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六年级 > 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综合资料之一
佚名
  
  一、教材说明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芝、獐、猕、禽、瞑、窍”六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石猴敢作敢为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1.这篇略读课文,内容比较浅显,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讲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检查他们对内容的掌握情况。
  2.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后,可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不懂的问题。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可引导学生通过多读课文和查字典解决。值得注意的是,课文中有些词句,要想全部弄懂不大可能,也没有必要。如“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使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
  3.课文比较短,语言精练,节奏感强。要让学生充分朗读。教师还应在关键之处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感受祖国文化之灿烂,语言之丰富优美。如课文中的“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的动作描写突出了胆小猴子丰富而又复杂的个性;“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移”,把众猴找到了“安身之处”的欣喜若狂的心情和“顽劣”的“猴性”,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4.对于“西游记”故事,学生大多并不陌生。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小说,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备受儿童喜欢。学完课文后,可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把从书中读到的、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西游记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进一步体会孙悟空英雄形象的同时,激发学生课外读好书、读成本的书的兴趣。

  5.下面的词语解释,供教师备课时参考。
  名曰:名字叫做。曰,叫做。
  围圆: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围一圈的长度。
  灵通:文中指仙石有了灵气,通了人性。
  耍子:玩。
  石碣:石碑。碣,石碑。
  瞑目:闭上眼睛。
  造化:福气;运气。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的。
  序齿:同在一起的人,按年龄长幼来排列顺序。

  《猴王出世》预习解析
佚名
  
  ● 重点生字
  芝:zhī
  〔灵芝〕见“〔芝兰〕“芝”和“灵”。兰”,古书上指两种香草,喻德行的高尚或友情、环境的美好等,如“芝芝之室”、“芝芝玉树”。
  笔画数:6;部首:艹
  造句: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材。
  獐:zhāng
  哺乳动物,形状像鹿,毛较粗,头上无角,雄的有长牙露出嘴外。皮可制革(亦称“牙獐”):獐头鼠目(形容相貌丑陋而神情狡猾)。
  笔画数:14;部首:犭
  造句:在这座山里发现了獐。
  猕:(獼)mí
  〔猕猴〕哺乳动物,猴的一种,上身皮毛灰褐色,腰部以下澄黄色,面部微红色,尾短,四肢都像人。以野果、野菜等为食物。古亦称“母猴”、“沐猴”。(獼)
  笔画数:11;部首:犭
  造句:这是猕猴的一种。
  禽:qín
  鸟、兽的总称:五禽戏。特指鸟类:家禽。飞禽走兽。古通“擒”:“不禽二毛。”姓。
  笔画数:12;部首:忄
  造句:很多种珍奇的飞禽走兽已濒临灭绝。
  瞑:míng
  〔瞑瞑〕形容昏花迷离。闭眼:瞑目(亦指人死时心里无牵挂)。死不瞑目。
  笔画数:15;部首:目
  造句:看到新中国成立,人民过上当家作主的日子,他也瞑目了。
  窍:(竅)qiào
  窟窿,孔洞:七窍(耳、目、口、鼻)。喻事情的关键:诀窍。窍门儿。贯通:窍窕。窍领天地。
  笔画数:10;部首:穴
  造句:找到窍门,做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 重点词语
  名曰:名字叫做。曰,叫做。
  围圆: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围一圈的长度。
  灵通:文中指仙石有了灵气,通了人性。
  耍子:玩。
  石碣:石碑。碣,石碑。
  瞑目:闭上眼睛。
  造化:福气;运气。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的。
  序齿:同在一起的人,按年龄长幼来排列顺序。

  ● 学习目标
  1.认识“芝、獐、猕、禽、瞑、窍”六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石猴敢作敢为的特点。

  ● 课文重点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猴王出世》教学参考
佚名
  
          8.《西游记》与《水浒传》

  [板块说明]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各以其独有的思想与艺术魅力饮誉于世,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部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细致的刻画和所蕴涵的思想为历代读者所称道。
  本学期,教材编者从《西游记》与《水浒传》中精选了两个片段,情节连贯、曲折,语言明快、洗练、生动,有助于唤起学生阅读名著、走进名著。

             8—1 猴王出世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机灵勇敢、敢作敢为的特点。在课文中,对石猴跳入瀑布泉中的动作以及对石猴的语言描写,都充分表现出了这些特点,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加以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在充分默读之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过程中,了解石猴高登王位,成为美猴王的经过,能体会到美猴王勇敢机灵、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课文的内容相对比较完整。在学习课文之前,有条件的同学尽量把《西游记》第一回读完,进一步增强故事的完整性,其中精彩的情节能够促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使之走进名著。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卵”“麋”“镌”的读音要注意读得正确,书写“卵”的时候笔顺要写正确。
  2.朗读指导
  这一板块的课文是古代白话文,很多词句与现代语言有区别。首先要做到正确朗读。在进行默读训练的时候,不能要求学生在1分钟内读300字左右,应引导学生边默读边结合上下文或注释理解意思,文字通畅后再流利以至有感情地朗读。
  3.阅读教学
  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讲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促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后,可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不懂的问题。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可引导学生通过多读课文和查字典解决。值得注意的是,课文中有些词句,要想全部弄懂不大可能,也没有必要。如“我们今日趁闲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一句,使学生大概知道“我们今天闲来无事,往这水的源头走走,找找源头在哪里,玩去喽!”这个意思就行了。课文比较短,语言精练,节奏感强。要让学生充分朗读。教师还应在关键之处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感受祖国文化之灿烂,语言之丰富优美。如课文中的“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把众猴找到了“安身之处”的欣喜若狂的心情和“顽劣”的“猴性”,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再如“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等动作描写,使人很容易感受到石猴勇敢、机灵的特点。对于“西游记”故事,学生大多并不陌生。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小说,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备受儿童喜欢。学完课文后,可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把从书中读到的,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西游记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进一步体会孙悟空英雄形象的同时,激发学生在课外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兴趣。
  4.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石猴是怎样高登王位,成为‘美猴王’的?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内容中读到的?”一题是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关注作者运用细致、准确的动作描写、环境描写以及石猴与众猴之间的对话描写,表现石猴的特点以及作者蕴涵在其间的感情的。当然,就本篇课文来说,理解作者蕴涵在其间的思想感情对于学生来说偏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结合作者的生平境况或是老师的介绍了解一些,其他的同学能够感受到石猴的特点就可以了。
  “默读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美猴王的‘猴’的特点?”一题要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关注这一点,文中的字词都仅仅围绕“猴”的特点来写,但又超脱于猴,凝聚了人的情意,神的无所不能,这也是《西游记》受到读者的喜爱,成为名著的原因之一。本文中,“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瞑目蹲身,将身一纵”“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等等,形象地再现了与猴相似的生活习性以及顽皮好动、动作轻捷的举止方面的特性。
  (2)拓展与运用
  “从‘猴王出世’的石猴到‘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美猴王有什么不同?读一读原著,说说他的本领是怎样形成的。”孙悟空出世后学道、诛魔王、龙宫取宝、冥府销册、大闹天宫,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阶段。作品侧重描写他反抗传统、追求自由的种种举动。孙悟空拜师学道,学得七十二种变化及腾云驾雾的高超本领;闹龙宫,得到高超的武器金箍棒,这是表现他为了追求摆脱普通人的先天局限想获得自由。闹地府,勾销生死簿上的名字,这是写他追求超越生死的时间限制而获得自由。大闹天宫是全书最精彩的篇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是高扬个性的宣言。作者是以欣赏的笔调写出悟空蔑视传统、反抗天庭的英雄风采。相形之下,作者又是以揶揄的笔调写出神佛的昏庸。这在实际上显示出要求摆脱传统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从前七回中作者对孙悟空的描写看,要求自由平等正是人的自然天性。作品生动展示了这种本能和欲望的发展过程以及在幻想中所达到的超越时空的状态。天不拘兮地不羁的自由状态,永远是人类追求不已的梦想。也正因为是这样,所以孙悟空及其大闹天宫总是有着永久的魅力。孙悟空出世的独特性,使这个形象从开始就摆脱了父子、君臣的伦理道德关系的束缚,他带领一群猴子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生活。当他摆脱了普通人举止、行动、力量的局限,摆脱了生死寿夭的局限后,他又要争得与天神平等的地位。“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他要做真正的齐天大圣。作为个体的自由而言,悟空的追求已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作为精神化身的悟空,其心性的放纵至此也可谓上天下地,莫能禁制。
  (3)积累
  这两道积累题是引领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并积累文中精练、准确的词语,感受名著的语言魅力,对仗整齐,用词精准,富有极强的感染力,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载体,引导学生到原文中去,大段地欣赏精彩的描写,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品味能力,培养语文素养。加点的三个词引领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去推想,经过推想感悟的意思远比字典中理性的概括生动得多,对词语的推想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查字典解决。
  以下词语供理解时参考:
  隐姓埋名:隐埋自己的姓名。
  滔滔不竭:滔滔,水势盛大。竭,干涸。形容滚滚不断的大水。
  喜不自胜:高兴得自己不能探制住。
  5.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学生在最初读课文时,可能会觉得语句不通畅的障碍很多,因此这方面的问题会提得多一些,老师要给予恰当的帮助,给一些注释,鼓励多读,只有多读,才能形成语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关资料
  作者与作品介绍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聪敏好学,诗文写得相当漂亮。中年时期就写成了《西游记》的初稿。《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西游记》也是一部神话英雄传奇,作者着力刻画的是孙悟空的英雄形象,所以这部小说实际上是一部以孙悟空为中心而展开的英雄传奇。通过他在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途中表现出的种种美德,诸如勇敢顽强、聪明机智、正直无私、爱憎分明、坚韧不拔、积极进取、追求光明、乐观开朗、幽默诙谐,再加上神通广大、法力无边、除恶务尽、见妖必斗、斗则必胜,这一切使他成为我们民族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典型,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西游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猴王出世》人教版教学参考
佚名
  
            21 * 猴王出世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这石猴是集猴、神、人三者为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首先他来历非凡,是一个感受日精月华的石猴,出世充满了神奇色彩。其次他更具有动物特点──野性、机灵、顽皮。第三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机警、聪明、勇敢及心想他人的可贵品质,有时还透着天真、活泼的稚气。作者巧妙地将他的动物特性与聪明勇敢的人格化个性和谐地融为一体,使这个形象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教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一段以极其精练的语言写出了石猴的出生环境及经过。好一个神奇的仙境宝地!石猴不比其他众猴,是一块饱受日月精华的顽石瞬间迸裂而生的。文章起笔就显得他神异出众,为后文甚至全书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由此也掀开了一部旷世名著的第一页。
  
  ②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这一段作者写了石猴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语言精练,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在林间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而又顽皮可爱的小石猴。
  
  ③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句写石猴入洞的情景,“瞑、蹲、纵、跳”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出了石猴的机智、灵巧、敏捷、勇敢的特点。
  
  ④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众猴进入水帘洞后猴性大发,戏耍玩闹,早把先前的誓言忘在脑后。可此时的石猴却相当清醒,提出人要讲信用,按先前讲的拜他为王。从他说的话中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明、机敏、爽朗、坦率;看出他做事有心计,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这石猴因穿越水帘洞的壮举赢得群猴的敬仰、崇拜,最终被拥戴为王。我们似乎能想象当时的石猴阔步登场,威风、气派地端坐在一个石凳上,众猴子一个个伏首称臣的情景。
  
  (2)对词语的理解。
  
  名曰:名字叫作。
  
  围圆: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即围一圈的长度。
  
  灵通:文中指仙石有了灵气,通了人性。
  
  石窍:石头边隙。
  
  石碣:石碑。
  
  镌:刻。
  
  喜不自胜:欢喜得自己不能控制。形容非常高兴。
  
  瞑目:闭上眼睛。
  
  造化:福气;运气。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
  
  家当:家产。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名言。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
  
  序齿:按年龄长幼来排列顺序。
  
  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计可施的样子。
  
  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家当、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三、教学建议
  
  1.本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一些语句与现代文有所区别,因此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字典及有关资料,尽可能弄懂一些字、词的基本意思。有条件的,还可以了解一下《西游记》这部小说的内容及主要人物。
  
  2.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时,可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接着再读课文,读中感受形象。最后组织学生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并适度拓展,开展语文活动,若有条件,可组织学生讲讲西游记的故事。
  
  3.孙悟空,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帮助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如,“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可让学生边读边联系平时所感受的孙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想象后说一说,说后再读,这样,猴王形象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来。
  
  4.课文中有一些难认的字,其中,许多字在本课尚未列入“会认”的范围,这些字,学生凭借拼音会读即可。课文中有些词句,学生能知其大意即可。如,“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有些影响阅读的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学生可通过查字(词)典解决,有的老师可直接告诉学生。
  
  5.本文是本组教材里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结束时,要注意适当小结,让学生回顾本组的课文,讲讲印象最深的地方,再说说课外所读、所听的故事,为后面“交流平台”作铺垫。
  
  四、相关链接
  
  吴承恩 (约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出生在一个由书香门第而衰落为商人的家庭。其先世为涟水人,早在五世祖前就迁居淮安;高祖吴鼎,素为白衣;曾祖吴铭,始跻身儒林,做过浙江余姚县学训导;祖父吴贞,由年例入监,当过浙江仁和(今杭州)县学教谕;父吴锐,因家庭败落,同街坊商人之女徐氏结婚,遂袭徐氏家业,成为店铺老板。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但科举失意,直到年近半百才考取了岁贡生,后在好友礼部侍郎李春芳的帮助下,六十一岁时屈就长兴县丞,后因对官场不满,愤然辞职,返归故乡。七十一岁时,始执笔写《西游记》。
  
  《西游记》 中国古典神话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共一百回,分为三部分:一至七回写孙悟空花果山称王和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写取经的缘由和唐僧的身世;十三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所经历的八十一难。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它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几百年间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久盛不衰。至今已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已经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几百年来,西游记被改编成了各种地方戏曲、电影、电视剧、动画片、连环画,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出现了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文艺作品,样式众多,数量惊人。
  
  唐僧 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紧箍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孙悟空 法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 法名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唐僧西去取经路过云栈洞,猪八戒被孙悟空收服,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不分敌我。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是个被人们喜爱的喜剧人物。
  
  沙和尚 法名悟净,原是天宫玉帝的卷帘大将,因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铲,武艺高强,不畏强敌。经南海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身上有两件宝,一件是菩萨葫芦,一件是九个骷髅组成的项圈。后来,他用九个骷髅作为九宫,把菩萨葫芦安放在其中,成为法船,稳似轻舟,顺利地帮助师徒四人渡河西去。沙和尚在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白龙马 小白龙原来是西海龙王敖闰殿下的三太子。龙王三太子纵火烧了殿上玉帝赐的明珠,触犯天条,犯下死罪,幸亏大慈大悲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幸免于难,被贬到蛇盘山等待唐僧西天取经。无奈他不识唐僧和悟空,误食唐僧坐骑白马,后来被观世音菩萨点化,锯角退鳞,变化成白龙马,皈依佛门,取经路上供唐僧坐骑,任劳任怨,历尽艰辛,终于修成正果,取经归来,被如来佛祖升为八部天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