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三九年级 > 全部初中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2014年揭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解析Word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2014年揭阳市中考化学试题(附解析Word版)
 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米饭变馊 B. 雪糕融化 C. 玻璃瓶破碎 D. 湿衣服晾干
解析:A、米饭变馊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雪糕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玻璃瓶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湿衣服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凉茶 B. 蒸馏水 C. 苹果醋 D. 可乐
解析:A、凉茶饮料中含有水和植物汁液以及混合物多种添加剂;属于混合物,故A错;
B、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苹果醋中含有苹果汁、醋酸、水分等属于混合物,故C错;
D、可乐中含有糖分、二氧化碳、色素、水分等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B 
3.下列有关生产、环保、能源、资源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B 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污染,节约石油资源
  C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
  D 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解析:A、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叙述正确;
B、乙醇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能放出大量的热,是一种较清洁的能源.叙述正确;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叙述正确;
D、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会增大对环境的影响.叙述错误.
故选D 
4.下表是一些食物的pH,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宜食用的是(  )
物质 橘子 葡萄 牛奶 玉米粥
pH 3~4 3.5~4.5 6.3~6.6 6.8~8.0

  A. 橘子 B. 葡萄 C. 牛奶 D. 玉米粥
解析: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对于胃酸过多的人应降低其酸性,可食用碱性食物以中和多余的酸.
A、橘子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葡萄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玉米粥的pH大于7,显弱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干燥氢气 C. 
检查气密性 D. 
测定溶液的pH
解析:A、点燃酒精灯时,切忌用一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以防引起火灾;故本选项操作错误;
B、用浓硫酸干燥气体时,应遵循“长进短出”的方法,故本选项操作错误;
C、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气 密性良好.故本选项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6.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可以使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
  A. 蔗糖溶液 B. 浓盐酸 C. 浓硫酸 D. 饱和食盐水
解析:A、蔗糖溶液质量基本不变,故此选项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使溶液质量变小,故此选项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溶液的质量增加,故此选项正确.
D、饱和食盐水在空气中放置,溶液质量基本无变化,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7.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 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B. 是银白色的固体
  C. 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D. 能够导电、能够导热
 解析:A、一些金属的硬度很小,熔点较低,如钠等.故A不正确;
B、一些金属的颜色不是银白色的,例如铜是红色的.故B不正确;
C、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故C不正确;
D、金属都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故D正确.
 故选D
8.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锰作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B 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C 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用稀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
解析:A、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只是加快了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氧气的速率,故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腐蚀性小,且价格便宜,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B错误;
C、Al(OH)3属于碱类,能够和人体胃中过多的胃酸中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故C正确;
D、稀盐酸可以和金属表面的锈的主要成分:大多数为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正确;
由于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是,故答案为B 
9.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 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 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
  C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 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解析: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可以节约水资源.正确;
B、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错误;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正确;
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 .正确.
故选B
10.工业上利用下列反应制取金属Hg:4HgS+4CaO═4Hg+3X+CaSO4.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
  A. CaS B. SO2 C. SO3 D. CaSO3
 解析:反应前:Hg:4,S:4,Ca:4,O:4;
反应后:Hg:4,S:1,Ca:1,O:4;
故3X中含有3个硫原子,3个钙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aS;
故选A
1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Na2CO3+2HCl═2NaCl+H2O+CO2↑ B 2NaOH+H2SO4═Na2SO4+2H2O
  C CO2+2NaOH═Na2CO3+H2O D Fe+CuSO4═Cu+Fe SO4
解析: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盐和酸,生成物是盐、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碱和非金属氧化物,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2.下列区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合理的是(  )
  A 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与二氧化锰
  B 用酚酞试液区别氯化钠溶液与稀硫酸
  C 用石蕊试液区别稀烧碱溶液与石灰水
  D 用加碱的方法区别氯化铵与氯化钠
 
解析:A、取样品,加入蒸馏水后,两种黑色固体都不会溶解,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
B、取样品,滴入酚酞后,两种溶液都不能使酚酞变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C、取样品,滴入石蕊试液,两种样品都能使石蕊变蓝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
D、取样品,加入烧碱,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氯化铵,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D
13.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 Na2CO3、NaHCO3、HCl B NaCl、AgNO3、HNO3
  C KNO3、KCl、NaOH D NaOH、BaCl2、H2SO4
解析:A、选项中的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会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而不能共存,故A错误;
B、氯化钠中的氯离子会和硝酸银中的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能共存,故B错误;
C、选项中的三种物质之间不会反应生成沉淀、气体 、水,而可以共存,故C正确;
D、硫酸根离子会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故D错误.
故选C 
14.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
  A. 
向盐酸中不断加水 B. 
向金属锌中加盐酸
  C. 
向Na2CO3溶液中加CaCl2 D. 
氧气在水中溶解度
 解析:A、向盐酸中不断加水,pH不能大于7,错误;
B、向金属锌中加盐酸,则锌于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锌和氢气,金属锌的质量逐渐减小,直至为0,正确;
C、向Na2CO3溶液中加CaCl2,二者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沉淀的质量从零开始,错误;
D、氧气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有3小题,共21分)
15.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①5个硫酸根离子 _________          ②2H2 _________ 
(2)用化学式填空: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_________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_________ 
③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 _________     ④某气体在空气中占约78%(体积百分含量) _________ .
解析: ①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因此两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2SO42﹣;
 ②由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2H2表示为2个氢分子.
(2)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化学式为:Al;
③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
④在空气中占约78% 的气体是氮气,其化学式为:N2
答案:
(1)①5SO42﹣②2个氢分子  (2)①CH4 ②Al  ③CO2   ④N2
16.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目前市场上有:高钙奶粉、补锌口服液等,人体缺铁可能会引起 _________ .
(2)家用 净水器中含有大量活性炭,其作用是 _________ .
(3)将如下两种物质(A.食盐  B.花生油)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_________ (填字母),再分别加入洗洁精振荡,能出现乳化现象的是 _________ (填字母).
(4)在厨房炒菜时,在客厅都能闻到菜香味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 .
(5)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硝酸钾(KNO3)属于 _________ 肥料.
(6)我们通常把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 _________ .
(7)当森林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原理是 _________ .
(8)制作下列用品所列出的材料中都是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_________ 
A.雨伞:尼龙绸伞布、不锈钢伞骨    B.牙刷:尼龙刷毛、塑料刷柄
C.夹钳:钢钳嘴、橡胶钳柄         D.导线:铜丝芯、塑料皮
(9)某“组合转化”技术是将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解析:(1)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故答案为:贫血;
(2)由于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故答案为:吸附水中的杂质;
(3)食盐易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不分层,各部分性质相同形成的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花生油不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是一种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混合物,静置后可分层,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是乳浊液而不是溶液;加入洗洁精后,洗洁精能使花生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小液滴,而不聚成大液滴,这种现象称为乳化;故答案为:A     B;
(4)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菜香分子运动到客厅,所以能闻到菜香味;故答案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5)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两种营养元素,所以硝酸钾是复合肥料;故答案为:复合;
(6)我们通常把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故答案为:硬水;
(7)可燃物燃烧时需:可燃物、氧气、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森林发生火灾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答案为:清除可燃物;
(8)A、不锈钢伞骨属于金属材料中的合金;故A错误;
B、尼龙刷毛属于合成纤维、塑料刷柄属于塑料,二者都是合成材料; 故B正确;
C、钢钳嘴属于金属材料中的合金;故C错误;
D、铜丝芯属于金属材料;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9)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物是CO2和H2,生成物是乙烯(C2H4)和水,反应条件是催化剂和加热,所以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 C2H4+4H2O;故答案为:2CO2+6H2 C2H4+4H2O.
17.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 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_________ ;
(2)50℃时,KNO3的溶解度是 _________  g/100g水;
(3)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 _________ 的方法提纯;
(4)对(3)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_________ (填写编号)
A.剩余溶液一定是KNO3饱和溶液     B.剩余溶液一定不含有NaCl
C.剩余的溶液一定是纯净物         D.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KNO3.
解析:(1)从图表中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
(2)从图中可知50℃时KNO3的溶解度85.5g;
(3)从图中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若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通过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KNO3;
(4)A、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既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剩余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A正确;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通过降温结晶,硝酸钾结晶析出,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溶液中,剩余溶液一定含有NaCl,故B错误;
C、低温下硝酸钾依然能够溶解,故剩余的溶液中既含有硝酸钾,又含有氯化钠,故C错误;
D、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相等的时候,所以在硝酸钾晶体中可能混有氯化钠,故D错误.
故选A.
故答案为:(1)NaCl; 
(2)85.5;   
(3)降温结晶;
(4)A 
三、推断题(共6分)
18.已知A~F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和C是无色无味气体,B是黑色粉末,D是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1)反应①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E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 ;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2)B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 ,写出反应②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 ,反应②属于 _________ 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解析: A~F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无色无味的气体A和黑色粉末反应生成红色固体D和无色无味的气体C,常见的红色固体有:红磷、铜、氧化铁等,所以D是铜,B就是氧化铜,常见的还原性物质有一氧化碳、氢气、木炭,C会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所以C是二氧化碳,A就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和二氧化碳,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合理,所以,
(1)反应①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E的化学式为:CaCO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通过推导可知,B是氧化铜,B的化学式为:CuO,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现象为:铜表面上出现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蓝色,该反应满足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满足置换反应的条件,所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CaCO3,CO2+Ca(OH)2═CaCO3↓+H2O;
(2)CuO,铜表面上出现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蓝色,置换
四、实验题(共20分)
19.根据如图所示列举的初中常见的装置图,回答 下列问题:
 
(1)标号为①的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___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_ (填字母),用C装置收集氧气后,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___ .
(3)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 图F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 (填字母).
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B.燃烧匙中的红磷不可以换成硫和木炭
C.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氧气,生成固态的P2O5
D.本实验可以证 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解析:(1)由仪器的图形及用途可知:①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由于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A;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证明集气瓶内已充满氧气;
故答案为:2KM nO4 K2MnO4+MnO2+O2↑   A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经收集满了.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左边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从而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量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A、由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一定的,当氧气完全反应后,再多的红磷也不和剩余的气体反应,水位就不会再上升;故A错误;
B、由于硫和木炭燃烧时,虽然也消耗空气中氧气但是生成了同是气体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导致了集气瓶内体积没有减小,烧杯内的水不会进入集气瓶;故B正确;
C、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氧气,生成固态的P2O5体积减小明显;故C正确;
D、本实验无法证明剩余的气体中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只能说明剩余的气体的体积及剩余的气体不和红磷反应;故D错误
20.如图是模拟海水制盐的流程
 
(1)操作a的名称是 _________ ,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_________ (只写其中一种玻璃仪器).
(2)为了证明第①步所加的Ca(OH)2溶液已过量,某同学取少量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向其中继续加入Ca(OH)2溶液,若 _________ (填实验现象),则证明Ca (OH)2溶液已过量.
(3)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对滤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了含有水和氯化钠外,还含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根据实验①②③的操作后,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由于在②中加入了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所以滤液中除了含有水和氯化钠外,还仅含过量的 _________ .
猜想二:由于在①加入了过量的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所以滤液中除了含有水和氯化钠外,只含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钙.
猜想三:由于②所加的过量碳酸钠在①之后,所加的碳酸钠把①中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钙全部除去,所以滤液中除了含有水和氯化钠外,还含有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验证猜想】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推断
1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振荡,静置  _________  滤液中还含有 _________ 溶质
2 取步骤1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后,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
 _________ (填指示剂)  _________  滤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经过兴趣小组的实验分析,推出猜想三是正确的.
【反思与拓展】为了使制得的精盐水只含有水和氯化钠,步骤④的作用是除去杂质,请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_________ .如果要将精盐水继续提纯成NaCl晶体,应进行 _________ 操作.
 解析:
解:(1)过滤操作可以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经过操作a后,得到了粗盐和母液,所以操作a是过滤,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2)氢氧化钙的作用是除去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若所加的Ca(OH)2溶液已过量,某同学取少量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向其中继续加入Ca(OH)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
(3)【提出猜想】猜想一:由于在②中加入了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所以滤液还仅含过量的碳酸钠;
猜想三:由于②所加的过量碳酸钠在①之后,所加的碳酸钠把①中反应生成的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钙全部除去,所以滤液中除了含有水和氯化钠外,还含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验证猜想】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振荡,静置,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中还有碳酸钠;
取步骤1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后,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滤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反思与拓展】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反应,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和Na2CO3+2HCl═2NaCl+H2O+CO2↑;可通过蒸发结晶纯成NaCl晶体.
故答案为:(1)过滤;漏斗(或玻璃棒或烧杯)
(2)无白色沉淀产生
(3)【提出猜想】猜想一:碳酸钠;猜想三:氢氧化钠;碳酸钠
【验证猜想】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推断
1  产生白色沉淀 碳酸钠
2 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反思与拓展】NaOH+HCl═NaCl+H2O或Na2CO3+2HCl═2NaCl+H2O+CO2↑;蒸发结晶

五、计算题(共11分)
21.阿莫西林,又名安莫西林或安默西林,是一种最常用的青霉素类广普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膜的能力也强.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口服青霉素之一,其基本成分如下表,根据表格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通用名 阿莫西林
化学名 (2S,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
分子式 C16H19N3O5S•3H2O
相对分子质量 419
(1)求阿莫西林中有关原子个数比C:O:S= _________ .
(2)求阿莫西林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解析: (1)由阿莫西林的化学式C16H19N3O5S•3H2O可知,其中碳、氧、硫的原子个数比为:16:8:1;
(2)由阿莫西林的化学式C16H19N3O5S•3H2O可知,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故答案为:(1)16:8:1;(3)10.0.
22.向20g CaCO3中不断地加入稀盐酸,其变化图象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当20g CaCO3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 _________ g.
(2)求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1)由图象可知当20g CaCO3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40g;故答案:40g
(2)解:设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20g   x
 
X=14.6g
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6.5%
答: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下载地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