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二年级 >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快乐读书屋五:动手做一做

《动手做一做》语文学习资源
佚名
  
  第一版块:解题
  “动手做一做”,这是课文主人公之一的伊琳娜在有了疑惑之后妈妈给她的建议,也是伊琳娜的行动,通过这一举动伊琳娜解开了自己的疑惑。

  第二版块:相关资料
  郎之万(LanngevinPaul)法国物理学家。1872年1月23日生于巴黎;1946年12月19日卒于巴黎。郎之万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去剑桥大学,在J.J.汤姆孙指导下学习。而后,为获得博士学位,于1902年回索邦,在皮埃尔·居里指导下学习。1904年,郎之万在法兰西学院获得物理学教授职位。他在法国公众中普及推广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正如爱丁顿向英、美公众所做的那样。他也考虑到一些物质所表现出的顺磁性与抗磁性,即由于磁场存在,相应地表现出弱吸引与弱排斥的现象。法拉第在1845年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现象,并发明了这两个名词。然而,郎之万于1905年首先以原子内的电子电荷为依据,用当时最新的说法对它作出了解释。郎之万最著名的工作是使用超声波(即是高到不能听见的声波)。这些超声波可由居里压电效应产生二十世纪初的十年间,无线电电路已经发展起来了,采用这种电路可以相当快速地变换电位,从而使晶体振动极快,足以产生超声频率范围内的声波。这种超声从微小物体反射远比普通声波容易得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郎之万打算利用超声制成一种探测潜水艇的装置(“回波定位”),实际上,当他完成这一工作时,战争已经结束了,但这一原理却构成了近代声纳的基础。在声纳中,现在不仅用超声波来探测潜水艇,并且用以探测海底轮廓以及鱼群的存在等等。郎之万公开反对纳粹,在战争时期,在维希傀儡政权下,他声望一度跌落。熬过了那一阶段,于1944年他恢复了原来的职位,并亲眼见到他的祖国重获自由。他虽然没有得过诺贝尔奖,却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流科学家,在广阔范围内对理论物理、实验物理和技术物理作出了巨大贡献,连爱因斯坦都钦佩他。他关心政治,投身于人类进步事业。当纳粹势力在欧洲甚嚣尘上之际,包括居里夫人在内的一批科学家企图显示“超脱”,而郎之万却表现了可贵的正义感,挺身而出进行斗争,并因此在二战期间被德国盖世太保逮捕。他笃信马克思主义,是法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郎之万科学上的卓越贡献和政治上的高风亮节,博得了法国人民的高度尊敬。他1946年12月逝世后,遗体于1948年庄严移葬先贤祠,与巨人雨果、左拉等并列……

  第三版块:补充阅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