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二年级 > 鲁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笋芽儿

《笋芽儿》综合资料之一
佚名
  
  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春雨的声音是春姑娘弹奏的乐曲,春雷的声音是雷公公敲响的大鼓,一层层的笋壳是竹妈妈给笋芽儿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课文描写春天的句子真美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课文描写的笋芽儿真幸福啊:“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笋芽儿勇敢地“脱下一件件衣服,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幼小的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帮助下不断努力,终于成长为健壮的竹子,在反复地朗读课文中,我们一定会为笋芽儿自豪,一定会拥有一份与笋芽儿一样自豪的心情。课文描写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也很美:春雨姑娘低声唤醒她,雷公公大声地呼唤她,竹妈妈百般呵护她,明亮而美丽的世界吸引着她,激励着她,笋芽儿从开始的撒娇,到钻出地面,很快就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
  如果我们没见过笋芽儿,没见过竹妈妈给笋芽儿穿的衣服,那最好去看看竹林,去找找笋芽儿,至少也要看看它们的影像资料或图片,这些对于感悟和理解这篇课文,会有很多帮助。有条件的班级可以通过课件演示笋芽儿的生长过程。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较多,读音难点也较多。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平舌音的字“笋、钻、滋”和翘舌音的字“揉、润”;区分鼻音字“扭”和边音字“唠”。在字形方面,估计学生对“漆、辫”二字的掌握难度较大,可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老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参考使用下列识字教学方法。
  1.出示课题,观察课文插图,认识“笋”字。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唤、唠、揉、抚、扭、滋、润”等字,结合词句大致理解字义。
  3.调动生活积累识字。如,漆黑、轰隆隆、自豪。
  4.动作演示识记。如,揉一揉、扭动、向上钻。
  5.借助图画、实物识字。山冈、笋、辫子。
  6.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如,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
  7.写字指导。
  从本课开始,安排连词书写。9个要写的字中,有三个词语:世界、笋芽、呼唤。书写时,一定要提醒学生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不能写成AABB式。
  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冈: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叉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
  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
  轰:左边的“又”字捺画变点。
  (二)朗读感悟
  这篇童话选择一处春景,展示春天生命力的旺盛。要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以情感熏陶学生,设计贯穿全文的问题,感受笋芽儿成长的过程。可采取读读、画画、议议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1.观察插图,激发兴趣。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激发学生了解笋芽生长过程的愿望。
  2.教师范读,启发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让学生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
  3.读读,画画,议议: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
  4.感情朗读,角色表演。第一、二自然段要读出柔和、轻声呼唤的语气,感觉“润物细无声”;第三自然段声音稍大、急促、粗重,读出个性;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得响亮、自豪,表现笋芽长成竹子的欣喜。可将个别读和轮读、齐读、分角色读结合起来,读出笋芽儿纷纷钻出地面的意境。
  5.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漆黑沉睡撒娇呼唤唠叨爱抚
  滋润照射温暖自豪健壮叽叽喳喳
  2.句子积累。
  (1)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2)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3.摘抄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熟读成诵。
  4.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四)实践活动
  1.根据笋芽儿的特点,编一条谜语。
  2.有条件的地方,可让学生实地观察竹笋,画一组竹笋系列画,或拍一组笋芽生长过程的照片。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段:扩展运用
  1.老师示范引路。
    春雨淅沥沥,淅沥沥,
    小草呀,快钻出来!快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
    小鸟说:“我要给您唱歌!我要给您跳舞!”
  2.学生实践。学生个人或小组模仿老师的示例按课文内容进行写话练习。对韵脚及句式不作要求。如:
    春雨沙沙沙,沙沙沙,
    笋芽儿呀,快醒醒!快醒醒!
    春雷轰隆隆,轰隆隆,
    笋芽儿说:“我要钻出来!我要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
    笋芽儿说:“我要长大!我要长大!”
  3.作品展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如,集体朗诵、配乐朗读、自配乐曲歌唱等。

  五、资料袋

                       毛竹
  通常高达6至10米。毛竹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是理想的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每逢阳春三月,雨后春笋顶岩破土,竞相生长。幼竹在一天之内可生长30厘米以上。在此期间,人们置身于竹林之中,可听到竹笋破土和幼竹生长发出的声响,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一根毛竹从出笋到长成10多米高的竹子,只需两个月,再经过6年的加固生长,即成为可供利用的竹材。毛竹浑身是宝,用途广泛。
 
  《笋芽儿》中的“摹声”
王震亚
  
  《笋芽儿》(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3课)主要讲的是笋芽儿是怎样由竹笋长成竹子的。课文运用了“摹声”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其作用有三:
  1.暗示气势。课文一开头就以“沙沙沙,沙沙沙”6个字表示春雨的声音,后面又以“轰隆隆!轰隆隆”表示春雷的声音。春雨沙沙,其声清脆,动人心扉;春雷隆隆,其威赫赫,激人奋进。这里,明写春雨、春雷,实际上暗示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开始“撒娇”,后来被吓住,直到沉不住气了,“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这也是一种蓬勃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这与春雨、春雷的声音不是同一种气势吗?
  2.显示新姿。听,小燕子“叽叽喳喳”的叫声,清脆悦耳,生机勃勃;小草“吱——吱——吱——”的声音,悠长动听,充满力量。这些都给了笋芽儿极大的启发和鼓舞,因此,它“要趁着这美好的时光,快快长大”。大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向上新姿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
  3.展示神态。笋芽儿“钻出地面”,“睁开眼睛一看”,“啊”一声,活生生地勾画了它惊喜、欢快的神态,表达了它的赞叹之情;而竹妈妈的唠叨——“千万别着凉”,使竹妈妈对孩子的无比关爱之情跃然纸上,也充分展示了竹妈妈爱抚笋芽儿的神态。
 
  披文入情,感受科普魅力—细读文本《笋芽儿》
作者:浙江衢州市巨化第一小学 罗建丽
  
  《笋芽儿》是一篇以“春天”为主题,融情趣与科普为一体的童话散文。课文通过生动活泼的拟人化语言,不着痕迹地向学生渗透了“竹子成长的历程”这一科普知识。那么,一向被认为乏味的科普知识是如何渗透到这样一篇童话散文中的呢?
  一、在和谐美妙的拟声词中渗透科普
  “沙沙沙,沙沙沙。”未见其身,先闻其声。短短的六个字让一曲悦耳的音乐随之而来。不用说,这是春的消息。“轰隆隆!轰隆隆!”那不是让人害怕的雷电,而是两只大鼓,两个叹号似乎就是重重落下的两根鼓槌,读着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是啊,春雨姑娘很温柔,她呼唤笋芽儿的时候是“低声”的。雷公公的脾气可不那么好,他用“粗重的嗓音”呼唤。这两个富有节奏的拟声词,好似一首美妙的交响曲,把笋芽儿叫醒了。
  二、在生动形象的动作刻画中渗透科普
  在这篇童话散文中,拟人的手法贯穿全文,于是桃花笑红了脸;柳树长长的枝条变成了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活泼可爱的身影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春雨姑娘在绿色的草丛中弹奏着乐曲,
  桃花笑红了脸,
  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
  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此处的省略号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标点符号,它蕴含着春天里的一幅幅美丽画卷:蝴蝶在花丛中尽情地舞蹈,小溪哗哗哗地向前奔跑……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展现在眼前。
  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笋芽儿脱下一件件衣服,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
  她站在山冈上,自豪地喊着:“我长大啦!”
  多么富有童趣的语言,“揉了揉”“伸了伸”如同一个孩子刚从恬静的梦中醒来。
  “扭动”“钻”“终于钻出”“脱下”“长成”,这一连串的动作,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株娇嫩的笋芽儿慢慢挣脱妈妈的怀抱,勇敢地钻出地面,在风雨中成长为健壮的竹子。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置身于那静谧的竹林中,一个个新奇的小脑袋争先恐后地探出地面,耳边仿佛响起了稚嫩的声音:我要长大!我要快快长大!
  三、在和谐温暖的人文关怀中渗透科普
  春雨姑娘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
  妈妈见了,忙给笋芽儿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还不停地唠叨:“千万别着凉。”
  “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多么亲切和蔼的人物。这些“人”带给笋芽儿的是温暖的呵护。“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爱抚着她,滋润着她,照射着她,温暖着她,这些相同结构的短语,带给笋芽儿的是无尽的关爱。读着这些短语,我们仿佛徜徉在爱的旋律中,在感受着笋芽儿幸福的同时,更享受着成长的快乐。
  四、在严谨的文章脉络中渗透科普
  笋芽儿被叫醒了。
  笋芽儿看看四周仍然一片漆黑。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
  笋芽儿脱下了一件件衣服,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
  从课题推知本文是记叙文,文章脉络是:春雨姑娘呼唤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被叫醒—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笋芽儿扭动身子向上钻—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笋芽儿脱下一件件衣服—长成健壮的竹子。全文以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为线索,讲述了笋芽儿出土之前和出土以后的两个阶段。出土之前,笋芽儿不顾一切阻拦,一个劲儿向上钻;出土以后,笋芽儿以顽强的意志排除阻碍,在阳光、春雨的帮助下,勇于进取,终于茁壮成长为高大的竹子。
  正所谓:“披文入情。”作者用他富有童趣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竹子成长的过程,让我们感受到成长是一首感人的诗,是一幅精美的画,是一曲动听的歌。
 
  《笋芽儿》语文S版教学参考
佚名

  教材说明
  这篇童话故事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象,写出了笋芽儿克服寒冷、石块挡路等种种困难,趁着大好春光,破土而出的过程。
  全文共12个自然段。
  1—4自然段写春天到了,春雨姑娘呼唤沉睡在地底下的笋芽儿快到地面上来,可是笋芽儿怕冷不敢动。
  5—7自然段写雷公公也呼唤笋芽儿到地面上来,笋芽儿决心要出去,竹妈妈同意了。
  8—12自然段写笋芽儿往上钻时被一块石头挡住了,有点灰心,但在竹妈妈、雷公公、春雨姑娘的鼓励下,勇敢地把石头挤开,探出头来,看到了外面美丽的世界。
  课文中有3幅插图:第一幅是沉睡着的笋芽儿。第二幅是被一块石头顶住头的笋芽儿,灰心地哭起来,竹妈妈在鼓励他,雷公公、春雨姑娘也在给他加油。第三幅是笋芽儿终于把石头挤到一边去,探出头来,看到了外面的美丽世界。

  教学目标
  (一)认识13个字:弹、奏、缩、轰、隆、雷、敲、鼓、痒、呜、斜、挺、挤。会写7个字:挡、挤、唤、悄、沉、顶、芽,及以下词语:挡住、呼唤、悄悄地、顶不动、沉睡。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儿在春天里成长,破土而出的过程。
  (三)教育学生懂得只有不怕困难、奋发向上,才能茁壮成长。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本课写笋芽儿成长的过程,如学生没见过竹笋,教师应在课前准备实物或图画、幻灯等进行简单介绍。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等。
  (二)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较多,教学时可根据这些字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如:
  缩、奏:声母是平舌音。
  轰隆、呜呜:这两个词都是象声词。
  挺、挤:这两个字都跟动作有关,都是提手旁。让学生通过动作来了解意思。“痒”是一种病态,所以是病字旁,“羊”表音。这些字是形声字。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7个,左右结构的字有6个,上下结构的字有1个。要指导学生看清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匀称,如:
  挡、挤:左窄右宽。
  唤:左窄右宽,左短右长。
  悄:左边竖心旁和右边“肖”上边的小字头笔顺不同,要注意区分。
  沉:右边上方是秃宝盖,不要多写一点。
  芽:上短下长。“芽”字的第5笔要写在横中线上。
  (三)朗读指导
  这篇童话故事,生动地叙述了笋芽儿生长的时间、条件、特点和过程,赞美了笋芽儿不畏寒冷,冲破一切阻碍奋发向上的品格。课文篇幅较长,指导朗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初读课文,要让学生自由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通过“谁呼唤笋芽儿?”“笋芽儿的心情怎样?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等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读出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在不同环境下的心情变化。
  3.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后,再读有关的句段。
  4.分角色朗读,指导学生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如春雨姑娘“低声呼唤”,雷公公“用大嗓门呼唤”,妈妈“点点头说”和鼓励的“声音”,笋芽儿“鼓了鼓劲说”等等。鼓励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怎么理解就怎么读,不要强求学生用统一的模式去读。
  (四)感悟理解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让学生在自读中感悟,在合作学习中解惑。如文中描写笋芽儿成长过程中的特征词语:“沉睡”“醒了”“一个劲儿往上钻”“用力一挺”“探出头”等等,还有写笋芽儿生长的时间、条件的词语,如春雨“沙沙沙”“弹奏”,雷公公“敲响了大鼓”,“四周黑乎乎”“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等等。
  (五)实践活动
  演一演课本剧: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台词,做道具(如头饰),分角色自编自导自演。可分小组进行表演,注意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师评价要重过程,轻结果。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从课文中摘抄喜欢的词语填在空花朵上。
  (六)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示课题
  1.简介笋芽儿。
  2.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难读的词句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2.再读,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三)读读议议,合作学习
  1.同桌互读,互相正音、评议。
  2.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探讨。
  (四)感情朗读,读中理解
  1.采取范读,指名读、分段读、对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在不同环境下心情的变化。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
  (五)指导写字,要求整洁正确、姿势端正
  (六)布置作业
  把课文中的你喜欢的词句摘抄在你的采集本上。

  参考资料
  笋:又称竹笋,竹类的嫩茎、芽,长在竹子的地下茎上。竹子的地下茎称竹鞭,是竹子在土中横向生长的茎部,有节,节上生根,节两侧长芽。有的芽萌发为新的地下茎;有的芽发育成笋,出土成竹。芽从夏末开始生长,在严寒的冬季休眠,春回大地时继续生长,清明前后破土而出。笋芽儿可以食用,味道香甜。毛竹笋出土后约40—60天长成竹子。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二年级下册)中的《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幸福的爬山虎》两篇文章。从中体会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以及谦虚精神;体会爬山虎的勇敢精神和他成功后的快乐心情。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