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三 > 全部高中高三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文学作品阅读(一)

文学作品阅读(一)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准噶尔的地平线
沈仁康
① 我还从未见过像准噶尔盆地那样广袤、那样深邃、那样悠远的地平线。
② 在内地,人们的眼光常被局限在山岭、树木、各种建筑物的樊笼里,常被局限在淡云、
浓雾、自然地形的桎梏里,目光投不到遥远的天地之交。
③ 但是,当我旅行在x疆准噶尔大戈壁上,却为这片凝固或半凝固的沙原所展示的辽阔和
无限震动。啊,真有大海一般的气魄!极目远视,没有高峻起伏的远山,没有绵延的森林,没有热闹的村庄,只有平荡荡的,卵石遍布的大戈壁。它努力向前伸去,伸到天地之交。那天地之交,是一条平平的、绵延的地平线!
④ 这里荒漠,但有气魄!
⑤ 这里只有疏疏朗朗的芨芨草、骆驼刺在旱风中摇曳,有些地方连稀草都没有。它是固定
了的沙漠,没有水,没有生命;但它的广袤却给任何人以壮阔的胸襟,我在默默凝视戈壁地平线时,感到了心脏的膨胀。
⑥ 地平线,在远方。
⑦ 在地平线上,清晨有初阳,这里的初阳没有那么红,它明明净净,没有晨烟晓雾的缭绕,
特别的灼白;夜晚有朗月和疏星,也那么明明静静,没有烟云的笼罩,特别的晃眼。
⑧ 地平线,在远方。每当我向前跨进,马上会出现一条新的地平线,横亘在更远的地方。
我仿佛从这里触摸到了点什么,我触摸到了我们的人生,当我们不断前进,生活远处就会不断出现新层次的憧憬。我们永远走不到地平线,但它总在吸引旅人不怠倦地朝前,如果我们可以到达地平线,那人生之路就完结了,人们的展望就不再延伸了。不,我们永远走不到地平线。超越自我的追求之后,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境界、新的标准,在更远更高的地方产生,等待我们新的超越。
⑨ 地平线,准噶尔壮阔深邃的地平线,使我难忘,也使我思索很久。

1.在①——⑤自然段中,作者描写的主要对象是                          。(不超过9字)

其独具的特色是                           。(不超过8字)作者由此产生了这样的意象:
                                                                            
                                                                                   
                                                                            
                                                                             。(5分)
2.文中对地平线上的初阳和星月夜的描写,(1)主要用了什么手法?(2)有什么作用?(5分)

  答:(1)                                                                          

(2)                                                                          
3.“在地平线上,清晨有初阳”、“当我向前跨进,马上会出现一条新的地平线”,这两句话中的“地平线”分别指什么?(4分)

 答:前一句的“地平线”是指                                                      。

   后一句的“地平线”是指                                                       。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文章从描写准噶尔大戈壁下笔,又以准噶尔“使我难忘”收束,充分表现了热爱边疆、热爱祖国这一中心。
B. 作者先写准噶尔大戈壁,再写准噶尔的地平线,全文内涵丰富,构思巧妙,层次分明。
C.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不只欣赏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揭示了深邃的人生哲理:人生有一条永远走不到的地平线。
D. 最后一段意蕴深刻,启迪人们在人生旅途上要不断追求、进取,去达到新的境界,去确立新的标准,去等待新的超越。
E. 本文不仅写“景”,而且写“意”,层层展开,通过类比联想,深化了主题,受到了意切情深的艺术效果。
                                                                答:(    )(    )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落    叶
杜渐坤
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金黄色,或者竟是绀赭吧。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黄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也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枝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南国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叫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的泛起来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
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老叶不必窸窣,或者说不必作那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捱过冷酷的冬罢。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万木和在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
时序如轮旋。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蜂蝶成群来起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陈于枝梢上。氤氲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
而这时,无论走在那一个林子里,无论在那一棵树下,我都欣喜地看见,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我看见新叶高标出老叶覆满的树冠。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
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
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然而,老叶没有悲戚。老叶也一样唱着它们豪迈的进行曲。老叶融入春泥,老叶化作玉露琼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生长。
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
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

5.这篇散文生动地描绘了两幅落叶图景。
(1) 这两幅图景同中有异,其异处是什么?
(2) 作者在描写北国落叶时,用了“最初”、“但接着”、“接着”等词语,有什么作用?

答:(1)                                                                 。(2分)

   (2)                                                                  。(3分)
6.散文的前部分,作者着力描绘北国之秋和南国之春的落叶情景,有何意图?(4分)

答:                                                                             

                                                                                  。
7.散文的最后一段写道:“于是,无论在那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了一种庄严的忘我的
思考。”联系全文看,“我”在“思考”什么?(5分)

答:                                                                     

                                                                          

                                                                         。
8.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作者用落叶这一自然现象为线索,全文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老叶落下,新叶勃发的现象。意蕴深邃,含蓄隽永。
B. 这篇散文的前一部分所描绘的落叶图景,与过去许多名家笔下凋零、悲凉的落叶图景异曲同工,格调相似。
C. 尽管两幅落叶图景描绘生动、形象,但若全文仅止于此,那么这篇散文便缺乏积极意义和深刻意蕴,所以作者接着勾勒了一幅新叶勃发图。
D. “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这里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赞扬新叶渴望崭新的未来,完成“老叶”赋予的使命。
E. “老叶融入春泥……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生长。”这句话形象地描写出落叶的作用和老叶的使命感。
                                                  答:(    )(    )
三、阅读下面一个文段,完成9——12题
春      风
林斤澜
①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
到眼前了。
②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
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③ 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
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④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
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江南,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⑤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⑥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
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渣……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葱葱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⑦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冰河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
石头房子的木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⑧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双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
篓,背带冰渣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的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⑨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比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得解气。要
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⑩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
体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
⑾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注]靸,音sa,拖鞋。

9.开头对春天有不同的评价,其含义分别是什么?(6分)

  (1)北京人概括的“春脖子短”,意谓:                                        

                                                                              

(2)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意谓:                          

                                                                            
10.文中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南方和北国的春风。请分别概括出其特点。(4分)

(1)第4段划线的语句刻画出江南春风                                           的特点。

(2)第7段划线的语句刻画出北国春风                                          的特点。
11.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说“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4分)

答:                                                                          

                                                                              

                                                                              
12.下列对文章的鉴赏评价,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 作者的构思巧妙,重在写春风,却不开门见山写春风,而是从北国的春天写起,从春天的比较引出了春风,作比较后即收束全文,文字短小精悍。
B. 春风本是无形、无声、无味、不可捉摸的,作者却通过自身的感官,把春风刻画得形神兼备。
C. 作者既从听觉,又从触觉和视觉两方面去描写北国的春风,使人感到春风无处不在。
D. 全文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写春风,赞叹春风,旨在歌颂春满大地的祖国。
E. 本文语言朴素、凝练、传神,运用叠字、叠词增添了文章的韵味,长短句交错,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答:(      )(      )

 

文学作品阅读参考答案(一)
(一)
1. x疆准噶尔的大戈壁滩(1分)
辽阔、广袤、雄浑(2分。缺“雄浑”扣1分)
“大海一般的气魄”、“给人以壮阔的胸襟”(每答一点给1分,全对2分)
2.(1)采用对比手法(或:与内地的初阳和星月夜进行对比。)
  (2)与上文照应,突出准噶尔大戈壁的自然风貌,表达对准噶尔地平线上的初阳和星月夜的赞美。(意思对即可)。(3分)
3. 前一句话:实指准噶尔的地平线
后一句话:虚指人生的地平线,(或:当人们不断前进,生活远处就会不断出现新层次的憧憬。)(每小题2分)
4. A、D(A 本文的中心并非表现作者热爱边疆、热爱祖国的感情。D 先写准噶尔的地平线,进而写人生的地平线,这才揭示出本文丰富的内涵。)

(二)
5. (1)色彩不同。北国落叶呈金红色,南国落叶则是苍青色。(紧扣“色彩”并指出其
不同处即可。)
   (2)从时间推移的角度,写出落叶由少到多三个阶段的特征,语气连贯。(只从语句的结构去谈给1分)
6. 表明虽然地域不同,但老叶须落,这是自然规律;虽然时节不同,但叶落都是壮美(悲壮)的。
7. 从落叶联想到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新陈代谢、新旧交替。老一辈退下来,新一代去接班、去挑重担。赞颂老一辈退下来后仍然继续帮助新一代完成历史使命的崇高精神。)
8. A、B(A 从全文看,应当是运用象征的手法;B 落叶图景并非“凋零、悲凉”,而是悲壮、壮美,不同于许多名家名篇的格调。)

(三)
9.(1)春天存在,但像短脖子一样不引人注目。
   (2)感觉不到春天的存在。
10.(1)轻柔     (2)刚劲   (意思对即可)
11.因为北国的春风强悍、刚劲,才能穿越草原、沙漠和山梁,才能破冰封,驱霜雪,
使麦苗返青、山桃鼓苞。(着重抓住第7、8、9三段有关的语句去分析概括,意思对即可)
12.A、D(A项应是对南北春风作比较之后再回到春天,然后才收束全文。D项“旨在歌颂------祖国”说法不当,应是赞颂春风,洋溢着作者对自然的炽热感情。)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