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四年级 > 人教版课标本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设计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说课设计之一
二都乡中心学校 侯希贤
  
  一、说教材
   1、编者意图
    《秦兵马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6课,编者将它和《圆明园的毁灭》、《别了,语文课》同编在一个单元,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一课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而且展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从而把秦兵马俑的特点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来。因此,作者是如何写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怎样表现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便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3、设计理念: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突出主体参与价值,体现语文学习实践性与独特体验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努力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4、教学目标
    以"三维"目标为依据,结合教材的类型特点,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本课共分两课时教学,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
    (1)理解并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认识冒号、分号、省略号的用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5、教学重点
    ⑴理解并体会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⑵认识冒号、分号、省略号的用法。
   6、教学难点
    五年级学生虽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秦兵马俑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会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感悟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感受秦兵马俑的精美,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
   2、启发式教学法:

  三、说学法
   1、读中感悟法。
   2、合作学习法。

  四、说教学流程
  根据我校提出的"主动教育"模式思路:"质疑--学习--解疑--拓展--检测"。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引导质疑,形成期待
  上课伊始,我准备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那么,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方法,你们认为我们这节课的任务是什么呢?我想学生完全有能力一针见血地提出质疑:课文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他们都是什么样子?兵马俑具有哪些个性?课文是怎样描写兵马俑的神态的?学生的质疑肯定是零碎的,或表达不到位,我再会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成以下四个问题出示。这是学生的阅读期待,也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也是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第二环节:明确目标,主动学习
  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由读课文,并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导学提示",我将导学提示设计成以下表格。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还可以三五成群地交流。总之,课堂是开放的、自由的。
  第三环节:朗读感悟,解答疑问
  以"你能解决以上哪个问题"为导语,引导学生逐一解答疑问。说明一下:四个问题的解答没有固定顺序,完全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进行调控、展开和朗读指导。
  问题一:课文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这是四个问题中最浅显的一个,学生的回答一定很踊跃、很正确。这样学生有了成就感,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这时趁热打铁,解答第二个问题。
  问题二:课文是怎样描述兵马俑的样子的?
  分别指名学生用朗读、动作体验、想象的方式汇报不同类型的兵马俑的样子,再用多媒体播放出各种类型的兵马俑图片,让学生说说各是哪类兵马俑,有何依据?抽象的兵马俑一下子变得形象起来,学生兴趣盎然,自然会畅所欲言,同时也达到了内化文本语言,积淀语感的作用。
  问题三:兵马俑具有哪些个性?
  让学生汇报自己体会到的不同类型兵马俑的个性,并说说根据是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我们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给予肯定,说不上来的地方,我会进行点拨、启发,并引导学生根据兵马俑的个性有感情地朗读相对应的段落。
  问题四:课文是怎样描写兵马俑的神态的?
  首先指名汇报答案,课件展示兵马俑各种神态的图片,引导学生引用课文中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以达到语言、形象同步积累的目的,能更真切地体会兵马俑的精美。大家会发现:课文中描述的是4种不同神态的兵马俑,而我提供的是6张图片,目的在于开阔学生视野,开启学生思维,为后面的说话练习指引方向。然后指导学生朗读第9自然段,并观察第9自然段的标点符号,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冒号、分号、省略号的用法,用"有的(),好像()"的句式练习说话。有了前面的图片做铺垫,我想学生的思维一定得到了激活,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这样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丰富了文本内容,还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
  第四环节: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课文学到这里,引导学生再读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学生的感受就会更真切了,再引导回归文本的整体,学生对文本整体结构的感受自然就更明晰了,会达到与作者共鸣的效果。这时,引导读中心句"举世无双的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学生对"举世无双"的理解也就不言而喻了。是谁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呢?以此为导语引导学生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那种举世无双的创造才能,并通过谈感受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一定会赞叹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这了不起!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应该树立一种大语文观,把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拓展训练:前不久,我们游览了夹山森林公园,请仿照课文的写法,完成一篇习作,题目自拟。
  第五环节:课堂检测,学以致用
  检测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以此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我设计的检测题。
  一、用线将兵马俑和它相应的特点连起来。
    将军俑   配合默契
    军士俑   利箭在弦
    骑兵俑   斗志昂扬
    车兵俑   有胆有谋
    弓弩手   威风凛凛
  二、加标点
    每一件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有的颔首凝神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兵马俑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三、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第9自然段,填空:
    仔细端详,你会发现他们神态各异:有的(),好像();有的(),好像()……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文内容的缩影。板书这样设计简洁明了,既高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又能帮助学生整体理清课文思路,抓住重点内容。

  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16、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  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真了不起!
 
《秦兵马俑》说课设计之二
佚名
  
  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想象文章描绘的情境,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8个生字,积累运用诸如: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惟妙惟肖等词语;了解秦兵马俑,想象兵马俑神态,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领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围绕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展开描写。和本单元其它课文、口语交际共同组成“热爱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专题,又是一个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启迪学生心智的好例子。本课课文较长,但理路清淅,在教学时,可以抓住“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个过渡段,帮助学生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并由此前后推导,整体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理清课文结构,也可以从整体上去感受秦兵马俑的气势磅礴,避免把文章讲读得支离破碎。
  基于以上理念和年段目标,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2、朗读课文,回顾说明的方法,学习写实加想象的写作方法。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学习想象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学法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学方法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读中明白文章的结构,在思中感悟兵马俑的特点,在说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写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教法方面,主要采用重点突破法,以过渡段为切入点,展开学习;我还采取多层次阅读法,引导学生尽情的阅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学法方面,主要运用读写结合法,使学生的读、思、说、写有机结合。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课前播放介绍兵马俑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一视频作为铺垫,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势导入课题。板书:秦兵马俑,并指导“秦”的写法,揭示“俑”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字词学习是开展阅读教学的基石,阅读教学若是不基于字词理解之上,则是舍本逐末、空中楼阁。我安排了检查生字的环节,本着短、平、快的指导思想,以最简便的方法理解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扫清阅读障碍,完成识字任务。
    在检查生字,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之后,我采用展示班级朗读水平的方法,选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范读展示学情;二是渗透结构段的划分;
    初读之后,全班正音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将句子说完整。然后再读课文,探索感知。
  (三)、默读课文,探索感知
    默读时,为学生设计了三个有梯度的问题:
    (1)作者用哪一句话点明了兵马俑的特点?它有什么作用?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清楚兵马俑“规模宏大”的?
    (3)作者笔下的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部分为什么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
    孩子清楚任务目标,就会主动地探究,在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同时,也把老师解放了。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触摸感受文本,探索语言文字,激起个性化独特感悟,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尝试着进入一个心物交感、情景交融的情感世界。
    师生交流与文本对话后的心得,引导学生将语言表达的正确通顺。
    师生交流:
    问题一:赏析过渡段承上启下的作用。
    问题二:重温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问题三:作者看到的是泥土做成的冷冰冰的陶俑,正是源于内心的喜爱之情促使了想象产生,使兵马俑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想象,具有神奇的魔力,它赋予了兵马俑生命,使他们活了起来。下面,清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再次走近兵马俑,去感受那轻微的呼吸声,……(由教师范读“每一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珍贵的艺术珍品”部分。)
    在学生充分展开联想,想象兵马俑神态之后,我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段,品析作者的表达方法。(每一句话的前半句均是写实,好像之后都是想象)板书写作方法:写实加想象
  (四)、回顾文本,整体把握
    总结课文,一般都是由老师完成。我反其道而行,设计了三个环节:
    1、回顾重点句
      师:同学们,现在让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兵马俑,你会引用哪一句?
      教师规范语言,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总起段、过渡段、总结段都是提取中心的首选。
    2、回顾重点词语
      师:你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秦兵马俑特点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
      学生梳理词语,教师整理成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
    3、回顾课文的写作顺序
      师:同学们,作者的词汇是多么丰富呀!你会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这段话吗?
      出示课件(5)
      作者先写秦兵马俑举世无双,是()的珍贵历史文物。再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说明它()。文中过渡句写到:兵马俑不仅(),而且()()。作者紧接着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写,使兵马俑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在文章最后,作者再次赞叹道: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的。
      以这种方式进行课内知识回顾,旨在训练学生的总结文章中心内容的能力;发展学生积累语言和摄取信息的能力;系统回顾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落实人文教育。
      教材中的任何一篇选文都承载着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任务。用教材教的是方法,学生除了学知识,还应该掌握表达内容的方法、驾驭语言的技巧。濮阳有著名的戚城文化遗产,我抓住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运用在本课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对濮阳的孩子来说,一是戚城不陌生,二是介绍自己家乡的名胜,他们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更容易调动内驱力,也就更容易收获成功的喜悦。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分两块内容:第一部分提取兵说明马俑特点的关键词: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第二部分板书写作方法:写实加想象。
 
阅读(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