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一年级 >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说课设计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竹乡之歌

《竹乡之歌》说课设计之一
佚名
  
  《竹乡之歌》是北师大版小学第二册新增的一首儿歌,编排在第十四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中,为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学习带有竹字头的字词,避免了以往归类识字时只有图、字的单调性,使识字教学更有趣味性和直观性。结合开放性语文学习的课题,以多样识字、趣味识字和自主识字为目的,我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看图猜字。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成功的良好开端。为此上课伊始,我就出示了三个象形字和相关的图,让学生们猜它们是什么字。然后引出本课的生字“竹”字,从音、形、义进行教学,并指导书写。接着,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收集到的有关“竹”的图片,在教师的娓娓述说中带领学生走进傣家的竹楼,在学生连连称赞中揭示课题。学生不但形象直观地欣赏了竹的魅力,而且也对傣家的生活产生了兴趣,迫切希望走入文中了解与竹子有如此密切关系的到底是哪个少数民族呢,这学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识字教学遵循着“文本——字词——文本”的规律,为此初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在整体中感知字词的读音。我设计了自读,碰到不懂的字运用查字表、问同学的方法解决。随后设计了“节节高”、“摘苹果”、“生字火车”三个识字小游戏巩固字词。
  三、突破重点,学习字词。
  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学习带有“竹字头”的生字词,因此,在读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找找“竹乡什么多”,在查找中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竹乡就是因为它和竹子息息相关,理解文本内容,而且可以找出带有本课要重点学习的字词,可谓一举两得。
  学生找出了“篱笆、彩笔、风筝、笛声、竹筒、箩筐”这几个词,由于这里有些东西学生很熟悉,但有的东西学生是一知半解,于是我利用图片让学生直观感悟到竹乡处处离不开竹子。
  四、指导朗读,品味诗文。
  在学字的基础上,回过头来跟着优美的葫芦丝乐曲美美的读文,让学生体会文中的语境美,语感美,让学生学会欣赏美,表现美,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五、课外迁移,丰富识字。
  文本的学习总是有限的,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从文本走出去,与社会这个大课堂相连接,为学习寻找更广阔的天地。结合本课的学习要点,我适时的让学生说说课外积累的带有“竹字头”的字,既检验学生平时积累的习惯,又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鼓励他们积累的积极性,更丰富了识字教学的内涵。
  六、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小学一年级要求做到每课必动笔,因此,我编排了三个生字“竹、笛”让学生在课堂上动笔先描摩,再写字,做到动静结合,听说读写结合。
 
阅读(1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