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全部高中高二政治上册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生活与哲学第11课练习一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练习一

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1.冷战结束后,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安宁和发展,期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但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并未退出历史舞台。美国多次公开阻挠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这就是冷战思维的一种典型表现。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反映了

    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D.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

    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荣辱倒错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由于经济地位的区别,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常常有所不同;由于具体利益的差异,人们的愿望和要求往往不尽一致。一项措施出台很难使所有人同等受益,总会有人赞成有人不赞成;一个人在改革中不可能始终受益,难免有时满意有时不满意。上述材料说明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②社会意识不可能统一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社会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业生产力就要

    A.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B.把农业发展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

    C.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彻底变革

    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突破旧的观点和客观规律的束缚

    5.“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点上的表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98页)。上述观点表明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④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6.2006年7月16日胡锦涛主席在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时提出:“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但建设和谐世界绝不是一两代人可以完成的,需要世世代代的潜心探索和艰苦奋斗,其间充满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矛盾和斗争。这反映了

    A.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B.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靠阶级斗争实现

    C.量的积累必然导致质变的发生

    D.人类社会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7.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一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十万筑路大军凭借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巧妙运用现代科技,书写了这一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青藏铁路的奇迹表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践成功的决定因素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胡锦涛于2006年6月12日至13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努力为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A.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B.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根本性变革

    C.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D.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发展

    9.邛崃市羊安镇汤营村是四川省西部一个普通村庄。2005年10月,该村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组建了汤营三联农业公司,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农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被称为新农村建设的“汤营模式”。上述材料表明了

    ①社会制度的变革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③必须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④创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  处。从哲学上看,“以人为本”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③唯物史观的要求    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下列不属于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的是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是否承认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2.上题材料表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内。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3.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这表明

    A.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是完全独立于社会存在的

    D.社会意识往往是与社会存在不同步的

    14.2006年7月19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对每个人来说,和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全社会而言,和谐文化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内含着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积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寸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这说明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发展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15.2006年5月9日召开的全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会指出,坚持实践观点,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之所以要坚持实践观点,是因为

    A.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实践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D.实践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16.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表明的是

    A.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C.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D.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7.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八十五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他重申:“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C.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D.物质资料生产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三、简答题(9分)

    18.2006年7月20日光明网载文指出,众所周知,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程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1)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革?(6分)

    (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

    四、辨析题(11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19.劳动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五、论述题(16分)

    20.2006年6月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农民的认识不统一、觉悟不提高、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就难以有大的进展。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群众工作,应切实抓住以下几个环节:引导农民。把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离不开必要的教育和引导。扶持农民。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激发他们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干劲。提高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民致富乃至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

    (1)为什么说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8分)

    (2)材料中应切实抓住的几个环节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1.B    2.B    3.C    4.A    5.D    6.A    7.C    8.A    9.B    10.A    11.C    12.A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3.AB    14.BD    15.AD    16.AB    17.B

  三、简答题(9分)

  18.(1)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问的矛盾。

但是,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的,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即通过改革来解决。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工作的强大动力。(6分)

    (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3分)

    四、辨析题(11分)

    19.(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分)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他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又创造了精神财富。表现在:第一,劳动人民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精神生产的前提。第二,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科学文化发展的唯一源泉。第三,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4分)

    (3)我们所说的人民群众既包括劳动群众,也包括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人民群众的一个组成部分。(2分)

    (4)上述观点把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对立起来,既否定了劳动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否定了知识分子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把知识分子排除在劳动群众之外,显然是错误的。(3分)

  五、论述题(16分)    。

  20.(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农村中的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因而,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8分)

    (2)体现了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树立群众的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引导农民,扶持农民,提高农民,有利于发挥农民在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更好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推动农村建设发展。(8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