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三年级 >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说课设计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躺在波浪上看书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躺在波浪上看书》说课稿
黄陂区前川五小 刘剑青
  
  一、说教材
  《躺在波浪上看书》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著名旅游胜地——死海时所看到的景色以及亲身经历的趣事。文笔生动,语言流畅,感受逼真。教材选编本文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死海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二是让学生领略世界不同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这篇课文,我安排用两课时来教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二、说目标
  (一)根据课标要求,在第一课时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及随文识字后,结合学生实际,我把第二课时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品读重点词句,知道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
   3、引导学生查找死海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死海的了解,培养学生查找、搜集的能力。
   4、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死海的特点以及给游人带来的欢乐。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结合语言文字和插图,体会作者的感受及死海的神奇。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的选择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的统一。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媒体演示法。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补充资料,缩短学生和死海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更准的读懂课文。
   2、问题导读法。我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始终围绕教学重点进行探究学习。
   3、合作探究法。教学中我利用自学提示出示三个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通过生与文本,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解疑。
  (二)学法的引导
     书是要靠学生自己读懂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与同桌合作交流,最后和全班同学一起探讨。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领者。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伊始,我出示了这张死海图片,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那蔚蓝的大海,那人躺在波浪上看书的奇特景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他们情不自禁地说:“死海真美啊!”、“人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太神奇了!”、“我也想去死海看一看,玩一玩!”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为之高涨。
  (二)、深入文本,感知神奇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我对课文进行了适当的取舍和划分。我将本文分为两部分学习,第一部分是3—6自然段,这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描述了死海的美丽与神奇,介绍了死海得名的原因,讲述了自己躺在死海上的感受。因此,我花了近三十分钟的时间来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
  首先,我利用媒体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由读课文3—6自然段,读完后思考三个问题:①来到死海边,作者看到怎样的景象?②死海的名字怎么来的?③躺在死海上是什么感觉?学生花了7分钟的时间自己读、思、圈、划和同桌交流。接着,我用23分钟的时间来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在读中议,在读中悟,在读中感受。
  对第1个问题,学生找出了这个句子:“来到死海岸边,只见海水轻轻涌动,泛出一种奇特的光晕,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我让学生自己读这句话,想一想:这是个什么句子?句中的比喻词是什么?把什么比做什么?我引导学生思考光晕和彩虹有什么相似之处,来感受死海的美丽,并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美。为了让学生感受死海的奇特光晕,我出示了盐的结晶图片和海水反光的图片。
  对第2个问题的教学我没有直接插入,而是故意提出质疑:死海这么美,为什么却得了“死海”这个不好听的名字呢?学生很容易就给出了答案,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了解了死海特点,我故意出示了这张海洋图片,让学生观察:这是死海吗?为什么?学生一下子看出了这片海洋中有鱼,不是死海。接着针对学生质疑“为什么死海的含盐量这么高,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我利用媒体简介死海形成原因,来解开学生心中的疑惑,加深学生对死海的了解。
  对第三个问题的教学,我还是通过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体会。学生找到的句子有这2个。“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我只要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我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说说读懂了什么。学生说这是两个比喻句,分别把身体比作树叶,把海水比作床。我又引导学生说说你从这两个比喻体会到什么?学生说从树叶体会到海水浮力很大,从躺在床上体会到作者躺在水上很舒服。在这里,我用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方法,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我还让学生练习说比喻句,学生说得挺生动。接下来,我配上舒缓的音乐,动情朗读这两句课文(“细浪在我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几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让学生闭眼想像画面,然后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再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当我配上音乐,让想读的同学站起来一齐读时,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
  为了拓展学生思维,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接下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我出示了作者躺在波浪上看书的照片,让学生想象:你就是作者,现在你回国了,你会怎样向你的亲朋好友介绍这张相片呢?学生的发言很生动,将死海含盐量高,浮力大,躺着舒服的特点都说出来了。
  第二部分是课文8、9自然段,这部分内容篇幅虽长,但重点句却是课文最后作者所说的一句话:“能在死海游泳,确实是一件难得的乐事!”所以教学这部分时,我紧紧抓住一个问题:“作者明明吃了苦头,却说是乐事,你认为是吗?”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回答,他们都认为能在死海游泳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即使吃上苦头,也是死海带给他的乐趣啊!由此可见,死海的神奇已经深入他们的心灵。
  最后,我用“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引导学生对全文进行梳理,知道死海因为美丽、神奇、浮力大、能躺在上面看书、读报、喝咖啡而吸引了无数的游人。
  (三)、展示资料,拓展延伸
  依据教学目标,在课的结尾,我安排了2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交流自己所搜集的关于死海的资料。同学们有的介绍了死海的地理位置,有的介绍了它的大小,还有的讲述了有关它的传说等等。我则利用课件,展示了一幅游客用死海黑泥美容的图片和介绍死海正在慢慢消失的一段文字。在搜集展示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也拓宽了。
  “这是一片神秘的水域,它美丽、神奇,故而,名扬天下,游客慕名而来。它带给我们知识,带给我们快乐。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这个魔术师的杰作。同学们,大自然中还有无穷无尽的奥秘等着你们去探索呢!”在我生动、激情的话语中,这节课结束了。望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神情,我知道,一颗探索自然的种子已在他们稚嫩的心田里扎根。
  课文学完后,学生对死海有了一些了解,因此,我设计了让学生当小导游向父母介绍死海的作业。这既是学生学习新知后的练习,也是一次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五、说效果
  综观整堂课,学生的思维活跃,参与度广,,发言积极性高,对文本的理解到位,朗读的效果也较好。教学中,我始终以“学”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在教师的帮助下全面达成教学目标。但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中,也不乏遗憾之处。比如: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教师的课堂调控应变能力还不够完美。今后,我还需要多学习,多锻炼,以提高自身能力。

  以上是我说课的主要内容,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