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一年级 >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小苗

开放的课堂,心与心的交流
——湘版教材第一册《小苗》教学实录
佚名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新课标下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历史的必然回归。语文课程只有开放才有活力。在教学湘版教材第一册《小苗》时,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策略,跳出传统的教学框架的束缚,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开放教学。在充满富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学习活动中理解语文,丰富语文,培养能力。
  一、开放了教学的过程
  师:咦!这儿还有很多生字苗苗呢?(边说边出示写有生字词及拼音的小苗。)想和它们交朋友吗?那得读对上面的生字才行。请大家自由地读读吧!
  (生自由地读生字词。)
  师:哪位同学能当小老师,上台来带领大家读准小苗上的生字,就把小苗带回家,同小苗一起长大。
  (指11名学生分别上台自由选择生字词领读,带小苗回家。)
  师:(出示课件:小苗上只有生字。)生字苗苗上的拼音都不见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我请一小组的同学开火车,如果读对了生字苗苗还会长高呢?
  (指四小组开火车,学生读任意一生词,师点击该生词,生词上的小苗就会变大。)
  评析:著名教育家陶行之曾经说过:“请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领读生字,教学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从而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最优化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后)谁想和老师比比赛。
  (学生纷纷举手)
  师:这么多呀!老师真高兴。不过,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昨天,老师在家里读了很多遍,把课文读懂了才读得这么好,小朋友要和我比赛,该怎么做呢?
  生:有的说要把课文读懂了,有的说把课文多读几遍。
  师:那我们就先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师:有谁愿意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读懂了哪句话?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汇报小组内讨论的问题。)
  评析:教学没有指令性,完全由学生凭借学习和经验,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学习兴趣浓,思维活跃,讨论热烈。教学不是为了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是以教材为载体,着眼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获得自学能力。
  二、开放了教学的内容
  (课件出示森林图)
  师:森林里有花儿妈妈,树儿妈妈,草儿妈妈,(从草丛里蹦出一棵小苗)咦,这是谁呀?(个别学生说小苗)原来是他们的孩子小苗儿,我们把它请下来,(把小苗图贴在黑板上。)和它打打招呼。
  生:小苗,你好!
  评析:优美的画面刺激了学生的注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很快地进入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放松自己,保持最佳的求知状态。
  师:在阳光下,在雨露中,小苗渐渐长大了。长大后成了什么?
  生:小苗长大后成了花。
  生:小苗长大后成了草和树。
  生:小苗长大后是果园和草地。
  生:小苗长大后成了森林。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有花草树木的风景)是呀!小苗长大后成了花,成了草,成了树,成了森林、草原,打扮着我们美丽的家园,装点着我们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苗呢?
  生:我们应该保护小苗。
  师:(出示课件)看,这位小朋友做得多好啊!他还在小苗旁立了一块牌子呢!小朋友想想看,牌子上会写些什么呀?
  生:我是小苗,请不要踩我!
  生:爱护小苗!
  生:我是你们的朋友,请爱护我!
  ……
  评析: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但是由此引发的知识却是无限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灵活的渗透环保教育,让爱护树木的环保意识深入每个同学的心灵。使学生由课本走向生活,学生健康的个性和多种能力都得到了和谐发展。
  三、开放了教学的评价
  师:“我们把课文读了很多遍,老师已经听出来了,你们比我还读得好呢!能试着背背课文吗?”
  评析:得到这样的褒奖,他们的内心该有多么的高兴。一句“比我还读得好”推倒了师道尊严,架起了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点燃了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激起了课堂的活力。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我想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听。
  (师把课文第二句读得很差。)
  师:你们认为我读得怎样?
  生:老师读得没有感情。
  生:老师读得不好。
  生:老师读得很差,没有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读才能把这句话读好?
  生:要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生:要轻轻地读。
  生:要有感情地读,读时还可以做动作。
  师:谢谢你们给我提了这么多意见。你们就按着刚才大家说的要求试着把这句话读读吧。读好了,信心十足了就举手教教我。
  评析:教师不以先知先觉自居对学生的学习指手画脚。而是与学生共同探讨。同时,让学生参与评价,更可贵的是让学生评价老师,评价不再是老师的专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主性。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能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和自由地创造,学生的心智之花得以灿烂地开放,学生的个性得以尽情地张扬。
  四、开放了教学的主体
  师:小苗伸出两片嫩芽来干什么呀?
  生:它想和我们一起玩游戏。
  生:它想亲亲爸爸妈妈。
  生:它想看看我们是不是在认真听课。
  生:它要去跑步。
  ……
  评析: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抓住课文留有的思维空间,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使学生走进课文,又走出课文,尽情地想像,打开心灵的窗户。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示,既锻炼了思维能力。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涵,培养了创造能力。
  师:“苗”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我们一起来拼一拼。
  (生一起拼读“ mi o”)
  师:请大家把漂亮的右手拿出来,跟我一起写“苗”字。
  (师生共写“苗”字。)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比如:加减笔画法、部首加熟字法、猜谜语、编顺口溜等。
  生:“苗”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田”字。
  生:小苗像小草,它是长在田里的,所以“苗”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田”字。
  生:田里长了一棵草,是个“苗”字。
  评析:教师从不同角度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去探究,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所以学生想出了很多识字方法,使学生在求异思维过程中解放了大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