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七年级 > 全部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第2课《诗歌二首》同步练习

第2课《诗歌二首》同步练习
《观沧海》同步练习
读《观沧海》,完成文后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       ,是       时期著名的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
2.给下面加点词释义:
①东临碣石         ②以观沧海         ③水何澹澹         ④山岛竦峙
⑤星汉灿烂         ⑥若出其里         ⑦幸甚至哉         ⑧歌以咏志
3.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
5.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参考答案:
1.曹操  东汉  政治  军事  慷慨悲壮
2.①登上  ②来  ③多么  ④耸立  ⑤银河  ⑥好像  ⑦庆幸、很  ⑧诗
3.C
4.①√  ②×  ③√  ④×  ⑤√  ⑥√
5.D
《龟虽寿》练习题
1. 划分节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2. 理解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字词:
烈士:古义                          今义
不但:古义                          今义
3. 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 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5. 比较阅读
阅读《龟虽寿》与《观沧海》完成习题
(1)用横线画出两首诗揭示主旨的句子。
(2)两首诗各抒发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感情。
(3)比较赏析
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
A、《龟虽寿》(曹操)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B、《观沧海》(曹操)
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沧海,大海,因海水呈清苍色,故称“沧海”。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星汉,银河。
c、这首诗通过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d、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答案
1. 划分节奏
神龟 / 虽寿,犹有 / 竟时。
腾蛇 / 乘雾,终为 / 土灰。
2. 略
3. 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4. 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5. (1)《龟虽寿》中揭示主旨的句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观沧海》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观沧海》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宏图,表出诗了宽广博大胸怀。
(3)A(b)B(a)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