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六年级 >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写作借鉴
十堰市东风教育集团43小学 程新华
  
  相似联想以小见大

  本文写从一件生活小事中得到的启示。其基本的构思方法是采用相似联想,以小见大。其主旨是想告诉人们:面对生活中的诱惑,要依道德的标准进行抉择,而这种抉择的勇气和力量需要从进行培养。
  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钓鱼,第二部分写启示。
 
小时侯钓鱼的经历 钓到鱼的惊喜 ……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面对巨大诱惑的难舍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无人知晓,诱惑再增 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放弃诱惑的心痛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成年后得到的启示
勇于放弃道德规范以外的诱惑,得益于从小的教育。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你正在浏览《课文网》提供的文章〗  
  诱惑人的鱼
徐 燕
  
  转眼间34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34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的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节选自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6册《钓鱼的启示》〕

  阅读导引
  34年前,“我”11岁。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34年后,那条大鲈鱼带给“我”的启示帮“我”解决了许多道德难题。当遇到这些难题,也就是“诱惑人的‘鱼’”时,“我”都会怎么做呢?父亲曾经的告诫又包含着怎样的意思呢?原来,道德最终是要靠从小严格的教育和真正的实践。 
 
  学习《钓鱼的启示》
佚名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本周我们学习一篇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通过讲述父子俩钓鱼的经历,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另一篇略读课文《争吵》,讲述了两个小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说明同学之间要真诚相待,互相理解。学好这两篇课文对同学们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另外为同学们设计了综合训练题,希望同学们认真做好。

  二. 重点、难点:
  1. 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教育,将对他终生受益的道理。从小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培养知错认错的美德。
  4.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 学习方法:
  我们在阅读时,要在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受到启迪。大量的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语言,是课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我们要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表言行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语感。

  四. 学习过程:
  《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课文讲了“我”小时候一次钓鱼的经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的启示。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先记叙后议论。记叙部分可分三段。第一段(1-3自然段)讲“我”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第二段(4-9自然段)讲爸爸让“我”放掉鲈鱼。第三段(10-11自然段)讲爸爸的严格教育对“我”的影响。记叙部分“放鱼”是重点内容。为什么钓了鱼又放鱼呢?焦点是要不要遵守鲈鱼捕捞的禁令。议论部分是体现课文中心的内容。“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中的“鱼”指诱惑人的财物、名利。“我为什么因此而终生感谢父亲?”正因为父亲的严格教育,使作者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所以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当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时,他都能牢记父亲的教诲,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本文在写作上除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先记叙后议论以后,还采取篇末点题的方法,结尾点明题意,与课文题目相照应。
  词语注释:
  启示:启发、提示。
  沮丧:灰心失望。
  抉择:选择。
  告诫:警告,劝告。

  《争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了两个小同学为一件小事争吵、反悔与和好的事,表达作者对知错认错,主动请求原谅的做法的肯定,说明同学之间要真诚相待,互相理解。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在叙事过程中通过大量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我”小心眼,爱面子的弱点,突出了克莱谛得理让人、待人宽容的高尚品格。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1-4自然段)写我和克莱谛为一件小事吵架了。第二段(5-8自然段)写“我”后悔、羞愧、担心的复杂心情。第三段(9-13自然段)写克莱谛主动与“我”讲和,我们又成了好朋友。第四段(14自然段)写回到家里,爸爸对“我”的教育。
  理解课文内容时,着重体会父亲说的这段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这是父亲对“我”的教育。父亲的话是说,一个人不但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钓鱼的启示》综合资料之一
佚名
  
          13 钓鱼的启示

  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为一篇叙事性作品。叙述了“我”11岁时随父亲去钓鱼这件事给“我”的一生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影响。

  〔结构分析〕
  本文通过回忆“我”11岁时随父亲去钓鲈鱼的事,说明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人面对种种诱惑时应该把握的道德准则。全文共11个自然段,按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回忆“我”11岁时随父亲去钓鱼的事。
  第一层(第1~3自然段),写11岁时,“我”随父亲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天傍晚去钓鱼,我钓到了一条好大的鲈鱼。
  第二层(第4~10自然段),写父亲让“我”把鱼放了,“我”非常不理解,心情沮丧极了。
  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写钓鱼这件事对“我”的一生产生的深远影响。

  〔语意理解〕
  “啊,好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这段文字描写了“我”钓上大鱼之后的情绪:得意扬扬。对于一个刚满11岁的孩子来说,等了好长好长时间,终于钓上一条漂亮的鱼,而且这条鱼非常大,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大,而且真的是条以凶猛著称的鲈鱼!那种成就感当然不言而喻,那种得意是发自内心的骄傲、自豪和高兴。“鲈鱼”,体侧扁,上部青灰色,下部灰白色,背部和背鳍有黑斑,口大,下颌突出。性凶猛,吃鱼虾等。生活在近海,秋末到河口产卵。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暗示父亲的内心在思考,也在进行着思想斗争。促使父亲稍做犹豫和迟疑的原因有三:一、看着年仅11岁的“我”因钓上大鱼而兴奋不已,父亲不愿意打击“我”成功的喜悦;二、那条罕见的大鱼,父亲在心里也是舍不得把它放掉的;三、父亲心里在想,以怎样的方式对“我”说,必须把鱼放回去。
  “我急切地问道……”“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这两句生动地表现了“我”对父亲让“我”把鱼放回去的不理解和对抗。“我”一方面因为要失去好不容易钓上来的大鱼而着急,另一方面因为父亲非要“我”把鱼放掉而气愤不平,甚至忘记了礼貌“大声争辩”,还“哭出了声”。“急切”、“争辩”、“哭出了声”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出孩子的心理。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这是“我”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没有人看见我们,没有人知道“我”在捕捞开放日的前两个小时钓了一条大鱼,我们完全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鱼拿走。所以“我”带着最后的侥幸,用目光乞求父亲。可以想象到,一个11岁的小男孩,眼泪汪汪,可怜巴巴地哀求父亲的模样,很让人同情,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心软起来的。
  “父亲沉着脸,没有看我,也没有再说话。”
  尽管“我”苦苦哀求,但父亲不再有一句安慰或解释的话语,他神情冷峻,用沉默表明了他坚决的态度:鱼必须放回去!没有商量的余地。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面对原则性的问题绝不姑息和含糊。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没有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这段话写出了“我”无可奈何的心情:“我”的争辩、哭泣和乞求都是没有用的,“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了,只好极不情愿地把鱼放掉了。“慢慢”、“依依不舍”反映出“我”极不情愿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我的情绪由先前的兴高采烈,变成后来的无可奈何,到最后真是沮丧至极了。”
  由兴高采烈到无可奈何再到沮丧至极,是伴随着钓上大鱼直到放掉大鱼的“我”的情感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对于一个刚满11岁的小孩子来说,一定是终生难忘的。“沮丧”,灰心失望。“沮丧至极”,失望、灰心到了极点。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34年前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的抉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本段前后的两个“鱼”,含义是不同的。“我再没有钓到过像34年前那样大的鱼”是陈述事实,这里的“鱼”就是指34年前那条大鲈鱼。而“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中的“鱼”,则将“鱼”的含义引申了,这句话中的“鱼”指物质的(比如金钱等)或精神的种种诱惑。如果34年前的那个夜晚,在没人看到也没人知晓的情况下,父亲允许“我”拿走了那条大鱼,那么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当“我”面对种种诱惑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会把道德原则放在第二位,甚至为了自己的私利无视道德原则。但正因为34年前那个夜晚,父亲以他无可争辩的原则性教育了“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即使没人知道,都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我”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抵御住种种诱惑,在私利与道德的抉择中以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件小小的事情,都会给他的成长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孩子的教育中,坚持道德原则是多么的重要!文章最后一段文字,以简洁的语言说明了34年前的那个夜晚的“钓鱼事件”给“我”一生带来的重要影响,点明了中心和主题。

  〔写作特点〕
  1.先叙事,后议论,结构简洁,层次分明。
  2.以平实的语言生动描述了孩子的情感变化过程,真实可信。
  3.平凡的故事,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的故事梗概,抓住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体会钓鱼的启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主动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课后1、2题。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⑴分步揭题,质疑导课。
  先板书“钓鱼”,让学生谈谈所经历过的或者耳闻目睹的关于钓鱼的趣闻故事;再板书“启示”,顺势质疑:课文讲了关于钓鱼的一件什么事,又会有什么启示呢?
  ⑵读通课文,梳脉络,抓梗概。
  自由轻声练读课文,难读处多读几遍。
  根据课题的提示,把课文划分为“钓鱼”和“启示”两部分。
  概括课文的梗概,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阅读叙述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是课标在第三学段提出的目标。梗概是指大略的内容或情节,要求的是一种对主要内容和关键情节的概括能力。教学中可以适度点拨学生把握梗概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逐步掌握和熟练。把握梗概的方法可以是依据课文中关键的词句和段落来概括,如这篇文章可以抓住课题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也可以由故事的几个要素来概括,如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⑶精读课文,品细节,抓言行。
  在学生读通课文,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课文,品味自己感兴趣或者印象深的场景、细节,玩味作者的遣词造句,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形象。
  默读课文,标记出自己感兴趣或者印象深的场景、细节,通过多种方法体会这些地方。
  ①朗读体会:在反复朗读中,凭借语感了解内容,揣摩情感,读出更多的东西。如“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要读出夜晚小岛的平静和景色宜人,读出当时和谐安详的氛围,读出“我”钓鱼时的愉悦心情;联系下文的“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这里读出的还有一丝从容。再如几段人物对话,要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读出父亲的平静但不容争辩的语气,读出“我”急切、争辩、乞求、沮丧等内心变化。
  ②句式对比:通过删、增、换、调等方法来体会课文原句遣词造句的准确、精当,既是一种理解课文的方法,又是一种学习写作的方法。
  如“删”,下面对比句中删掉的“慢慢”、“依依不舍”形象地写出了“我”舍不得放掉这条大鲈鱼的举动和心情,如果删掉,就缺少了这层意思,体现不出“我”内心的矛盾和父亲规劝对我的影响等表达效果。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里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我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里取下来,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如“换”,下面一组句子中,“颤动”是轻微的、幅度小的抖动,将“抖动”换为“颤动”,就写不出是一条大鱼上钩了。
  过了好长时间,鱼杆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过了好长时间,鱼杆突然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如“调”,从“兴高采烈”到“无可奈何”,再到“沮丧至极”,才符合“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将“无可奈何”和“沮丧至极”位置掉换,则不符合情理。
  我的情绪由先前的兴高采烈,变成后来的无可奈何,到最后真是沮丧至极了。
  我的情绪由先前的兴高采烈,变成后来的沮丧至极,到最后真是无可奈何了。
  ③换位思考:就是将心比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在阅读时把自己“放”进课文中去,想象自己是文中的某个人物,从而体会文中人物。如,假设你是文中的“我”,钓到从来见都没有见过的一条大鲈鱼,内心如何?你会遵守规定放掉这条鱼吗?这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
  (4)联系生活,悟哲理,修品行。
  围绕课后1、2题进行教学。
  课后1题,先组织学生围绕课文进行讨论,再让学生联系亲身经历或者耳闻目睹的事情拓展来谈。文中父亲的做法不仅体现了对规定(捕捞鲈鱼时间的规定)的遵守,更体现了对孩子遵守规定、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生活中这类父辈教育晚辈的事例很多,让学生畅所欲言,在鲜活的事例中受到教育,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做好话题铺垫。
  课后2题,要抓住带点的关键词,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和引导。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钓鱼的启示”,说明了这件事对“我”的影响深远,在遇到类似违背规定、规则的诱惑、制度、道德甚至法律时,“我”都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也是“我”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事业有成的关键。
  (5)问题拓展。
  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
  2.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简单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也可以连词成段,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看谁选用的词语最多最恰当。
  (2)片段仿写。仿写一个人物言行片段或者叙事文中的景色描写片段。
  3.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
  “唠”和“姥”是同音字,注意区分。“澄”是多音字,注意引导在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
  (2)指导书写10个生字。
  注意生字“皎”、“绪”、“纽”和形近字的区别。
  可设计选字填空练习帮助学生分辨区别。如:
       较 胶 绞 狡 饺 佼 皎 跤
   ( )( )者  比( )  ( )猾  水( )
   ( )洁    ( )水  ( )刑  摔( )

       绪 睹 堵 赌
   打( )  耳闻目( )  情( )  ( )车

       扭 纽 忸
   枢( )  ( )打  ( )捏
  4.实践活动。
  课外搜集公益广告。

  资料
  〔辉映〕照耀,映射。
  〔涟漪〕细小的波纹。
  〔翕动〕(嘴唇等)一张一合地动。
  〔皎洁〕(月亮等)明亮而洁白。
  〔诱惑〕吸引,招引。
  〔抉择〕挑选,选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