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五年级 >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说课设计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天上的星星

《天上的星星》说课设计之一
By: 巴山小丫
  
  一、说教材
  《天上的星星》这篇课文是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第十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属批读课文。本组课文体现的是美好心灵,美好情感,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珍惜生活。
  《天上的星星》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文章。课文的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星星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迷人的印象、关于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文章以不拘一格的笔墨,显示出作者精彩叙事和真切状物的技巧。课文先写了“我们”小时候好奇地数星星,看见繁星满天,快活地向星星招手;接着写了月明星稀让“我们”大吃一惊,可怜这些没精打采的星星;最后写了“我们”无意中找到了躲藏在溪水中的星星,并且保守着这个孩子的秘密。课文描写了繁星满空和月明星稀时的景象,刻画了一群孩子天真童稚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作者在文中多处地方,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结合大量天真的想象,文字优美,极具欣赏性和可读性。
  根据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品读文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结合学生的学情——有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本课用时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
   2、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和文本对话,把自己的体会批写出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欣赏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批读,感受文章的童贞童趣,想象繁星满天、月明星稀的画面,体会作者对星星的喜爱,对童年的怀念。
   2、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进行有关童年生活的片段练习。

  二、说教学方法:
    课文本身文采优美,贴近孩子生活,那么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产生心灵的碰撞将成为本课堂的主旋律。
   1、想象品读法:情发自心,只有心灵产生火花才有感情流露,阅读是情感的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品读文章的繁星满天、月明星稀两个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感。
   2、批读法。批读文旨在加强教材的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积极思考,随文旁批。批读作为语文阅读重要的学习方法,将在本课充分体现批读更能体现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
   3、读写结合法:语文的工具性就是要通过阅读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安排读写结合片段训练,正是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学以致用。
    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恰如其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激情,和学生一起演绎作者的的心路历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充满诗意的想象导入新课:
  1、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回到童年。你是否会在夏夜的星空下,坐在院子的小凳上,仰望深蓝的天空,数着那一颗颗眨着眼睛的星星。突然,有一颗星星提着灯笼在走……它到哪里去了呢?是睡觉了吗?还是偷懒去了?想去看看吗?齐读课题:《天上的星星》,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孩子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语言产生了美好的联想,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奠定了本文那充满想象魅力的基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你在天空中看到了什么呢?带着问题,自己大声读课文,看看答案是否找到。
  2、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认知情况,并相互评价。这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这样他们可以在听别人读的时候纠正自己,同时也感受到一种读书的乐趣和成就感。
  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仿照旁批,联系生活实际,批注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各种阅读方法,对课文有初步的整体感知。同时针对批读课文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小组交流也体现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三)品读课文,欣赏美景。
  1、在孩子们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问:课文主要为我们描述了哪些画面?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繁星满天、月明星稀
  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这两幅画面是课文重点,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想象描写,很能体现作者写作功力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揣摩作者的表达手法,也是最能体现作者童贞童趣的段落,因此需要细细品读。我没有按课文描写的顺序来要求学生去感悟,而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这样问:
  孩子们,你喜欢哪一幅画面,你就细细地读,细细地咀嚼:要求是:
  想想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为我们描述了怎样的画面?体现了作者的什么心情?,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你对“繁星满天”景象的感受。再一次有目的地作旁批。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自由和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快乐学习。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领悟作者描写的画面的表达方法,体会到了作者看星星的心情,实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的阅读教学目的。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到作者的心情是好奇、快活。(板书)
  学生提到“奇迹”“热闹”“快活”等词。我就倾听学生发言,抓住适当的机会理解。例如:学生读到:“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觉察,就明亮地出现了。啊,两课,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就是这般迅速出现,愈数愈多。一时间,夜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的百宝箱……要开什么盛会呢?”
  我问到:奇迹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奇迹指什么呢?为什么说是奇迹呢?从“奇迹”一词中,你读懂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当你也看到这样的奇迹你的心情会怎么样?来读读。让我们也看到你所描述的奇迹吧!
  这样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找到相关语句,明白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学生换位思考和想象情景品读,学生在不经意间就体会到了作者那欣喜的心情,以及字里行间透露的童真童趣。因为孩子的心总是相通的。这也是体现了新课标中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作者情感的教学理念。
  3、根据学生的思路,当孩子读到“月明星稀”的景象时,心情也随着作者一下子低落。孩子们会说:我们很吃惊,可怜。(板书)
  于是我抓住这样的机会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孩子们,你们眼前那宝石般的星星消失了,你们想想他们到那里去了呢?我们一起去找找吧!请你想象星星们会怎么样?请你写一段话。
  学生的情感蓄积到这里,已经要爆发了。于是纷纷写下了自己心中的星星,还会用上书上的语言。很快,一大段一大段的寻找星星的文字出来了。
  这样的读写训练实则是和作者对话,和作者一起忧一起悲,随着作者的情感跳跃怎么不是种品读悟情的好方法呢?
  4、当孩子门把自己的想象畅谈完后,我们打开书,看看我们的星星到那里去了呢?原来星星藏在溪水里呢。于是一起齐读最后一部分。到了这里,我们和作者一样,为星星感到高兴。自此,文章的情感历程一下子明晰了。
  (四)体验情感,升华情感。
  1、夏夜的天空充满神秘,孩子们回忆:作者看到星星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
  孩子们浏览了课文后,根据板书很快找到情感变化。这也是对全文情感的梳理。也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童贞童趣。
  (五)总结全文,积累语言。
  课文如此优美,令人向往。你发现了作者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学生会再一次找到有关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他们的作用。
  环节的设置是根据学情而定的。五年级的学生需要明确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生清晰感受写作的特点,并运用于以后的习作中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价值。
  (六)结束语:孩子们,读了这篇课文,老师也好象回到了童年,也想和你们一起再去看看童年的星星。于是我和同学们一起读全文结束,达到了情感的高潮。
  四、说板书:
                繁星满天  好奇  快活
            童真                 童趣
                月明星稀  吃惊  可怜

  好的板书是课文浓缩的精华,使人一眼就明白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我的板书概括了课文两个主要片段,也概括了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到了文章主题——童真童趣。板书简单,一目了然。

  五、说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比赛。这篇文章如此优美,无论从写作的技巧和文章的感情表达都值得细细品读。
  2、积累你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3、写写自己童年最值得回忆的地方。当然也可以写星星,老师也写,和你们比赛。这样的师生比赛作业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作业,因为这样的作业可以享受战胜老师的成就感。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作业体现的是科学性,人文性。写片段是教学生能把写作方法迁移,体现的语文的工具性。

  六、说教学反思:
  这篇非常优美又具有童贞童趣的文章,采用各种方法品读体验,是最能实现和文本和作者对话的。因此我的教学环节基本能体现这一点。特别是课后我和学生一起写的《童年的星星》,发在博客上。我在写的时候是童年那种美好的情感不能自已,于是下笔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写完后感觉是一种畅快淋漓。这也是作家给我的灵感吧。学生写的很多有关童年的文章,都用上了文章中的联想法和修辞,有的还借用了一些好句子,读来有种美的享受,我想这也算学生的书没有白读,这是最大的收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