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六年级 > 语文版S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说课设计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说课设计之一
By: 3202陈秋兰
  
  一、说教材:
  《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童年”为主题的一篇课文。它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文本主题一是科学发明发现需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幻想;二是科学发明发现会面临被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文本的语言富有想象色彩,有思考的痕迹以及对话的真切。反映了儿童追根问底、求知若渴的特点和大胆的想象力。读罢教材不难发现文章的1、2自然段与后文是总分关系。第一自然段统领“发现的过程”,而第二自然段却统领文中最后一部分“轰出教室”。
  板书:发现什么——发现的过程(梦中飞行,请教老师、大胆想象)
     当众受罚——被轰出教室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因此我把目标定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学习童年的发现过程,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自豪与愤懑交织在一起的情感。
  教学难点:
    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二、说教学程序:
    本课拟两课时完成,围绕着重难点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并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梦中飞行——咬文嚼字
   (二)大胆想象——动手推算
   (三)轰出教室——质疑讨论

  一、梦中飞行——咬文嚼字
  先指名一学生朗读这一段,(课件出示内容)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画出最能表现飞行特点的词。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随心所欲。
  第一步先让学生说说随心所欲的意思,学生可能会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随着自己的心意很自由”等等都行。第二步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找出哪些语句看出作者飞行的随心所欲。找出表示飞行的词语有:跃起、滑翔、盘旋。这时老师提供一个句式让学生用这三个词说话: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我学会了____,学会了____,还学会了____。第三步进行一个发散思维的训练:我还可能随心所欲地做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我在空中会像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我会像矍志刚叔叔一样飞向了太空,去探索无尽的宇宙奥秘。第四步问一问学生你平时也会梦到什么?最后再引导学生齐读梦中飞行这一段。这样经过一层一层地解读与交流,对于“随心所欲”这个词我想学生已经烂熟于心了。
  至于“请教老师”这一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从而体会作者的追根问底和求知欲望。在这里就不细说。
  二、大胆想象——动手推算
  我是这样引入这一段的教学的: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那么我想出名堂来了吗?
  1、找出“眉目”一词,是什么意思?文中说作者想出了什么眉目?具体表现在哪里?
  2、动手推算这一过程。从细胞——草履虫——
  3、可见思考得怎么样?认真、痴迷等,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表达这个意思——绞尽脑汁。这时让学生换词:搜肠刮肚、冥思苦想、费尽心思等。
  4、终于想出来了,这时作者的心情如何?引读这部分最后一句。这时再回扣总起句第一段,抓住“九岁、完全、独立”这三个词体会作者因为有了不同凡响的发现而自豪的心情,近而引导学生朗读此段,读出作者的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此时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感受到了作者的特点。老师适时小结:其实发现也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那是要善于幻想,有追根问底及求知欲望和丰富想象力。
  三、轰出教室——质疑讨论
  首先让学生合作对话,其次问学生读完这一部分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学生很自然就会找到这句话“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因为课前已经布置学生先查阅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的资料。最后再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小结:除了前面讲到发现需要有的精神以外,有时候往往一个发现又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你也要能够经受得住打击,甚至于嘲笑和受罚!
  课的结束,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在学习或生活中的发现与大家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隐隐感觉到要有所发现就必须处处留意生活。
 
《童年的发现》说课设计之二
佚名
  
  一.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第二部分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法学法:
  教法: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学法: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讨论法,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方法等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设计流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出示课题)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4)“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童年的发现

  五、教学反思
  课堂中,我们常会遇到学生思路不畅的情况。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认为首先教师切忌动怒.必须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驾驭感情,保持冷静.“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应用教学机智的原则之一。冷静,能让我们的头脑更清楚,思维更敏捷,灵感便会在刹那间迸发出来,教师便能恰当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本案例中,如果我当时头脑发热,将学生训斥一番,只会形成师生情绪的对立,课堂氛围的紧张,不会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更不会听到学生后面精彩的发言,不会看到他们那一颗颗热爱生活的心,不会发现其实他们也是爱动脑、爱观察的。
  思维障碍,出现冷场。但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用我自己童年时的一个小发现来抛砖引玉:“老师先来讲讲我童年时的发现吧。”这样的随机应变,打破了僵局,唤醒了学生生活经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一点就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同时也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多么重要。
  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童年的发现》说课设计之三
加答小学:陈家健
  
  一、说教材
  《童年的发现》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五年级小学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本单元的第四课,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文字通俗易懂,但篇幅稍长。
  本篇课文的题目是童年的发现。这里的“童年”指儿童时期,幼年;“发现”的意思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作者用“童年的发现”做题目,一方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巧设悬念,童年会发现什么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根据新教材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本课的训练重点和我班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基础。其学习目标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3、重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要面临着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二、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童年的发现》是讲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用了自由朗读课文,讨论交流合作,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的态度。

  三、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学生自渎感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作者在童年时发现了什么?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初步的、比较的了解,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深入读书,交流讨论。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有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的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