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三年级 > 语文版A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生死攸关的烛光

烛光中的智慧和勇气
保定市大马坊乡总校 李聪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壮烈悲惨,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就围绕着一支装有情报的蜡烛,描述了一个法国三人之家通过与德国鬼子斗智斗勇,巧妙地保护了秘密情报和自己生命安全的范例。这里之所以是一个范例,就是因为整个故事情节都被惊险的场面笼罩,而每次凶险都被正义的智慧和勇气化解。

  第一次惊险的场面出现在德国军官在昏暗的灯光下吃力地看一张纸时,一个中尉随手点燃那支装有情报的蜡烛以便灯光更亮一些。这个看似一个小小的举动,却隐藏着巨大的杀机:一旦蜡烛烧到铁管处,情报势必暴露出来,那么等待伯瑙德一家三口的就是灭顶之灾。难怪伯瑙德夫人的心怦怦直跳,一双儿女的脸色苍白。当这个烛光就牵动着一家的命运时,母亲是最先用油灯代替了那支蜡烛,并找到合乎情理的理由:就是灯比蜡烛亮。面对凶残的德国鬼子,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呀!我们刚要舒缓一口气时,第二个惊险场面随即而来。

  那个中尉似乎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举动并不满意,又重新点燃了那支蜡烛,烛光的摇曳就是危险的降临,怎样才能化解危险呢?母亲此时再行动就会引起鬼子的怀疑,我们的心再次被提到喉咙之处。是呀,又有什么办法呢?幸好雅克急中生智,利用当时的天气冷这个自然因素,建议生火取暖,这样势必就去取柴,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把蜡烛换掉。我们庆幸雅克的有这样的勇气,庆幸一家人为保护秘密又有了新的办法。但天公似乎并不作美,那个中尉一声“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的厉喝,把整个希望浇灭,危险再一次接踵而至。

  我们的心再次被悬起来,正当大家等待最后一刻到来时,杰奎琳稚嫩的声音给大家带来新的希望,而且这丝希望成为了现实。经过母亲和哥哥的言传身教,他真的明白了那支小小的蜡烛对于一家人的重要性了,因此小姑娘假借自己困把蜡烛平安的转移并熄灭。这是何等的机智,何等的勇敢呀!

  在生活中,我们应当处处通过智慧和自己的勇气去面对一切!
 
   《生死攸关的烛光》电子教参
佚名   
  教学目标
   1. 自读课文,了解伯诺德夫人和她的儿女的机智,感受他们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爱国情怀。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 引导学生在网上或图书馆查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资料。
   2. 引导学生多渠道搜集表现人物机智勇敢的故事。

  教材简析
  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多少爱国志士在自己的祖国蒙受灾难的时候,“祖国至上”就是他们心底最强烈的声音,爱自己的祖国让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去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歌。《生死攸关的烛光》这篇课文就向我们娓娓地讲述了这样一个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故事:二战中,一位普通的法国妇女伯诺德夫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把德国入侵者赶出自己的祖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当藏着情报的蜡烛被德国军官点燃,眼看就要暴露,一家三口生命危在旦夕,而伯诺德夫人和她的儿子想办法却没能拿回情报的时候,小女儿机智地端着藏有情报的烛台上了楼,安全地保住了情报。
  小小的烛台,内藏的情报,系着秘密情报站的安全,系着盟军作战的成败,系着祖国解放的大业,也系着母子三人的生命。课文紧紧围绕着情报的安全,先写藏情报,骗过搜查,再写遇险,机智设法,保护了情报。课文叙述层层推进,扣人心弦,让我们在为主人翁的命运紧张、担忧的同时又不得不为他们的机智勇敢而赞叹。

  教学的重点是读懂主要内容。

  建议本课教学用1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见参考资料)可作简介。
  *第2段主要写了伯诺德夫人为了把情报藏好,想了许多办法,最后决定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蜡烛中,骗过了敌人的搜查。教学时可抓住“绝妙”一词,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说这个办法是绝妙的,或“绝妙”在什么地方。感受伯诺德夫人的智慧和精明。
  *第3~7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讲了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伯诺德夫人和她的儿子都没能拿回蜡烛,千钧一发之际,小女儿拿着烛台回到了楼上,安全地保护好了情报。这部分内容具体地描写出“生死攸关”的紧张场面,教学要抓住“生死攸关”一词,引导学生自读,勾画描写情势万分危急的句子,边读边感受。
  *一是写伯诺德夫人的:“伯诺德夫人知道……将告结束”,关键时刻她想到的是什么?她想了什么办法?“连忙……取出……轻轻地把蜡烛吹熄”,从她的一连串动作体会到什么?“……最可怕的东西”“……心提到了嗓子眼上”“似乎感到……越来越短的蜡烛上”,她的心为什么提到嗓子眼上?“微弱的烛光”为什么那么可怕?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这些句子,感受她机智地想出办法后的轻松心情,同时更要感受她的计谋受挫后那种紧张的心情,从而体会她的机智、沉着。
  *二是写儿子的:“……儿子杰克慢慢站起来,端起烛台……”儿子见母亲的计谋没有获得成功,他想出的办法是什么?重点要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他“慢慢地站起来”?情况这样紧急,为什么不快点?当蜡烛被德军军官抢下,他为什么“没有说什么”,还“从容”地搬回木材生火?从而体会儿子在母亲的影响下,既勇敢又很有计谋,面对困境而不惊慌。
  *三是写小女儿杰奎琳的,她娇声对德国人说道:“……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在母亲和哥哥的计谋都没有成功的千钧一发之际,她表现出来的沉着、镇定,让人叹服,读到“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悬着的心才平静下来。
  *读这部分内容,要引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体会当时的危急情势和三个人的沉着机智。并引导学生讨论、体会、分析、理解“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这个句子的意思,从而进一步体会课题的含义,感受三个人物的精神品质。
  *课后第1题:因为是略读课文,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懂课文,了解课文讲述的事件。此题旨在检查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
  *课后第2题:此题是一个拓展练习,可结合课外阅读,达到阅读交流的目的。

  教学设计参考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 板书“生死攸关的烛光”,理解“生死攸关”的意思。
  2. 学生看课题质疑。
  3.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谈话:为什么小小的烛光关系这样重大?引入读书。
  二、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是注音的字,读通课文。
  2.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后交流,同时交流前面谈话的问题。
  三、自读3~7段,读中悟主题
  1. 默读3~7段,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生死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 学生交流:
  (1)说说自己从哪些句子去体会当时万分危急的情势。
  (2)讨论对重点句子“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的理解。
  (学生交流时,教师适时引导,注意与上文的联系,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
  3.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读勾画的句子,进一步体会当时的危急情势和三个人的机智沉着。
  四、再浏览全文,深化感悟
  1. 浏览全文,你从母子三人的行为中体会到什么?
  2.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五、拓展练习
  随文小练笔:“我眼中的伯诺德夫人”“我眼中的杰克”“我眼中的杰奎琳”(自选一个完成)。

  参考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是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战争,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反对德、意、日轴心国集团侵略扩张的反法西斯战争。战争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空前惨重的灾难。全世界共有61个国家、80%以上的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军事行动是在40个国家的领土和海战区及大洋战区进行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军事冲突,其特点是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参战国人口达17亿;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以上。在战争年代(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仅反法西斯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其中作战飞机42.5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迫击炮61.6万门,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和强击火炮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质损失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5000余万人丧生。牺牲最大的是苏联,损失达2000余万人。苏联1710座城市、7万个乡村遭破坏,32万个工业企业被摧毁。在反对侵略者斗争中遭受巨大牺牲的还有波兰(损失约600万人)、南斯拉夫(损失170万人)等国。美国损失40万人,英国损失37万人。德国被毙、伤、俘1360万人,其欧洲盟国损失150余万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之所以取得对法西斯集团的胜利,是由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人民作出了共同努力,各被占领国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以其英勇斗争支援了整个同盟。在战争年代,列宁关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的原理,得到了实践的证明。苏、美、英、法及其他热爱自由的国家之间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巩固,就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事实。在战争年代,希特勒当局离间反法西斯力量的战斗同盟,使其无法协同行动的算盘完全落空了。法西斯集团各国的军事政治组织在战争中垮台了。法西斯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和军国主义日本武装力量的惨败,标志着这些国家的冒险政策、战略以及军事政治领导和战略领导体制的完全破产。
  ☆更详的资料可查阅:http://www.cbe21.com
                                             (蒋华、杨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