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一年级 >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实录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九溪十八涧

《九溪十八涧》教学实录之一
石家庄市水源街小学 王欣玉
  
  教学目标
   1.认知: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树、泉”两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感受诗句的节奏美,体会诗的优美意境,初步感受这种文化内涵。
   2.情感: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入境入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树、泉”两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难点:体会诗的优美意境,初步感受这种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水彩笔、绘画纸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齐声)喜欢!
  师:都去过哪儿?
  生1:我去过云梦山。
  生2:我去过大海边。
  师:和谁一块去的?那里风景怎样?(根据不同学生灵活发问,让其介绍)
  生1: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的,在沙滩上拣了许多五颜六色的贝壳,很好玩。
  生2:那里有山有水,很美丽。……
  (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一、创设情景,激兴趣
  师:通过刚才和同学们的交谈,我知道了你们去过那么多地方,真不简单。有句话呀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人间天堂杭州去看一看。(课件配乐展示杭州西湖十景,教师适时简介,定格在九溪十八涧)
  学生欣赏画面。
  师:我发现同学们的眼睛都看直了,多美呀!这是著名的九溪十八涧,它汇合了九座山的细流成了一条小溪,又汇合了许多山的细流成了一个涧,“涧”就是山间流水的沟。这里山青水秀,风景迷人。清朝的时候,一位大诗人渝樾来到了这里,他被眼前的景色深深的迷住了,于是情不自禁地写下一首诗,叫做《九溪十八涧》,你们想不想读读这首诗呢?
  生:(异口同声)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首诗。(板书课题)“溪”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看它跟什么有关系呢?
  生:(齐声)跟水有关系。
  师:跟老师一起读,再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再读。
  (通过配乐杭州美景的展示,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美的感染,使学生有一种“情动而辞发”的欲望,这时引出渝樾也被美景所陶醉,情不自禁地吟下一首诗《九溪十八涧》,这样学生披情入文,用自己的感官去欣赏语言的美丽,领会语言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师:下面请大家把书拿起来,翻到102页24课《古诗二首》第一首《九溪十八涧》。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同学们谁来说说遇到生字该怎么办呢?
  生: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使其有一种成功感,读起来兴趣浓。)
  师:你真有办法,好,我们就按这种方法读一读,注意读书姿势,还要求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开始吧!
  学生自由初读古诗。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2—3名)读。
  师:你的字读得真准,声音真响亮
  (重视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师:请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看谁读得好?
  学生同桌之间互读。
  师:现在谁想读给大家听?
  生:(2—3名)读。
  师:我们一起试着读一遍。
  全体齐读古诗。
  (同桌互读,意在培养学生从小善于发现他人之长,懂得欣赏别人,从而向他们学习。)
  3.师:诗里还有几个生字呢?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生:(齐声)愿意!
  师:(出示:生字:重、叠、曲、环、溪)谁来给大家拼读一遍?
  生:2名。
  师:谢谢你让我们听到这么响亮的声音。“重”和“曲”还有另外一种读音呢,谁知道?
  生1:重的另外一个读音读重。
  生2:曲的另外一个读音读曲。
  师:谁能给它组个词?
  生1:重,重量的重。
  生2:曲,曲子的曲。
  生3:歌曲的曲。……
  师: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遍?
  生:领读生字,全体学生跟读。
  (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要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字的读音。)
  4.师:诗里还有两个要求我们会写的生字呢!(出示泉)请看大屏,这是什么字?
  全体齐读。
  师:你能想个好办法记住它吗?
  生1:上面一个白,下面一个水,白水为泉。
  生2:白色水。
  师:你真有办法。请伸出你们的小手来,我们一起来写。
  全体一起书空。
  师:写得真漂亮。再来看这是什么字?(出示“村”)
  生:(齐声)
  师:又到一村什么字呀?(课件展示)领读一遍。
  全体跟读。
  师:我们怎样更好地记住它呢?
  生1:树是木字旁,说明跟木有关系。
  生2:“又”到一“村”就是树。
  师:我们一起来书空。
  全体书空。
  师:让我们打开书120页,快来描描红吧!注意做到:“一尺一拳一寸”,看谁的写字姿势最好。
  全体描红。
  (这一环节的设计,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生字教学也要让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字形,他们会记得更牢固。同时,生字的正确、规范书写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对与低年级学生而言,从小应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5.师:生字认识了,谁能把这些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呢?(出示:重重叠叠、曲曲环环、丁丁东东、高高下下)
  生:指2名。
  师:我们一起读一遍。
  全体齐读。
  师:生活中这类词很多,谁能照样子说一个这样的词语?
  生1:高高兴兴
  生2:来来回回
  生3:大大小小
  生4:花花绿绿
  ……
  师:你们真是用心的好孩子,积累了这么好的词语,将来没准能成为一名大诗人呢,继续努力哦!
  (这首诗突出特点是叠词的运用,这一环节不仅检验了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的识字能力,而且使学生感受到叠词的音韵美,照样说词,唤起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又为学生享受快乐语文、快乐生活创设了情境。)
  三、再读课文,品诗句
  师:同学们,你们又会读又会说,真聪明,相信你们不带拼音也能把课文读好,试一试吧!(出示课文)
  学生自由试读。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
  生:(2——3名)
  师:下面我们男生一队,女生一队赛着读一读,好吗?
  生:(齐声)好。
  男女生赛读。
  (适时的鼓励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赛读提高了朗读积极性。)
  四、听声想象,悟诗情
  1.师: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也想读一读,欢迎吗?
  生:(齐声)欢迎!
  师:其实呀,古诗也像音乐一样有它的韵律和节拍,只要读出古诗的节拍来,就会把古诗理解的更好。请听:配乐范读。(课件示画出节拍的诗)
  学生不由鼓起了掌。
  (使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师:谢谢你们的鼓励。你们也可以学着我这样读一读,注意学着我这样读出它的节拍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的还站起来读读津津有味。
  (新课标中提倡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朗读,但我觉得一年级孩子对古诗节奏的掌握还处于模糊状态,所以提议让学生也可以学我的样子读一读。)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
  生:声情并茂地朗诵。(2名)
  师:大家来评一评,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
  生1:读出诗的节拍来了。
  生2:读得有感情。
  师:你真是一个懂得欣赏的孩子!
  师:谁还想读?请大家闭上眼睛,发挥想象,认真倾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听到了什么?
  一生读:九溪十八涧……
  生1: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山。
  生2:我仿佛看到一重一重的山。
  师:对,这就是诗中所说的重重叠叠山。
  生:我仿佛看到了弯弯曲曲的小路。
  师:这就是曲曲环环路。
  生:我仿佛还听到了泉水叮叮咚咚的唱着欢快的歌。
  师:这就是……。
  生:(异口同声)叮叮咚咚泉。
  生1:我仿佛还看到了很多树,有的高,有的矮。
  生2:山上也长满树,有的高,有的矮,绿绿的,长得很旺盛。
  师:这就是高高下下树。
  师:你觉得诗中哪儿最美?为什么?
  生:重重叠叠山,因为看起来很壮观。
  师:那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生:读(重……)
  生:我觉得叮叮咚咚泉最美,因为小溪唱着歌欢快地流着。
  师:你真有一双慧眼,有这么独特的发现。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一环节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孩子们用心倾听别人发言,个性得到了张扬。)
  五、诗画合一,赏意境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赶快把你看到的美景用手中的画笔画下来吧。谁想到前面画?也可以边读边画。
  生边画边读。(指4名到黑板上画,师加以指导分工合作)
  师:谁想上台读一读?
  指名上台在学生作画同时和着古典音乐读。
  师:下面我们请台上的小画家介绍一下,你们为什么这样画?
  学生介绍
  师:你们真会合作,画出了这么漂亮的一幅画。谁想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指一名上台介绍。
  师:没画完的同学下课后继续画,回家送给你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来欣赏欣赏。刚才我们用画笔画出了九溪十八涧的美景,想不想真正走进九溪十八涧,去欣赏那里的自然风光呢
  生:齐声(想)
  (用画画这种形象的方式来表现头脑中的所见所感所想,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语言描述更直接,更形象,更容易。目的是检测学生对一些词语是否真正理解。)
  师:(展示课件)欣赏完了,你想说什么?
  生1:太美了。
  生2:我真想到那里去看看。
  生3:溪水真清呀,真想下去洗个澡。
  生4:我想说一个字:爽。
  生5:非常爽。
  生6:我比他们都爽。
  (用课件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
  六、和乐诵读,入意境
  师:是啊,诗人给我们描绘出山是重重叠叠的山,多么雄伟,路呢?
  生:曲曲环环路。
  师:弯弯曲曲伸向远方。泉水叮叮咚咚,唱着欢快的歌,树又是什么样的呢?
  生:高高下下树。
  师:高高矮矮,长得郁郁葱葱。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了九溪十八涧,你的心情怎样?
  生1:高兴。
  生2:很激动……
  师:看来你们都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自己试着背一背。
  生:自由背诵。
  师:谁想到前面背?
  生:(2---3名)配乐背诵。
  师:是啊,诗人给我们描绘出山是重重叠叠的山,多么雄伟,路呢?
  生:曲曲环环路。
  师:弯弯曲曲伸向远方。泉水丁丁东东,唱着欢快的歌,树又是什么样的呢?
  生:高高下下树。
  师:高高矮矮,长得郁郁葱葱。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了九溪十八涧,你的心情怎样?
  生1:高兴
  生2:很激动……
  师:看来你们都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自己试着背一背。
  生:自由背诵。
  师:谁想到前面背?
  生:配乐背诵(2---3名)
  七、总结全诗,味无穷
  师: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多美的景色呀!诗人只用几句话就给我们描绘出九溪十八涧的美景。其实呀,在我们咿呀学语时,爸爸妈妈就给我们读过许多的好诗,“床前明月光……”,还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等。中国古时候有很多大诗人写了许许多多的好诗,像《九溪十八涧》这样写景的诗更是数不清,以后我们还会学到。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一首诗《一字诗》,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结束今天的学习。(课件示画面音乐)
  生:和着老师不由自主吟起:“床前明月……”、“夜来……”
  下课。
  (古诗是我国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灿烂的文化瑰宝,在学习《九溪十八涧》基础上,把学生眼光引向整个古诗文化、引向生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