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五年级 >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五月端阳

《五朋端阳》教学设计之一
上虞市鹤琴小学 徐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8个生字,理解“菖蒲、艾草、流苏”等词语的意思。
   2、操作目标: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品味课文第三自然段,从香袋的形状、式样、色彩等方面体会姑娘们的心灵手巧。
   3、情感目标: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
    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姑娘的心灵手巧。
  [教学用具]
    菖蒲、艾草、香袋、小黑板
  [课前谈话]
   1、导入: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灿烂古老的东方文化,涌现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同时也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目。你们所知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2、说说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的时间及风俗习惯。
    (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以农历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正月十五的元宵佳节,刚过去不久的清明节,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吗?(板书:五月)端午也叫端阳。(板书:端阳)在端午节到来时,你们是怎么过节的呢?能向大家说一说吗?
    看来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还真不少。今天要学的课文也向我们介绍了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看黑板,一起读:五月端阳。
  二、自学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端午节的风俗。
     小黑板出示:
     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端午节的风俗?
   2、检查:
    (1)出示词语:菖蒲、艾草、辣椒、糯米、斧头、奸臣、流苏、雕饰、削职
      A、这些词语你能读吗?同桌互相读一读,读错了,对方帮他纠正。
      B、交流,刚才哪些同学得到了同桌的帮助。
        这里有许多生字,写一写,你觉得容易写错的或难写的,就站起来,带领大家正确地写一写。
      C、对于这些词语你还有什么问题?
    (2)课文有没有句子你认为比较难读的?
       指名读——齐读。
    (3)从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有关端午节的风俗?
       请大家用“每到端午节,___________。”(板书)的句式说,每人说一个风俗,让大家都有机会说。
      (如果学生说得比较概括,就引导:你说得很简洁,好,我想请你说得具体些,行吗?)
      (如果学生说得比较具体,就引导:你说得很具体,好,如果要你说得概括些,行吗?)
       换一种句式,把时间放在句中,用“_______每到端午节__________。”(板书)的句式说端午节的风俗,能行吗?好,还是每人说一个。
  三、指导概括主要内容
   1、你能把我们刚才所说的内容合成一段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同桌互说——指名说。
   3、在课本中写下来。
  四、学习第3自然段。
    端午节来临了,男女老少各有各的过节方法。还没到这一天呢,姑娘们已经忙开了。
   1、请同学们找到文中写姑娘的这一段,自由地读一读,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就多读几遍。然后告诉大家,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些什么?
   2、交流,点拨:
    方案一:
     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提到“姑娘们早就在比试谁心灵手巧了。”
     就引导:
       “心灵手巧”你是怎么理解的?从这一段的哪些地方你也可以体会到姑娘们的心灵手巧?
     A、“她们用零碎的彩色绸布,缝成形状各异的小袋。小袋里面塞进裹着香料的棉花,再把袋口的线一抽,就成了一只只香袋。”
     导:这句中尤其是哪一点让你感到姑娘们的确是心灵手巧呢?
       能把自己的体会溶入句中,有感情地读读这几句话吗?
       指名读——齐读。
     B、“香袋的式样很多,有鸡心形的、虎头形的、菱角形的、辣椒形的,下面垂着五颜六色的流苏。”
     导:我想,姑娘们做的香袋的式样肯定不止四种,你们想姑娘们做的香袋还可能有哪些式样?
     填空:香袋的式样很多,有         ,下面垂着五颜六色的流苏。(仿照文中的句子,在横线上填上四个表示形状的词,填的时候可以一半用书上的,一半用自己的;也可以全部用自己的词语。)
     再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它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你们能用先分后总的句式说说这个句子或自己刚才写的句子吗?
     C、“孩子们把香袋挂在衣襟上,鲜艳夺目,好像五彩的云霞。” 
     导:你讲得很有道理,但你读得还不够好。孩子们挂着姑娘们精心制作的香袋,心情怎样?你能用朗读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来吗?
     这句话从写作手法上考虑你发现了什么?(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方案二:
   (1)“她们用零碎的彩色绸布……就成了一只只看袋。”
     导:这就是做香袋的方法。你也不妨去试一试,我相信你做的香袋一定很漂亮。
       我在读课文的时候,对姑娘们做香袋的方法特别感兴趣。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几句话,我觉得你们还能从中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2)“香袋的式样很多……下面垂着五颜六色的流苏。”
     出示句子。
     导:我想,姑娘们做的香袋的式样肯定不止四种,你能发挥想象说说姑娘们做的香袋还可能有哪些式样?
     再读读这个句子,相信你们还能有所发现。(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你能用先分后总的句式来说说这句话吗?
     面对着这些香袋,你想说些什么呢?
     面对着做香袋的姑娘们,你想说些什么呢?
   (3)“孩子们……好像五彩的云霞。”
     导:孩子们挂上香袋的心情怎样?你能再高兴地读读这句话吗?
     这句话从写作手法上考虑,你发现了什么?(比喻) 
   (4)“姑娘们……心灵手巧了。”
     导:“心灵手巧”你是怎么理解的?真聪明,你的脑瓜也很灵。
  3、我们的同学都很聪明,能读懂那么多内容,让我们连起来读读第3自然段。老师问,你们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姑娘们是怎样做香袋的?
    香袋的式样有哪些?
    孩子们把香袋挂在衣襟上,看起来怎么样?
  五、课堂小结:
    姑娘们做的香袋形状各异,端午节为什么要做香袋呢?如果你对它的来历感兴趣,可以去问一问长辈,也可以自己查资料。
  六、课堂作业: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做,至少选做一题。
   1、 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个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的句子。
   2、 联系自己家乡的实际,写一句话:每到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
 
  《五朋端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倪海燕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8个生字,理解“菖蒲、艾草、流苏”等词语的意思。
   2、操作目标: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品味课文1——4自然段,从色、香、味、形等方面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
   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学习课文。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再过十多天就是农历五月初五,你知道是哪一个传统节日吗?(板书:五月)端午也叫端阳。(板书:端阳)我们这边端午节怎样过呢?请你来说一说。(学生回答)看来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还真不少,大家喜欢这个节日吗?让我们带着喜爱的心情来读课题:五月端阳
  二、自学课文:
    过渡:课文中也非常生动地描写了不少端午节的风俗,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端午节的风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菖蒲艾草辣椒糯米斧头流苏雕饰衣襟菱角粽子船舷削职
     A.说说字音易读错、字形易写错的生字。
     B.同桌互相读并纠错
     C.指名读
     D.用其中一到两个词语说话
   3、从课文中你了解了哪些端午节的风俗?请同学们用“每到端午节——————”或“——每到端午节————”的句式说说
   4、你能用上述的句式把课文中所描写的风俗连起来说一说。
  三、学习新课:
    过渡:老师读了《五月端阳》这篇课文,觉得它就像一倒色、香、味、形俱全的一道大餐,让我们一起慢慢地来品味。
    色:(1)她们用零碎的彩色绸布,缝成形状各异的小袋。小袋里面塞进裹着香料的棉花,再把袋口的线一抽,就成了一只只香袋。”
         你除了感受了色彩,还感受到了什么?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2)孩子们把香袋挂在衣襟上,鲜艳夺目,好象五彩的云霞。
    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1、香:粽子放在锅里煮,一会儿,屋里就充满了糯米和竹叶的清香。
      你能通过精彩的朗读让我们也闻到这股清香。
    2、味:这热气腾腾的粽子,比任何东西都要好吃。
    3、形:包好的粽子有斧头粽、狗头粽、尖角粽、抱儿粽等,这是按形状来分的。至于白米粽、赤豆粽、猪肉粽,那是按用料来分的。
      换一种句式来说说
    4、让我们也来包一包粽子(欣赏课件)
    5、朗读第3自然段。
    6、形:香袋的式样很多,有鸡心形的、虎头形的、菱角形的、辣椒形的,下面垂着五颜六色的流苏。
     (1)换一种句式来说
     (2)过渡:心灵手巧的姑娘会缝制各种各样的香袋,现在请你发挥你丰富的创意来说说香袋还会是什么形状的?用“香袋的式样很多,有————,————,————,————,下面垂着五颜六色的流苏。
    7、过渡:我们这儿的端午节也有自己独特的风俗,通过你精彩的描述也能让我们对端午节留下深刻的印象(指名学生说)
  四、小结:
    闻着艾草的幽香,吃着软糯香甜的粽子,脖子上挂着象征吉祥的香袋,这是多么有趣的端午节,不过端午节还有精彩的赛龙舟,这也是不容错过,让我们下节课去学习。
 
  《五朋端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浙江省临海大田中心校 小罗号
  
  教学目标:
   1、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能把总分形式的两种句式进行改换
   3、感爱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懂得一心想使祖国富强、一心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为国富强,为人民做好事,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上节课,大家和罗老师一起学习了第18课,谁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都写了谁,分别干些什么?(请同学说一说板书)
       姑娘们缝香袋
       妇女们包粽子
      小伙子们赛龙舟
      老人们讲故事
  二、细读3—7自然段
    导入:好,那课文是怎样把这些内容写具体的呢?我们这节课题还要进一步研究,我想这样好不好,大家先和罗老师一起学习其中的一块,然后由大家和同桌,前后桌,或者和自己比较好的伙伴一起按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的方法自学,好不好?
  (一)学习第五自然段,归纳学法
     那大家说,我们先学哪一块呢?(由学生自己选,最后确定其中一块内容。)
    1、那我们就学习第5段吧,先请一位同学读这一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块内容写具体的,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比较好?
     句子1:江河里排着一条条雕饰得酷似游龙的船,船舷两边整齐地坐着准备一显身手的小伙子。他们穿着彩衣,扎着彩巾,双手握着木桨。
     句子2:号令一响,几十支桨随着船首大鼓的敲击声“哗哗”划动,龙舟像箭一般飞快驶去。岸上锣鼓喧天,彩旗飞舞,热闹极了。
      你觉得这句子好在哪里?(理由:用比喻的方法把船像游龙写得很形像生动;场面描写得紧张热闹,气氛热烈,扣人心弦)
      你讲得很好,但你能不能把它读好呢?
      评:好在哪?(a.都没有听出来,那麻烦你再给大家读一遍。b.再说不出,请你自己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试着感情朗读(齐读)
    2、好,这一块内容的学习先告一段落,大家回想一下,刚才的学习方法。(一找,二说,三读)板书
  (二)学法迁移,自学其它三部分内容
    1、那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和自己的同桌,前后桌或者和自己较好的伙伴一起学习其它三块内容。学后试完成作业本4两题。(自学开始)
    2、反馈
     (1)姑娘们缝香袋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句子1:香袋的式样很多,有鸡心形的、虎头形的、菱角形的、辣椒形的,下面垂着五颜六色的流苏。
       句子2:孩子们把香袋挂在衣襟上,鲜艳夺目,好像五彩的云霞。
         (香袋的式样多;颜色鲜艳而美丽;先总后分的写法)
         那我们还能不能用分总的句式说一说?
         这样的香袋喜欢吗?你能用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吗?
       评:怎么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姑娘们能编出这样令人喜欢的香袋,她们确实很——“心灵手巧”
    (2)姑娘们的香袋缝得令人喜欢,那妇女们的粽子包得怎么样,课文是怎样说的?
      句子1:包好的粽子有斧头粽、狗头粽、尖角粽、抱儿粽等,这是按形状来分的。至于白米粽、枣子粽、赤豆粽、猪肉粽,那是按用料来分的。
      (理由:粽子形状各异、用料不一;用分总的句式写)
      谁能用分总的句式说一句话?你能将自己的说的话改成总分关系的句式吗?
      句子2:粽子放在锅里煮,一会儿,屋里就充满了糯米和竹叶的清香。熟了熟了,妈妈捡起一只,让孩子们先分着尝尝。这热气腾腾的粽子,比任何东西都要好吃。
      你喜欢吃怎样的粽子就吃怎样的粽子,要咸的有咸的,要甜的有甜的,真是应有尽有。大家想不想吃啊?想吃的请举手,大家都想吃(指名)你很想吃,可老师这里没有粽子,怎么办?那我们就以读代吃,行吗?(评:a.老师感觉你吃得不是很香,谁吃得更香一点,指名读,确实吃的很香)但罗老师总感觉他一个人这样读好像缺了点什么,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们说,这端午节让一个人在那吃,是不是太冷清了?)那我们就一起来以读代吃。把节日的热闹气氛读出来。(齐读)
    (3)粽子吃过以后,我们该去听老人们——讲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屈原,谁知道屈原是何许人?(让学生说,如果学生说不出,出示材料,)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利用楚国民歌的形式,运用楚语方言,创造了“楚辞体”,他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诗中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传统。他的作品被译成各种文字。1953年,屈原被列为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大家快速浏览,再评价一下,屈原是怎样一个人,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学问,爱国)
      屈原最后是什么结果。(投江自杀)
      屈原这样有学问,这样爱国的人,而投江自杀,你们觉得他冤不冤哪?(冤)冤在哪?谁来分折一下。
      自己一心想使国家富强,却遭到流放;
      楚王不任用尽忠报国的人而长叹;
      为楚王昏庸腐败,致使都城被人占领,百姓遭难而长叹;
      为自己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救国无望而长叹。
      那你有话想对屈原说吗?以《屈原,我想对您说》为主题,可以说一两句,也可以多说些,把想说的内容写在家庭作业本上。
      嗯,屈原为了不做亡国奴,为了对昏君楚王的反抗,为了表达自己对祖国深深的爱,而投江自杀,所以屈原在跳江前要——“长叹一声”,我们一起来将这句子读一读。
      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汩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长叹一声:“永别了……祖国!”一纵身跳入江中。
    小结:
    同学们想一想,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死了都2000多年了,怎么到今天乃至将来,人们还要在端午这一天包粽子和赛龙舟呀,这说明什么?
     (说明有学问,爱国的人,人们永远纪念他)
  (三)再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现在罗老师把时间再一次还给大家自己,你们自己喜欢读哪一块就读哪一块,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读的时候边想一想,按单元提示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怎样归纳?(归纳前请一个学生读一读单元提示)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五月端阳,姑娘们做香袋,妇女们包粽子,小伙子们赛龙舟的热闹情形和老人们讲述屈原的故事等风俗习惯。
  三、作业: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