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二年级 >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说课设计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狮子和兔子

《狮子和兔子》说课设计之一
佚名
  
  每个儿童都喜欢童话故事,他通过优美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人物对话,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让孩子们沉醉于幻想的境界,安徒生常在他的自传中说:“人生就是一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着追求的曲折。”下面,我将执教的童话故事《狮子和兔子》的说课内容与大家交流。

  一、说教材
    《狮子和兔子》是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中的第二篇主题课文,期中第一篇课文《称象》是通过记叙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从正面说明解决问题必须要动脑筋,而这篇《狮子和兔子》则是通过叙述狮子虽然力气大,脾气也大,却被一群小小的红蚂蚁叮咬,不胜其烦,最后在小小的兔子的提醒下,跳进水里才摆脱蚂蚁叮咬的故事。从反面说明做事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还应动脑筋想办法。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了近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加上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已经自主的阅读浅显的文章,低段的孩子活泼爱想象,比较适合这篇课文的学习,课前我反复阅读课文,站在一般读者、教师、学生三种角度去钻研教材。通过研读,我认为这个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浅显,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的非常传神。特别是两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比较大。因此,这篇课文正好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三、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在“少教多学”的理念下以及现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练习用“认—想—写—用”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识字。认识生字10个,会写生字6个。
    2、朗读课文,理解狮子、兔子对话的意思,认识解决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的道理。
    3、想象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儿童模仿性强的特点,和新课标中对低段阅读的要求,我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到解决问题要动脑筋这个道理”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最后一段,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总结了狮子遇到问题不能解决的原因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五、说策略
    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采取“以读为主,多法相辅”的教学策略,优化结合。采用的教法、学法如下:
   1、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在创造性想象、表达中积淀语感和言语交际经验。通过情境导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使自己的主导作用不但发挥在知识的传授中,而且发挥在启迪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上,并采用多种方法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在读中进入角色,在情境中动情。
   2、品词析句法,朗读训练时,教师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反复比较、读、悟、表演使学生体会到文中语言运用精当之处,加深对寓意的理解,采用的学法是让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的一系列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悟意,从而逐步掌握此类课文的读

  六、说流程
  (一)故事引入,学习课题。
     在上课开始我出示了一张凶猛的狮子,学生初步感知这是一只力气和脾气都很大的狮子,再由老师讲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进入课文学习。
  (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通过学生自由读、赛读以及师生共同评议的方式,让学生再多层次的朗读中完成,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品味情趣。
     为突破难点,我抓住了兔子的两次“笑”作为线索,展开教学,笑得涵义是其中一个理解的重点。
  (四)读中感悟,总结教育。
     通过兔子在岸上说的话,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由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要解决问题到底是靠什么呢?引发学生思考,答案当然显而易见。

  七、说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八、说板书
  本课板书我以课文的标题为中心,以笑为线索,以狮子的动作作为反衬,最后对比出动脑筋的主题,形象、生动的将课文内容列入眼前,看起来简洁明了,突出课文的重点,有利于引导孩子们理解课文。
  总之,我的设计理念是1、教是为学服务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我特别注重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落实“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又能极大的丰富学生的认知和积累。
  以上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狮子和兔子》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佚名
  
  一、说教材
    《狮子和兔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通过兔子提醒狮子开动脑筋摆脱蚂蚁叮咬的故事,说明做事、解决问题不应该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动脑筋想办法。课前我反复阅读课文,站在一般读者、教师、学生三种角度去钻研教材。通过研读,我认为这个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浅显,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狮子和兔子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比较大。因此,这篇课文正好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
   1、练习用“认—想—写—用”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识字。认识生字13个,会写生字9个。
   2、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又疼又痒”“筋疲力尽”“恼羞成怒”的含义,理解狮子、兔子对话的意思,认识解决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的道理。
   3、想象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儿童模仿性强的特点,和新课标中对低段阅读的要求,我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到解决问题要动脑筋这个道理”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抓住兔子的两次“笑”展开探究,理清事情前因
    后果,特别是狮子解决问题时的表现作为重点分析与朗读部分,突出“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一文章主题。难点是理解兔子的笑。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看似浅显易懂,但含义深刻,如果不适当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很难理解这是一种善意的笑,而会粗略地理解为兔子在嘲笑狮子。

  四、说课时安排
    这篇课文我安排了两个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练习用“认—想—写—用”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识字13个。学写9个生字,集中指导“群”字和词语“讨厌”。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1、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在语言环境中体会“又疼又痒、筋疲力尽、恼羞成怒”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狮子和兔子对话的意思及其心理活动。
    3、认识到“解决问题要动脑筋,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并拓展深化这一中心思想。

  五、说教学程序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
  以下是我的设计思路
  课前谈话:贴上狮子和兔子图片,让学生用上形容它俩外形和个性的词语和它们打招呼。目的一是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二是考察词语的积累,三是为和文章中狮子、兔子的形象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做个铺垫。
  第一环节:激趣感知,初步漫谈
  初次读题,读出狮子的凶猛与强悍,兔子的善良和弱小。
  学完课文还有一次读题,会与这次不同,设计这一环节就是与后面二次读题形成对比,突出兔子的智慧形象。
  第二环节:研读析解,针对训练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到解决问题要动脑筋这个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怎么解决这个重点呢?我没有按部就班地讲解,我从兔子的两次“笑”入手,展开对故事的学习。首先,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切入:图画中兔子什么表情?(笑)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图画中兔子的笑?一是考察词语的积累,最主要的是引出课文中的词语并进行一个比较。书中对兔子的笑用了“哧哧地笑”和“笑嘻嘻”。我马上抛出总的问题:“兔子是因为看到什么而哧哧地笑?又因为什么笑嘻嘻?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说一说。”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觉能力。”我把狮子解决问题时的表现作为重点分析与朗读部分。在学生汇报时,我相机出示三个重点句子。1、“一天,狮子躺在草丛中晒太阳,没想到一群红蚂蚁爬到他身上,咬得他又疼又痒。”2、“狮子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想把红蚂蚁赶走,可是累得筋疲力尽,还是赶不走身上的蚂蚁。”3、“狮子恼羞成怒:“笑什么?这讨厌的东西没叮你是不是?””
  在分析第一个句子时,我抓住“又疼又痒”体会狮子的难受和心理想法。又疼又痒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我现场采访“谁被蚊子叮过?被叮过之后你们怎么对付那个疙瘩?管用不?呵,那种滋味儿啊——如果你是那只狮子,想想那是什么感觉,请你用“我被叮得不仅——而且——,那滋味儿实在——,我真想——”说说心里的想法。然后读出又疼又痒的感觉。学生有了充分的生活体验后,对狮子当时的想法肯定感同身受,读句子时更有感情。分析第二个句子时,我抓住几个动词体会狮子的心理越来越烦躁,脾气越来越大,在读的时候引导学生把动词读得越来越重。体会“筋疲力尽”的含义时,我让学生回忆什么时候有过筋疲力尽的感觉?“筋疲力尽”时是什么样?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尽”字,可以看出此时的狮子已经用完了所有的力气,身体感到极度的疲劳。此时再让学生想想狮子会想什么就水到渠成了。前两个句子是兔子“哧哧地笑”的原因。第三个句子是兔子“笑嘻嘻”的原因。我引导学生理解“恼羞成怒”:这个词语中包含了狮子此时的三种心情,是恼火、羞愧、发怒。为什么恼火?为什么羞愧?为什么发怒?学生分析完就很能理解狮子此时的心情,也能读出恼羞成怒的语气了。
  以上朗读分析的三个句子都说明狮子是光凭力气和发脾气在解决问题。与后面小兔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学生自然明白:要解决问题还要动脑子想办法。
  本课教学难点是理解兔子的笑。教参说兔子的笑是善意的笑,我对描写兔子两次笑的词语有不同的理解。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哧哧地笑”“笑嘻嘻”多少都给人留下兔子在笑话狮子的感觉,更何况是孩子们呢?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兔子是在善意地提醒呢?我先不否定关于“嘲笑”的看法,但我抓住兔子的话来分析:“如果……就……”为什么兔子不直接说出方法呢?(想让狮子自己动脑子)让狮子动脑子就可以看出兔子其实在善意地提醒狮子啊。如果换个词是不是更能让学生体会兔子的善意呢?我试着让学生把“笑嘻嘻”换成“笑盈盈”“笑呵呵”“笑眯眯”等,兔子的智者形象和诚意就更加突出了。
  第三环节:归纳整理,深化训练
  第一步是表演课本剧,一是在表演中加入狮子、兔子的语言和心理,把刚才的朗读分析进行巩固。但我并不只是演课本,我还进行了情节的丰富和深化。当狮子上岸后后怎样?也许是道谢,也许是恩将仇报,要吃掉兔子,这时,让孩子们想办法帮助小兔子脱险,正好深化了本文主题“要解决问题,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行的,应该动脑子想办法。”
  第二步:再读课文标题。学完课文,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狮子?什么样的兔子?怎样读出对兔子的敬佩呢?然后在兔子图片外画个大兔形,突出兔子的智者形象。这次读题与第一次读题侧重词不同,感情也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以课文重点词语为主,狮子下面是“又痒又疼”“筋疲力尽”“恼羞成怒”,兔子下面是一个“笑”字,二者中间突出“动脑子”。这样一是突出了主要人物的特点,二是再现了课文的重点内容,三是利于学生学完课文后积累词语。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