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一年级 >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实录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水乡歌

二年级语文《水乡歌》案例
作者:刘军 宋健宁 出处:长江路小学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好“渠”字。
   3、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本课重点是:读懂、读好课文。认识生字,记住字形。
   2、课难点是: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录音磁带。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并查找有关江南水乡的相关资料,形成初步感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1、小朋友,你们去过水乡吗?水乡是什么样的,想去看看吗?(教师放音乐,出示水乡风光图,师轻轻地念课文,给图配上旁白。)
    点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氛围的营造,不是单靠教师的语言功力就能达到的,它还需要教者借助其他的教学手段、教学艺术,诸如音乐艺术、美术图案…
   2、学生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初读课文
   1、同学间互相推荐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水乡的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水多
      船多
      歌多
  三、细读课文
  (一)
    1、谁对水多的这部分课文感兴趣?就来读一读。
    2、指导读好问话、答话。
    3、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水多的呢?先读一读,小小组再讨论讨论。
      点评: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文章本身要有吸引力以外,还应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使学生能真正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此我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恰时采用小组讨论,多让学生各抒已见,多听学生意见,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想法随时发表,使生与生、师与生默契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
    4、根据学生学习汇报情况,教师相机出词:“渠”以及“水渠”的课件。
      指导读“千条渠”“万条河”“一个连一个”等词语,感受水乡水多。
    5、教师在学生学习基础上再次渲染情境,和学生一起读读这段再次感受江南水乡的水多。
  (二)
    1、谁对船多的那部分内容感兴趣,就来读给大家听。
    2、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并根据学习情况相机出词:“驳”以及“驳船”的课件。
      “像”,为什么说“白帆片片像云朵”?说说你的看法,小小组交流。
    3、教师在学生学习基础上再次渲染情境,和学生一起读读这段再次感受江南水乡的船多。
  (三)
    1、课文最后一部分讲了歌多。自己小声读一读,能不能读懂?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来研究。
    2、学生读后,质疑:“什么是新生活?”
     “新生活能唱吗?”
     “歌怎么能往箩里装呢?”
     师:同学们很会提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边读书、边讨论你们提出来的问题。“生活”是什么意思,小朋友都懂,在“生活”前面加了个“新”字,说明生活的怎么样?
     生: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生:生活改善了。
     师:(引导学生读书、看课件、回忆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你们从哪里知道现在水乡人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生活改善了呢?
     生:我从课文前面讲了“千只船、万只驳,飘满湖面飘满河。”可以想象出水乡人忙碌的场景,不难看出他们生活改善了。
     生:《大海》那课有一句话可以用在现在水乡人身上——“摇过去白帆点点,摇过来鱼虾满船。”
     师:学习后面的词语能主动结合前一段课文,甚至将前面学过的课文联系起来,是我们理解字词的好方法。
     生:我从图上看出,水乡人现在盖上了新楼房,知道他们生活富裕了。
     生:我还看到楼房旁边架起了电线,说明他们已经通上了电。
     师:你知道以前水乡人住的是什么房子吗?
     生:我听爸爸说,他们小时侯住的是瓦房。
     生:我在电视上看到,水乡人以前住的还是破草房呢。
     师:从住房的变化可以看出水乡人生活的确有了改善。这就是他们的——
     生:新生活!
     师:除了住房有变化,水乡还有哪些变化呢?
     生:我来补充刚才××同学说的,水乡通了电,不仅用上了电灯,还用上了电冰箱、大彩电,甚至有的人家还买了电脑呢!
     生:我课前查找了有关资料,现在水乡人养鱼技术越来越棒!养的鱼数量多,品种多,运到城里还能卖个好价钱!
     师:对!这就是科学养鱼,产量高,品种优。
     生:以前水乡人到什么地方去办事一般靠步行,现在用上了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甚至有的人家还买了私家车!
     生:我很小的时候,穿不上的衣服都送给我乡下的表弟,现在小表弟已经不接我的衣服了,他妈妈给他买了很多漂亮衣服。有一次,衣服买大了,表弟还把它送给了我。
     师:是啊,水乡人的衣、食、住、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水乡人的——
     生:新生活。
     点评:对“新生活”一词理解分三步。第一步仅从字面上理解,重点在“新”字上下功夫;第二步借助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自我结合课文语境,进一步理解“新生活”;第三步完全放手让学生学习,自己去发现、去领悟“新生活”一词深刻含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师:其他两个问题能解决吗?小小组讨论交流。
     生:我们知道“唱咱水乡新生活”的“唱”就是“歌唱”、“赞扬”、“夸奖”的意思。
     生:我们知道说“歌往箩里装”,是来说明歌多的。
    3、齐读全文。
  四、学习字词
    1、带拼音读词。
    2、去拼音读词。
    3、你记住了哪写字的字形,说一说。
  五、指导写字
   1、描红。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写好“渠”字,通过演示课件,帮助学生体会写好这个字右上方的“巨”字的竖折和下面“木”的一竖出头是个关键。

                      第二课时
  一、背一背课文
   1、和学生一起回顾课文。
   2、自己找一个合作伙伴,试着把课文背一背。
   3、你对那一段感受最深,就大胆站起来把这段背背。
     点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这样使学生在探讨和交流中学习心得得到共享,情感得到共鸣,激发了学生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了主动参与的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给他们创造了展现个性的机会,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字词积累
    开展扩词比赛。
  三、说一说
    水乡除了“水多”、“船多”、“歌多”,还有什么多?想一想,试着学着课文的样子说一说。
  四、写一写
    将第一课时没写完的字在习字册上认真写完。
  五、查一查
    还有哪些赞美祖国、家乡的诗?请同学们查一查,有机会大家进行交流。
    点评:著名的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从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有30%来自课内,70%得自课外。具体的比例各人可能有所不同,但课外的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这一点在每个人的经验里都是一致的。因此,从“大语文教育观”出发,构建开放型的语文课堂应市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点。所谓“大语文教育观”,就是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点。

  综合评述: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当前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倡导自主学习已成为新的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一大亮点。在《水乡歌》一课,我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一、创设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不盛气凌人,居高临下,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才能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气氛环境。
  二、鼓励质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路,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再经过教师的精心引导,让学生读、思、议,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思中有所认识,在思中找出问题的所在,在思中理清问题的脉络,使学生在议中充分交流探究,在议中寻得解决问题的门路,在议中得到共同提高。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提高自主阅读质量。
  学习是学生的内部行为,因此不但要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的教学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充分、自主、全面发展。
 
《水乡歌》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蔡玮
  
  教材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1课
  设计理念:
    围绕大江小学校“三读三问一写”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根据年段特点,采用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升华。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平实课堂。
  教学目标:
   1. 随文认识“渠、驳”。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感悟水乡的“水多、船多和歌多”,体会水乡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4. 试着仿写诗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水乡的“水多、船多和歌多”。
    难点:理解“歌为什么要用箩装”和“新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家乡的资料,了解重庆的特点。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孩子们喜欢唱歌吗?
  孩子们懒洋洋地说:喜欢——
  师微笑:看来不是真的喜欢,声音都显得没有激情。
  孩子们开始有了笑意,很干脆地回答:喜欢!
  师:那么平时都喜欢唱什么歌呢?
  全场寂静,一个孩子把手举起来又立刻放下去了。
  师继续开玩笑:啊,放心,不会让你现场表演。你只需要告诉我们歌曲的名字。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
  生一:《别看我只是一只羊》
  师点评:这也是我儿子很喜欢的一首歌。你声音真洪亮,如果可以把话说完整就更棒了!
  生二:我喜欢……
  师点评:瞧,这孩子回答问题多么完整,看你这么自信,就知道你唱歌一定十分动听。
  生三:我喜欢唱《去郊游》。
  师点评:我也非常喜欢唱这首歌,你能带着我们唱一唱吗?
  生三起音,全班高声合唱起来。第一段结束后,在我的示意下大家愉快地跟着节奏拍起手。
  师点评:太好了,你们从最开始惧怕唱歌,到现在能大胆地放声歌唱,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进步啊,把掌声送给自己!
  师:每当放声歌唱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生一:我觉得很高兴。
  生二:我觉得很开心。
  师小结:是啊,歌曲总是能令我们心情愉悦。关于唱歌咱们就先谈到这里,等会我们上课再接着聊。
  【感受:这是一个比较拘谨的班级遇见陌生老师后典型的反应,没有响应的热情,也缺乏基本的自信,更没有多少沟通的能力。我努力在这短短3分钟时间里挖掘他们的自信心,并且把课堂从冷逐渐捂热,效果比较明显。】
  一、引入课题:
  师:.刚才我们谈到了歌曲,而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将要共同学习一首诗歌《水乡歌》,谁能读准这个课题?
  生一:水乡歌
  生二:水乡歌
  生齐:水乡歌
  师:大家的翘舌音都读得很准,那么读完课题,你们知道这是一首关于哪里的诗歌吗?
  生一:这是关于水乡的诗歌。
  师:对,水乡是什么样的呢?(点多媒体出示水乡图)谁愿意来说说,水乡是什么样的呢?
  生一:水乡是很美的地方。
  生二:水乡的房屋很高,看上去很豪华。
  生三:水乡的树木很多,到处空气都很清新。
  生四:水乡的水很多
  ……
  师:是啊,水乡水多,环境优美,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课题吧!
  生带着微笑齐读:水乡歌
  师:这么美的水乡,在水乡人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请孩子们打开课本130页,自由地去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感受:经过课前谈话阶段后,孩子们回答问题明显积极了许多,许多孩子的脸上开始流露出愉悦的神情,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读准课题到读好课题的这一训练,使孩子们初步有了美读的概念。】
  二、初读课文
  师:哎,有没有被课文中的生字难住?(小老师教,大家齐读,开两列小火车读词语)
  真行啊,短短几分钟把生字读得这样熟悉。那把汉字送回家,还能认识它们吗?
  学生齐答:能——
  师:请三个能干的孩子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孩子边听边想,在水乡人眼中,水乡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水乡的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
  师:他不仅在认真听同学读,还在积极思考,一下子找到了水乡的第一个特点——水多。
  生二:水乡的船也多。
  师:这个孩子就更加会归纳,把水乡的特点用更加简洁的两个字说清楚了。
  生齐:水乡的歌也多。
  师:这一次大家都能用最简洁的话来说出水乡的特点了,真了不起,为自己鼓鼓掌。(板书水多、船多、歌多)让水乡人最自豪的就是家乡这与众不同的三多。回头看看第一小节,哪些地方在写水乡的水多?
  生一:我发现“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在写水乡的水多。
  师:是啊,一个不起眼的“连”字使大大小小的池塘成了一片。你能读出这池连着池,塘挨着塘的景象吗?
  生二:千条渠,万条河在写水很多。
  师:瞧,这就是渠。它是人工开凿的水道,用来引水灌溉田地、浇灌庄稼。
  【感受:在这一部分中,我利用集中识字解决了大多数比较难读的字词,并且随文很自然地认识了“渠”,了解了它的含义。我觉得这样的识字方式效率很高,重点和难点也突破得很有力度,能保证教学时间。】
  师:在这六个字中,哪个字最能说明水多呢?
  生二:千和万。
  师:千、万都是很大的数字,那这里的渠、河真的有上千条,上万条吗?
  生三:不是真的有上千条,可能只有几十条。
  师:对,这不是实在的数字,它代表着成千上万,数也数不过来。比如夜空中的星星,也可以这样说——出示“夜空什么多?星多。,,颗颗星星像眼睛,一闪一闪眨不停。”谁愿意来补充?
  生一极小声地嘀咕:……
  师:你补充得太棒了,愿意站起来大声地告诉同学们你的想法吗?
  生一站起来自信地说:夜空什么多?星多。千颗星,万颗星,颗颗星星像眼睛,一闪一闪眨不停。
  师:他虽然补充得很好,也比刚才更加自信,但还是没有把星星撒满夜空的景象读出来,谁愿意再来试试?
  生二把手举得老高:夜空什么多?星多。千颗星,万颗星,颗颗星星像眼睛,一闪一闪眨不停。
  孩子们自发给予他热烈的掌声。
  师:他读出了夜空满是星星的壮观景象,看来只要读好这两个重要的数字千和万,一段话就读出味来了,谁能这样读好第一小节?
  生三摇头晃脑:家乡什么多?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
  学生再次自发给予他热烈的掌声,他在掌声中心满意足地坐下去了。
  师:多么会朗读的孩子啊!听着你的朗读,我似乎也来到了这波光粼粼的水乡。我发现这里的水不仅多,它还有着更加令人着迷的特点。再仔细地看看第一小节,别放过每一个字,你能发现吗?
  生一:它很绿。
  生二:它不仅绿,还很清。
  师:这个孩子用“不仅……还……”把水的两个主要特点说得清清楚楚,真行!这水又清又绿,而且还在阳光下微微地荡漾着。(板书“荡”)一个荡字,使所有的水都动起来了。在咱们水乡啊,处处都能听到渠水哗哗流淌,处处都能看到河水碧波荡漾,还有清澈的池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面对着这样的水,你想说什么?
  生一:我想说,水乡的水真美!
  师:这话真是说到水乡人心里去了!谁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水乡很美!
  生二:我想说,要是我在那里生活该多好!
  师:你对水乡生活充满了向往,那把你的向往读出来吧!
  【感受:从最简单地想象填空,努力读出水多的感觉,到后面孩子们能通过想象感悟水的清、绿,并能各自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效果是惊人的。几乎不能相信,这是开课时那群特别羞涩的孩子。】
  三、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节:
  师:随处可见的河流,纵横交错的沟渠,水,就这样淙淙地流着,流进水乡人的生活,带来百舸争流,千帆并进的奇景。听老师读第二小节,并听边想,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一:我仿佛看见了无数的白帆像白云一样。
  师:为什么说白帆像云朵呢?
  生一:因为白帆是白色的,云朵也是白色的。
  生二:因为白帆很多,云朵也很多。
  师: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其他的相似之处吗?
  学生集体沉默……
  师神情朗读最后一句:“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还发现了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生三:因为白云在天飘来飘去,而白帆也正好在水面上飘来飘去。
  师:是啊,瞧,一个飘字又把满湖满河的船只写活了。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个飘字。碧蓝的水面上到处是雪白的帆,多动人的景象啊,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读完这一小节,你还仿佛见到了什么?
  生一:我仿佛看见了很多很多的船。
  师:哪里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生一:千只船,万只驳。
  师:还是千和万啊!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也看见这样的奇景吗?在这千千万万的船只中,有一种船很特别。学习“驳”,“驳”也是船的一种(出示课件),好几条装满货物的船拴在一起,由拖轮在前面拖着向前行驶。这样多的船只在水面上行驶,它们在忙着做什么?
  生一:拖货。
  生二:搭人。
  师纠正:那叫作装载乘客,你再说一次。
  生二:搭人。
  师再次纠正:没关系,咱们不用四川话说这意思,再跟老师学一学,这样的行为叫装载乘客。
  生二:它们在装载乘客。
  生三:它们在忙着打鱼。
  师:水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们,每一艘都装满了忙碌而又充实的水乡人。无论是拉货、载客,还是在撒网捕鱼,水乡人都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生活,创造财富。多么勤劳的水乡人,多么忙碌的水乡生活,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这人杰地灵的水乡吧!(引读)
  【感受:这一部分依然是采取逐字逐句理解的方法,带领着孩子们走进文本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品味水乡生活。我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重点关注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多角度思维的能力训练,并努力使稍差的孩子也得到锻炼。】
  (二)学习第三节:
  师:在这美丽的山水间,在穿梭的船驳间,水乡人民的歌声也此起彼伏。他们在唱什么呢?
  生一:他们在唱水乡的歌。
  师:家乡的歌唱不完。
  生二:他们在唱自己的劳动果实。
  师:丰收的喜悦在歌声中传递。
  生三:他们在唱水乡。
  师:唱水乡的什么?
  生三:唱水乡的新生活。
  师:是啊。水乡人民爱水乡,更爱水乡的新生活!他们过着怎么样的新生活?
  生一:他们的房子大了,楼房高了。
  师:劳动致富啊!
  生二:他们身边的树木多了,到处都是绿油油的。
  师:难怪他们要动情歌唱了,这是一处世外桃源啊!
  生三:他们的科技发达了,医学进步了。
  师:看来光是财富还远远不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生四:他们的船上装满了鱼,每个人都能吃得饱饱的。
  师:这才是真正的鱼米之乡呢!孩子们,你们勾勒出了一幅多么和谐、美好的水乡新生活图。瞧,这就是他们的新生活。(出示图片)唱不完的千首曲,唱不尽的万支歌,装满一箩又一箩。为什么歌声竟然会装满箩筐?
  生一:因为这些歌很多。
  生二:因为他们心情很愉快,所以就在不停地唱歌。
  生三:其实箩筐里装的是鱼,鱼多了,他们就丰收了。他们就开始唱歌。
  师:说是歌,不如说是欢乐与幸福,这欢乐装满了箩,这幸福盛满了筐。
  此时,水乡歌已经不再仅仅是一首歌曲,而是凝聚着水乡人对家乡的神情,对家乡的热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自豪与情感一起再来读一读最后一节。
  【感受:这一部分没有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讲解,而是通过孩子自由谈读后的体会,教师不断引导、点拨的方法,使孩子们逐渐读懂最后一节,并点燃他们的激情。】
  四.扩展学习:
  师:假如你就是水乡的儿女,看着这美丽的风光,看着父辈们早出晚归,你有什么感受?
  生一:我会为我生长在这里,感到格外高兴。
  师:我骄傲,我是水乡人。
  生二:我会因为爸爸妈妈天天努力工作而很感动。
  师:勤劳善良的水乡人养育了你这样会感恩的孩子。
  生三:我喜欢这里的风光,这里很美,又很安静。
  师:是啊,水乡风光美如画,谁不为它陶醉呢?
  生四:我要是看见爸爸妈妈那么辛苦地工作、挣钱,我就会想给他们唱一支歌。
  师:你也想唱歌了,难怪水乡处处飘荡着歌声啊!
  ……
  师:水乡的水呀静静地流,水乡的船呀悠悠地飘,水乡的歌呀尽情地唱,生活在这里的人多么幸福啊!让我们拿起书,再好好地读一读《水乡歌》,读出咱们水乡人的快乐,读出水乡人的幸福吧!
  全班深情朗读。
  师:谁不爱自己的家乡,我们的家乡在哪里?
  全班哑然。
  生一:我的家乡在贵州。
  师:现在你住在重庆吗?
  生一:是的。
  师:欢迎你来到重庆,希望这里成为你的第二故乡,并深深地爱上它。
  生二:我的家乡在中国。
  师:不对,中国是你的祖国。你是哪里人?
  生二:重庆人。
  师:对了,那么重庆就是你的家乡。请跟我说,我是重庆人,重庆是我的家乡!
  生二:我是重庆人,重庆是我的家乡。
  全班学生齐说:我是重庆人,重庆是我的家乡。
  师:那么,知道重庆什么多吗?
  生一:重庆山多。
  生二:重庆树多。
  生三:重庆人多。
  生四:重庆楼房多。
  生五:重庆桥多。
  生六:重庆车多。
  生七:重庆花多。
  ……
  师:好,你们对自己的家乡都非常了解,那试一试,把你想到的重庆特色填入下文中。
  出示句式:
  重庆什么多?
  _____多。
  千_________,万_________。
  【感受:学文本是为了用好祖国文字,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学他乡的美景是为了歌颂自己的家乡,我在这一版块悄悄地把对他乡的赞美转移成为对重庆的由衷赞叹,使学生内心深处对家乡的爱被唤醒,并且努力创作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后来在展示时,精彩纷呈,成为课堂上一处亮丽的风景。】
  五.小结全课。
  谁不爱自己的家乡,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希望一首首家乡的歌能唱得更响亮,唱遍大江南北,唱遍四面八方。

  课后反思:
  一.我比较喜欢这一节课。短短四十分钟,我真实经历了一个班的学生从冷到热的过程,从仅仅几个孩子发言到全班孩子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这个活过来的变化令我欣喜。再次证明,只要相信孩子,不气馁,不放弃,始终肯定他们的回答,表扬他们的发现,孩子是能够快速成长的。
  二.在研究这一节课时,我就先从抓灵魂入手,找准课文是为“热爱家乡,赞美家乡“服务的。然后我费心思去思考如何把水乡与重庆做一个结合点,使孩子们在充分学习水乡歌的基础上,自然地来赞美咱们自己的家乡——重庆。但令我惊讶的是,孩子们居然不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我觉得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超越学习本身。所以我一反常态,不再顺着他们的答案走,而是明确告诉他们那些答案是错误的,并满含激情地带着他们连说两遍“我是重庆人,重庆是我的家乡”。我觉得这样的指导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老师的主导不能因为孩子是主体就胡乱让步。
  三.在本课中,对学生的点评成了推进教学的重要手段,现在也是我在着力研究和感到着迷的一个方式。我觉得很自然,很放松,而且孩子乐于接受,运用得好的话完全可以做到教学无痕。但是我现在功力还差得远,所以这应该是我以后要坚持的一个方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