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四年级 > 人教版课标本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实录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可爱的草塘

依据教材实际 设计不同教法
——刘克《可爱的草塘》教学纪实与评析
作者:钱芹书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什么样的地方叫草塘?
  生:长满野草的低湿地叫草塘。
  师:课文中写的是哪儿的草塘?
  生:文中写的是北大荒的草塘。
  师:那么,这北大荒的草塘究竟可爱在哪儿呢?我们现在来学习课文。同学们先默读第一段,然后说说“我”初到北大荒时有什么感受。
  生:“我”初到北大荒时感到一切都不习惯。
  师:用小丽的话说就是——
  生:“呆腻了。”
  师:怎么理解“呆腻了”?
  生:“呆腻了”就是呆得厌烦了。
  师:(板书:厌烦)“我”为什么呆得厌烦了?
  生:是因为“我”对北大荒还不够了解,觉得这儿没意思,所以感到厌烦了。
  师:说得对。而正在“我”闲得无聊时,小丽提出到野地里去散散心,“我”欣然同意了。那么,随着“我”的所见所闻,“我”的感受又有什么变化呢?我们来看第二段。(指名读第二段)
  师:这段主要写什么?
  生:这段主要写草塘的景色。
  师:(板书:草塘)文中的哪句话概括出了草塘的特点?
  生:“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师:如果用两个字概括就是——
  生:(齐)大、美。
  师:(板书:大、美)文中哪儿写草塘的大?
  生:文中的比喻句“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是写草塘的大。
  师:那么谁能联系大海来说说草塘是怎样的大?
  生:大海非常辽阔,一望无际,这草塘也是辽阔无边的。
  师:当你站在海边向远处望时,给你的感觉是——(教者打手势启发学生思考)
  生:水天相接。
  师:这草塘怎么样呢?
  生:也是水天相接。(多数学生笑并举手)
  师:哟,是水天相接吗?
  生:(自己纠正)不,应该是草天相接。
  师:对。同学们看看课文哪句话是在写“草天相接”?
  生:“浪花……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师:这草塘可真大啊,像大海那样一望无际。那么文中的“浪花”指的是什么?
  生:“浪花”是指那生长得十分茂盛的草。
  师:你们把作者描写风吹草动的词画出来。
  生:我画的词有:“欢笑”、“翻滚”、“涌向”。
  生:我还为他补充一个词,“赶着”。
  师:好。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些词的?先说说草怎么会“欢笑”?
  生:我认为风吹草动,草就互相碰撞、磨擦,发出“哗哗”的声音,像是在欢笑。
  师:这是什么写法?
  生:这是拟人写法。
  师:好。把下面的几个词连起来说说。
  生:(边说边打手势)当风吹来的时候,这草塘里的草一起一伏的,就像海上的波浪那样翻滚着,而且是层层叠叠不断地向远处滚去,所以是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师:你说得真好。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部分,体会一下这草塘的大和美。(自由读后,教师又要求齐读,并要注意重点词语。)
  师:作者在这部分中通过几个动词把草塘写活了。这是什么描写?
  生:这是对事物的动态描写。
  师:说得对。你看看作者是抓住了草塘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生:作者抓住了草塘颜色的特点,也就是抓住“绿”来写的。
  师: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语句来描写草塘的“绿”?
  生:(读)“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
  师:啊,举目一望,这草塘绿得那么旺盛,绿得那么有生机。再由近及远地看,草塘的颜色怎么样?
  生:(读)“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
  师:这满塘的绿草,为什么绿得不一样呢?
  生:我认为是光线的问题,光线强的地方颜色就鲜艳一些,反之就暗一些。
  生:我认为是风吹过草塘,草一起一伏,颜色就发生了变化。
  师:如果按照你们的说法,课文中应写成“·有·的呈鲜绿色,·有·的呈翠绿色,·有·的呈墨绿色”。可是课文写的是:“近处的”,“远一点儿的”,“再远的”……是有层次的。再想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学生先是沉思,而后举手。)
  生:我认为是视觉关系。
  师:思路对了,接着说。
  生:我们看近处的草颜色浅些,看远处的草颜色就深些。
  师:说说什么原因。
  生:我们看近处的草看得很清楚,每一片叶子都呈现在眼前,所以那颜色是鲜绿的;而越远处草就越密集,颜色就越深。
  师:嗯。你们看,作者是通过仔细观察,才写得如此生动形象。而这一色彩的微妙变化把草塘的整体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组成了草塘那特有的画面,使整个草塘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谁愿意读读这几句,要表现出这草塘的美。(生读“仔细瞧……跟蓝天相接”。)
  师:读得比较好,应该把写颜色的词语的重音读出来,谁再读一遍。(生读一遍,读得很有感情。)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好,有感情。
  师:好,我们就像她这样读。(生齐读,很有感情。)
  师:啊,同
  学们都读得很有感情,说明你们也喜欢这美丽的草塘。所以“我”目睹了这美丽的草塘后,情不自禁地说——
  生:(齐)“这草塘真美啊!”
  师:“情不自禁”怎样讲?
  生:“情不自禁”的意思是激动的感情自己抑制不住。
  生:它是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师:那么“真美氨这是作者发出的由衷的——
  生:赞叹、赞美……
  师:(板书:赞美)可小丽却认为“我”来得不是时候。她认为什么时候最好呢?都讲了哪几件事来说明的呢?同学们默读第三段。
  生:(默读后回答)小丽说北大荒的春天和冬天最好,因为春天可以用瓢舀鱼,冬天可以捉野鸡、逮狍子。
  师:(板书:春天、冬天、瓢舀鱼、捉野鸡、逮狍子)课文中的哪句话把这三件事都写进去了?读一读。
  生:“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师:结合课文,说说这三件事是怎么回事?(学生纷纷发言,不但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还谈了这句话和全段的内在联系。)
  师:好,学到这里,你能不能用一组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说一句话,概括出这两段的内容。
  生:草塘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
  师:(板书: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还可以怎样说?
  生:北大荒的草塘不仅美丽而且富饶。
  师:说得很好。也正因如此,小丽自豪地说——
  生:这北大荒的草塘好得“就是哪儿也比不上”!
  师:小丽的情感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也觉得北大荒神秘莫测,乐趣无穷。而这北大荒的夏季到底怎么个好法呢?我们来看第四段,默读后说说“我”又看到了哪几处景物。
  生:“我”又看到了水泡子和小河。
  师:(板书:水泡子、小河)水泡子有什么特点?
  生:水泡子里的鱼多。
  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鱼多?
  生:从“挤挤挨挨”这个词看出鱼多。
  生:从“我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小丽不住地往篮子里拾”这句话看出鱼多。
  师:你抓的词是——
  生:两个“不妆。
  师:好,还有吗?
  生:“我不禁惊叫起来:‘啊,这么多鱼!’”这句话也说明鱼多,如果鱼不是特别多,他不会惊叫。
  师:这是从“我”的感受上看出鱼多。
  生:从“筷子长的鲇鱼,手掌宽的鲫鱼”看出鱼多。因为这是个不大的水泡子,却有好几种鱼,所以说鱼很多。
  生:我从“波光粼粼”这个词看出鱼多。
  师:你具体说说看。
  生:这个水泡子里的鱼多,把水面搅得动荡起来,再加上鱼鳞的闪动,在阳光的照射下,水面上就会波光粼粼的。
  生:从“逮”这个词看出鱼多,他不用任何工具,只用手就能捉住鱼,说明鱼很多。
  师:鱼这么多,这么好逮,以至篮子装满了,“我”才恋恋不舍上了岸。“恋恋不舍”怎么讲?
  生: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师:(板书:留恋)“我”对北大荒的草塘的感情更进一步了,而“我”上了岸又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一条小河。
  师:读读书上的句子。(生读:“我举目四望……出现在我的眼前。”)
  师:“奇迹”怎么讲?
  生:想象不到的事情。
  师:这条小河什么地方令人想象不到?
  生:它是隐蔽在芦苇中的一条小河,令人想象不到。
  生:它是那么清澈,令人想象不到。
  师:(板书:清澈)读读写小河清澈的句子,并说说这是什么句式?强调什么?
  生:(读句子)这是排比句式,强调小河的清澈。
  师:谁再来读读这个排比句,注意突出小河清澈的词语要重音朗读。(生读排比句)
  师:这小河美吗?
  生:美!
  师:奇吗?
  生:奇!
  师:那好,我请一名同学来读这个自然段,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同时要想象一下这美丽的画面。(指名读这一段)
  师: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我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是草塘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河中倒映着绿草、蓝天和白云。(师打开投影仪,出示画面。)
  师:是和这画面一样吗?
  生:嗯,差不多。
  生:老师,我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比这还要美。
  师:哦,那么你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生朗读,特别有感情。)
  师:看来你脑海中的画面的确很美。同学们拿好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生齐读)
  师:面对这清澈的小河,我忍不转—
  生:“想捧起……痛痛快快地洗一洗脸。”
  师:但是——“我犹豫了”。“犹豫”怎么讲?
  生:“犹豫”就是拿不定主意。
  师:“我”为什么犹豫?
  生:因为“我”生怕弄坏眼前这幅美好的画卷。
  师:“生怕”的近义词有哪些?
  生:有“恐怕”、“很怕”。
  师:课文中为什么用“生怕”而不用其他词呢?
  生:因为“生怕”表达的程度比其他几个词表达的程度深。
  师:“我”为什么怕到这种程度?
  生:因为“我”太喜欢这条小河了。
  生:因为“我”已被这条小河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了,所以生怕这美景被破坏了。
  师:说得真好。(板书:陶醉)联想一下全文,“这幅美好的画卷”仅仅是指这条清澈的小河吗?
  生:它指的是整个草塘的景物构成的一幅美好的画卷。
  师:“我”愿这美景永远呈现在眼前,留在自己的脑海中,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表达了对草塘无比喜爱和留恋的思想感情。
  师:“我”仅仅是喜欢草塘吗?
  生:我认为全文表达了“我”对北大荒的热爱和留恋的思想感情。
  师:这也就是这篇课文所要表达的——
  生:中心思想。
  师:好,同学们放下书,看黑板。我们一起根据板书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可爱的草塘风情画。贯穿全文的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对草塘不断认识的线索,是一条“明线”;另一条是“我”对草塘的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互相渗透,使景与情步步升华,证明了北大荒的草塘——
  生:(齐)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师:的确是个——
  生:(齐)可爱的草塘。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评析】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课文要有不同的教法,对一篇具体的课文也要根据各段的语言和内容的不同情况有所侧重地去设计教法。在这方面,刘克老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例如:第一段,刘老师根据课文开头内容简单、语言浅显这个情况,通过提问,侧重使学生了解“我”初到北大荒的感受(呆腻了,没意思)。同时,用问题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这一段是略讲,处理得很恰当。第二段,课文的内容主要是写草塘的景色。写景色离不开描写的词语,因此,刘老师根据这个情况,侧重让学生抓住形容的词语,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去感受草塘的美丽。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找出了“浪花、欢笑、翻滚、涌向、赶着、情不自禁”等词语,并理解了这些词语所指的事物,从而获得了对草塘的总体感受:大、美。第三段,课文主要是总括叙述北大荒物产丰富,是第二段的进一层发展。根据这个情况,刘老师侧重让学生理解“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一句的含义,同时通过造句练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段和第三段之间的递进关系,培养了理解课文内在联系的能力。第四段,课文主要是通过写捉鱼的情景,体现北大荒物产丰富。根据这个情况,刘老师侧重引导学生找出写鱼多的语句,通过分析,体会物产丰富。学生找出了“挤挤挨挨”、“筷子长的鲇鱼,手掌宽的鲫鱼”等语句,进一步体会到草塘的美,北大荒的确是物产丰富。在理解词句、掌握内容、体会感情的同时,刘老师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把理解的东西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印证、强化了理解。此外,在这段教学中,刘老师还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启发学生理解了比喻句、拟人句和排比句的作用,学习了语言表达的方法。这些教学设计,都是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而定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阅读教学有其基本的原则,但要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侧重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因文而异,切忌千篇一律。
 
  支玉恒教学实录——《可爱的草塘》
作者:支玉恒 广西桂林公开课
  
              【第一课时】第一部分

  师: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板书课题,但把“塘”字故意写错)对我写的课题有意见吗?
  生:老师的“塘”字写错了。
  师:哟,怎么错了?
  生:您的那个“塘”字,右边“唐朝”的“唐”字中间,您右边和下边都没有出头儿。
  (教师在学生指出的地方修改)
  师:他说得很对。汉字中有许多字都有这个结构(教师写“肀”)如严肃的肃、君子的君、建设的建、纪律的律等等。大家记住,这也是一个小小的书写规律:凡是有一竖穿过这样结构中的许多横,那这个结构中间的一横,往往在右边出头,一竖下面也要出头。要没有一竖穿过,中间这一横就不出头,如“雪”字的下面、“录”字的上面等。
  (教师又在课题中“草塘”二字下面画圈)
  师:这个“草塘”是什么东西?(笑声)
  生:草塘就是草原。
  师:啊,就我所知,这草塘可不是草原。草原是在我国的内蒙古等一些地方。广阔的原野上长满了牛马羊爱吃的草,牧民们骑着马在草原上放牧,搭蒙古包在草原上生活。可这草塘,按课文里说的,可
  不像是这样。
  生:草塘大概就是长满了草的池塘。
  师:池塘我知道。人们挖一个塘,灌满水,用它养鱼或是种荷采藕。但你这个塘,一不养鱼,二不种荷,就让它长草,还要长满,这个主人是不是有点傻?(众笑)不过,多亏你发言中用了一个“大概”,可见你也不十分肯定。对吗?
  生:是的。
  生:我想草塘就是有一片草地,里面好像有不少水塘吧?
  师:你这个发言很聪明。第一,你用问话的形式发言,最后答案等着我表态(笑声);第二,你避开了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池塘”二字——池塘好像是人开的,“水塘”就不一定了,不会再跑出来一个傻子;(笑声)第三,从你的答话中可以听出来,你是读过课文后吸收了课文里的一些知识。我说得对吗?
  生:(笑了)对。
  师:这草塘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沼泽地。我去过东北,从西边的齐齐哈尔坐火车一直往东走,到哈尔滨再往东走,过牡丹江还往东,这么大片的土地中,除了城镇,有许多地方都是大片大片的沼泽地,也叫湿地。上面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芦苇、蒲草,有的地方这些草就长在水中。这些地方还开辟了丹顶鹤的养殖保护区,真的很美。你们想,这和内蒙古的草原是一回事吗?
  生:不是。
  师:东北的这大片沼泽地,过去叫什么?(生无言)课文中有一个词,在北方,面积挺大的……
  生:(齐)北大荒。
  师:对,北大荒。解放以后,有许多有志青年到北大荒去开垦、播种。北大荒黑土地非常肥沃,所以人们说,北大荒现在已经变成了什么,知道吗?
  生:听说是北大仓。
  师:对,我们今天学的“可爱的草塘”就是发生在北大荒那里的事。大家读过课文没有?
  生:读过了。
  师:读了几次?
  生:一次。
  师:还想不想读?
  生:想读。
  师:想读我们就读,自己先读一次,怎么读都可以。可以默读,可以朗读,可以同桌一块读,也可以小组读。但不管怎么读,你读完以后要有话说。说什么,我也不管。我想你不会站起来说你放学回家想吃什么饭吧?(笑声)好了,大家开始读吧。(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辅导)
  师:看样子差不多都读完了,有话要说吗?
  生:我读了课文后觉得草塘真是个好地方,有那么清的水,草也很绿,还有好多鱼。
  生:作者去草塘作客,他爱上了这个地方。
  生:我不知道棒打狍子是什么意思,那些狍子干什么去了,为什么用棒子打它?能打住它吗?
  师:你提了一个问题。好,你先记住你的这个问题,看上完课能不能解决。如果快下课了,你还不明白,你再举手说,“老师我提的问题您还没解决呢!”行吗?(生答:可以)
  生:野鸡为什么往饭锅里飞?(笑声)
  师:哈哈,这些鸡可能要舍已为人吧!(众笑)不用着急,这个问题你一会就知道了。
  生:我有一点看不懂,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究竟想写什么?是写草塘美丽呢?还是写他喜爱这个草塘?
  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水平很高。我们呆会儿要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生:我还想说一点,这个草塘物产很丰富,有鱼、有狍子,刚才王文问的狍子干什么要用棒子打它?我认为是猎人不用枪,用棒子去打狍子,说明这里的狍子很多,很善良。(笑声,师插话:“啊,善良就打它,这不是欺负老好人吗?”众笑)这是物产丰富。
  生:老师,我看了书上的插图,那草那么高,那么密,密密麻麻的,人还能进去吗?那不迷失方向吗?
  师:你真是个可爱的孩子,能替别人着想。(笑声)别担心,当地人总会有办法的。原始大森林人都敢进,这一丛丛的芦苇能把人吓住吗?好了,大家说了一些,说得还可以,特别是那位女同学提的问题,提得特别好。她说这篇文章究竟是要写什么,写草塘还是写作者喜爱草塘。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是写草塘的美丽富饶。以前我们学过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都是这样写的。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见解?
  生:我觉得这篇课文又写草塘的美丽富饶,又写作者爱草塘。因为草塘美丽富饶,他才爱草塘。
  师:你说的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不过我觉得有点别扭,照你这样说,那些不美也不富的地方怎么办?还爱不爱?不过这是另外一回事,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我也认为这篇文章讲草塘景也美物产也丰富。
  师:看来大家意见比较一致。多数同学都认为课文是写草塘景美物富的。我呢,有些不同的看法,但我先不说,我一说你们可能就都跟着我走了。我们先按大家的看法来试一试。如果能讲得通,那就说明大家的看法是对的。大家打开书,这篇课文虽然不太长,但自然段很多,很碎。只有几个比较大的自然段。但这几个主干性的自然段,基本上包容了课文的内容。那小而零碎的段落实际上只起一个连接作用,或是简短的对话。大家再浏览一下课文,把几个较大的、主干性的段落找出来,看它们各写了什么?
  (学生浏览课文,寻找大的段落)
  生:我一共找了六个段,它们都是三行以上的。(笑声)
  师:啊,你还有个标准——三行以上。(笑声)好吧,你先说第一个大的段落是哪一段?
  生:课文第一段就是。
  师:这一段中心意思是讲什么的?
  生:讲作者,不,讲“我”初到北大荒,一切都不习惯,带去的几本书……
  师:(打断)这样说太复杂了,简单地概括一下,他在北大荒呆得怎么了?
  生:(看书,找,突然醒悟)他呆腻了!
  师:对,这不就概括出来了吗?我把它记录下来。(教师在黑板靠边处写“呆腻”)知道什么叫“腻”吗?
  生:腻就是不想再呆下去了。
  师:为什么不想再呆了?
  生:他觉得没意思。
  师:大家看这个“腻”字是什么偏旁?
  生:月字旁。
  师:月字旁的字一般都跟什么有关系?
  生:和肉、人体有关系。
  师:对。你们吃过肥肉没有?就是那种这么厚的(用手做式)白膘子的肉,吃过吗?什么味道?
  生:太肥太油腻,吃不了几块就饱了。(众笑)
  师:那就叫“吃腻”了,不想再吃了。“我”在北大荒呆腻了,当然也就是……
  生:不想呆了。
  师:对,没意思,没趣味、无聊、对吧?再说,还有哪些大的段落?
  生:第5自然段也挺大。
  师:这一段讲什么?概括。
  生:这一段讲他看到了草塘,说草塘真美。
  师:我们概括为“景美”两个字。(板书“景美”)下面还有哪段?这次既要说是哪一段,还要直接把内容概括出来。
  生:还有第7段,写草塘富饶,什么都有。
  师:那就是“物富”了。(板书“物富”)
  生:第9自然段,也是讲物富。(教师板书“物富”)
  生:第14自然段,讲的还是物富。(教师板书“物富”)
  生:还有倒数第二自然段,也就是18自然段,这一段又讲景美。(教师板书“景美”)
  (此时板书出现如下字样:呆腻、景美、物富、物富、物富、景美)
  师:非常好,大家找到了六个主干段落,它们包容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正像你们说的,主要写了草塘的美丽富饶。可是你们仔细琢磨一下作者的思路,他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呢?先写一个呆腻了,第二写景美,下面一下子连续写了三个物富,最后却又写到景美。这样安排材料,弄得我们给课文分段都不好分。不信你们试着分分段!
  生:可以这样分段:第一,呆腻了算一段,然后景美算一段,三个物富算一段,最后一个景美是一段。
  师:你这样分段,从每段看,内容似乎很单一,各是各的内容。但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不把景美写到一处,搞得前一个景美,说了半天物富,又跑出一个景美,头绪是不是太乱了?
  生:呆腻是一段,它不能和别的段合并,下面景美和一个物富算一段,讲这里景美物也富,再后面两个物富和最后的景美是一段。也是写这里景也美、物也富。
  师:好像也有道理,但你的第二段为什么只包含了一个物富,再把第9自然段的物富也包含进去行吗?
  生:可以。
  师:这就是说,分段分到哪里都一样,怎么分都行,但分到哪里也都说不出什么根据,可见也有问题,或者是说不清楚道理。
  生:第一个呆腻单独算一段,以后的再分两段,一个景美和三个物富分一段,最后一个景美算一段。
  师:啊,更随意了,显得这个作者写文章真有点颠三倒四,写了半天,又想起一个景美,往哪放呢?就放在最后吧!(笑声)
  (还有学生要发言)
  师:好了,先不说了,其实,按照景美、物富这样的思路来分段,不管怎样也分不好,说不清,是不是作者真的出了毛病了?当然不是,是我们对文章的认识发生了错误。大家看课题,“可爱的草塘”,它是说草塘美丽富饶吗?
  生:不是。
  师:那么是说草塘怎样?
  生:说草塘可爱。
  师:这说对了。说草塘可爱,可见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表达他对草塘的喜爱之情,你们觉得是吗?
  生:是。
  师:看,怎么样?我刚才说我一表态,你们就要跟着我跑。现在就跟随上跑了吧?(众笑)不过,这样跑过来就对了,(笑声)但是有同学可能会想,文章中确实写了那么多草塘的景美物富。是啊,但作者只是把这景美物富当做抒情的凭借。他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着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告诉读者,这片草塘太好了,我非常喜爱它!因此说,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而不是单纯写景写物的文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下一页  ][][][
 
  《可爱的草塘》教学实录
——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侯西科

  师:同学们,请你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两个字,提示一:中国南部;提示二:中国的教育家李宗仁;提示三:自治区;提示四:歌海。
  生:广西。
  师: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我给大家背段课文吧!
  师背桂林山水。
  师:老师通过这两天的所见所闻,已经开始喜欢上桂林了,谁能给我夸一夸广西。从人文上,景色上,各方面都可以夸夸。
  生:北海号称银滩第一滩。
  生:广西是绿城。
  师:南宁被称为绿城真是名不虚传。刚才同学们夸了广西,老师也认为广西山美,水美,人更美,刚才有一个同学他的家乡比广西更美。齐读课题。我让大家查了资料,查了吗?
  生:查了。
  师:好,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查到的资料。
  生:通过读资料,我知道北大荒在黑龙江,北大荒是荒芜地区。
  师:这位同学知道了北大荒的位置。你来标一下。
  生在地图上标出北大荒的位置。
  生:我通过查资料知道北大荒气温寒冷,最冷的时间达到零下四十六度。
  师:老师也查了资料,但我没注意到这一点。你真棒!
  生:我知道北大荒有媒,矿物等,有许多植物,还有人参。
  生:通过查资料我知道那里以前是一个很贫穷很荒凉的地方,现在变成了美丽富饶的地方。
  生: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北大荒名字的来由。北大荒地处东北,而且荒凉,因此得名北大荒。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上网查到的。
  师:你还上网呀,真棒!
  生:我知道那里盛产小麦,亚麻,产量全国第一。
  师:南宁的孩子真令我佩服。下面我们打开书学习这一课。昨天让大家把课文读通顺,现在检查一下。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你对北大荒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五位同学读课文。
  师:感谢这五位同学的朗读。谁能评一下,他们的字音读得准吗?
  生:他们读得很好,就是读得太快了。
  生:最后一个同学太快了,好像没有标点,一口气读完的。
  生:有个同学读音不准,我想给他提个建议,读翘舌音时要读准。
  师:我想他一定会虚心接受的。我来出一些词语,考一下大家,看看大家读得准确吗?
  投影出示:情不自禁模样似的水泡子没膝盖清凌凌
  师:谁来谈一谈你对草塘的整体印象。
  生:我觉得特别的美。
  师:冬天特别美。
  生:我觉得特别可爱。
  师:真好,还有吗?
  生:那里物产丰富。
  师:你说。
  生:北大荒十分的大。
  师:是的。
  生:我原来认为北大荒是荒凉的地方,读后觉得不是很荒凉,而是很美丽。
  师:好,我们一会儿在交流。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草塘的可爱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草塘美的句子。
  生读。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
  生:说了草塘的静态和颜色。
  师:是不是特别美呀,写草塘美丽的景色的。(板书景色美丽)有其他吗?
  生:我觉得这一句好“天空倒映在河水里,显得更……”
  师:你找这一段很有意思,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生:有好多好词。
  师:所以你认为这一段写得非常好。你呢?
  生:“往前……”
  师:这一段写什么?
  生:写北大荒物产丰富。
  师板书物产丰富。
  师:其他同学呢
  生:我觉得是这一段好“冬天……”
  师:为什么?
  生:写的很有趣。
  生:我和他们都不一样,我比较喜欢第七自然段。
  师:那你读一下。
  生读。
  师:这里说了什么?
  生:北大荒的物产丰富。
  师:看来作者是从景色美丽、物产丰富描写北大荒的美丽。老师选了几幅图,我们看看作者究竟是怎样描写北大荒的美丽的。请大家闭上眼睛,老师读一下,你想象一下画面再交流。
  出示草塘画面,师配乐读。
  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同桌交流。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无边无际的草塘,浪花一层一层,野鸡在睡懒觉,狍子在奔跑着,还想到了天空有个小鸟在唱着优美的歌。
  师:这个同学比老师理解得还深刻,来我们能拥抱一下好吗?
  师生拥抱。
  师:你看出这一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
  生:我认为“走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一样”很好,很美丽。
  师: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你学会了用修辞的方法来评价句子很好。
  生:“赶”用得好,是人的动作他用在了草身上。
  师:本来想问大家这个问题。看来,他体会得太深刻了。
  生:绿得发光发亮用得很好。我们写作文一般用很绿。
  师:你是说他描写得绿色非常好。那我们来配合一下读这段好不好。
  师生合读。
  生鼓掌。
  师:其他同学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对第一个同学说的有不同意见。他说走进草塘就像置身于大海用了比喻的修辞,我觉得不光有比喻还有拟人的手法。
  师:说得很好。这一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啊,可以问一问。
  生:那个草只是在摇摆,并没有翻滚的,这里用了翻滚,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问。
  师:咱们小组内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解决。
  小组讨论。
  师:谁来说说。
  生:草随风摇摆,一起一伏就像在翻滚一样。
  师:你体会得很好。刚才同学们分析到它的绿色非常好,为什么这样说?
  生:草塘的层次,本身就是鲜绿色,
  师:联系日常生活是不是这样啊,我们表扬他。
  生鼓掌。
  生:草塘非常大,大到看不清楚。
  师:小河这一段,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好不好?
  生齐读。
  师:读起来就感觉美,试着背一下。谁来背一下。
  生背。
  师:为什么能背诵这么快?想过吗?
  生:因为老师的这幅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这一段他用了排比句,你看“河水倒映……”
  师:这是排比句呢?几种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读起来就有美感,你们想一想作者看到美丽的小河喜欢不喜欢,他看到绿色喜欢不喜欢?
  生:喜欢。
  出示画面
  师:作者看到这样的草塘,居然情不自禁地说
  生:这里的草塘真美啊。
  师:谁能把这种美读一下。
  生读。
  师:我们来一起读一下。
  配乐生齐读。
  师:景色非常美丽,光是景色美丽,他的可爱不是太单调了吗?还有什么呢
  生:物产丰富。
  师:你能根据课本上的内容,根据查到北大荒物产方面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吗?机会是给勇敢者的。
  生:有袍子,有鸡,有鱼,鱼长得非常的肥,还讲了袍子,游动的鱼,都非常的香。
  师:刚才还是局外人,现在把自己当作小丽,来介绍给大家一下。
  生:我们的北大荒可真美呀,春天开河的鱼,下蛋的鸡,我们还盛产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呢!
  生:我“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师:这是一句俗语,我先说几个,你们听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谁常说
  生:爸爸妈妈。
  师: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谁说呀,也许有的老师说过。如果是我我就说“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现在看看整篇课文,回归整体,我们看到了小河,小丽对北大荒有怎样的感情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证明他对北大荒有什么样的感情?
  生:深刻的感情。
  师:为什么有这样深刻的感情啊。这回再看小丽那句话好得不得了,你们明白了吗?
  作业:推荐读两篇文章《野河塘》《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
 
  《可爱的草塘》教学实录之二
佚名

  教学过程:
  一、导题引疑触情
  1.根据前几个单元学习,我们要深刻地理解课文,阅读时就得注意些什么?
  2.从课题看,这篇文章写什么?关键词是什么?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想知道草塘有什么可爱?作者为什么要写可爱的草塘?
  (扣住课题,让学生一下子触到作者的感情。结合训练重点,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作了必要学法设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搞清结构
  1.范读,在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课文分哪几段?
  三、重点讲读,导学结合
  (一)指名读第一段。
  1.作者初到北大荒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会这样?
  2.“我还能怕?”是什么意思?
  (二)默读第二段,思考:(出示小黑板)
  1.你觉得草塘有哪些特点?仔细体会表现特点的词句。
  2.此时作者对草塘是什么印象?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的?
  (抓住语言因素,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生:这一段写出了草塘大和美的特点。从“这么大这么美”看出来的。
  生:还可以从“走了进去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看出来。大海一望无边,草塘像大海,也一望无边,大得很。
  生:“浪花……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师:这一句全都是说草塘的大吗?
  生:“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才是说草塘大。“浪花……翻滚着”是说草塘美。
  师:读书要仔细,准确地理解词句。
  生:还有“一层又一层……跟蓝天相接”也是写大。
  师:“茫茫”是什么意思,想想在这里用它,好在哪里?
  生:“茫茫”是指一望无边,很辽阔。
  生:向远看去,不清楚,模模糊糊一片绿色。
  生:草塘里野草、芦苇很多,一直望去,望到和蓝天相接在一起,全都是绿的,眼睛也分辩不清是什么,只是一片绿。说明草塘太大了,一望无边。
  师:理解得好,“茫茫”这个词用得恰当。草塘的美又是从哪里看出的呢?
  生:浪花翠绿……翻滚着。
  师:浪花的颜色是绿的,这是对事物的——
  生(齐):静态描写。
  师:浪花的绿色为什么能发光、鲜亮?
  生:太阳光照的。
  生:蒲草长得很茂盛,阳光一照嫩绿发光,远处一片鲜亮。
  师:那后半句是什么描写?怎样理解?
  生:后面是动态描写。欢笑着、翻滚着。风一吹,草发出声音,像是人在动,在笑。
  师:这是用的什么方法?
  生:这是拟人句。
  生:老师,“欢笑着”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这时候很高兴,听到草动的声音就觉得草跟人一样,在欢笑。
  师:体会得很好,就要这样仔细读,深入想意思,品出情感来。
  〔及时肯定,引导学生品味词语,体会作者的感情。〕
  师:自己读这一句,看看能读出高兴劲吗?
  师:后面稍快点,轻松些。(范读,生再读)
  生:还有“仔细瞧……墨绿色”也说明草塘美。
  师:这一句写出了颜色的变化,怎么会变呢?
  生:是从近到远看,越远越深了,一层压一层。
  师:读这一句,注意后半句读慢点。(生读)
  师:谁来把描写草塘景色的这段话朗读一遍,大家闭上眼,边听边想。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生答)
  师:你对出现的草塘图有什么感受?
  生:很大,很美丽。草塘太美了。
  师:我们听到草塘的景色都已觉得很美,那亲眼见到草塘的作者此时是什么心情呢?从哪里看出的?
  生:作者这时非常愉快,从“我情不自禁……真美啊!”看出来的。
  师:“情不自禁”什么意思?
  生:不由自主的意思。
  师:感情控制不住,看到草塘这么大这么美就不由地脱口而出“这草塘真美啊!”赞美草塘。〔强调朗读,通过再造想象培养语感,把学生带入意境,体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指读第三段,思考:
  1.小丽给我讲了哪几件趣事?
  2.小丽自豪地讲述使我对草塘又有了哪些了解?这时作者是什么心情?
  (四)仿照第二段学法,自学第四段。
  1.自学。提示:按两层,先看“逮鱼”,再学“河景”。
  2.讨论:
  (1)“逮鱼”一层。
  生:这层写了草塘鱼多的特点,从“仔细一看,挤挤挨挨的都是鱼”看出,鱼多得挤在一起,一个挨一个。
  师:理解得不错。再看前面“水面上波光粼粼,仔细一看……”这里“波光粼粼”是什么意思?只是说阳光照射水面发光吗?
  生:不单单说水发光,还有鱼在水面上挤挤挨挨,鱼鳞也一闪一闪发光。说明鱼多得挤到水面上。
  师:这就对了,前后联系想词句的意思就能理解深些。
  生:还有。从“我惊叫……”看出鱼多。
  生:还有“连忙脱掉……拾”也看出鱼多。
  师:这句里用了“抛”字,还能换成什么词?
  生:换成“扔”。
  师:比较一下,用哪个好?说说道理。
  生:用“抛”好。抛是睁着眼睛逮鱼,逮一个抛上岸。
  师:“扔”是闭眼吗?我们体育课上扔手榴弹是闭眼?看看书想想,我是在哪里逮鱼?当时逮鱼抛鱼的动作怎样?
  生:我在没膝深的水里,弯着腰逮鱼,低着头逮一个抛一个,连头都顾不得抬,说明鱼太多了。用“扔”就让人没这种感觉,用“抛”好。
  (换词比较,咀嚼品味理解课文,培养语感)
  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2)“河景”一节(略)点拨“生怕”。
  四、回到整体,明确暗线,揭示中心。
  1.录音欣赏。
  2.明确课文暗线。(作者的感情变化)
  3.揭示中心,回扣题目。
 
  《可爱的草塘》教学实录之三
作者:重庆市巴蜀小学特级教师 谢永龙

  一、以亲切平和的语气与学生商榷,选择喜欢的"旅行方式"。  
  师:同学们,在这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季节,我们继续走进北大荒,走进-- 生:(齐读课题)"可爱的草塘"。  
  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学习《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呢?我想先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生:可以从题目入手。  
  生:可以从重点段入手。
  生:可以从重点句入手。
  生:可以从重点词入手。
  生:可以从问题入手……  
  师:假如我们从重点句入手的话,那你认为可以选择哪些重点句呢?我还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生:"这草塘真美啊!"   
  生:"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生:"我生怕弄坏了这幅美好的画卷。"   
  师:在这些重点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我还是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生:我最喜欢"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师:喜欢这句话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  
  师:尊重同学们的选择。今天我们就从同学们最喜欢的具有汉语言特色的俗语入手去学习课文,可以吗?
  生:可以。  
  二、以自读自悟的学习方式,紧扣俗语去感受"丰富物产"。
  (一)初"读"俗语(点击课件:俗语"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句俗语好吗?
  生:(齐读)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师:谁来说一说:初读了这句俗语以后,你感受到些什么呢?
  生:这句俗语概括地写出了草塘的物产很丰富。  
  师:你透过字面感受到了俗语本身的意思,真会读书!请你上来把"物产丰富"四个字写在黑板上,好吗?
  生:(在黑板上书写:物产丰富)
  生:这句俗语主要说了三件趣事:逮狍子,瓢舀鱼,拔野鸡。
  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  
  生:读了这句俗语,我心中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用棒子能打到狍子?为什么用瓢能舀到鱼?为什么野鸡会飞到饭锅里?  
  师:你真会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非常可贵!谁来帮助他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我知道这句俗语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北大荒的物产很丰富。
  师:你能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理解,很有创见!  
  生:在我的心目中,狍子、野鸡必须用枪才能打倒,鱼也要钓才能得到,这里用瓢就能舀到鱼,用木棒就能打到狍子,野鸡也不用逮就自己飞进饭锅里去了。真是太有趣了。
  师:你联系生活实际来谈感受,很实在!
  师:读了这句俗语后你脑海里会出现什么画面吗?  
  生:读了这句俗语,我仿佛眼前出现了一幅幅人们打狍子、逮野鸡的美好的画面。
  师: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我为你感到骄傲!  
  (二)细读俗语。  
  师: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方面谈了自己初读俗语的感受。实际上,课文围绕俗语还讲述了许多趣事呢!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仔细去品读课文,对这句俗语还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那么,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深入理解这句俗语呢?同学们可以联系过去的学习经验谈一点学习建议吗? (生答出一处师就点击一处)  生:可以联系具体的词句去理解。
  生:可以运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去理解。
  生:可以分组讨论自己不懂的问题。  
  师:这些方法都很好。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学习,老师也给大家推荐一些方法:你可以当当导游,讲一讲最感兴趣的一件趣事;你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几处"对话"读读。
  (点击课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学习建议: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下面你们最感兴趣的一项内容,运用你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围绕俗语合作学习课文"7-17"自然段:
  ◆抓住重点的词句  ◆利用收集的资料  ◆讨论提出的问题  ◆讲述有趣的故事  ◆朗读喜欢的"对话" …………)  
  师:下面,请围绕这句俗语,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下面你们最感兴趣的一项内容,运用你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课文"7-17"自然段。请组长注意组织和分工。呆会儿我们比比,看哪一个小组对这句俗语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好,开始吧!  
  生:(分组合作学习3分钟左右,教师下位巡视、检查、指导)  
  师:请同学们回位。下面请同学们来汇报一下你们刚才合作学习的情况,可以一个同学汇报,也可以几个同学同时汇报。好,哪一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是选择的"抓住重点的词句"来学习的。我提出"今年春天给你们邮的鱼干,一点儿也不掺假。"中的"掺假"是什么意思?我们小组联系上下文对这个词语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张宏宝同学说,这里的"掺假"是把假的、坏的东西混到真的、好的里边去。余杨说,课文中是指"我"没有把假的、坏的鱼干混在真的、好的鱼干中间邮寄出去了。我总觉得有点不对。于是我们又仔细看书,后来通过联系上下文弄清楚了"掺假"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把不用瓢舀的鱼当作是用瓢舀的鱼"。"一点不掺假"就是说邮去的鱼干都是用瓢舀的,没有一条不是用瓢舀的。  
  师:联系下文来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经常运用。
  生:同学们,我们是以导游的的身份讲故事。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你们到北大往来旅游。北大荒物产特别丰富,有句俗语"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说得好。我给大家讲讲"打狍子"的故事……  
  师:你是一位优秀的导游,下次我到北大荒旅游,再请你当导游,你愿意吗?
  生:能够给谢老师当导游是我的荣幸!  
  师:谢谢你有这么热忱的服务!
  生:我们这一组是选择的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生分角色朗读)  
  师:你读得不错,只错了一两个字;你呢,读得真好听,如果表情丰富一点就更好了。
  生:我们是根据收集的资料来理解这句俗语的。  
  我们查阅了资料,发现那里的牛羊是那么肥壮,那里的物产是那么丰富。北大荒还盛产小麦、大豆、甜菜等。北大荒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垦区还生产人参、鹿茸、貂皮等。
  师:老师课前也查阅了一些资料。请看屏幕。这是谢老师从网上下载的有关北大荒物产的画面。(点击课件:一组从网上下载的北大荒的物产图片)看了这一幅幅画面,你能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吗?
  生:北大荒的物产太丰富了。
  生:昔日的北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米粮仓。  
  生: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
  生:看了这么美的画卷,我真想亲自到北大荒草塘去看看!  
  师:同学们围绕这句俗语谈了这么多认识和感受。那么,怎样把你们的认识和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哪位同学愿意来试一试?  生:(读)
  师:你读出自己的感受了吗?
  生:读出来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注意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生:(齐读)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和朗读声中,我已经感觉到:一句短短的俗语,既给课文增添了无穷的情趣,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思和美妙的感受!(出示课件)俗语是浓缩了的精华,是句子中的精品.既通俗,又幽默.
  师:你还知道哪些俗语,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生: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生:人怕出名猪怕壮。  
  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生: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师:哟!还有这么多同学要发言,这样吧,我们下去以后专门召开一个俗语交流会,好吗?
  生:好!  
  师:这里,谢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两句俗语,可以吗?
  生:可以。
  师:一起读读好吗?(点击课件)  
  生:(生齐读)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师:第二句是讲"苏杭"像天堂一样,要是我们说"草塘"也像天堂一样,该怎样说呢?
  生:上有天堂,下有草塘。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活用知识的能力还真强呢!好,请同学们一起响亮地读一遍。
  生:(齐读)上有天堂,下有草塘。  
  三、以边看边读的"旅游"形式,充满激情地欣赏"优美景色"。
  (一)学习写草塘美景的句子。  
  师:同学们,看一看像天堂一样美丽的草塘吧。(点击课件:草塘美景图;放《渔洲唱晚》琵琶曲)  
  师:看了像天堂一样美丽的草塘,你想说点什么呢?生:看了这美丽的草塘,我仿佛到了人间仙境一样。
  生:这草塘真是名副其实的天堂!
  师:你们的发言充满了诗意,也像草塘一样美。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草塘景色优美的段落。(师书:景色优美)  
  生:(读书)(师巡视)
  师:谁能说说写草塘景色优美的是哪些自然段?
  生:写草塘景色优美的是第5自然段和第18自然段。  
  师:我们先学习第几自然段呢?  生:第5自然段。  
  师:好!(点击课件:"这么大这么美……跟蓝天相接。")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段话,边读边体会:哪些词语或者句子写得特别的美?  
  生:(自由读)
  师:哪些同学愿意来汇报一下:你认为哪些词语或者句子写得特别的美呢?  
  生:我认为"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这句话写得很美。"翠绿翠绿、发光、鲜亮"写出了草塘的色彩美,"欢笑着、翻滚着"写出了草塘的动态美。
  师:谢谢你体会得这么好。对于这一句,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生:这一句写草塘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实际表现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师:你体会出了句子里蕴含的深层意思,真会读书!你能把你体会到的草塘的美通过美读表现出来吗?
  生:(读)  
  师:如果语气再欢快一点,也许效果会更好,你愿意再读一读吗?
  生:(再读)师:哟,你一会儿就成了一个抒情高手了!  
  生:我认为"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这句话写出了草塘颜色的层次美。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吗?
  生:(读后)  
  师:听你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啊!(点击课件:恢复整段话)同学们,这段话写得很美!哪一位同学愿意把这一段话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呢?
  (生站起来后)最好能用你的朗读把大家都带到草塘去游览一番。我给你配点音乐,让你的声音变得更美,可以吗?
  生:(配乐读)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精彩的朗读把我也给陶醉了。我很想来试一试,享受享受朗读的快乐,同学们说可以吗?
  生:可以。  
  师: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想象美丽的草塘画面。(点击音乐:师范读"这么大……相接")  
  师:(有感情地)同学们,都把书拿起来,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塘去吧!  
  生:(配乐感情齐读)"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二)学习写小河美景的句子。  
  师:听了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仿佛真的来到了美丽的草塘,我仿佛看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生:现牛羊)'现池塘'"的美好画面。(停一停)(非常兴奋地)同学们快看哪,在那茫茫的草塘上出现了一条清凌凌的小河。(点击课件:"小河图"及文字:"啊!……更白了。"配乐朗读:"啊!…更白了。")
  看了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听了这感人肺腑的朗读,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我也想变成小河里的一颗小水珠,去装扮美丽的草塘。  
  生:我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白云,飘浮在草塘的上空,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生:看到这幅画面,我想到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  
  生:老师,此时此刻,我被这条美丽的小河陶醉了,我什么都不想说,我只想美美地读一读。  
  师:这样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吧,注意读轻一点,别破坏了这幅美好的画面。
  生:(配乐齐读)  
  四、用最喜欢的形式畅谈"旅行"感受,愉快地结束"草塘之旅"。  
  师:同学们,时间不早了,我们这次愉快的旅行也该结束了。在我们即将离开这片可爱的草塘的时候,同学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受要告诉朋友,告诉亲人,告诉今天在座的老师们。好,那就在谢老师课前发给你的纸上(点击课件:编一句俗语,写一点感受,设计一句广告词,当然,你也可以写一篇小文、作一首小诗、画一幅小画、谱一支小曲……)
  同学们,赶快动笔吧,谢老师将跟你们一起写,我们比一比谁写得快。
  生(动笔写)
  师: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的作品!  
  生:昨日北大荒,今日米粮仓!
  生:我谱了一支小曲,我唱给大家听听。(生唱)
  生:今年过节不出门,要去就去北大荒!  
  师:感谢同学们为大家呈现了这么精彩的作品。同学们想看看老师的作品吗?
  生:想!  
  师:好,请看屏幕。老师写的是一首小诗。(点击课件)可爱的草塘茫茫草塘绿浪涌,春冬两季趣无穷。
    景美物丰惹人恋,小河奇景留心中。
  师:这首小诗,28个汉字,写出了草塘的可爱,也写进了我们对北大荒的热爱。同学们,让我们饱含深情,齐读小诗,来结束我们今天这次愉快的旅行,好吗?
 
  《可爱的草塘》教学实录之四
杨琴

  时间:2011年4月下旬
  地点:荆楚理工学院礼堂
  执教:随州市随县三里岗镇小学杨琴
  学生:荆门市象山小学四(3)班
  整理:潜江市高场小学关慧琼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想说你们荆门太美了,是呀,祖国的江山如画,真是多姿多彩呀!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到祖国的北大荒去看一看,想了解一下北大荒吗?
  生:想。
  师:请看。(出示课件)
  师:北大荒资源丰富,美景更令人神往,那里的草塘多么可爱呀!下面我们学习班课文《可爱的草塘》,请齐读课题——
  师:请再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草塘为什么是可爱的?
  师:谁还想说?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说草塘是可爱的?是不是那里的鱼和风景给它增添了可爱的气氛。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同学们小脑筋里的问号可真多,老师希望你们在学习中找到打开小问号的钥匙。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同学们请读吧!
  师:读完了课文,谁来认一认这些词语。谁想认?来这个孩子请你来读。
  生:鲜绿翠绿墨绿情不自禁欢笑翻滚清澈念念不舍
  师:你读得真准,声音也很响亮,还有谁想读?
  生:鲜绿翠绿墨绿情不自禁欢笑翻滚清澈念念不舍
  师:来,我们一起读。
  生:鲜绿翠绿墨绿情不自禁欢笑翻滚清澈念念不舍
  师:是呀!为什么说这是可爱的草塘?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草塘的可爱之处在哪?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师:同学们,为什么说这是可爱的草塘?谁想说,来,这个孩子请你说。
  生:因为草塘颜很鲜艳很好玩。
  师:还有谁想说?这个孩子请你说。
  生: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师:你从这句中感受到了草塘——花的美。景色非常的美呀,哦好,还有谁想说?来这个同学请你说。
  生:我从这里感受到草塘的美:小草刚发芽,河水刚开化,藏了一冬的鱼都从水底游上来了。
  师:哦,还有谁想说?来请你来说。
  生:景色美!
  师:是呀!草塘的景色多美呀!(板书:景色美丽)
  师;还有谁想说?这个孩子说。
  生:狍子多还有野鸡可以做饭,就是说草塘那边物产很丰富。
  师:是呀!草塘的物产很丰富,你真会读书,体会的真好。(板书:物产丰富)
  师:课文就从景色美丽、物产丰富两个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草塘风情画。同学们“我”初到北大荒是什么感受?来,这个男孩子说。
  生:感到一切都不习惯。
  师:觉得很没意思,可是最后“我”想捧起芦苇丛中的河水痛痛快快的洗一次脸,“我”犹豫了,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可见此时“我”对草塘,对北大荒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请这个女孩来说。
  生:我觉得应该是喜爱。
  师:喜爱,还有谁想说?
  生:我想作者他写这里,他的心里一定是想要爱护草塘,不要弄坏了这美丽的画卷,也不让别人往里面丢垃圾。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词语:念念不舍。是呀!“我”念念不舍,到最后深深的爱上了这草塘,爱上了北大荒,“我”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首先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一看这美丽的草塘吧。(出示课件)
  师:看到草塘后“我”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如此美丽的草塘,作者是如何描写的?谁来读一读?
  生:作者描写了草塘的浪花。
  师:读一读,读一读。
  生: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师;还有吗?还有吗?来,这个男孩子请你补充。
  生: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
  师:同学们你们来看,来,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这段话,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自由的读吧。
  (课件出示: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现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师:孩子们,读懂了什么?谁想说?
  生:我觉得那个草塘很美,因为作者仔细写了那个草塘是翠绿色的。草塘是翠绿色的跟蓝天很相配。
  师;你读懂了这段话的内容。是呀,草塘很大很美!同学们请看红颜色的句子。它首先概括的写草塘很大,很美,再请看黑颜色的句子,具体的写出了草塘的大和美。请同学们看一看后面这段话,来小组同学互相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来小组同学谈谈。
  师:孩子们,谁想说?谁想说一说。
  生:绿的发光,鲜亮。
  师:你找出了绿的发光,鲜亮这些词语,体会到了草塘——生不会答。
  师:来帮帮他,颜色很鲜艳,各位同学能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到了颜色很美,这种学习方法很好,还有谁想说说?
  生:欢笑着,翻滚着,作者把浪花拟人化写了,这是一个拟人句。
  师:你不但读懂了内容,还读懂了它的修辞手法。同学们请看,这里运用了什么拉的手法呀?拟人的手法。把草写活了,写出了草塘的动态美,你还感受到了什么?谁想说?
  生:那个越远,颜色就越深。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我是从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现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师:是呀!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观察顺序?
  生:由近到远。
  师:哦,由近到远的顺序写出了草塘的颜色多有层次美呀!来我们请一们同学抓住重点词语,读出草塘的大和美。
  师:大家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的很有感情,可以让我仿佛看到了那美丽的草塘。
  师:还有谁想说?
  生:我觉得他读的很好,他读出了草塘的很美,很大。
  师;这个孩子老师希望你能用轻柔的,赞美的语气读出草塘的大和美,还有谁想读?想读的同学站起来。
  师:请听老师读一读,边听边想像一下这草塘美丽的景色。
  师:同学们,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翠绿的草塘。
  生;我仿佛看到一片很大的绿色的草地,还有芦苇。
  生:我看到了翻滚的浪花,还看到了草塘美丽的颜色。
  师:同学们你们会让大家看到更美的景色,请大家练习读一读吧!
  师:孩子们,谁想来试一试。
  师:草塘美,你读的更美,文中还有一个景色也很美,是什么地方?
  生:一条小河。
  师:想看看这条小河吗?老师这就带你们去。(播放课件)
  师:谁能读出你对小河的喜爱之情,请自由的读,自由的读吧。
  师:当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很高兴。
  生:很惊讶。
  生:很激动。
  生:兴奋。
  师:是呀!我很激动,我很兴奋,谁能带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来读一读第一句话?
  师:别激动,清澈。
  师:有进步,还有谁想读?
  师:老师已经感受到你的惊喜了,让我们带着惊喜这情一起来读这一句话。
  师: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
  生:清澈的。
  师:一个清澈就概括的写出了小河的特征,那么作者是怎样具体的描写小河的清澈的呢?
  生: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师:你读书能用心去感受,不错。同学们请看第二个句子。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子?
  生:排比句。
  师:对,排比句,我们一起读这个排比句。(生读)
  师:小河奇迹般的出现在了茫茫的草塘中,水是那么的清,景是那么美,这真是一条奇特的小河呀!谁想配着音乐美美的读读这段话。
  师:此时老师已经深深的陶醉了。同学们,那美丽的草塘还有一可爱之处表现在——物产丰富。请你找出最能体现物产丰富的一个句子。
  生: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师:找的真准呀!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
  师:来我们交流一下,这个组我们请这个同学说说。
  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棒子一打就能打到一只狍子,用飘在河里随便一舀就能舀到鱼。野鸡嗯~~非常多。
  师:来,这个组你来说。
  生:这里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野鸡很多,第二个意思是他又用了比喻的手法,拟人的手法,野鸡飞到锅里,野鸡它本身不会飞,说明了北大荒人非常的机智和野鸡非常的多。
  师:你真棒,读书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同学们你们瞧,画面上的动物呀就是狍子,狍子跑的非常快,棒子仍然打的着,说明了狍子——非常多,这句话就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草塘狍子多,鱼多,野鸡多,物产丰富的特点。来,谁想读这句话?
  师: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谁再读?
  生: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我可以试着背一下吗?
  师:背一下可以,真好,背一下。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试着背一次。
  师:同学们,草塘如此美丽富饶,如此可爱,怎能不让我由衷赞美,怎能不让我深深的爱恋呢,所以最后我想想捧起这清凉的河水痛痛快快地洗一洗脸。但是我犹豫了,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同学们,祖国有许多美丽的千山万水,老师的家乡也有很多美丽的景色。播放画面。最后,我热忱的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到我的家乡去做客,随州随时欢迎你!下课!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