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一)康乾盛世
第32-33课 康乾盛世的成就及原因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表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施琅进军台湾,对这两件事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都有利于巩固清朝海防 ②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都具有反侵略的性质 ④都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郑成功在信中写道:“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若从历史的角度看,他的言论:
A.应该否定,是分裂割据行为 B.值得肯定,统一国家壮举
C.应该否定,是通敌叛国行为 D.值得肯定,爱国主义行为
3、土尔扈特部长闻之约:“吾侪本蒙古裔,今俄罗斯种类不同,嗜好殊异……今闻大皇帝普兴黄教,莫不弃此就彼,亦食禽择木智也”。遂率部涉河而归。“大皇帝”是
A.康熙 B.雍正 C.乾隆 D.嘉庆
4、清王朝入关以前,没有既定的皇位继承制度。康熙时期,皇子之间争夺皇位,引起朝政动荡。后来制定了秘密建储制度,使皇位继承问题上再也没有出现大的冲突,建立这一制度的是
A.康熙 B.雍正 C.乾隆 D.嘉庆
5、康熙六次南巡期间,曾在山东曲阜祭孔子,在南京拜太祖陵。其主要意图是
A.笼络汉族知识分子 B.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C.推行儒学思想 D.加强中央集权
二、材料题(共20分)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材料一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于今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其谋生焉能给足?” ——《清圣祖实录》卷240、卷259
材料二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堵塞日多”。这时,南北各地湖泊大多出现类似情况。 ——《清高宗实录》卷910、卷1147
(1)材料一中康熙帝的这段言论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3)假如你是当时的士人,要就这一问题向乾隆献策,你会做何陈述?(4分)
7、 我国古代的人口问题(10分)阅读下表,
历史时期 秦始皇 西汉
武帝 隋朝 唐 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估计总数 2000-3000万之间 初年
约3600万,末年3200万
最多时5600-5800万 隋末唐初不足3000万,
安史之乱前的755 年约8000-9000万 初期约3000万
后期(11世纪初)1 亿左右
峰值约8500万 14世纪末7000万以上,
持续增长至17世纪初突破2 亿 康熙二十九年,1 亿多,
完成统一的1759年刚突破2 亿;太平天国起义前夕的道光三十年(1850年)4.3 亿
----摘编自葛剑雄《人口与疆域的变迁》
请回答(1)秦始皇至清道光年间我国人口呈现怎样的变化?(3分)
(2)你认为人口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3)你认为明清时期人口持续增长,先后破2亿、4亿,可能带来哪些社会影响?你如何验证自己的这些假设?(4分)
16.(1)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2分)。
(2)围湖造田,河水泛滥(2分)。人地矛盾,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2分)。
(3)一,采取措施对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加以遏制;二,大力推广高产的农作物,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4分)
33.(1)二千年间人口大致增长了19-20倍(总体变化必答,得1分);
其中秦始皇至元朝人口峰值时期1400多间增加了5500—6500人,增长 了2到3倍;北宋一朝增加了0.7亿人,增长了1倍多;14世纪末-1850年约450多年间增加了3.6亿人,增长了4倍多; 隋末唐初与北宋初期人口退至秦始皇时期的水平.(写清某一段历史时期的变化情况给1分,只写增长的最多给1分,写出增加和减少情况的给2分)
(2)人口增加的原因:人口的自然增长;国家疆土的开拓;政治局势平和社会生活安定;国家赋税政策宽松等等.(最多2分)
人口减少的原因:战乱导致人口死亡,或田地荒芜,社会生产力遭破坏新生儿存活率低等等.(最多1分)
(3)积极影响:促进生产发展,商业活跃,社会繁荣,疆域开拓,军力强盛(最多1分);
消极影响:人口过多或短时期内迅速增长使土地、食物等资源负担加重,人多地广,增加统治难度,促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的强化,等等。(最多1分)
验证方法:通过上网、图书馆、书店等途径查阅有关的明清史实,阅读明清史论,或拜访专家请教等等(最多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