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六年级 >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一夜的工作

王崧舟教学实录——《一夜的工作》
佚名
  
  时间:2004年4月10日上午
  地点:温州苍南第一实验小学
  班级:苍南县小五()班学生

  师:1998年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那一年,有一个叫宋小明的诗人,怀着对总理的无比沉重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
  (师有感情的诵读)《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
    在你的胸前写下
    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
    用你的眼睛诉说
    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
    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
    人们在心里呼唤
    你是这样的人
  师:听完了,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那位诗人为什么写下这首诗?
  生2:总理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师:你有话想说吗?
  生3:这里的你是指谁?
  师:读进一首诗,想进一首诗。……带着这样的疑问,这样的感受,一起走进总理的一夜。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总理的一夜是怎样的一夜?读完后,假如让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明白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周总理这一夜,你默默地看了,我想你也静静地想了。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总理的一夜,你想用哪个词来概括,这是怎样的一夜?
  生1:辛苦
  师:(板书)王老师想问你,你是怎样想到用“辛苦”这个词的?
  生1:我从“厚厚的一叠”说明他的辛苦
  师:“厚厚”他没放过,让他感受到辛苦。读书就应该这样。
  生2:繁忙
  师:(板书)请问,当你用“繁忙”这个词概括总理的一夜,你想到了什么?
  生2:我是从这一段里看到的“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我是想,他批文件十分认真。
  师:说得真好,他既吸收了他的发现,又融入了自己的发现……
  生3:俭朴
  师:(板书)我把这个词写下来,你说,
  生3:“一把小转椅……如此而已”。
  师:是的,无论总理的住,还是总理的吃,只有你刚才的词“俭朴”概括最合适。
  生4:劳苦,我觉得……
  师:(板书)还有谁不同的理解,你觉得总理的一夜是怎样的一夜?
  生5:短暂而漫长
  师: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为什么说短暂?
  生5:从“公鸡喔喔叫明……”,说漫长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他才……”
  师:从词语的表面看,短暂、漫长是矛盾的,而这总理的一夜却统一起来,为什么?这是你独特的感受。王老师也想用两个词语来表现自己读了以后的理解。(师在黑板上写上“通宵达旦”、“殚精竭虑”)总理一夜是“通宵达旦”的一夜,这一夜他没有休息,没有睡觉,甚至没有打一个盹。总理一夜是“殚精竭虑”的一夜,每一个文件要批阅,每一句话要反复斟酌。
  师:再读文章,读着读着,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特别为这一颤?请在这些句子画一些记号。
  生:(边读边画)
  师:(巡视)同学们,让你为之一颤的文字,找出来还不够,你得细细地品,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
  师:(巡视)有同学觉得光在心里品还不够,还在书上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用一个词一句话都行。
  师(巡视)那些令人感动的地方。你读着读着,你有一种冲动,你想大声的朗读,读你找到的、品过的句子。
  (生自主读书3、4分钟)
  师:停,总理的这一夜,读着读着,我们的心都为之一颤,是吗?请你读你的句子。
  生1:“这是一座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
  师:读着读着,你为什么为之一颤?
  生1:因为……简单
  师:假如你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你想用哪个词?
  生1:极其简单
  师:请你再读,把“极其简单”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1:(有感情地读)
  师:好,太好了。齐读,体会体会“极其简单”的这四个字
  生:(齐读)
  师:“如此而已”,是的,你们知道这高大的宫殿的房子曾经是谁住过的地方?也可以猜猜。
  生1:毛泽东
  师:注意,是高大的宫殿
  生2:末代皇帝溥仪
  师:你说得没错,这个人比溥仪更大。这是清朝摄政王载亨住过的房子,摄政王就是……摄政王的宫殿,可能会有哪些陈设?
  生1:古董
  师:怎样的古董?
  生1:无价之宝
  生2:西洋沙发
  生3:黄金美玉珍宝
  生4:奇花异草,山水盆景
  师:这是……曾经是那么昂贵的陈设,但是当这座高大的宫殿成为我们总理居住的房子,读下去——
  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
  师:岁月……曾经有那样多的奇珍异宝、家具,如今成了总理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的总理!同志们,同学们,“极其简单”真的简单吗?
  生:简单
  师:对,陈设是简单,但让对总理来说简单吗?不简单,不简单是——
  生:极其不简单
  师:你们知道,这高大的宫殿是谁住的吗?周总理是堂堂一个总理,他有……的权利,有……的权利。对于总理办公的地方,它应该有什么?
  生1:沙发
  生2:字画
  生3:文房四宝
  生4:很大的办公桌
  师:你觉得太小了,甚至这不下更多的文件。对吗?
  师:但是当这座房子成了总理的办公地方,但现在室内——
  (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
  师:”本来……沙发、办公桌,……总理本应该……但现在——
  (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
  师:你说极其简单,简单吗?
  生:不简单
  师:什么不简单?
  生1:周总理这个人
  生2:品质不简单
  生3、性格不简单
  生4:精神不简单
  师:精神不简单吗!说得多好!当你读这句话时,……
  师:此时此刻,当你读这句话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这句子的?
  生1:敬佩
  生2:崇高
  生3:佩服
  师:来,我们一起来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句子。
  (生齐读句子)
  师:同学们,这样看似简单,又极其不简单的句子还有吗?
  生1:“花生米的颗数并不多,……增加了份量”
  师:你是怎么体会到极不简单?
  生1:总理吃夜宵就只吃几颗花生米……
  师:你又怎样看是极其不简单的?
  (生1无语)
  师:喝这杯茶的是谁?吃花生米的是谁?他是怎样的情况吃这点东西?所以你体会到总理的不简单。
  生:齐读
  师:真好,是啊!总理的简朴的生活让我们感动;但是总理的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却让我们无限感慨!哪些句子让我们无限感慨?
  生:“他不是普通的浏览……”
  师:的确,这个句子让你有无限感慨。不是浏览,而是书上的一个词——
  生:批阅
  师:不,比批阅还更准确的词,你找到了吗?你把它圈出来
  生:审阅
  师:同学们,你是怎么理解“审阅”这个词的?
  生1:一句一句地审,一句一句地阅
  生2:一句一句地阅读
  生3:一边咨询,一边审阅
  生4:十分严格地看着
  师:刚才有同学说一句一句地阅读,但怎样的阅读才称得上审阅?
  生1:认真仔细……
  生2:一个字也不放过
  生3:非常严格
  生4:不放过任何字和词语
  (生齐读这句)
  师:只有这样的阅读才叫审阅,但是同学们,总理这样审阅的仅仅是这样一份文件吗?第一组同学准备
  师: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的总理坐在不大的写字台前,打开了他今晚要审阅的文件,只见他——(生接读)
  师:夜很深了,只是时钟“嘀嗒嘀嗒”走动的声音,总理坐在办公桌前,继续审阅文件,只见他——(第二组接读)
  师:夜更深了,人们都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我们的总理依然坐在办公桌前。只见他——(第三组接读)
  师:东方发白,夜色烂珊,总理坐在办公桌前审阅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第四组接读)
  师:这一夜他休息过吗?睡过觉吗?他连打一个盹儿也没有。同学们,这一叠厚厚的文件,摆在总理的面前,重大的问题,棘手的问题,急迫的问题,需要总理去思考,需要总理决定。你说,总理的一夜简单吗?你说他会想到什么问题,他会思索什么文件?(出示一段话,师范读:“夜很静,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着文件,那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他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把他想的写下来。
  (生写话)
  师:这一夜,我们的总理到底想了哪些问题,请你们……
  生1:他想着哪些地方没有粮食
  生2:他想着怎样使人民富裕起来,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生3:他想今晚一定要批好这些文件,不辜负老百姓的期望
  生4:他想怎样使贫困山区的人民脱离穷苦的面貌
  生5:他想着灾区人民的生活过得怎样
  生6:他想着如何使人民生活有保障,致富,国家更加富强
  生7:他想着老百姓吃得饱吗?有衣服穿吗?
  生8:他想着山区的孩子能读上书吗?有多少失学儿童?
  师:这就是我们的总理,一边批阅着文件,一边思索着那么多的问题。这一夜简单吗?容易吗?平凡吗?
  师:“我回来后……”
  (生接读作者的心理话)
  师:当你读完这句话,当你高声对全世界说,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1:激动
  师:为什么激动?
  生2:兴奋
  师:为什么兴奋?
  生3:骄傲
  师:为什么骄傲?
  师:怀着这种心情,一齐对全世界说——
  (生齐读最后一句作者的话)
  师:“我这么说着,我又想对全世界说——
  (生1接读)
  师:为什么要对全世界说?
  (生2读)
  师:请问你看到总理怎样的一夜?
  生3:劳苦、简朴。生3读
  师:请问你看到总理怎样的一夜?
  生4:漫长。生4读
  师:我高声对全世界说——(引读)
  师:请部你看到过这样的总理吗?你看到过这样呕心沥血的总理吗?看到过这样殚精竭虑的总理吗?我不禁想高声对全世界说——(生接读)
  师: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没有)你看到的是总理的一夜,你又怎么看到,敢断定总理的每一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生1:花生米的分量……可能每一夜都这么多
  生2:厚厚的一叠文件……
  师:同学们,总理的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吗?这是我们敬爱的总理走完生命最后历程时最后的几行脚步。
  (课件出示字幕,师深情叙述总理生命最后一段日程)
  1971年月日,总理诊断得了癌症
  ……
  9月20日,总理第四次手术,在推车上鼓励小平同志搞好工作
  10月24日,总理第五次手术,
  12月20日,总理生命垂危……
  1月7日深夜11时,总理从昏迷中醒来,用微弱的声音吩咐医生:我这里没什么,你们去照顾别人
  1975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总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师:同学们,看完总理在生命的最后一段的生命历程,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1:关心国家大事
  生2:叫医生照顾别人
  生3:关心别人
  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到的是什么?
  生4:总理从身患癌症到死亡,这4年的时间里还在为国操劳
  师:人民群众比总量的一切还要重要,甚至生命。总理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现有你相信了吗?这样的劳苦,你信了吗?这样的呕心沥血,你相信了吗?因为我们的总理,我们的好总理,就是这样的人啊!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用这首诗来表达好吗?
  (生齐声诵读这首诗《你是这样的人》)
  师:1998年3月5日,是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那一年,有一位叫三宝的作曲家,谱写了极其感人的旋律。(播放歌曲《你是这样的人》)。这是一首凝聚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极其崇敬的诗;这是一首凝聚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无限怀念、无限爱戴的歌!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心底呼喊——《你是这样的人》

  相关链接:张华教授评王崧舟《一夜的工作》
 
王崧舟教学实录——《一夜的工作》
佚名
  
  执  教:王崧舟
  地  点: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学观摩室
  执教班级:杭州市拱宸桥小学六(2)班
  时  间:2004年9月10日

  一、引课:
  师:今天是九月十号,什么日子?
  生:教师节。
  师:今年又是第几个教师节?
  生:第二十个。
  师:是呀,今天的日子非常不一般,我想我们全校的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教师节这一天听到你们的心里话。听到你们向老师倾诉些什么,表白些什么,或者希望和期待些什么。有话想说吗?
  生:(思索着)有。
  师:有话想说吗?大声点。
  生:(大声地)有!
  师:有就把手举起来。
  生:(犹豫着,个别举手)
  师:没举手的就是对校长有意见。
  生:(笑着纷纷举手)
  师:没意见的就把手举得高高的!还有谁没举手的?(环顾,发现全班学生都已举手,就走到一位学生面前。)
  师:如果我没看错的话,你是最后一个举手的。来,自报家门。你姓什么叫什么?
  聪:姓王。
  师:好啊,跟校长同个姓,三百年前咱俩是一家。
  生:(笑)
  师:叫什么?
  聪:利聪。锋利的利,聪明的聪。
  师:好,又厉害又聪明。
  生:(笑)
  师:(笑着)没想到你是最后一个举手的。但是,但是,校长十分佩服你。因为我知道,通常情况下,最后一个举手的同学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他要犹豫好长一段时间才最后把手举起来。告诉大家,从不举手到举手,你在想些什么?来,面向大家大声地告诉他们,让大家都能听到你又厉害又聪明的回答(拍拍他的肩膀)。
  聪:我……在想……到底要不要举手,我在犹豫。后来,我决定举手。
  师:是什么力量让你决定举起手来?
  聪:我想,我要为六(2)班……争光荣。
  (掌声)
  师:好,这叫为荣誉而举手,境界很高啊!(示意王利聪坐下去。)
  师:(目光投向另外一位男生)假如我没记错的话,陈波你是第一个举手的,说说你为什么举手?
  波:我为了我们的老师,老师是这样的辛苦,我理应第一个举手,向老师倾诉我的心里话。
  师:听到了吗?还要我带头吗?(鼓掌)为感恩而举手,为了表示对老师的感激,他第一个举了手。(该生坐下)
  师:(目光扫视全班同学)平时咱们班里边举手最少的是哪位同学?
  生:(几乎异口同声地)王利聪。
  师:就是王利聪?(俯身)王利聪啊,能不能想办法改变同学对你的印象。就从今天开始,就从二零零四年的九月十日,记住从第二十个教师节开始,你将成为咱们班举手越来越多的同学,好吗?来,校长跟你握握手。(搂住王利聪握手)校长的手是有魔力的。这话谁说过的?
  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好像是在2002年的开学典礼上。有五位同学被你表扬,你说你的手是有魔力的,握过你的手的人都会进步,更好一些。
  师:你羡慕吗?
  生:羡慕。
  师:相信吗?
  生:相信。
  师:想满足这个要求吗?
  生:想!
  师:来,校长跟你握握手。请把掌声送给他。
  师:我知道咱们班还有学生写过校长的手,谁呀?
  生:陈雨佳。
  师:来,说说怎么想到要写校长的手?
  佳:在2002年前,我比较内向,不敢举手。但是自从校长跟我握过手后,我上课都非常相信自己,很有信心。我觉得这是王校长的手给我带来的魔力。所以我把校长的手称为神手。
  师:她说校长的手是神仙的手,我太感谢她了。每次我看到她写的文章,感动的都要掉眼泪,眼泪就在校长的眼眶里打转。校长其实很普通很平常很一般,其实校长就是一个人,但是校长在你们面前努力想成为一个好人。没有想到咱们的同学给了校长这样高的评价。感不感动?(带头鼓掌)不要每次都要校长带头好吗?会举手吗?
  生:会(举手)。
  师: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把手举得高高的)。
  师:好样的!记住一句话——
  生:(齐答)相信自己,一定成功。
  二、上课:
  师:上课,相信自己!
  生:(齐答)我能成功!
  师:请坐!同学们,一年有许多个日子值得咱们去纪念。比如今天这个日子,二零零四年的九月十日,将会载入王利聪同学的人生日记。有那么一个日子,应该让我们终身牢记!1998年3月5日,这一天,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就在那一年,有一位叫宋小明的诗人,怀着对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爱戴,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课件展示,师有感情地诵读)
  《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
  在你的胸前写下
  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
  用你的眼睛诉说
  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
  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
  人们在心里呼唤
  你是这样的人
  (生热烈鼓掌)
  师:请读一读宋小明为总理写下的这一首诗,读一读,诗的什么地方感动了你?(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师:来,举手告诉大家,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1:诗里写了这么多“你就是这样的人”,说明诗人非常爱戴周总理。
  师:是呀,你注意到这首诗当中“你就是这样的人”出现了几次呀?
  生1:4次。
  师:几次?大声地说。
  生1:4次。(大声地)
  (班级学生自动纠正5次)
  生1:5次。
  师:对5次。来,继续说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2:“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因为这里,总理把伤痛藏在自己身上,他用微笑回答。
  师:不是一点点伤痛,而是——(生跟着说:所有的伤痛),有哪一位能把所有的伤痛都藏在自己的身上?(学生情绪激动)
  师:来,王利聪,好样的!王利聪(教师充满期待的目光看着他)
  聪:“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在你的胸前写下,你是这样的人。”
  师:你感动吗?
  聪:嗯(点头)
  师:为什么?
  聪:因为他把所有的心装在他心里。
  师:(点头肯定)为什么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究竟是总理的什么感动了这位诗人?我们一起走进总理的一夜。请大家拿起课本,大声朗读《一夜的工作》。注意,读的时候,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一边读一边琢磨一个问题:读完总理的一夜后,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明白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走动,时而听听学生读到哪儿了,并帮助一个同学纠正了坐姿。)
  师:(拍掌示意停止)来,说出你对总理这一夜最大的感觉,一个词儿。请你说,在你的心目当中,这是怎样的一夜?
  生1:我觉得总理这一夜是劳苦的。
  师:(板书)我知道这个词儿书上有,(师面向全体)你们有没有找到?
  生:(齐说)找到了!
  师:(面对生1)但王老师要夸你,这篇课文751个字,她什么都没找,就找到两个字“劳苦”,厉害!目光非常犀利。(师面向王利聪)继续说。
  聪:勤奋。
  师:(板书该词后轻轻走到王利聪跟前,俯身轻问)王利聪啊,我想问你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聪:一般的总理晚上不会工作,白天工作。周总理是一夜的工作,而且人也没有睡过觉。
  师:以你对总理工作的理解,一般的总理晚上不可能工作整整一个晚上,但是我们的周总理却熬了一个通宵。多么勤奋!真好!(师指一生)来,说出你对这一夜的感受。
  生2:俭朴。
  师:(板书)真好!除了两个字的词儿,我觉得用四个字的词儿更能表达我们的感受,谁有四个字儿的词?(师扫视全班,目光中充满期待)
  生3:我觉得周总理的一夜是劳苦功高的。
  师:够厉害的,功高两个字加得好。(板书)这样的劳苦是多么值得呀,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复兴,多大的功劳,这个词加得真好。来,四个字儿的谁还有?请你。
  生4:漫漫长夜。
  师:(板书)漫漫长夜,奇怪啊,怎么会想到这个词?
  生4:因为文章中说周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而这一夜都是在看稿子,处理国家大事。
  师:是啊,在你看来这个长夜怎么样?
  生4:非常长。
  师:太漫长了,是吧?而漫长的背后,分明让你感受到了总理工作的——
  生4:我觉得应该是非常……艰苦。
  师:是啊,“漫漫长夜”给你加个括号,你在漫漫长夜背后读出的是总理工作的艰苦啊。(指一生)请你说。
  生5:通宵达旦。
  师:(板书),这个词,一般的同学不一定想得到啊,你说说通宵达旦是什么意思?
  生5:就是在晚上的时候也要做,在白天的时候也要做。
  师:通宵,宵是什么意思?
  生5:夜晚。
  师:旦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5:白天。
  师:准确地说,是指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通宵达旦是干了整整一个晚上而没有休息,真好!(师举手)还有谁?
  生6:我认为应该可以用鞠躬尽瘁。
  (师欲板书而又转身对学生)
  生6:因为总理他为全国人民的事情,付出自己非常的努力,一定要把它在晚上完成。
  师:(感动地)说得真好,你知道校长刚才听到你说出“鞠躬尽瘁”这个词儿,第一反应是什么吗?
  生6:开心。
  师:请坐,所以我忘记了怎么把鞠躬尽瘁写上去,我被你那个词儿感动啊。(板书)还有吗?(学生举手)真的还有?(面对举手的同学,开心的)真的还有?
  生7:丰功伟绩。
  师:(板书)说吧,怎么会想到这个词儿。
  生7:因为书上写道,写字台前厚厚的一叠文件,这些文件可能都是涉及全国各地的大事、要事。而总理把这些文件用一夜全部批阅完了,解决了很多问题。
  师:(赞赏地)太厉害了,厚厚的一叠,这小小的五个字他竟然看出背后有那么重大的事情,想到了丰功伟绩这个词儿,语文就应该这样学。我知道可能还会有一些感受,你一下子找不到合适的词儿,没关系,慢慢地看多了书,想多了问题,自然就会跳出来。(学生纷纷点头会意)
  师:你们提出来的这些词当中,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可能有人对劳苦感受特别深,可能有人对鞠躬尽瘁感受特别深,也可能有人对简朴感受特别深,好,就把这个词儿抓住,带着这个词儿,再去读书,看看书的什么字里行间,书的哪些句子,让你对这一点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请把它用波浪线划下来,明白吗?
  (学生自由读书,有的轻读,有的默读,边读边划有关的句子。教师来回巡视,不时俯身,或细细观察、或低声交谈。)
  师:(击掌示意),现在了解一下,哪些同学对这一夜的简朴感受特别深,而且已经找到了相应的句子,哪些同学?好,这位男同学,请你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读文中句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说得非常好!非常流利。来,咱们一起读一读刚才他发现的这几句话。
  生:(齐读)“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这几句话中突然有个词儿跳出来,跳到你的眼前。来,再读一读,看看哪个词儿在你的眼前突然跳了出来。
  生:(齐读)“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告诉大家,哪个词儿在你的眼前突然跳了出来。
  (学生纷纷举手)
  生9:在我眼前突然跳出来的是室内陈设极其简单。
  师:哪个词儿?
  生:简单!
  师:怎么样的简单?
  生9:极其简单。
  师:极其简单,两个词儿同时跳出来了,是吗?(板书“简单”,意味深长地在“简单”下面划了两条线)没有想到,在“简单”前面还加了一个“极其”。(师在“极其”上圈了一下)换个词儿?
  生10:非常。
  师:非常?还不够。
  生11:很简单。
  师:很,也不够。
  生12:十分。
  师:不够。
  生13:尤其。
  师:还是不够!只有这个词(教师手指黑板上的“极其”两字)才够,一起读——
  生:(齐读)极其简单。
  师:一起读这几句话,体会体会,为什么作者在“简单”前面还要加“极其”,而且加的不是“十分”,不是“非常”,不是“很”,而是“极其”,再读。
  生:(齐读)“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说说,你肯定有话想说,为什么在“简单”前面要加“极其”。
  生14:因为它实在太简单,只有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其它什么都没有。(生一边说,一边还一五一十地扳着手指。)
  师:(感动地)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他在发言的时候,加了手势,一起看看,我觉得他的那个手势,不仅从语言上理解了,而从身体上也理解了“极其简单”的“极其”,来,你再说一遍。
  生14:因为它实在太简单,只有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其他什么都没有了,(生边作手势。)
  师:看到了吗?看到了他的手势了吗?我们一起来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总理极其简单的办公室,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办公室。
  生:(齐读)“这是一座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板书“宫殿”)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个词,我想问一问,为什么要注意到这个词?
  生15:这座房子是很大很大的,而且室内就只有这几样东西,非常不像宫殿。
  师:女孩子读书啊,心就是细。注意“宫殿”这个词儿,想开去啊!你们会想到这个房子过去的主人可能会是谁?(学生纷纷举手,教师若有所思地)找一找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的宫殿,回忆一下你曾经在小说里读到过的宫殿,所有你听到过的、到过的、读到过的宫殿,都与什么联系在一起,它的主人可能会是谁?
  生16:它以前的主人可能会是皇帝。
  生17:达官贵人或富人。
  师:一般富人绝对住不了宫殿式的房子,可能会是谁?
  生18:可能会是富豪。
  师:富豪,(手指生16)他刚才说,可能会是皇帝,你们信吗?
  生:信!
  师:我告诉你们,这座房子过去的主人比皇帝还大,(学生小声议论)不敢猜,是吗?你想想看,比皇帝还大,会是谁呢?
  生19:我想到了上帝。(哄堂大笑)
  师:没有上帝。
  生20:教皇,因为——
  师:中国没有教皇,不猜了,我告诉你们,这座房子的主人就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皇帝的摄政王载丰,什么叫摄政王?管皇帝的那个亲王,比皇帝还要厉害的那一个亲王。你们不妨想一想,比皇帝还大的亲王,他的房子里曾经会有些什么东西?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想,可能会有些什么东西?
  生21:古董。
  师:什么古董?
  生21:瓷器古董。
  师:那可不是一般的古董,加一个词儿,这是怎么样的古董?
  生21:价值连城的古董。
  师:说得好,价值连城的古董。
  生22:还有金银珠宝。
  生23:我觉得有精美的雕像。
  生24:绫罗绸缎。
  师:绫罗绸缎更不要说了,还会有什么?
  生25:所有的东西都是用金子做的,连椅子都是。
  师:有可能的,完全有可能啊,因为他是个摄政王嘛,绫罗绸缎,金银珠宝,古玩器皿,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价值连城,但是……但是,你们看,当这座房子成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办公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什么?来,拿起书,一起读。
  生:(齐读)“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有黄金铺地吗?
  生:没有。
  师:有金银珠宝吗?
  生:没有。
  师:有古玩器皿吗?
  生:没有。
  师:什么都没有,只有什么,再读。
  生:(齐读)“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简单吗?(面向黑板,指着“简单”二字)
  生:简单!
  师:这才是极其简单呀!(在“极其”上又画了两个重点符号)同学们不要忘记,现在房子的主人是谁呀?
  生:周总理。
  师:周总理是谁呀!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师:周总理是堂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想一想,他的手中握有怎样大的权力?再想一想,他的肩上挑着多么沉重的担子?你说这样的一位总理,他的办公室里边,他的房子里边应该摆上些什么?你来替我们的总理放一放,在他的办公室里,你觉得应该放些什么?
  生26:放些豪华的书架。
  师:书架上再放些什么?
  生:书架上放些古董,和国家的一些资料。
  师:过分吗?
  生:不过分。
  师:为啥?
  生:因为他是总理啊。
  师:对,因为他是总理啊,要放,应该放。
  生27:应该把以前摄政王的东西,全部放进去。
  师:全部放进去?你的心愿是好的,但你想一想,总理会答应吗?
  生27:肯定不会答应。
  生28:还应该有仆人。
  师:不叫仆人,叫什么?仆人,那是旧社会的称呼,叫什么?
  生28:佣人。
  师:不叫佣人,叫什么?
  生:服务人员。
  师:对呀,叫服务员,叫工作人员。而且,服务员和工作人员,绝对不是解放前的仆人和佣人,他们是人民,是当家作主的主人,只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哎,王利聪,(师充满爱意地)你想说什么?
  生:应该有助理。
  师:是该有助理。但是,我们再看一看,当这个办公室成了我们总理办公的地方,你们看到了豪华的书橱吗?
  生:没有。
  师:你看到了书橱上的古玩器皿吗?
  生:没有。
  师:你看到了所有曾经在摄政王官邸里出现的陈设吗?
  生:没有。
  师:我们只看到——
  生:(激动地齐读)“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是啊,这才是我们的总理啊,陈设极其简单。但是,同学们,在“极其简单”的后面,我们分明感觉到有一种极其不简单的东西。那是——
  生29:周总理的那份心。
  生30:我觉得也是一份心。
  生31:我觉得极其不简单的是他简朴的精神。
  生32:是总理的高尚品质。
  师:是的,总理的品质,总理的为人,总理的精神,让我们感觉到他的极其不简单。所以,当你感受到这些的时候,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我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出别样的感情来。
  生:(齐读)“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真好,看得出,咱们一起被总理的人品和精神给深深地感动了。当然,感动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比如——
  生33:比如第八自然段,“我”说的这一段话: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师:又比如——
  生34:我也站起来,站起来的时候,把小转椅的上面部分转歪了,他走过来把我的转椅扶正,然后,就走进了后门。
  师:还比如——
  生35: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想必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份量。
  师:肯定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
  生36:总理招呼我坐到他的写字台对面,让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稿子,这是被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的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划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师:来,我们一起再经历一回感动,读她刚才读过的话,从这个地方开始:“他一句句地审阅”
  生:(齐读)“他一句一句的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划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地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师:请问,这几句话中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这不是普通地浏览,而是在审阅。(板书,并在审阅下面画上三角形,又在审阅上画了一个圈,回过头)细细地读。
  生37:他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些什么。
  师:说出你的感觉。
  生37:我觉得如果是普通的浏览的话,就不会一边看一边思索着,还问我一两句。
  师:一边看一边还要思索,这才是审阅。
  生38: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师:为什么要划一个小圆圈呢?
  生38:因为他看得很仔细,他要把这句话记在心里。
  师:只有这样才叫“审阅”。还有吗?
  生39: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他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如果是看一下就好了,就会马上把稿子给我,但是他是细细地看,慢慢地看,经过相当长的时间。
  师:说得好,相当长的时间才看一份文件,这才叫——
  生:审阅。
  师:你还有吗?
  生40:总理招呼我坐到他的写字台对面,让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稿子,这是被咨询的意思。我想这句也是,如果是普通的浏览,就根本不需要我来,就直接看一下就可以。
  师:对呀,你们所说的这一切,足以让我感觉到总理看一份文件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极其的不容易啊,来,我们一起读这几句话。
  生:(齐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划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审阅啊?
  生41:仔细。
  生42:认真。
  生43:全神贯注。
  生44:一丝不苟地审阅。
  生45:极其认真地审阅。
  师:是啊,同学们,总理这样一丝不苟、全神贯注、极其认真地审阅的仅仅是这一份文件吗?
  生:(齐答)不是。
  师:是呀,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心走进这极其不简单的一夜。
  师: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坐在那一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拿出了他今天晚上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生齐读“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划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
  师:夜很静了,人们早已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我们的总理却依然坐在那一张不大的写字台前,审阅着他的文件,只见他——(生齐读,同上。)
  师:夜很静很静,我们只听到了时钟上“嘀嗒嘀嗒”地走着,总理揉了揉疲倦的眼睛,又拿出了一份文件审阅起来,只见他——(生齐读,同上。)
  师:东方发白,晨曦微露,天就要亮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拿出了今天晚上要审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生齐读,同上。)
  师:同学们,他在思考些什么?一个堂堂大国的总理,从政治到军事到经济到文化,从国家大事到平民百姓,想一想,他有多少问题要思索,有多少疑难要解决。今天晚上,总理在想些什么?把它写下来。(抒情委婉的音乐缓缓响起,学生开始写话)
  师:千万不要忘记,他是一个大国的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很多重要问题,重大的事情等着他去处理。
  生:(练笔题)夜很静,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着文件,那不是普通地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他想着:。
  (教师巡视,并请几位学生起立,包括王利聪。)
  师:来,同学们,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走进总理的夜晚,走近他的内心世界。夜很静,周总理一句句地审阅着文件,那不是普通地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他想着——
  生46: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决不能休息,我今天晚上一定要审阅好文件。国家大事,千万不能疏忽,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我这样付出是应该的。
  师:说得好啊,为了人民,我这样付出是值得的。他想着——
  生47:明天,我将要参加一个重大会议,这次某某地又发生灾难,不知救灾工作有没有做好,这次某某村又是特困村,不知干部有没有做好工作,这次某某市发生特大火灾,不知道伤亡人员家属有没有得到安置?
  师:这才是我们的总理啊,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我们总理的身影。他想着——
  生48:新中国成立了,人民自己当家作主,我一定要把自己的任务做好,使自己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师:这是总理最大的心愿!他想着——
  生49:这件事是不是要我亲自去一趟,那件事要不要多救助他们?那件事做了,这件事就无法去做了。他在思索着。
  师:他在比较着,什么事儿更重要,什么事儿需要他亲自出马,这才是我们总理的工作作风。他想着——
  生50:明天,不知道大家怎么样了,时间一天天过去,天已渐渐转凉了,老百姓有否衣服穿,时间一天天过去,农民们应该丰收啦。
  师:他想着——
  生51:现在解放了,人民该过上好日子啦,有没有人还缺衣少食,外国还会不会再来欺侮我们的人民呢?不行,明天,我得亲自去慰问群众。
  师:他想着——
  生52:他想着,没有工作的下岗工人有没有找到工作,过上美满生活。
  师:他想着——
  生53:我以后还要关心与各国的关系。让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不让外国再欺侮我们。
  师:他想着——
  聪:我要尽快地完成各项工作,报答人民群众对我的恩情。
  师:(深情地)多么朴素的感情啊!他要报答党和祖国人民的恩情,他要完成的是党和祖国人民的重托。一个夜晚,不简单,不平凡,我们的总理要思考那么多那么多的问题哦!难怪,那天晚上,在回来的路上,我对自己说,我看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的一夜,他是那样得劳苦,那样得简朴。我这样对自己说了几遍,我又想高声对全世界说——(课件呈现课文语段。)
  生:(充满激情地齐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师:请问,你是带着一种怎样的感情读这段话的?
  生54:带着激动的感情读的。
  师:激动,行啊,把你激动的感情读出来,告诉全世界。
  生54:(激动地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师:读问,你是带着怎样一种感情读这段话的?
  生55:我是带着敬佩的感情读的。
  师:敬佩!把你的敬佩化作朗读的声音,告诉全世界。
  生55:(敬佩地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师:看得出,他的确被总理的精神深深地感动和敬佩。请问,你又是带着怎样的感情读的?
  生56:我也是带着敬佩的感情读的。
  师:这样的总理,我们怎能不敬佩啊?来,告诉全世界,你是这样得敬佩我们的周总理。
  生56:(敬佩地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师:请问,你是带着怎样的感情读的?(期待地)
  生57:(迟疑地)感激。
  师:你感激谁?
  生57:感激周总理。
  师:感激我们总理的辛劳,来,大声地读出来。
  生57(低声地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师:看得出,你是用心在读,但是王老师知道,你平时读得不多,来,叫一个同学帮助你,一起表达你对总理的感情好吗?你想请谁来帮助你一起读。
  生:陈波。
  师:好的,陈波,你帮助他一起表达我们对总理的感激之情,两人一起读。
  生:(两人一起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师:在座的同学,你们还有谁愿意帮助他,愿意帮助他的站起来。(学生纷纷起来,最后全班学生都站了起来。)让我们一起,把我们对总理的崇敬、感激和敬佩之情,告诉大家,读吧!
  生:(齐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的仅仅是总理一个晚上的工作。但是,你们怎么敢断定,怎么如此肯定地告诉大家,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的工作的,你们凭什么?凭什么你们这样肯定?凭什么你这样坚决?
  生58:凭着他那一晚的劳苦。
  生59:凭着他爱国之心,爱民如子之心。
  生60:凭着他鞠躬尽瘁地对国家事业地付出。
  生61:凭着他室内放置的一盏台灯。
  师: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总理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师低沉地介绍)
  1972年,周总理被确诊患了癌症。
  1975年,周总理的病情开始恶化,但他仍然拖着只剩下30公斤的重病之躯继续顽强的工作。
  6月10日,他会见了菲律宾总统马克斯。
  8月26日,他在医院会见柬甫寨首相西哈努克亲王。
  9月7日,他不顾病情的严重恶化,与医务人员的一再劝阻,坚持会见罗马尼亚党政代表。
  9月20日,他做第四次大手术,在进入手术室前一刻,他握住小平同志的手,鼓励他把工作做好。
  10月24日,他做了第五次大手术,这次手术后,他一再叮嘱邓颖超死后不要保留骨灰。
  12月20日,生命已经处于垂危状态的周总理,向前来的罗长青询问台湾的近况,说话不到十五分钟,他就昏迷了过去。
  1月7日,深夜11时,总理从昏迷中苏醒,用微弱的声音对身边的医生说,我这里没什么,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周总理活着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的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教师读至此声音哽咽,许多学生的眼里充满着泪水)
  师:面对这样的总理,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62:我想对总理说,你对我们中国做出的付出,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
  师:我们永远记住地,你虽然走了,但是你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63:我想对周总理说,周总理你放心吧,以后我们的国家会更加富强,更加强大。
  师:说得多好啊,这是总理的一生的最后的心愿!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生64:我想对总理说,你所付出的一切,我们会牢记在心,看我们吧,我们会在二十一世纪做出更大的贡献。
  师:总理在天有灵,听了你的回答,他也会安慰的。(深情地望着学生)利聪,你有什么话想说?
  聪:我想对总理说,你放心地去吧,我们的国家会富强起来的,我的心永远刻着你的名字。
  师:说得好啊,同学们,我们的心应该永远刻着我们总理的名字,为什么?因为你就是这样的人啊,拿起书,我们一起读这首诗,你是这样的人。
  生:(齐声朗读)《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
  在你的胸前写下
  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
  用你的眼睛诉说
  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
  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
  人们在心里呼唤
  你是这样的人
  师:(激昂地)同学们,1998年3月5日,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曲家,叫三宝,他读了这首诗,他深深地被这首诗感动了,他更被总理的伟大人格和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写了一首无比感人的歌曲。让我们全体起立,让我们一起走近我们伟大的总理。
  (播放视频歌曲《你是这样的人》,全体起立,神情严肃而庄重)
  师:(挥泪,哽咽地、悲伤地挥手)下课。
 
《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
——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安徽省淮南师范附属小学 朱广久
  
  课前谈话
  师:昨天老师布置你们预习课文,你读了几遍就举手。
  生举手。
  师:很好,凡是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比别的孩子眼睛都亮。相信吗?
  生:相信。
  师:告诉你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看老师的眼睛是不是很亮?
  生:不是。
  师:那说明老师读得书还不够多。昨天要求你们采访长辈,谈谈他们对总理的了解,你们问了吗?
  生:问了。
  师:让你们查阅有关资料查了吗?
  生:查了。

  上课铃响。
  师:好,上课。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十三课《一夜的工作》(师板书课题)昨天我们由陌生人变成了好朋友,老师首先以师会友给同学们读两句诗。
  多媒体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节选)
  师:想跟老师一起朗读吗?
  生:想!
  师:来一起读。
  师生共读。
  师:这两句诗显得有点深,相信学完了《一夜的工作》,同学们都会很好地理解它的意思,因为这课就是写已经逝世了二十六年的好总理一夜辛勤的工作,让我们一起说出这个伟大的名字——
  生:周总理!
  师: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何其芳走进这间办公室,打开书,读一读,有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桌交流。开始读吧!
  生自读。
  师:我注意到好多人在读课文时都注了大量的批注,说明我们六年级的孩子很会学习。谁来谈一谈你对总理工作的一夜,最感动的地方是哪?
  生:“总理让我……”虽然花生米不多,周总理还是非常慷慨和大家分享,说明总理非常平易近人。
  师:其他同学对这个句子还有没有感受?
  生:虽然不多,还送给别人吃,很慷慨。
  师:还有吗?
  生:那么晚了总理还在工作,花生米也不多,但他还送给同事多,说明总理很大方容易接近人,很受人喜欢。
  师:更重要的是一个大国的总理工作了一天,吃的只是花生米,从这你体会到什么?
  生:可以看出总理是个非常简朴的人。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作者说:好像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增加了吗?
  生:没有。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增加了,可能周总理平时吃得更少,这已经算多的了。
  师:当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时,心理是什么滋味呀。
  生:不好受,一个国家的总理吃得那么简朴,我感到不好受,心里酸溜溜的。
  师:你能把这种酸溜溜的感觉读出来吗?
  生读。
  师:我觉得你没读出酸溜溜的感觉,谁能读得比他更到位。你来
  生读。
  师:好多了,我们一起多。
  生齐读。
  师:接着看,还有哪些地方感动了你。
  生:“他一句一句的审阅那些稿子……”这就证明总理做什么事很专心,很仔细,写得时候也不想私人的事,非常细心。
  师:谁能补充。
  生:我认为刚才提到一达文件,那么多文件,还看得那么仔细,可以看出总理是相当的仔细。
  师:从哪里看出细心?
  生:从“一句一句画出小圆圈……”。表现出周总理做事相当细心。
  师: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生读。
  师:读得真流畅,你别坐下,你说周总理批了多厚文件,多厚?
  生:一尺来高
  师:你们来比划一下,一尺是多高。
  学生比划。
  师:看看语文书有多高,跟一尺来高比比,有什么想法?
  生:太多了。
  生:我们的语文书很薄,还要看很长时间,而总理的文件比语文书厚十倍甚至十几倍,可见总理批那么多文件,很辛苦。
  师:是啊,我们的总理的工作是多么的劳苦啊。请看画面。
  多媒体展示:
  师:夜深人静,人们都睡了,只有我们的周总理还在专心的批改稿子,多么辛苦啊,谁能带着这种对总理的敬爱之情用你的朗读把他表现出来。
  生:“他一句一句……”
  师:最后一句你再读一遍。你听我读。
  师范读。
  师:你再来读读。
  生再读。
  师:好多了,你再读一遍,把夜深了读慢一点就更好了。
  生再读。
  师:读得真静啊,仿佛总理真来到了我们中间。谁来?
  生读。
  师:让我们一齐把这段话连起来读,注意把声音低一点,再深情一点,把所有听课的老师都带到总理身边。
  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还有哪些地方感动了你,抓紧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也站起来……”这里写出了总理在生活上也很细心,我只是把转椅放歪了,他却看到了。
  师:这是他一生的好习惯还有吗?
  生:我找到的是“那是一间高大的房子……”
  师:你从这个地方体会到什么?
  生:体会到总理非常简朴,作为总理,办公室应该好一点。
  师:谁还想说,就这个地方。
  生:总理住的房间应该是很好的,但他只是住着设备极其简单,两把小转椅而已,说明总理是个非常朴素人。
  师:如果你看到总理住的这间简单的办公室,你会说什么?
  生:我会感到这难道真的是总理住的房间吗?
  师:请您带着这种感受读这段话。
  生:我们一起来带着惊讶的语气来读这段话。
  师生齐读。
  师:如此而已,这就是总理的办公室。还有吗?
  生:“总理看见我……”
  师:谈谈你的感受。
  生:总理一个晚上就要批一尺文件,还要批我送的文件,真是太辛苦了。
  师:你感到他非常劳苦。大家谈的充分,读的动心,作者就是用朴素的语言抓住总理的点点滴滴,这样的好总理怎能不让我们感动和赞叹呢,但我们的总理也是一个需要关心的人啊!看,夜深了,我们的总理办公室灯还亮着,你们路过这想不想对总理说点什么,劝劝总理。
  生:总理你不休息,让我休息,我怎么过意得去呢,小事就让我来做吧。您去吃饭吧!
  师:你能不能给总理设计一套美餐?
  生:可以。鲍鱼,螃蟹,虾。
  师:从你的夜餐中可以感到你对总理的深情。
  生:总理,你那么辛苦还要改那么多文件,现在夜那么深,快去休息吧!那再说,我们都在您身边,有些小事就让我们来做吧。您有什么困难尽管对我们说,平常的杂务事可以让我们来做。
  师:你想说什么?
  生:总理,您的身子骨不是铁打的,您也需要休息啊,所以您不要为难自己,也要休息。
  师:总理不会为难自己,他是心甘情愿的。
  生:总理,工作虽然很重要,您的身体也很重要了,请注意休息。
  生:总理呀,你快回去睡吧,剩下的稿子由我来批吧,您毕竟是我们的总理啊。
  观众大笑。
  师:也许二十年后你就是总理啊!总理他或许也想过轻松的生活,但他做不到,在七四年身得癌症时总理工作的时间表是这样的。
  出示:周总理工作的一天。
      下午三时起床
       四时
      晚七时
      晚十时政治局会议
      晨二时半约民航局开会
       七点办公
     下午二点午休
  师:谁来算算是多少时间?
  生:二十三小时。
  师:总理的工作是多么辛苦啊。
  总理都在忙些什么呢?
  放录像:在老百姓家里吃饭,七二年迎接尼克松。七六年癌症扩散……
  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的总理最关心的又是什么呢?看了这几个片断,你们说周总理是个怎样的总理。
  生:他是个爱祖国爱人民的好总理。
  生:周总理非常关心他人。
  生:他是一个舍已为人,毫不为已的好总理
  生:劳苦和简朴的总理
  师:都说出了心里话,周总理辛苦都是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所以当作者看到总理一夜的工作,想想总理每天都是这样的工作,作者何其芳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请看课文最后二段。
  师读:“在回来的路上……”
  师:请同学们也自由的读一读,把你们感情也抒发出来。
  生读。
  师:你们读出了什么感情?你来
  生:敬爱总理的感情,
  师:好的,你就把这种敬爱的感情读出来吧。
  生读。
  师:最后一句话能不能提起来,
  生再读最后一句。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爱戴周总理的感情。
  师:你来读一读。
  生读。
  师:自己读错了还能自己修正非常好。你说
  生:我读出了对总理的热爱,
  师:那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非常敬重周总理,
  师:那你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生读。
  师:同学们也想读吗?
  生:想
  师:那我们每个同学都读一读,争取背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能背的背,背不下的就读。读得有气势一点,这里坐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他们听到了我们的声音就等于全国人民都听到了我们的声音。
  生齐读。
  师:你们充满激情的声音,代表你们对总理的爱戴,也代表了所有老师的心声,我们来看一看上课时说的两句诗,我们再来读一下。
  生读。
  师:现在同学们对这两句诗的意思有所了解了吗?我们周总理就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大写的人,我们做人就应该做这样的人。我们在课下把对总理的热爱用诗一样的语言写下来。
  结束。
 
《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之二
执教:蒋军晶
  
  地点:湖州市人民大会堂

  执教班级:湖州市东风小学

  时间:2005年11月29日下午

  1.抓住教学研读点“审阅”,感受总理工作的劳苦。

  师:同学们,正如刚才有的同学所说,我们的总理为了振兴中华,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讲,他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三个小时。三个小时,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我们的总理是不是真的这样日以继夜地工作的呢?我们今天一起学一篇著名作家何其芳写的《一夜的工作》。请同学们放声自由地读一读这篇课文──《一夜的工作》。我建议,难读的地方请你反复读,围绕总理一夜的工作特别让你有感触的地方也请你反复读,听明白了吗?

  生:放声自由读课文。(三分钟)

  师:可以交流了吗?你对哪个语段或者句子反复读了,为什么?谁先来读?

  生:我反复读了“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我觉得这些话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因为身为国家总理,办公室居然这么简单。我觉得他真是一个简朴的总理。

  生:我反复读的是“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我从这些句子看出了周总理审阅文件十分认真,看每一句都是非常仔细的。

  生:“总理站了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我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我读了这一句十分感动,总理他一个晚上没有休息,只有上午睡了一觉,下午还要继续工作。

  生:“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厚厚的一叠文件说:‘我今天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总理要批这些文件非常的累,非常的辛苦,而且非常关心自己的下属,让他睡觉,自己批阅文件。

  师:同学们,初读课文,我们从课文不同的地方读出了自己不同的理解与感受。我们再来从整体上把握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总理这一夜在忙些什么?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看到了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他都在认认真真地审阅每一个人拿来的稿子。

  师:这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总理这一夜都在──审阅文件。在你们的理解当中,“审阅”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生:“审阅”,我觉得是非常认真地看。

  生:我觉得“审阅”的意思是审查和阅读。

  师: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这样,对吧?审阅不仅仅是阅读,而且要审查,作为总理,还要作出批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面有一份总理曾经审阅的文件,文件上的圈点勾画及旁边的文字就是总理的审查意见以及作出的批示,看到了吗?

  生:(齐)看到了。

  2.研读总理怎样“审阅一份文件”。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要进一步地去了解总理是怎样审阅一份文件的,你们觉得,应该反复读课文的哪个段落?

  生:第四自然段。

  师:对,就这个段落。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这个段落,一边读一边体会。

  师:同学们,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总理是怎样审阅文件的,你会用哪个词?(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日以继夜)

  师:读了这一个段落,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了总理审阅文件时的那一分认真、仔细、负责以及一丝不苟。其实这一切我们早就想到了。但是,我又在想,我们真的都想到了吗?总理审阅文件的认真仔细的程度,总理审阅文件时的每一个细节乃至每一个动作,我们真的都想到了吗?有没有出乎你们意料的地方你们所没有想到的地方?

  生:我没有想到总理居然看一句就用铅笔在那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竟然是这样仔细地看这篇文章的。

  师:请你注意朗读时的轻重缓急,读出你的出乎意料。

  生:(有感情地朗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师:读得不错。同学们,你们看一看,“一句”这个词,在这一句里出现了几次?出现了四次,也许读好了这个词,也就读好了这句话,请你们再来读一读。

  生:自由感情读。

  师:没想到的是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同学们,这是蒋老师收集到的总理曾经审阅过的文件(教师手拿文件),我粗粗地数了一下,一共有400多句。同学们,整整400多句啊,总理是怎样审阅的?请你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

  生:(深情地读)“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

  师:还有你没有想到的地方吗?请你来。

  生:“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总理这么忙,这么累,但是我没想到他批阅每一份文件都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

  师:同学们,我们没想到的是总理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总理审阅文件的时候问旁边的专家一两句,就是这段话中哪个词的意思?

  生:我觉得是这段话中“咨询”的意思。

  师:那么“备咨询”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准备被咨询“的意思。

  师:这里是“谁准备被谁咨询”?

  生:这里是“作者准备被周总理咨询”的意思。

  师:同学们,从“咨询”与“备咨询”两个细节中,你看到一位怎样的总理?

  生:我从“备咨询”这个细节中,看出了周总理是一位工作认真负责的总理。(不辞辛劳、虚心求教、谦虚、一丝不苟)

  师:同学们,我们有了新的理解,我们在读课文时要把这种理解体现出来。我们一起来读好吗?“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读──

  生:(齐读)“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回到这份报告,请你迅速浏览一下课文的第一段,想想这份报告最初的作者是谁?

  生:这篇报告最初的作者是周总理。

  师:是周总理自己!当我们联系上文知道了这一情况,再联系“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我想说,周总理他对自己写的文章还这么认真仔细地阅读,他真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

  生:我觉得周总理的工作态度是极端认真的。他自己写的稿子,他看到了有错误的地方一定要精益求精,把它改到最好。

  师:好,同学们,带着自己这份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吧。

  生:自由读。

  师:可以放开声音读,从这一段话中还有让你所想不到的吗?

  生:(略)……

  3.情境体验读总理怎样“审阅一夜文件”。

  师:同学们,总理这一夜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审阅的仅仅是这一份文件吗?

  生:(齐)不是。

  师:其实初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总理工作了一夜,请你再默读课文,究竟课文哪个地方写出了总理整整工作了一夜?你从哪里可以推想出总理这一夜都在认真仔细地审阅着文件?

  生:默读课文。

  生:(说多处理由。)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总理这一夜是怎样审阅一份又一份文件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当夜幕刚刚降临,我们的总理就坐在了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他拿起今天所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

  生:(齐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同学们,夜已经很静很静了,很多人包括作者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但是我们的总理却依然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继续审阅着文件,只见他──

  生:(齐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同学们,东方欲晓,晨曦微露,天就要亮了,我们的总理终于拿出了他今天所要审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依然──

  生:(齐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要问我一两句,同学们,看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总理工作非常辛劳。

  生:我觉得这真不愧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啊!

  生:我觉得周总理的工作十分认真负责,而且精益求精。

  生:我觉得周总理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4.读写结合,感悟总理怎样“审阅一生文件”。

  师:同学们,现在我想问的是,是不是仅仅是作者所看到的这一夜,总理才这样劳苦地工作?

  生:(齐)不是!

  师:其实作者跟我们想的一样,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生:我从课文当中“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周总理每夜都是这样工作的。

  师:同学们,作者只看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我们也仅仅读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我们凭什么说总理每一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呢?让我们去看一段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所作的总理一天的工作记录。

  1974年7月26日

  下午3时起床

  下午4时与尼累尔会谈

  晚7时陪餐

  晚10时政治局会议

  晨2时半约民航局同志开会

  晨7时办公

  中午12时去郊外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

  下午2时休息

  师:同学们,尽管这是一份简简单单的记录,但是你一定有新的发现,有话想说。

  生:我从这份文件中可以看出周总理每天休息的时间很少很少,他第一句写了“下午三时起床”,最后一句写了“下午二时休息”,这中间仅仅隔了一个小时而已。

  师:我们可以确定地说这一天他只休息了一个小时。

  生:我从这份报告看出周总理从起床到休息这段时间,他都在开会或者接见外宾,他没有一次是在中间休息的。

  (低缓的音乐想起)

  师:同学们,可能我们并不知道,1974年我们的总理已经身患绝症,而且病情不断恶化,原本健康的他,这时候体重急剧下降。许许多多的人,都劝他每天多睡两个小时,但是我们的总理却简单地说:“我做不到。”同学们,面对这样的总理,你还有新的话想说吗?把你们想说的话迅速写下来。

  生:写话。(三分钟)

  师:同学们,你有什么话想对总理说吗?

  生:总理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给了千千万万的人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你的品质。您,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生:总理,你的工作量是那么大,你的工作时间是那么长,你的工作态度又是那么的认真,你真不愧是人民的好总理啊!

  师:三个“那么”让你从三个方面感受到了我们的好总理。

  生:敬爱的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你一心一意为人民,人民热爱你;你勤勤恳恳为人民,人民爱戴你;你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尊敬你!

  5.个性化感情读作者心声。

  师:是啊,你感觉到了一位鞠躬尽瘁的总理。如果总理的心里不装着人民,人民的心里又怎会装着他?同学们,我们的作者何其芳看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联想到总理一夜又一夜的工作,心潮澎湃,百感交集。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情感。

  生:自由读最后两段。

  师:同学们,作者当时是什么心情?

  生:作者当时是非常激动的心情。

  生:作者当时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的。

  生:我认为作者当时是十分自豪的,他为新中国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

  师:同学们,作者当时是那么的自豪和骄傲,以至于后来他想对全世界呼喊,好像全世界的人都能听见他的声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那一段话吧。

  (略)

                    由《一夜的工作》引发的两点思考

                          姚永安

  蒋军晶老师在浙江省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中上了《一夜的工作》这一课。尽管这一课最终获得了本次比赛的第一名,但还是有一些老师觉得蒋老师这一课上得不够“新”,不够“深”,与“审美期待”有距离,因为蒋老师以前的课总是给人一种震撼甚至可以说是让人措不及防的冲击,例如他上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母爱》、《麋鹿》等。

  以上情况让我想到了18世纪末,浪漫主义兴起了,狂飙运动兴起了,拉斐尔受到一帮特别讲究独创性、讲究艺术天才的人的反对。这种联想让我很兴奋,促使我去追问那些质疑此课至少觉得这一课上得不够“新”,不够“深”的老师,追问他们理想中的课堂应该是怎么样的。我满怀期待地想从他们那里捕捉到一些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独创性观点。可是,当我真正倾听了他们的想法之后,我内心却极其担忧,引发了我对下面两个问题的思考:

  有的老师问:何其芳写的这篇《一夜的工作》并不“好”,需要这样文本细读吗?

  关于文本无用论与教材颠覆

  “文章只是个例子”被千万次地引用,由于老师们的“多元解读”,自然这个“例子”已不仅仅是叶圣陶先生笔下的“原型”了。既然是个例子,在部分老师的眼里自然可以推倒重来,安排一个另外的“例子”取而代之。以前王崧舟老师上这篇文章的时候,作为引子,引用了《你是这样的人》,有老师在评课时就提出过换个“例子”的说法:“如果把那首诗做为正文,把课文作为一种辅读的材料来说明那首诗,效果恐怕还会更好一点。”于是在这样的怀疑主义与批判精神的引领下,教材被阉割、重组、甚至剔除。教材似乎可以随意颠覆、超越。

  教材真的可以随意颠覆、超越吗?

  来看看现代汉语词典上对“例子”的阐释:用来帮助说明或证明某种情况或说法的事物。这就牵涉到我们的课文在说明或证明什么。艾布拉姆斯将作品在“文本”、“作者”、“读者”、“世界”四个维度去观照,如果作品放在了教材中,那势必还有“编者”因素。当文本还没有被教师和学生解读的时候,作为一个软载体,就已不再是原初完全开放的文本。此时的文本已经在教材的编排体系、课程价值实现等的干扰下重新被编码,也就是说作为单独的一个文本你可以作多维度的解读、参悟,但是一旦成了教材体系下的文本,必然有了修辞学的标准,而修辞学的标准是“得体”的标准。在此种情态下,文本失去了它的独立性,同时还需要服从教材编排体系所赋予他的特点、规律和意义,否则教材就只是读本或文章集了。试以《一夜的工作》为例,就文本的所涉及的话题来说,可以换成《你是这样的人》,但是由于两种文本无论在体裁上、材料的选择上、语言的表述上还是情感表达的话语方式上,都存在着诸多的区别。可能就单独的文本可以做替换,但是当文本背后由于被赋有编者意图而承载更多的隐性内涵的时候便不能随意更换,毕竟,语文教材的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模式来构建的,是根据“学生语文能力生成和发展的心理规律来构建的”,是“语文教材的心理学化。”可能你的视阈关注的只是其中的某个点,而不是全盘,因此以自己的个人喜好而对教材进行更替,这本身就缺乏科学观。

  以上所述,我都是想说明,那些持“何其芳写的这篇《一夜的工作》并不好,不需要文本细读”观点的人,忽视了《一夜的工作》的教材意义。用他们的观点来推理,现行新课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根本没有教与学的必要,因为很多文章是小学生的优秀习作,这些文章并不是什么经典文学作品,是“不好”的作品。

  更为重要的是“何其芳写的这篇《一夜的工作》并不好”这完全是一次个人判断,并且这种明显带有个人偏好的判断只有在“文学欣赏”的领域才能成立,在文学欣赏的领域,你甚至可以讨厌世界上任何一部文学经典。但是,在语文教学领域,让学生自己去接触去体会去判断文本,完成教材或显或隐的教学目标而不把个人的喜好过于强势的迁移到学生身上,是一种有责任心并且是科学的表现。

  有的老师说:蒋老师是一个很有思想的老师,但这篇课文的教学,他只是引导学生体会周总理工作的劳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感觉不过瘾,没有深度。

  关于解读的随意性与言语放逐

  杰拉德?格拉夫(Gerald Graff)认为文学研究中发生了所谓“理论的爆炸”。由于语文教学滋生于文学解读这一土壤,因此也充满了各种主义。诠释学、结构主义、建构主义、解构主义等文学理论及其他文学作品研究方法在教学中的介入,使我们逐渐走出封闭圈,不少老师也在这些理论的引导下设计出了很多富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如蒋老师以前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以及《母爱》的教学。

  但是,如果理论成为一种时髦,或者成为界定一堂课的好与坏,便会与现实语文课堂教学的形成一次错位。一些老师在教学中行必某某理论,教必做“加法”,特别是一些展示课,老师们不遗余力地将对文本的理解一股脑儿地在课堂中“炫耀”出来。一位浙大人文学院的教授在听完一些“深度”课的时候说“这样上,我们怎么办?”这句略带揶揄的话,不禁让人想:真的需要这样讲求“深度”吗?

  就拿《一夜的工作》为例,在教什么的问题上,有些老师认为文章语言没有可以深挖之处,应该朝着各种主义范畴之内进行解读,例如从利科等接受美学理论出发,“文学文本不只是表层句子所构成,还有体现在话语中的深层意义,而话语需通过解释者的‘整理’和理解,才能变成一首诗、一个故事等,在此意义上,整理也成为一种文学样式。”“文本的意义就不局限于作者的意图或意思,它是向读者的理解开放的,文本的语境只有就它是想象的而言才是现实的”,从这些角度切入,对文本做纯粹个人化的“整理”,“复而发明”,可以从“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新总理”这声呼告中作纵横捭阖的分析,分析周总理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运用大量周总理的生活实例结合“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这个细节,分析儒雅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特气质;从“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透视建国初期的政治举措与相关制度;甚至从我与周总理的接触折射中国知识分子在当时的精神状态等等。可能有些老师会觉得荒诞,但如果了解可以从“晏子使楚”解读“规矩”内核,可以从“珍珠鸟”阐释“笼子”的符号意义,那么上面的“整理”应该都在“情理之中”。

  为了营造“充满思考”的课堂,于是上面的诸多处理《一夜的工作》的方式便会带上“思辩”的崇高,一些老师认为“若语文课堂没给学生提供足以让其燃烧的环境,没有刺激起他对精神世界的强烈好奇,学生就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没有表达欲望却为了配合老师的训练而进行的表达几乎是无效的。在这个背景下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训练,对学生而言是痛苦的,对教师而言是做作的”,为了增加效度,便采用“在各种新奇的精神历险中,学生对语言有一种新奇感,他们才乐于高效以及富于想像地使用语言。”

  教材真的可以这样去“整理”吗?

  诸多思辩可能会拓宽学生的思考领域,但如果采用“在各种新奇的精神历险中,学生对语言有一种新奇感,他们才乐于高效以及富于想像地使用语言。”,在这里,我不能像李海林先生去旁征博引证明言语与语言对语文教学的意义,我只能粗浅的认为上面所提到的两方面本身也是二元的,有先天的无法调和的一面。在上面的随意的解读中,可以看到“新奇的精神历险”等属于“精神实践”层面,而它的归结又在“使用语言”这个点上,而这又是属于“工具实践”层面,利用思想性去驱动工具性,就像高谈劳动的崇高而为了促进锄头的锋利一样,不在一个领域(层面)上的两个事物连调和都是困难的,更何况是产生合力呢?试图通过精神历险达到语言训练,导致的结果是造成言语的放逐和语用能力的缺失。

  (此课获浙江省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之三
作者:冯成霞
  
  班级:苏小六(2)班

  师:1998年3月5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那一年,有一个叫宋小明的诗人,怀着对总理的无比沉重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
  (师有感情的诵读)《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
  在你的胸前写下
  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
  用你的眼睛诉说
  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
  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
  人们在心里呼唤
  你是这样的人

  师:听完了,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那位诗人为什么写下这首诗?
  生2:总理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师:你有话想说吗?
  生3:这里的你是指谁?
  师:读进一首诗,想进一首诗。……带着这样的疑问,这样的感受,一起走进总理的一夜。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总理的一夜是怎样的一夜?读完后,假如让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明白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周总理这一夜,你默默地看了,我想你也静静地想了。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总理的一夜,你想用哪个词来概括,这是怎样的一夜?
  生1:辛苦
  师:(板书)王老师想问你,你是怎样想到用“辛苦”这个词的?
  生1:我从“厚厚的一叠”说明他的辛苦
  师:“厚厚”他没放过,让他感受到辛苦。读书就应该这样。
  生2:繁忙
  师:(板书)请问,当你用“繁忙”这个词概括总理的一夜,你想到了什么?
  生2:我是从这一段里看到的“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我是想,他批文件十分认真。
  师:说得真好,他既吸收了他的发现,又融入了自己的发现……
  生3:俭朴
  师:(板书)我把这个词写下来,你说,
  生3:“一把小转椅……如此而已”。
  师:是的,无论总理的住,还是总理的吃,只有你刚才的词“俭朴”概括最合适。
  生4:劳苦,我觉得……
  师:(板书)还有谁不同的理解,你觉得总理的一夜是怎样的一夜?
  生5:短暂而漫长
  师: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为什么说短暂?
  生5:从“公鸡喔喔叫明……”,说漫长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他才……”
  师:从词语的表面看,短暂、漫长是矛盾的,而这总理的一夜却统一起来,为什么?这是你独特的感受。王老师也想用两个词语来表现自己读了以后的理解。(师在黑板上写上“通宵达旦”、“殚精竭虑”)总理一夜是“通宵达旦”的一夜,这一夜他没有休息,没有睡觉,甚至没有打一个盹。总理一夜是“殚精竭虑”的一夜,每一个文件要批阅,每一句话要反复斟酌。
  师:再读文章,读着读着,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特别为这一颤?请在这些句子画一些记号。
  生:(边读边画)
  师:(巡视)同学们,让你为之一颤的文字,找出来还不够,你得细细地品,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
  师:(巡视)有同学觉得光在心里品还不够,还在书上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用一个词一句话都行。
  师(巡视)那些令人感动的地方。你读着读着,你有一种冲动,你想大声的朗读,读你找到的、品过的句子。
  (生自主读书3、4分钟)
  师:停,总理的这一夜,读着读着,我们的心都为之一颤,是吗?请你读你的句子。
  生1:“这是一座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
  师:读着读着,你为什么为之一颤?
  生1:因为……简单
  师:假如你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你想用哪个词?
  生1:极其简单
  师:请你再读,把“极其简单”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1:(有感情地读)
  师:好,太好了。齐读,体会体会“极其简单”的这四个字
  生:(齐读)
  师:“如此而已”,是的,你们知道这高大的宫殿的房子曾经是谁住过的地方?也可以猜猜。
  生1:毛泽东
  师:注意,是高大的宫殿
  生2:末代皇帝溥仪
  师:你说得没错,这个人比溥仪更大。这是清朝摄政王载亨住过的房子,摄政王就是……摄政王的宫殿,可能会有哪些陈设?
  生1:古董
  师:怎样的古董?
  生1:无价之宝
  生2:西洋沙发
  生3:黄金美玉珍宝
  生4:奇花异草,山水盆景
  师:这是……曾经是那么昂贵的陈设,但是当这座高大的宫殿成为我们总理居住的房子,读下去——
  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
  师:岁月……曾经有那样多的奇珍异宝、家具,如今成了总理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的总理!同志们,同学们,“极其简单”真的简单吗?
  生:简单
  师:对,陈设是简单,但让对总理来说简单吗?不简单,不简单是——
  生:极其不简单
  师:你们知道,这高大的宫殿是谁住的吗?周总理是堂堂一个总理,他有……的权利,有……的权利。对于总理办公的地方,它应该有什么?
  生1:沙发
  生2:字画
  生3:文房四宝
  生4:很大的办公桌
  师:你觉得太小了,甚至这不下更多的文件。对吗?
  师:但是当这座房子成了总理的办公地方,但现在室内——
  (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
  师:”本来……沙发、办公桌,……总理本应该……但现在——
  (生接读:“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
  师:你说极其简单,简单吗?
  生:不简单
  师:什么不简单?
  生1:周总理这个人
  生2:品质不简单
  生3、性格不简单
  生4:精神不简单
  师:精神不简单吗!说得多好!当你读这句话时,……
  师:此时此刻,当你读这句话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这句子的?
  生1:敬佩
  生2:崇高
  生3:佩服
  师:来,我们一起来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句子。
  (生齐读句子)
  师:同学们,这样看似简单,又极其不简单的句子还有吗?
  生1:“花生米的颗数并不多,……增加了份量”
  师:你是怎么体会到极不简单?
  生1:总理吃夜宵就只吃几颗花生米……
  师:你又怎样看是极其不简单的?
  (生1无语)
  师:喝这杯茶的是谁?吃花生米的是谁?他是怎样的情况吃这点东西?所以你体会到总理的不简单。
  生:齐读
  师:真好,是啊!总理的简朴的生活让我们感动;但是总理的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却让我们无限感慨!哪些句子让我们无限感慨?
  生:“他不是普通的浏览……”
  师:的确,这个句子让你有无限感慨。不是浏览,而是书上的一个词——
  生:批阅
  师:不,比批阅还更准确的词,你找到了吗?你把它圈出来
  生:审阅
  师:同学们,你是怎么理解“审阅”这个词的?
  生1:一句一句地审,一句一句地阅
  生2:一句一句地阅读
  生3:一边咨询,一边审阅
  生4:十分严格地看着
  师:刚才有同学说一句一句地阅读,但怎样的阅读才称得上审阅?
  生1:认真仔细……
  生2:一个字也不放过
  生3:非常严格
  生4:不放过任何字和词语
  (生齐读这句)
  师:只有这样的阅读才叫审阅,但是同学们,总理这样审阅的仅仅是这样一份文件吗?第一组同学准备
  师: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的总理坐在不大的写字台前,打开了他今晚要审阅的文件,只见他——(生接读)
  师:夜很深了,只是时钟“嘀嗒嘀嗒”走动的声音,总理坐在办公桌前,继续审阅文件,只见他——(第二组接读)
  师:夜更深了,人们都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我们的总理依然坐在办公桌前。只见他——(第三组接读)
  师:东方发白,夜色烂珊,总理坐在办公桌前审阅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第四组接读)
  师:这一夜他休息过吗?睡过觉吗?他连打一个盹儿也没有。同学们,这一叠厚厚的文件,摆在总理的面前,重大的问题,棘手的问题,急迫的问题,需要总理去思考,需要总理决定。你说,总理的一夜简单吗?你说他会想到什么问题,他会思索什么文件?(出示一段话,师范读:“夜很静,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着文件,那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他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把他想的写下来。
  (生写话)
  师:这一夜,我们的总理到底想了哪些问题,请你们……
  生1:他想着哪些地方没有粮食
  生2:他想着怎样使人民富裕起来,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生3:他想今晚一定要批好这些文件,不辜负老百姓的期望
  生4:他想怎样使贫困山区的人民脱离穷苦的面貌
  生5:他想着灾区人民的生活过得怎样
  生6:他想着如何使人民生活有保障,致富,国家更加富强
  生7:他想着老百姓吃得饱吗?有衣服穿吗?
  生8:他想着山区的孩子能读上书吗?有多少失学儿童?
  师:这就是我们的总理,一边批阅着文件,一边思索着那么多的问题。这一夜简单吗?容易吗?平凡吗?
  师:“我回来后……”
  (生接读作者的心理话)
  师:当你读完这句话,当你高声对全世界说,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1:激动
  师:为什么激动?
  生2:兴奋
  师:为什么兴奋?
  生3:骄傲
  师:为什么骄傲?
  师:怀着这种心情,一齐对全世界说——
  (生齐读最后一句作者的话)
  师:“我这么说着,我又想对全世界说——
  (生1接读)
  师:为什么要对全世界说?
  (生2读)
  师:请问你看到总理怎样的一夜?
  生3:劳苦、简朴。生3读
  师:请问你看到总理怎样的一夜?
  生4:漫长。生4读
  师:我高声对全世界说——(引读)
  师:请部你看到过这样的总理吗?你看到过这样呕心沥血的总理吗?看到过这样殚精竭虑的总理吗?我不禁想高声对全世界说——(生接读)
  师: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没有)你看到的是总理的一夜,你又怎么看到,敢断定总理的每一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生1:花生米的分量……可能每一夜都这么多
  生2:厚厚的一叠文件……
  师:同学们,总理的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吗?这是我们敬爱的总理走完生命最后历程时最后的几行脚步。
  (课件出示字幕,师深情叙述总理生命最后一段日程)
  1971年月日,总理诊断得了癌症
  ……
  9月20日,总理第四次手术,在推车上鼓励小平同志搞好工作
  10月24日,总理第五次手术,
  12月20日,总理生命垂危……
  1月7日深夜11时,总理从昏迷中醒来,用微弱的声音吩咐医生:我这里没什么,你们去照顾别人
  1975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总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师:同学们,看完总理在生命的最后一段的生命历程,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1:关心国家大事
  生2:叫医生照顾别人
  生3:关心别人
  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到的是什么?
  生4:总理从身患癌症到死亡,这4年的时间里还在为国操劳
  师:人民群众比总量的一切还要重要,甚至生命。总理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现有你相信了吗?这样的劳苦,你信了吗?这样的呕心沥血,你相信了吗?因为我们的总理,我们的好总理,就是这样的人啊!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用这首诗来表达好吗?
  (生齐声诵读这首诗《你是这样的人》)
  师:1998年3月5日,是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那一年,有一位叫三宝的作曲家,谱写了极其感人的旋律。(播放歌曲《你是这样的人》)。这是一首凝聚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极其崇敬的诗;这是一首凝聚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无限怀念、无限爱戴的歌!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心底呼喊——《你是这样的人》
 
《一夜的工作》教学实录之四
执教:龙海市榜山中心福河小学 林建中
指导:龙海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 高嘉添
  
  课前热身:
   1、师生谈话交流。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总理的资料。
   3、观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电影片断,配上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渲染了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
  师:看了录像,我想到了这么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名读)
  师:这句诗到底有什么样的含义呢?让我们跟着诗的意境,一起走近总理,一起去感受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
  二、预习指导
  师:昨天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也教给了你们预习的方法,谁记得?
  生1:可以通过查阅有关资料。
  生2:可以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来学习。
  师:中心句你们找到了吗?
  生: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师:也就是说,课文是从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这两方面来写总理一夜的工作,那么它们具体表现在哪里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再读课文。
  三、细读体会
  师:想怎么读课文?
  生:自己读、在小组里读,和好朋友读。
  师:老师让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出示要求)。
  ①找出具体表现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的词句,做上标记,与同学交流。
  ②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四、汇报交流
  生:“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我从“一尺来高”看出总理工作十分劳苦。
  师:抓住了“一尺来高”来体会总理工作劳苦,读书就应该这样,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
  师:同学们比划一下,一尺来高有多高?(生比划)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说明总理工作量大。
  生2:说明总理工作繁忙,任务重。
  师:这么多的文件,总理是怎么审阅的?
  生:“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有时问我一两句。”
  师:有许多同学也想读这句话,想读的同学站起来读。(生站起齐读)
  师:你从这段话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总理工作十分认真。
  生2:我抓住“审阅”这个词体会到总理工作十分细致。
  生3:我抓住“一边看一边思索”体会到总理工作一丝不苟。
  生4:我找出了文中的“看、画、想、问”这四个动词体会到总理态度十分认真,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弄清楚。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总理会思索些什么呢?
  生1:他会想到灾区人民的生活。
  生2:他会想到大戈壁还没有学校,那儿的孩子没地方上学。
  生3:总理会想到台湾还没有回归祖国。
  生4:总理还可能会想到怎么才能让农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师:这么繁重的工作,总理应该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可我们总理生活却十分简朴,你从哪里看出?
  生:我从“室内陈设极其简单”看出。
  生:我还从总理的夜宵中看出来。
  生:总理的夜宵只有一杯绿茶、一小碟花生米。
  师:工作了一夜,总理却只喝一杯绿茶,只吃一些花生米,你想到什么?
  生:总理你工作这么忙,却只吃这么点东西,你支持得住吗?
  师:如果你在总理身边,你能为总理设计一顿美餐吗?
  生1:总理应该吃点好吃的,比如燕窝、鲍鱼。
  生2:早晨起来要喝些牛奶、吃些鸡蛋。
  生3:总理要注意营养,喝些人参汤。
  师:课文中还有没有让你感动的地方?
  生:总理办公室的陈设简单与宫殿式的房子形成了对比。
  师:陈设这么简单,但对于总理来说简单吗?
  生:不简单。
  师:是什么不简单?
  生:总理的品质不简单。
  生:是总理的精神不简单。
  生:“你到隔壁值班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看出总理十分关心别人。
  生:总理把休息时间留给别人,自己却在工作。
  生:总理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我从这里知道总理日理万机,工作很忙。
  师:她抓住了一个词很好,叫“日理万机”。除了这个词你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他工作忙呢?
  生1:通宵达旦,日夜操劳
  生2:夜以继日,不分昼夜
  生3:废寝忘食。
  生:“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份量”这句话让我感动,总理生活十分简朴,这让我感到总理形象高大。
  (出示句子,生齐读)
  师:花生米到底有没有增加?有同学说增加了,有同学说没有增加,应该各有理由。
  生:应该有,既然绿茶增加了,花生米应该也有增加。
  生:这里实际上是增加,只是增加数量很少。
  生:我认为花生米没有增加,因为花生米可以数得清颗数。
  生:我不同意,数得清颗数并不代表没有增加,有增加了还是很少,可见总理平时一个人的时候就更少了。
  (多媒体删去好像,生齐读)
  生:这句话是说没有增加。(多媒体加上“好像”一词)
  生;“好像没有增加”,实际上是增加了。
  师:这然话能理解吗?下面我们看一句话。
  (多媒体出示句子:周总理的工作虽然是劳苦的,但是他的生活却很简朴。)
  师:这句话中出现了一个关联词语是“虽然……但是……”它有什么作用?
  生:它起转折的作用。
  生:它把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简朴形成鲜明的对比。
  师:课文中也有很多类似的句子,请你找出来,用这个关联词语说一句话。
  生1:虽然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但是室内陈设极其简单。
  生2:文件虽然很多,但是总理还是一丝不苟地审阅。
  生3:虽然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但是夜宵却十分简单。
  生4:虽然总理工作了一夜,但是他一句怨言也没有。
  生5:虽然已是深夜了,但是总理还在批阅文件。
  师:目睹了总理工作的一夜,作者的内心异常激动,他想说些什么呢?(指名一学生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谁来评评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样?
  生:她没有把作者的激动心情读出来。
  师:相信你能把它读好,试试看。(生读)
  师:读得怎样?
  生:很好。他把感情读出来了。
  生:他读出了对总理的崇敬、爱戴。
  师:怀着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就能把这两段话读好。不信,同学们试试看。(生练读)
  [师范读,生评价后齐读]
  师:文中有一个词是“高声”,所以同学们如果能再高声一点就更好了。(生再次齐读)
  师:文中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这位新中国的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平易近人;勤政爱民;爱民如子;严于律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作风严谨;兢兢业业……
  师:这就是我们的总理,他尽职尽责,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带着这样的心情,让我们看一段录像。
  (五)升华情感。
  [生观看总理慰问灾区人民的录像]
  生:我感受到总理十分关心人民群众,把百姓看成自己的亲人。
  师:是啊,总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想别人之所想,急别人之所急,在1974年身患癌症的时候,总理工作时间表是这样安排的。
  [生观看总理工作时间表]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里肯定有很多话要对总理说,不用急,先用笔写下来,写下你此刻最想说的话。(生写感受)
  生1:看啊,这就是我们的总理,他日理万机、勤政爱民,我为有这样的总理而自豪。
  生2:总理,您这样通宵达旦地工作,我们看到眼里,疼在心里,周总理,我们爱你!
  生3:总理,你是我们的好总理,我们永远爱着你,尊敬你,想念你!
  生4:总理,我们敬佩您,敬佩你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敬佩您生活是多么简朴,熬夜工作,却只吃一点花生米。我被您的精神深深感动,周总理,我永远爱你,人民永远感谢你。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总理虽然没有舒适的工作环境,没有优越的生活条件,更没有丰厚的社会待遇,但是他却得到了我们的崇敬和爱戴,得到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让我们再来看一看上课时的这句话。
  [师生齐读《有的人》]
  师:是啊,总理虽然死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今天的课就快结束了,老师送给你们一个礼物——一篇文章作为课外阅读,藏在你们的书桌里面,回去好好阅读。

        --------------------------------------------------------------------------------
 
                        《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
                       龙海市榜山中心福河小学林建成中

  上完《一夜的工作》,那一幕幕的教学过程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
  一、重视情境的创设与气氛的渲染
  周恩来是中国的一大伟人,是中华人民的骄傲,但对于21世纪的少年来说,他们却是陌生的,如何拉近总理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和领会总理的伟大人格,这是我们一直思索的问题。于是,我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总理的文章,搜集有关总理的资料,并且在课前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电影片断,配上朗诵诗《周总理,你在哪里》,那悲壮的场面,那凄凉的声音,把学生引入了一个无限悲痛与眷恋的情境中,激起学生对总理的爱戴与崇敬,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抓住学生课堂表现中的精彩点,闪光点进行教学,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有一个细节,我印象十分深刻,在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时,有一学生说,总理工作很忙,日理万机。我当即眼睛一亮,说:“刚才这位同学用了一个词很好。”学生们马上齐说是日理万机。我并没有就此停下,而是继续启发,除了这个词以外,还有什么词也可以形容他工作繁忙呢?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通宵达旦、日夜操劳、夜以继日、不分昼夜、废寝忘食。”一连串的词语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深藏的巨大潜能。这是我先前备课时所没有预料到的。
  三、深入挖掘教材,不要拘泥于课文表面内容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有别于低年级,我们不能停留在表面课文的读懂,而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学《一夜的工作》,我让学生进行了多次想象、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如总理会思索些什么呢?你能为总理设计一顿美餐吗?你觉得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写下一句你最想对总理说的话。学生们的独到见解、精彩回答,其间迸发出来的思维火花,令我感慨万千。
  四、课堂上,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大胆地尝试,充分地交流,但拓展学生的思维与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存在着矛盾,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思索着。

         --------------------------------------------------------------------------------
 
                      《一夜的工作》课堂教学评析
                    龙海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高嘉添

  无论从教学设计或从实际课堂教学过程看,本节课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了“老教材、新理念”的特点。
  《一夜的工作》是一篇优秀的传统教材,收编在非课改年段人教版的第十一册语文教材中。执教者不因此而受拘束,从新课标要求出发,大胆设计,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目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整节课自始自终气氛活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会、质疑、答辩、交流和教师的适时点拨等教学过程,感受本课文本“从细微处见伟大、从平凡中见高尚”的特点。教师从语文学科本身的教学任务、特点、规律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但用自已喜欢的方式阅读,从字里行间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周总理的高尚品质,又学会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较好地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为老教材和非课改年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理念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实例。
  2、多媒体课件朴实无华、运用适时、事半功倍。
  执教者在本节课教学中,并没有过多地使用哗众取宠、不切实际的教学课件,只是精选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片断画面,配上柯岩撰写并亲自朗诵的诗词——《周总理,你在哪里?》为课前铺垫,音像结合、声情并茂,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为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创设了自然、必要、良好的情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在学生初步领会周总理“生活俭朴、工作劳苦”的高尚品质时,适时插播了周总理探访邢台地震灾区老百姓的简短录像和一张《周总理工作的一天》的时间表,有机地拓展了文本内容,充实了周总理的高大形象,加深学生对周总理高尚品质的认识,使学生对周总理的敬佩之情在此得到升华。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以及其所产生的附加值,在这一节课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同时也使我们从中得到了启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应当遵循“针对性、适时性”的原则。
  3、展现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的崭新面貌。
  执教者对新课程理念的感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我们可以从本节课的教学结构安排,领略执教者的风采:名言导入——自主学习——汇报交流——质疑问难——升华情感——总结照应——拓展延伸。教师角色转换理念切实得到落实,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过多的诠释和分析,有的只是点拨与引导、巡视学习小组与学生对话,及时掌握信息反馈。由于教师从真正意义上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学习,学得扎实、有较多的机会展示自我。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和“写下你最想对周总理说的话”两个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迸发出令人难以想象的火花。“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新课程理念自然、有机地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中。从而展现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的崭新面貌,让听课者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当然,在本节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较为明显的是:执教者深怕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有几处在学生未充分发表见解时,便急于打断其发言。不可否认:既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又要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当堂教学任务,确实是一大难题。如何正确处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才能熊掌与鱼翅兼得,那就权且作为我们今后探索的目标。相信通过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对这一问题一定会得出满意答案的。
  以上是本人对林建中老师执教《一夜的工作》课堂教学的粗浅认识,仅供参考。如有错误之处,恳请批评指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