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三九年级 > 全部初中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隆中对同步练习

隆中对
一、基础识记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好《梁父吟》(     ) 因屏人(     )   猖蹶(     )(     ) 屯新野先(     )
主遂诣亮(     )     倾颓(       )   陇亩(     )         不可胜数(     )
乐毅(     )         欲信大义(     ) 存恤(      )        帝室之胄(     )
颍川(      )        殆(       )     刘璋(        )      北据汉沔(     )
2、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    ,音    ,义                
(2)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通    ,音    ,义      
3、文学知识
《隆中对》节选自《      •    》,作者    ,字    (音  ),是  朝人,     家,所著本书共       卷,记载三国时期  、  、  三国的历史。对,是             的意思。
4、翻译句子
1、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每自此于管仲、乐毅(    )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⑤谓为信然(    )                ⑥此人可就见(    )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
A 自董卓已来                     B 欲信大义于天下
C 故患有所不辟也     D 西和诸戎,南抚吴越
4、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B 时人莫之许也        高可二黍许
C 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D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5、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三、回答问题
1、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     其岩阻,西    诸戎,南    夷越,外    孙权,内    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刑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 为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加点的字词。
2、 胄(     )       戎(     )      箪(     )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国险而民附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箪食壶浆                          
2、 (1)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在文中标“()”的段落内出现了两处。请指出来并解释。
①                    ②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中“身”的意思是     ,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这个词是      。
3、 诸葛亮提出策略中,强调对不同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根据句意,依次填入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  抚  和  争锋  修    B. 保  和  抚  结好  修  
C. 守  和  抚  结好  修    D. 守  抚  和  争锋  修
4、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州出发。
B. 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州出发。
C.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发。
D. 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5、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6、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①曹操:      ②孙权:                                  
③刘表、刘璋:     ④诸戎、夷越:                            
7、 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① 礼贤下士,收罗人才;② 抚边境各民族;③ 广布“仁义”;④ 结好孙权,搞好外交;⑤ 巩固荆、益基地;⑥ 利用帝室之位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⑦ 选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⑧ 摘好内政。
正确顺序是                           
8、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          (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
答案:
一、1、略  2、通假字(1)信;伸;shēn;伸张(2)已;以;yǐ;表示时间的界限3、三国志;蜀志;陈寿;承祚;zuo;晋;史学;六十五;魏;蜀;吴;回答、应对                      4、1、我没有正确估价自己的德行和能力,想要为天下伸张正义,但是我的智谋有限,所以一再失败,直至现在。度,估价。遂,于是、就。
2、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兵力,挟持天子来命令诸侯各国,(我们)的确不能与之争强夺势。挟,挟持、控制。诚,的确。
3、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就,接受。枉,委屈。顾,看望。
4、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来迎接将军你呢?箪,名词用做动词,用竹筐装着。壶,名词用做动词,用水壶盛着水酒。
二、D  D  A
三、1、“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2、“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求贤。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
3、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
4、从政权、地利、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
5、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达给了刘备。
6、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益州的有利条件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四、课内阅读  1、zhòu    róng    dān(析:掌握重点字字音)尽  地势  归附  不仅  而且  兴旺富裕  用箪(盛)   用壶(装) 2、(1)① 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  ② 夷越:泛指我国南部各族。(析:注重书下注解)(2)亲自  躬(析:掌握词义) 3、B(析:根据文意)  4、 D(析:掌握句意)5、(1) 现在曹操已拥有上百万军队,挟持天子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胜。  (2)百姓哪个敢不用箪盛着食物,用壶装着酒来迎接将军呢?     6、①不可与争锋  ②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③取而代之  ④西和犬戎,南抚夷越。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而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7、 ⑥③①⑤②④⑧⑦(析:熟读课文,理解文意)8、 成霸业,兴汉室(析:联系上下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