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四年级 > 人教版课标本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给予是快乐的

《给予是快乐的》课文简说
佚名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故事性强。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给予真的是快乐的吗——《给予是快乐的》解读
佚名
  
  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有篇课文,叫《给予是快乐的》,作者署名是美国的丹·克拉克,课文内容是这样的:
  圣诞节快到了,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宽裕。看见保罗在望着自己,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这样的哥哥。”
  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
  “当然,我非常愿意。”
  车开了一段路,男孩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是保罗又错了。
  “麻烦你把车停在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是了屋。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水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2
  作者的原文网上也有,根据原文,另有一篇翻译的文章:

                    A Brother Like That

   A friend of mine named Paul received an automobile from his brother as a Christmas present. On Christmas Eve when Paul came out of his office, a street urchin was walking around the shiny new car, admiring it.
  "Is this your car, Mister?" he said.
  Paul nodded. "My brother gave it to me for Christmas." The boy was astounded. "You mean your brother gave it to you and it didn’t cost you nothing? Boy, I wish . . ." He hesitated.
  Of course Paul knew what he was going to wish for. He was going to wish he had a brother like that. But what the lad said jarred Paul all the way down to his heels.
  "I wish," the boy went on, "That I could be a brother
  like that."
   Paul looked at the boy in astonishment, then impulsively he added, "Would you like to take a ride in my car?"
  "Oh yes, Id love that."
   After a short ride, the boy turned with his eyes aglow, said, "Mister, would you mind driving in front of my house?"
  Paul smiled a little. He thought he knew what the lad wanted. He wanted to show his neighbors that he could ride home in a big automobile. But Paul was wrong again. "Will you stop where those two steps are?" the boy asked.
  He ran up the steps. Then in a little while Paul heard him coming back, but he was not coming fast. He was carrying his little crippled brother. He sat him down on the bottom step, then sort of squeezed up against him and pointed to the car.
  "There she is, Buddy, just like I told you upstairs. His brother gave it to him for Christmas and it didn’t cost him a cent. And some day Im gonna give you one just like it . . . then you can see for yourself all the pretty things in the Christmas windows that Ive been trying to tell you about."
  Paul got out and lifted the lad to the front seat of his car. The shining-eyed older brother climbed in beside him and the three of them began a memorable holiday ride. That Christmas Eve, Paul learned what Jesus meant when he said: "It is more blessed to give . . . "


                   哥哥的心愿

  圣诞节时,保罗的哥哥送他一辆新车。圣诞节当天,保罗离开办公室时,一个男孩绕着那辆闪闪发亮的新车,十分赞叹地问:
  "先生,这是你的车?"
  保罗点点头:"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节礼物。"男孩满脸惊讶,支支吾吾地说:"你是说这是你哥送的礼物,没花你一分钱?天哪,我真希望也能……"
  保罗当然知道男孩他真想希望什么。他希望能有一个象那样的哥哥。但是小男孩接下来说的话却完全出乎了保罗的意料。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送车给弟弟的哥哥。"男孩继续说。
  保罗惊愕地看着那男孩,冲口而出地说:"你要不要坐我的车去兜风?"
  "哦,当然好了,我太想坐了!"
  车开了一小段路后,那孩子转过头来,眼睛闪闪发亮,对保罗说:"先生,你能不能把车子开到我家门前?"
  保罗微笑,他知道孩子想干什么。那男孩必定是要向邻居炫耀,让大家知道他坐了一部大轿车回家。但是这次保罗又猜错了。"你能不能把车子停在那两个台阶前?"男孩要求道。
  男孩跑上了阶梯,过了一会儿保罗听到他回来了,但动作似乎有些缓慢。原来把他跛脚的弟弟带出来了,将他安置在第一个台阶上,紧紧地抱着他,指着那辆新车。
  只听那男孩告诉弟弟:"你看,这就是我刚才在楼上对你说的那辆新车。这是保罗他哥哥送给他的哦!将来我也会送给你一辆像这样的车,到那时候你就能自己去看那些在圣诞节时,挂窗口上的漂亮饰品了,就象我告诉过你的那样。"
  保罗走下车子,把跛脚男孩抱到车子的前座。兴奋得满眼放光的哥哥也爬上车子,坐在弟弟的身旁。就这样他们三人开始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兜风。
  那个圣诞夜,保罗才真正体会主耶稣所说的"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

  3
  网上的版本跟课文的版本有一些细节略有不同,不再做分析。最主要的不同,是课文的题目,也即课文的结尾点睛处:课文是“给予是快乐的”,网上版本是“施比受有福”。
  哪一个更符合作者的原意?
  课文要传达的是“给予是快乐的”,传达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孩子。可是,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个小孩子在大人的命令下,把好吃的、好玩的给了别的小朋友,这是“给予”了,但这孩子往往并不快乐,有的还一咧嘴,哭了。
  显然,“给予是快乐的”,对多数孩子来说,心理上是不那么欣然认同、接受的。
  编者的意图很明显,是要把一个平常的小孩教成一个小圣人,明明违背孩子的当下心理,还是把道德的大旗高高举起,让孩子往那大旗下站队。
  当然,我们知道,这种一厢情愿的做法,最终往往会失败,毕竟强捏的瓜不甜。
  而“施比受更有福”,为什么就符合作者的原意呢?
  作者是美国人,身处基督教大背景,对圣经熟稔的很,写一个小故事,印证圣经中某句话的正确,对基督徒来说,实在是顺理成章的事。此其一。
  其二,更重要的是,“施比受更有福”,更符合逻辑。我们分析孩子的内心知道,孩子给予别人,往往不见得会快乐,相当一部分孩子还会不快乐。“施比受更有福”,意思是给予、付出的比那承受的、接受的、得到的更有福。
  这里的“福”,还不仅仅是中国语境里的“福”,而是基督教背景里的“福”(承天父之恩)。这个“福”的意思是,我付出了、给予了,接受的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是感恩还是反咬一口(恩将仇报),我都是有“福”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里的“福”远远大于“快乐”,是比“快乐”更丰富、更厚重、更严肃、更神圣的一种感受。
  这种逻辑下来,这篇课文所讲的事情,才能自圆其说。否则,只会让学生读了,心理委屈、别捏。

  4
  这篇文章,不少人认为主人公是保罗和男孩。我认为,主人公其实男孩。尽管通篇都用保罗的视角来推动故事发展,但保罗眼里所见、心里所想无不是对男孩的衬托。
  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笔法。
  我们的学生,比较习惯谁是主人公,我就正面浓墨重彩的描写的手法。这种通过另外视角描写主人公的笔法,对学生来说,当是一种新的尝试。(在《孔乙己》中,也是借了小伙计的视角来写主人公孔乙己的)让学生知道此点,在作文中加以运用,岂不是很好的一种习作手法的习得?
  这是可以给孩子的语文知识。
  此课中的语文知识当然还有别的。比如,闫学老师开发的保罗的“一错再错”的补充想象。比如,XX说之前的形容性的或描摹性的词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
  选择最适合这班学生的,就是对的,就是好的。

  5
  有基督教背景的小孩明白“施比受更有福”,不会是难事。因为这道理不是靠论证得来的,而是一种教徒的标准,不关乎逻辑,只关乎教徒的一种底线宗教道德。即,我要的是你做到,而不是要你知道为什么要做到。
  要没有基督教背景的小孩明白这一点就难一些了。幸好,中国文化里也有吃亏是福,施恩不图报等说法,大体也是这个意思。能结合这个,学生也会明白一些。
  编者把“有福”缩减成“快乐”,想法是好的,可是做法却错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