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全部高中高二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书湖阴先生壁知识精讲

《书湖阴先生壁》《登快阁》和《书愤》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学习宋诗三首《书湖阴先生壁》《登快阁》和《书愤》
二. 教学目的:
1、学习三首诗,把握作者思想情感。
2、掌握鉴赏诗歌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 知识归纳总结:
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今属江西),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安石少好读书,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被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荆公。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文方面,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有《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2、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讲究修辞造句,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有《山谷集》。
3、陆游(1125 —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陆游积极主张抗金,受到主和派的排挤,他在许多诗篇中抒写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合称南宋诗人四大家。

四. 课文分析:
1、《书湖阴先生壁》
    这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作者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平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绪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之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维的绵密。
    此诗对于“一水”“两山”的拟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在修辞技巧上,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护田”和“排闼”的典故都出自《汉书》,是严格的“史对史”、“汉人语”对“汉人语”,可见诗律极为工细精严。但读来自然天成,全似未尝着力准确地说,由于诗人将典故融化在诗句中,我们只觉得他采用了拟人手法,而不感到是在“用事”。“用事”而不使人觉,这正是其成功之处。
问题①这首小诗四句都是在写景,在写景的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怎样的意义?
“茅檐无苔”“花木成畦”是从居室主人的角度来写景的:“茅檐无苔”是因为主人勤快打扫;“花木成畦”是主人亲手栽种的,表现出主人质朴、自然的生活追求,在清苦生活中依然保持着一种对闲适自在生活情致的追求。而“一水绿绕”“两山送青”是对生活环境周围自然景物的描写,对水和山人格化的描写,表现出对居所的呵护,自然亦有情啊!而又从这一角度更加突出了对主人高尚情致和清高人格的赞同。
问题②作者所呈现的诗意,在艺术手法上有怎样的特色?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护”一“绕”一“送”,将山水有情,对田地中庄稼的呵护,人格化地表达出来,目的在于突出自然山水与居所主人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同时化静为动,绵延深长,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刘大杰先生评价王安石的诗“格高意妙”,他的“小诗”(绝句)“雅丽精绝,令人有一唱三叹之妙,在宋代诸诗人中几乎无人胜过他”。
2、《登快阁》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列举。
一般说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