品出口减少 
③利润吸引部分农民调整产业结构    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5.“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皇上举此经义,行此旷典,天下奔走鼓舞,能者竭力,富者纾财,共赞富强,君民同体,情谊交孚,中国一家,休戚与共。……大雪国  耻,耀我威棱。”上述观点最可能出自                                       (    )
A 李鸿章    B 康有为    C 陈独秀    D 孙中山
16.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    )
A 建立民主共和  B 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C 实行君主立宪  D 向德、俄学习
17.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此所以认为公敌,义不反顾。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故之患,国贼即去,民国始可图安……”这一檄文旨在                              (    )
A 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B 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
C 彻底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D 反对袁世凯解散国会
18.陈独秀在1923年指出,要打倒军阀“没有组织力很强的很广大的国民运动是不行的”,并且认为:“有了武装的平民才可以打败武装的军阀”,陈独秀的观点         (    )
A 正确地道出了二•七大罢工的败因 B 暴露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思想
C 忽视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D 没有认真分析中国革命的特点和国情
19.1919年5月4日,《每周评论》又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
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
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上述认识                              (    )
①表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巴黎和会有了清醒的认识
②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放弃了向西方学习
③推动了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
④有利于引导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关注工农运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0.“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停止以
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
一。”以上内容出自   (    )
A 1924年《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B1931年中共中央《为日本强占东三省宣言》
C 1937年《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D1945年国共《双十协定》
21.下面是一幅春联。上联:平分土地,斧头开辟新世界;下联:阶级斗争,镰刀割断旧乾坤。它出现的历史时期应是                                            (    )
A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三年解放战争时期   D 国民革命时期
22.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    )
A 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 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 遵义会议前的中国革命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 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23.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国民党营垒中,在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的时候,是要发生破裂的”。毛泽东提出上述观点依据的史实有          (    )
①蔡廷锴等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②冯玉祥等领导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③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建立南京伪国民政策
④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4.在2006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71周年之际,抗日战争纪念馆半景画馆演播的新闻短片《抗战》,完整地叙述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下列史实不符合该短片内容的是                    (    ) 
A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C 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25.1936年9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国民政府邀请中共组建民主联合政府
B 日本发动全面战争,国共合作正式确立
C 希望联合国民党,共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蒋介石已经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26.“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分配区域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权,……政府对东(地主)佃(雇农)关系及债务关系加以合理的调整。”这里的政府是指(    )
A 苏维埃政府 B 抗日民主政府  C 解放区政府   D 人民民主专政政府
27.1943年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化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
A 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B 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C 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D 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28. 1946 年 7 月 8 日《 解放日报 》 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
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 。这一时期美货充斥中国市场主要得力于                                      (     )
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条约的签订  B 美国货价廉物美,适合中国百姓
C 美国对国民政府发动内战的大力支持   D 中美合资企业在上海的大量创办
29.以下图片,图一是苏维埃政府发给农民的耕田证书,图二是晋察冀根据地农民拥护当时中共的土地政策而举行游行的一幅照片,图三是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时的一张照片。这三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制订的土地政策                            (     )

 

 

 


①以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的主要任务为依据
②以建立农民的个体土地所有制为主要目的
③以消灭封建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为主要内容
④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30.美国人司徒雷登出生于中国浙江杭州,在中国生活了56年,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1962年9月司徒雷登在美国辞世,遗嘱望骨灰能归葬中国。2008年11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终于迁葬浙江杭州。1949年8月作为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被迫撤离中国后,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这篇文章发表的背景是(    )
A 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开始      B 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破产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
31.“看红旗,五星不定;扭秧歌,进退两难”。针对建国初期社会上某些人一度出现的这种惶恐心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采取的举措是                       (     )
A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B 合理调整工商业
C 开展“五反”运动     D 进行三大改造
32.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特殊”、“新式”的含义是(    )
A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B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 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D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33.以下统计表反映的是新中国建立前夕官僚资本在中国工业中所占的比重
工业资本 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 钢铁产量 发电量 有色金属产量 石油产量
60% 80% 90% 67% 100% 100%
依据以上表中的统计数据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转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是                      (    )
A 人民政府基本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B 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C 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D 初步确立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34.读《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项目
时间 粮食 棉花 钢 煤 原油
1952年 163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66亿吨 44万吨
1956年 192亿吨 1445万吨 447万吨 110亿吨 116万吨
下列说法与图表所反映出的信息不符合的是                    (    )
A 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B 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
C 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D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
35.1928年、1958年、1978年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历史事件较多的三个年份,在当时都有许多非常典型的词语频繁出现。以下所列哪一组都是在当年使用较多的词语  (     )
A 井冈山     会师     易帜     长征
B 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    自治区
C 拔乱反正     联产承包   市场经济  开放区
D 真理标准     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36.(30分)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至少在夏朝已经建立了国家,形成了法制。中华法制不仅起源早,而且经过四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一直没有中断过,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完整系统。
材料一: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左传•昭公六年》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                                  ——《韩非子心度》                                              
 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言不中(合)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商君书君臣》
“凡(官司)断罪,皆须具引律例。违者(如不具引)笞三十。其特旨断罪,临时处治不为定律者,不得引此为律。若辄引(比)致(断)罪有出入者,以故失论。”    ——《大清律例》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唐律疏议》
“凡骂祖父母及妻妾,骂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并绞。须亲告乃坐。”
                                                ——《大清律例•刑律•骂詈》
“中国律例,民刑不分,……历代律文户婚诸条,实近民法。”
                                                ——1907年5月清政府民政部奏文
“诸负债违契不偿,一匹以上,违二十日笞二十,二十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三十匹,加二等;百匹,又加三等。各令备偿。”                                    
                                                ——《唐律疏议》   
“自奈良至平安时期,吾国王朝时代之法律,无论形式上与精神上都皆依据《唐律》。” 
                                                ——日本桑原骘藏《中国法制史论》
“高丽一代之制,大抵皆仿于唐。至于刑法,亦采唐律,参酌时宜而用之”。
                                                ——《高丽史》卷84《刑法》
材料二: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这份文件包括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组成。内容节选如下:
   “君上大权”包括: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远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臣民义务包括:“一、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二、 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三、 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九、 臣民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
                                        ——引号部分节选自《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如左: 一、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四: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规定:“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引号部分节选自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制文明的特点,并分析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评价《钦定宪法大纲》。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近代资本主义宪法,根据材料三,概括其基本原则。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宪法诞生的条件。
(5)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1954年宪法具有哪些进步性?结合材料三、四概括。并结合所学,分析1954年宪法的意义。                                                       


 


答案:
1-5 ABCDB   6-10 ABDAC  11-15 AABCB 
16-20 CCACC  21-25 ABACC
26-30 BBADB  31-35 BCAAB                                                                                                  
36.(1)特点:援法断罪,罪刑法定;引礼入法,礼法结合;亲情义务法律化(伦理立法);注重刑罚,私人之间债权债务关系也用刑罚解决;法律文化先进,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法制文明,在世界法制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4分)。
原因:以农业为立国之本的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专制主义皇权的空前强大;儒家纲常伦理的统治思想等。(6分)
(2)评价: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顺应民主宪政的时代潮流,拉开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序幕;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清王朝欲借宪政之名实行专制之实的用心。(4分)                                                         
(3) 实行法治;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主权在民;分权制衡;尊重人权。(4分)
(4)条件: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共同纲领》的基础。(6分)
(5)进步性:人民享有真正广泛的民主权利;取消民主权利的各种限制。(2分)
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4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