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全部高中高一历史下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郑州盛同学校2012届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

郑州盛同学校2012届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历史
一、选择题
1、《诗经》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种现象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夏、商、周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其最主要依据是
①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最早的夏朝青铜器 ②青铜铸造是商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③西周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 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3、夏、商、周三代农业有较大发展的原因是
①统治者重视农业 ②井田制的推行 ③集体耕作方式的改变 ④青铜农具的大量使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4、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铁农具的使用②牛耕的运用③水利灌溉的发展④封建制度的确立
A.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下列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不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A、中原地区已普遍用桔槔灌溉农田B、使用金银错新技术制造青铜器皿
C、江南“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D、各地土特产品成为商品互相交流
6、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使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7.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位于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8.据《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段引文说明
A.铁农具与牛耕的运用使生产力显著提高     B.奴隶主贵族大量占有私田
C.各国先后都承认了土地私有              D.封建剥削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生产工具的革新应用,水利的兴修,农作物的种植和推广,都影响着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回答9-18题。
9、关于我国使用铁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器 B.我国是世界上首先使用铸铁的国家
C.我国春秋战国时已发明铸铁柔化技术 D.我国战国时期普遍使用铁农具
10.下列各项符合史实的是
A.夏朝时期已广泛使用青铜农具B.青铜制造是夏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C.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铁器的使用
D.西汉时期,我国人民创造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2000年以上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普遍使用桔槔来灌溉农田B.秦国修建的都江堰属于交通运输工程
C.三国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水力冶铁D.京杭大运河沟通了长 江与黄河,便利了南水北调
12、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发展迅速,下列现象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有
①金银错技术 ②夹纻技术 ③以曲造酒 ④《考工记》 ⑤原始瓷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
13、下列我国手工业部门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制瓷工业②丝织业③造纸业④冶铁业⑤青铜铸造业
A.①②③④⑤ B.⑤①③④②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①④③
14、我国原始瓷器的出现和制瓷技术开始成熟分别是
A.夏商与两汉 B.商周与魏晋南北朝 C.春秋与隋唐 D.隋唐与两宋
15、我国古代便利了中原和岭南的经济文化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江南河 C.秦渠 D.都江堰
16、下列水利工程具有较突出的运输作用的有①灵渠②郑国渠③隋运河④元运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以下对我国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叙述正确的是
A.商朝时人们已经能用粬造酒 B.铸铁柔化技术比欧洲早二千年以上
B.南北朝时发明了铜铁合炼的灌钢法 D.唐朝中原地区发明了曲辕犁
1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修筑,正确的是①战国时期修筑了都江堰和郑国渠
②秦朝时修筑了灵渠③隋朝开通大运河④唐朝在江南兴修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大超六朝总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9、下列的内容中实质相同的是①“相地而衰征”②“初税亩”③“开阡陌封疆”④“均田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创新预测题】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第Ⅱ卷
材料一 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
——《大唐六典》
材料二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新唐书•杨炎传》
材料三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志》
材料四 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丁随地起……统谓之地丁银。——《清史稿》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哪几种赋税制度?


(2)归纳材料一中赋税制度的特点。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赋税制度有哪些进步性?


(4)比较材料三、四所反映赋税制度的主要异同点。并说明其影响。

 

2、阅读下列三则反映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税法内容的材料
材料一 赋税之法,每丁岁纳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绢二丈,布则加五分之一;岁役二旬,若不役,由收其庸。
材料二 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杂役悉省。
材料三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知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反映的赋税制度。


(2)概括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征税标准。


(3)通过以上材料,简述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争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固,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偕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强国兼州城,而弱者丧稷。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苛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行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摘自《临川先生集•上五事札》
材料四 及神宗朝,荆人(王安石)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人坦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诸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朝庭者,则数十百年,滔之之势,一往而不返矣。—《日知录•宋民风俗》
材料五 至元丰初,储积赢羡……元丰三年(1080年),遂于寺南作元丰库以储之,几(几乎)百楹。 ——摘自《通鉴长 篇纪事本末》
请回答:
(1)两次变法都遭到顽固派反对,请根据材料二、四指出,其反对变法的相同理由。两次变法中的顽固派在阶级本质上是否相同?为什么?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变法结果的异同。

 


参考答案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