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一 > 全部高中高一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吉林市普通高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模块(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

吉林市普通高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模块(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

说明:
1.整卷分为I卷、II卷,有19道小题,满分100分。答卷时间为120分钟。
    2.答卷请用蓝黑或黑色笔,避免书写不清而影响分数。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6分)
一、基础知识(1-4题,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共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      
A.孝悌       诳语         满身铜臭(choù)乳臭未干(xiù)
B.跬步       垂诞已久     女仆(pú)        前仆后继(pú)   
C.忖度       贻笑大方     瘦削(xuē)       削果皮(xuē)
D.膏谀之地   阿腴逢迎     遂心(suí)       半身不遂(suí)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鲤鱼“科学家”们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睡莲      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      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
②在生活中,人与人难免要产生矛盾,化解矛盾的最重要的法宝,就是要学会宽容。我们要学会反思生活,看一看,哪些矛盾因为不互相宽容反而      ,一定要从中汲取教训。
③为了使讨论能够深入开展,更富有成效,组织者可以在讨论前       、整理一些相关资料,或供讨论时拓宽思路,或引导讨论集中到问题的症结上来。
A.只有…… 才/ 强化 / 收集         B.之所以……是因为 / 强化 /  搜集       
C.之所以……是因为 / 激化 / 搜集   D.只有…… 才/ 激化 / 收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在丰田踏板问题曝光后,丰田公司因未能配备其它厂商普遍配备的刹车优先系统而受到求全责备。《福布斯》评出2010年安全车型,丰田再度“名落孙山”。
B.北京石景山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招收了126名学生,但这对八万多名打工子弟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C.“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是“读万卷书”而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D.站在新世纪的门口,眼中是太多的浮华和喧嚣,人们往往于匆忙间游历四方,走马观花,却忽视了土地的厚重和文化的绚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巴基斯坦政府自从对塔利班采取强硬措施以来,包括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在内的许多城市已遭受了数十起爆炸袭击,造成逾百人死亡。
B.短短三天的时间内,我国境内媒体报道的地震有六次之多,有人甚至联系到灾难类电影《201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许建东研究员表示,这是正常的现象。
C.去年二月在中国访问的法国前总理拉法兰针对四月将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建议法国方面与中国方面“最好能在此前进行接触”,以便协调立场,“为推动一个多极化的世界而努力”。
D.从美学角度来看,林黛玉这个人物只是能被欣赏不能生存的美丽。她身体上的弱不禁风,使得她在生存观念上也是“弱不禁风”的。
二、现代文阅读(5-7题,9分,每小题3分)
“矫诏”为什么如此容易
黄 波
   “矫诏”,这是个中国旧史中的专有名词。旧到什么程度呢?旧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没有收录它,今之新新人类更是闻所未闻。然而,这个词语在中国历史上曾拖出了一道巨大的阴影,凡有人心者怎能忘却?
“矫诏”,通俗点说,略等于当代古装戏中常常出现的“假传圣旨”。不过,细细思量,可能还有微妙的差异。假传圣旨,有时是凭空白话,却硬说出于上意,而矫诏显然困难得多,因为它需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并有加盖皇帝玉玺的诏书为凭,只是在事后,人们才有幸被告知,原来那诏书上所说的并不是皇帝的本意。
读《明史》,到了所谓太监擅权的时候,矫诏堪称家常便饭。《明史纪事本末》“刘瑾用事”、“魏忠贤乱政”那两卷,几乎每隔一两行,“矫诏”二字就会撞入眼帘,不是刘瑾他们今天“矫诏”罢了哪位忠臣的官,就是明天“矫诏”把一个批评者打入了大狱,或者后天“矫诏”又让亲信占据了哪个重要位置,简直相当于一部“矫诏史”。
《明史》中密密麻麻的“矫诏”让人烦躁,烦躁中就禁不住要恨恨地问一声:“矫诏”为什么如此容易?
是啊,在礼法的威严下,昔日代表天宪的“诏”,会这么容易被几个刑余之人浑水摸鱼吗?稍有知识的人都会明白,要经过那么多道关口太难太难了!可事实是那几个阉人却拿“矫诏”当好玩儿似的,这究竟是为什么?
读《明史》还有一个困惑。因为矫诏如此容易,所以刘瑾也好,魏忠贤也罢,他们当年权势熏天的时候,举凡内政、军事、外交,几乎每个重要部门的重要岗位都为其私人所把持,读史者乃至常有“即将变天”的感觉,可是到了他们倒台的时候,却“息若败叶”,几乎无声无息。刘瑾,是明武宗听了臣下的劝告,沉吟了一会儿,说那就逮了吧,“即命禁兵逮瑾”;魏忠贤,明熹宗初死,在通常认为发动政变的最好时机中并无动作,后来新登基的崇祯一步步翦除其势力的时候,也是乖乖地束手就缚。于是问题又来了:既然刘瑾、魏忠贤这么容易矫诏,也通过矫诏积累了深厚的权力基础,而且据史书上说这两人都“有异谋”,那么为什么一旦到了生死关头,却连一丝反抗的余地也没有呢?
答案很简单,相对于表面不可一世的刘瑾、魏忠贤,刘瑾时期的明武宗和魏忠贤时期的明熹宗,虽然斗鸡走马,太不成气,但其根基未倒,他们还是最有力量的人。只有看清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弄懂刘瑾们矫诏如此容易的谜底。
根本不是什么矫诏。我们看刘瑾、魏忠贤们必欲排挤打倒的人,他们在儒家理想人格的熏染下,不忍民穷政敝,词锋所及,固然为刘瑾们所不容,可昏庸之君主又哪里会爱听呢?也许皇帝并不准备如刘瑾们期待的那样,对其残酷打击乃至肉体消灭,但既然批了寡人的逆鳞,让我老大不痛快,为什么不借刘瑾们之手,给这些偏爱唠唠叨叨的家伙一个下马威?
真有力量的“乱臣贼子”是不需要矫诏的,他们推翻旧主人,自己发诏书就得了。所谓“矫诏”,实际上是史家的一个避讳语。这种避讳自然有很多好处,首要的一点是可以让人们知道皇帝总是圣明的,其次是安慰那些惨遭羞辱和残害的臣子的心,他们在抚摸心灵和肉体创伤的时候,终于可以说:“骂我打我杀我,那可不是圣上的意思啊。”
(选自《杂文选刊》,有删改)
5.下列选项中关于“矫诏”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矫诏”是个中国旧史中的专有名词,它是史家创造的避讳词。
B. “矫诏”与“假传圣旨”的目的相同,但其程序比较复杂。
C. “矫诏”,就是为了排挤打倒忠臣和批评时政的人。
D. 需要“矫诏”的人并不是真有力量的“乱臣贼子”。
6.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 通过读《明史》发现,到了所谓太监擅权的时候,“矫诏”堪称家常便饭。
B.“矫诏”必欲排挤打倒的人也是批了君主的“逆鳞”的人,昏君庸主对批评者大为不满,想借他人之手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C. “矫诏”的人虽握有朝廷大权,往往也“有异谋”,但君主根基未倒,他们还不能自发诏书。
D.在明代,几个阉人可以如儿戏般“矫诏”,只是因为他们当时积累了深厚的权力基础。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矫诏”产生于过去,连《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收录,年轻人对此更是陌生。
B.“矫诏”在某种意义上说,根本不是什么矫诏,它与君主的想法有相似之处。
C.史家创造的“矫诏”这一避讳语,既给君主戴上了高帽,又安慰了那些惨遭羞辱和残害的臣子的心。
D.不可一世的刘瑾、魏忠贤之所以束手就擒,是因为当时的皇帝最终明白他们“矫诏”的内容违背了自己的本意,而对批评者残酷打击乃至消灭。
三、文言文阅读(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尝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节选自苏辙《六国论》)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也,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曾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节选自李祯《六国论》)
8.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佐当寇之韩、魏            当:当时    
B.使韩、魏无东顾之忧        使:倘使    
C.以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纾:解除
D.焉独存,虽王可也          焉:语气词,不译  
9.下列各项中,分别表明六国“见利之浅”和“不知天下之势”的一组是
A.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B.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               
C.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孟子曾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   
D.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     
10.以下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辙从战略角度立论,认为六国缺乏虑患之密、见利之深和深知天下之势的谋士。
B.在苏辙看来,六国政治家大都是一些“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的人,自然难以合力御秦。
C.在李祯看来,探讨六国破灭的原因,只从战略、战术角度考虑毫无意义,因此否定了“二苏”的看法。
D.在李祯看来,“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是战国时各国通有的行为,非独秦然。
第Ⅱ卷(共74分)
四、完成11—13题(18分)
11.把下面画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按要求答题。(6分)
秋 夜 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漏水:古人以漏壶滴水计时。
(1)此诗第一、二两句从哪个角度写了什么内容?(3分)
                                                                              
                                                                              
(2)第三句中“逼”字用得很神妙,请结合你的理解,说说妙在哪里。(3分)
                                                                             
                                                                            
                                                                            
13.填空(6分。任选6道小题回答)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蜀道难》)
(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愁空山。 (《蜀道难》)
(3)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4)               ,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秋兴八首》)
(5)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
(《琵琶行》)
(6)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               。
(《琵琶行》)
(7)画图省识春风面,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
五、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12分)
瞎  子
莫泊桑
看见初升的太阳便觉得衷心喜悦,这种喜悦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降到大地来的这片光明会如此这般使我们感到生活的幸福?天空蔚蓝,田野碧绿,房舍雪白;我们喜洋洋的眼睛畅饮着这些鲜艳的色彩,把它们化成我们心灵中的快乐。于是我们一心只想跳舞,奔跑、歌唱,在思想上感到轻松愉快,在心田中产生了一种普及到万物的爱,简直想抱住太阳吻它一下。
  门洞底下的那些瞎子处在永恒的黑暗之中,早已漠然无动于衷,在这个新的欢乐气氛之中,也仍旧是安安静静地呆着。只是时时刻刻吆喝狗,叫它们安静,不明白为什么它们老想蹦蹦跳跳。
这样的人我曾经见过一个,他过着难以想象的最残酷的苦难生活。
他是一个乡下人,父亲是诺曼底的一个农庄主人。父母在世的时候,总算还有人照看他;他感觉苦痛的只是他那可怕的残疾;可是两老一去世,残酷的生活就开始了。有一个姐姐收留了他,然而农庄里的人待他却像待一个白吃饭的穷鬼,每顿饭都要怪他吃得太多,叫他懒虫、饭桶。尽管他的姐夫把他那份遗产夺到自己手里,可是连汤也舍不得给他多喝,给他的也就是刚刚够他不至于饿死的那么一点。
几年里情况就是这样。不过他什么事也不能做,再加上老是冷冰冰的不声不响,最后惹恼了他的亲威们,于是他成了受气包,成了一种供人虐待折磨的小丑,一种牺牲品,专供周围那些粗胚子发泄他们兽性,惨无人道地取乐。
凡是他的失明使人想到的残忍的恶作剧,都被想出来了。为了叫他吃了东西会付出代价,他的几餐饭变成了邻居们散心、他受罪的时刻。
后来,这种玩笑也开腻了;他的姐夫因为总这样养着他,心里有气就动手打他,不停地抽他的嘴巴,看见他躲躲闪闪或是举手还击时的那种瞎费气力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从此又有了新的玩法,就是打耳光。那些长工、短工、女仆高兴起来就给他一巴掌,打得他眼皮直眨巴。他不知道往哪儿躲,只好不停地伸着胳膊阻挡别人的攻击。
最后他被逼着去要饭。赶集的日子他被带到大道边上;一听见有脚步声或是车轮声,就伸着帽子结结巴巴地叫喊:“求求您,行个好吧。”
可是乡下人是不喜欢乱花钱的,一连几个星期,他一个铜子也带不回来。
有一年冬天,地面盖满了雪,天冷得出奇。可是他的姐夫一天早晨把他带到很远很远的一条大路上去求乞。一整天他都把他撂在那里,到了晚上,他当了他那些雇工的面说他没有找着他。随后他又说:“用不着担心,一定是有人因为他冷把他带走了。丢不了。明天早上他一定会回来喝汤的。”
第二天,他没有回来。
他的亲威们在一个星期里装着到处打听他的消息,到处找他。他们甚至还哭了几声。
那一年冬天十分冷,很迟才解冻。一个星期日,农民们上教堂做弥撒,发现一大群乌鸦在平原上空不停地盘旋,然后像一阵黑乎乎的雨点集中落在同一个地方,一会儿飞走,一会儿又飞回来。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这些乌鸦还在那里,它们像一片乌云似的浮在天空,简直可以说四面八方的乌鸦都聚集在这里了;它们常常落到亮闪闪的雪地上,在上面铺下一片怪里怪气的黑点子。顽固地搜寻着。
一个小伙子跑去看看它们究竟在干什么,这才发现了瞎子的尸体,已经支离破碎,被吃掉了一半。他那双无光的眼睛已经不见了,让乌鸦啄走了。
现在我遇到有太阳的日子感到舒畅快乐的时候,就不禁要想到这个可怜虫,心里泛起一种凄凉的回忆和莫名其妙的悲哀。是啊,他在世上是这样命苦,以至于见过他的人听说他惨死,反倒感到一阵轻松。
 14.文中作者写到亲戚们寻找“瞎子”的时候,“甚至还哭了几声”,请结合小说分析这个细节的表达作用。(4分)
   答:                                                                     
                                                                            
15.小说用近乎夸张的手法描写乌鸦,“像一阵黑乎乎的雨点集中落在同一个地方” “像一片乌云似的浮在天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6.小说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命题:人的生存权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瞎子”的生存权被剥夺这个问题的?(4分)
答:                                                                     
                                                                            
                                                                             
六、语言文字运用(4分)
17.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列顺序,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内容,恰当的选项是(2分)
①即便是江西的学术界和官员,对这一设想也持谨慎态度。
②2月23日,江西南昌八一桥的赣江边上,两个不谙世事的孩童在河滩上玩着“挖渠引水”的游戏。
③他们所不知道的是,一个修建赣粤运河的设想,一直处于发酵状态。
④不过,是否修建赣粤运河,在江西引发了较大的争议,民间反对修建的声音颇多。
⑤如果设想实现,赣江将与千里之外的珠江直接连通,坐船往返南昌和广州也将实现。
⑥“你要跟我说‘来水’还是‘去水’。”一位孩童叮嘱他的玩伴。
A.⑥②⑤①③④   B.⑤①④②⑥③    C.③⑥②④⑤①    D.②⑥③⑤④①
18.仿照分号前的句子,为分号后的句子补写一句话,使上下文句语意连贯。(2分)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获益。有的人,在下雨的时候愿意把伞借给你,而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却悄悄地离开;有的人,在辛勤播种的时候愿意默默帮助你,                            。
七、作文(4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不要将你的心智和双手闲置起来,不要听凭死亡噬啮着你的血肉之躯,既然上天赋予了你一次生命,你就有责任把它最大限度地放射光芒。用你丰富的天性去沟通理解人们吧,只有那样,你才能够远离枯萎。相信你是世上的唯一,没有人能重复你的思维、你的足迹、你的情感,把这份独特奉献给世界,你就走进了世间最美丽的风景。——记着,只有创造才能拯救你自己。
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书写规范,工整清晰,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不计。
命题、校对:李艳秋   赵百灵   田立辉
吉林市普通高中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模块(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B垂涎已久 前仆后继(pū)A满身铜臭(xiù) C削果皮(xiāo) D膏腴之地   阿谀逢迎 遂心(suì)
2.C(“只有……才”表示条件关系,此处为结论,且是因果关系;“强化”是“使加强巩固”之意,“激化”是“矛盾向激烈尖锐的方向发展”之意;“收集”是“使聚集在一起”的意思,“搜集”是“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之意)
3.A(A项“求全责备”: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应改为“指责”)
4.C(A语序不当。“巴基斯坦政府”放在“自从”后面;B“这”指代不明;D残缺。人物是美丽的形象)
5.C(说法片面。选文第三段说“后天‘矫诏’又让亲信占据了哪个重要位置”)
6.D(说法片面。原因还有:皇帝想借他们之手惩罚批“逆鳞”的人)
7.D(改变原意。由第六段“是明武宗听了臣下的劝告”和“后来新登基的崇祯一步步翦除其势力”可知)
8.C(A当:面对;B使:让;D焉:哪里,岂)
9.B (A野心,不知形势;C野心,只是借以说事;D不知形势,只是进行实力比较)
10.C(说法绝对)
11.(1)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2分。“河东”、“凶”、“然”错一处扣1分)
(2)用这些(销毁的兵器)铸成十二个金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力量)。(4分。“金人十二”、“以”、“弱”错一处扣1分,句意通顺1分)
12.(6分)((1)(3分。分别回答也可,如“视觉角度写月光扰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写秋夜漫漫,难以入眠。
(2)(3分。意思对可酌情给分)“逼”用得很神妙,秋凉夜寒“逼”出秋虫通夕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
13.选做6道题,6分。每空1分,丢字、多字、别字均不给分。
(1)可以横绝峨眉巅  (2)又闻子规啼夜月  (3)金就砺则利 (4)玉露凋伤枫树林             
(5)大珠小珠落玉盘 (6)暮去朝来颜色故  (7)环佩空归月夜魂
14.(4分。意思接近即可。角度要全面)“瞎子”遭到姐夫的歧视、虐待,亲戚们不仅没有同情、怜悯他,反而拿他取乐,甚至不停地打他。(1分)当“瞎子”失踪后,这些人假装打听消息,“甚至还哭了几声”,(1分)这些都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这些人冷酷、虚伪、狠毒的嘴脸(2分)。
15.(4分。意思接近即可。角度要全面)这是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悲惨的气氛(1分),突出了“瞎子”悲惨的命运(1分):活着受人嘲弄、歧视、虐待,死后被乌鸦吃掉(1分)。这样写更加重了小说的悲剧色彩。(1分)
16.(4分。意思接近即可。角度要全面)生命是宝贵的,又是平等的,是人们最应珍惜的。(观点1分)“瞎子”的生存权被剥夺而没有引起周围人的同情,这更是最大的不幸。从“瞎子”的生存权被剥夺可以看出,人类对待弱势群体时所表现出来的丑陋的一面。(1分)其实,任何人都应享有生存权,我们都应尊重、爱护他们,而不是歧视他们、践踏他们的尊严。“瞎子”的遭遇,更让我们看到人性的丑恶,让人倍感悲凉。(2分)
17.D(2分)
18.(2分。句式1分,内容1分)参考:而在收获的日子里却把果实留给你。
19.作文(40分)一般在28-34之间,作文赋分标准——分七个等级:
①言辞不道德、偏激者,按0分处理;②只写标题,3分;③未形成完整文章者,只写二三百字,18分以下;如果相对完整,达到500字以上,可以按及格文章处理;④抄袭文、跑题文差者20分;⑤跑题文较好者、不跑题没特色文,分数24分,向上浮动不超4分;⑥较成型,结构完整,观点明确,稍有瑕疵者,分数32分,上下浮动3分;⑦特色文章(只要具备以下特征之一的),构思新颖,论据充实又新鲜,思想深刻,语言畅美,36分,上浮2分。
参考译文:苏辙《六国论》: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十倍于秦国的民众,全力向西攻打殽山西面方圆千里的秦国,最后竟然不能免于灭亡。我常常对这个问题深思远虑,认为一定有可以使他们保全自己的策略。因此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那班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而且不能明察天下的形势啊!
秦王与诸侯争夺天下的地区,并不在齐、楚、燕、赵,而是在韩、魏的区域;诸侯与秦国争夺天下的地区,也不是在齐、楚、燕、赵,而是在韩、魏的区域。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之患。韩、魏两国阻塞着秦国的往来要冲,掩护着殽山以东的各诸侯国,所以天下最重要的地区,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
韩国和魏国不能独自抵挡秦国,然而天下的诸侯却又要凭借韩、魏来掩护自己不受西方的侵略,因此,不如加强和韩、魏的团结,从而抵制秦国。秦国军队不敢越过韩、魏来觊觎齐、楚、燕、赵四国,那么,齐、楚、燕、赵四国就能凭借这种形势使自己得以保全了。由四个没有战争的国家,来支持面对强敌的韩、魏,使韩、魏没有东顾之忧,而为天下的诸侯挺身而出,抵御秦兵。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另外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且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用来应付一切,那个秦国还能做什么呢?不知道出此策略,却贪图边界上的微小利益,背弃、破坏盟约,以至于自相残杀。秦国的大军尚未出动,而天下的诸侯已经把自己搞得困顿不堪了。致使秦人得以钻他们的空子,攻取他们的国家,能不令人悲痛吗?
李祯《六国论》: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六国的割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他们)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知道帮助韩国、魏国来(一起)抵抗秦国(的重要):认为必须像这样(割地贿赂秦国)之后,秦国的威胁(就)可以消除。
后人痛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统治者的残暴吗?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只是因为秦国有罪。在这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以前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那样有利),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可以象秦国一样统一中国。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有人)说:“如果这样,那么六国就没有办法来保存自己了吗?”回答说:“哪里是他们没有办法啊!岂止是保存下来,即使称王(也)可以。孟子(就)曾经用仁义游说梁国、齐国的君王,而他们都不采纳,可叹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