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五年级 >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晏子使楚

谈《晏子使楚》的教学要点
朱凌云
  
  一、把握特点,抓住主线。
  课文有两条线索:
   (1)外露的:楚王的侮辱和晏子的反侮辱;
   (2)内含的:表现晏子的聪明才干。
   本文从整体看,作为“晏子使楚”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情节非常完整。从局部看则是通过三个故事来叙述,而三个故事又是相对独立的。
   第一个故事,起因是楚王知道晏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开了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洞里钻进去;经过是晏子采用藐视、压倒对方的办法予以针锋相对的反驳;结果是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去。
   第二个故事,起因是楚王认为晏子不配出使楚国;经过是晏子用“自己不中用,才派到楚国来”的先贬自己、再贬对方的办法来对付楚王;结果是楚王“只好”陪笑。
   第三个故事,起因是楚王置酒招待晏子,他们吃得正高兴时,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偷盗的齐人囚犯到楚王面前来;经过是晏子用巧妙而尖锐的辞令,把橘喻齐人,把枳喻楚人,将计就计,以抑楚扬齐的办法对待楚王;结果是楚王“只好”赔不是。
   这三个故事都是围绕侮辱与反侮辱的外露线索和按照晏子的聪明才干的内含线索展开的,而且层层深入。第一件事是故事的开始,第二件事是故事的发展,第三件事是故事的高潮。根据这个特点,可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外露线索中归结出主要内容;从文章的内含线索中窥见其中心思想。

  二、设计问题,发展智力。
  本文智力因素丰富,学生在认识、理解侮辱和反侮辱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智力角逐的愉快。教学中,应注意挖掘课文和学生的智力因素。学生从课后作业题入手,粗读浏览全文,把握课文大意后,可设计以下几个思考题:
   (1)《晏子使楚》这个题目与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在“使”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这题的意图是,《晏子使楚》这个文题,用一个完整的句子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人物、地点、事件。“使”的过程又是全文的重点。目的是启发学生能从对故事经过的体验中发掘文章的智力因素。)
   (2)谁能想出比晏子更好的办法来对付楚王的侮辱(这题是为了突出重点,发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3)“晏子使楚”为什么能得到这样的胜利(这题是为了让学生在议论中,能将晏子的过人机智和卓绝辩才内化,从而达到凭借课文的智力因素开发学生智力的目的。)

  三、运用方法,培养能力。
  为了紧扣本组重点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填写下列表格,检查学生学以致用的情况。
 
  抓“只好”教《晏子使楚》
江苏宝应县城南小学 沈志彬
  
  《晏子使楚》(九义教材第十册)讲了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于巧妙反驳,从而有力地回击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楚王的侮辱,晏子的反驳,构成了整篇文章的三个事件。晏子的三次反驳,合乎逻辑,论证有力,同时也鲜明地展示了晏子的形象。每一次事件都以楚王失败告终。其中都有一个关键词“只好”。抓住了这三个“只好”,也就能理清了文章脉络,体会出严密的论证及整个事情的内在联系。

  一、抓“只好”理脉络
  教学伊始,让学生通读全文,画出带有“只好”的三句话。1“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第2节);2 “楚王只好陪着笑”(第3节)3“楚王只好赔不是”(第4节)。抓住了这三句话,实质上就是抓住了晏子三次斗智斗勇的结果。接着再让学生溯果追因。楚王原来是怎么做的第一次楚王讥笑晏子身材矮小,让晏子钻狗洞;第二次楚王侮辱齐国没有人才;第三次楚王污蔑齐国人没出息。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都失败了。这三次交锋又是按照晏子出使楚国这一事件:先到楚国、见楚王、酒席上三个阶段来叙述的。这样,也就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二、抓“只好”析推理
  楚国国势强盛,楚王如此霸道,为什么会“只好”认输呢这三个“只好”正说明了晏子的反驳逻辑严密、论证有力,使楚王不得不认输。抓住“只好”,细细探究晏子的言论,便能体会晏子有力的论证。
  第一件事中,晏子用了“假言推理”,有力地回击了楚王。晏子说:“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楚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家”从晏子的话可得出两个假言推理:①如果楚国是人国,那么楚国应打开城门;②如果楚国是狗国,那么我从狗洞进去。这样一来,使楚王陷入两难的被动局面,结果,他“只好”打开城门。
  第二件事中,晏子运用了“三段论”。晏子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这是个典型的三段论。第一句话是个大前提,由第二句“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这个小前提推出结论:“楚国是最下等的国家”。推理无懈可击,因此“楚王只好陪着笑”。
  第三件事中,晏子用了类比推理。“橘生淮南又大又甜;橘生淮北又小又苦,这是水土不同的原因”。类而比之,“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楚国做起盗贼,这也是两国水土(风气)不同的原因”。晏子的推理有理有据,“楚王只好赔不是”。

  三、抓“只好”究因果
  课文中三个小故事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很紧密的内在联系。抓住“只好”还能体会出事件间的内在联系和事情的起因、结果。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这是楚王计谋的第一次失败。楚王企图侮辱晏子的人格,给晏子一个“下马威”。楚王虽给晏子开了城门,但楚王打心里并不认输,他把侮辱晏子的念头放在以后。
  “楚王只好陪着笑”,这是楚王理屈辞穷的表现,他再次失败了,这也是楚王与晏子面对面较量的一个回合。这一次他侮辱的不仅是晏子,而且是齐国整个国家。“陪着笑”既突出了楚王当时尴尬的神情,也将整个故事中人物之间的矛盾推向高潮。
  “楚王只好赔不是”,这是楚王与晏子的再一次斗智的结果。这次楚王企图污蔑齐国人没出息,在较量中,楚王彻底败下阵来。“赔不是”,既说明楚王向晏子道歉,又表明楚王承认了失败。
  通过三个“只好”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侮辱在不断升级,由“晏子的人格”到“齐国的人才”,最后到“齐国的国格”,随着侮辱分量加重,楚王也一次比一次输得惨。最后他不得不和盘托出“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整个事情来看,楚王为什么要三次侮辱晏子呢引导学生分析起因。“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结果是“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使楚》A、B案
佚名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2.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3.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2)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①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②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①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②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①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②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读,理解宴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宴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宴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四、作业
  1.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薛丽)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二、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四、教学准备
  电教媒体、挂图、小黑板。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⒉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⒊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㈡教学过程

  ⒈揭题解题。
  ⑴、使:出使。
  ⑵、简介晏子。(见“背景知识3”)
  ⑶、简介“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
  ⒉按要求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读通文中的两个长句子。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脚碰脚。”“淮南的柑桔……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⑵、自学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大夫敝国、国势、安居乐业,饮酒取乐。
  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朗读,检查长句子和是否读通,随机正音。
  ⑵、区别“大(da )夫”与“大(dai )夫”。
  (前者指古代官职的名称,后者指医生。)
  ⑶、注意“敝、臣”的笔顺及“淮、尊”的字形。
  ⑷、指名说说对思考题的理解。
  (只作为检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不要求学生回答完全正确。)
  ⒋学习1、2、3、自然段。
  ⑴、读课文,思考:
  ①、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划出文中有关句子。
  ②、晏子反驳楚王,结果如何?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这一问题?(“只好”)
  ③、晏子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开城门,而当接待的人把他的话传给楚王后,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开城门?
  ⑵、讨论后教师作如下板书:
  ⑶、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的句势写话。
  ⑷、扣“只好”,明关系。(楚王如果坚持要晏子钻狗洞,也就承认了“楚国是狗国”;楚王当然不会承认,所以“只好”吩咐大开城门。)
  ⑸、小结:从中,你对“晏子”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
  ⒌做作业本上1、2题。
  ㈢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
  “话”。
  ⒉理解第二、第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
  ⒊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㈡教学过程

  ⒈学习第4自然段
  ⑴、默读思考,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态度?
  (从“瞅”、“冷笑”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十分轻蔑。)
  ⑵、划出楚王侮辱晏子说的话,说说他的话中之“话”。
  ⑶、划出晏子反驳楚王说的话,说说他的话外之“话”。
  ⑷、根据晏子说的话,仿照前一节课老师的板书,学生自己板书归纳,理解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写出“结论”。
  ⑸、教师点拨:如果楚王认为晏子是下等人,也就等于承认楚国是下等国家;楚王想不承认,当然他的“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也就是废话,所以他“只好”陪着晏子笑。
  ⒉学习第5自然段。
  ⑴、划出楚王侮辱晏子的话,说说楚王怎样侮辱晏子。
  ⑵、划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理解两个“水土不同”的不同意思。
  (前者指气候、水分,土壤不同,后者指社会风气、社会环境不同。)
  ⑶、重点指导学生填些“结论”。(楚国的环境不好社会风气差或楚国是搁强盗国。)
  ⑷、教师点拨:晏子先举例,再针对楚王的侮辱,运用同样的推理,驳得楚王“只好赔不是”。
  ⒊课堂小结:根据课文,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了晏子的过人才智?(让学生自由发言。)
  ⒋作业本上3、4题。
  ㈢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㈠教学目标
  ⒈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⒉深刻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㈡教学过程

  ⒈学习第6自然段。
  ⑴、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放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
  (点明事情的结果,照应开头,说明楚王改变了对晏子的态度。)
  ⑵、改双重否定句为肯定句,比较语意。
  (“从这以后,楚王很尊重晏子了。”书上原句比改后的句子意思更肯定,语气更强烈。
  ⒉深刻认识“晏子”。
  学习课文后,你喜欢晏子吗?为什么?
  (有过人的才智,善变的口才,不畏强权,热爱自己的国家。)
  ⒊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再写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楚王仗着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出使到出国的晏子。(起因)
  第二段(3至5自然段):晏子针锋相对,三次反驳了楚王对它的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经过)
  第三段(第6自然段):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结果)
  ⒋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三第5、6题。
  ㈢课后小结: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之二
孙志凤

  一、对教材的理解。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本文承担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来说,该怎样处理教材呢?我认为通过反复的研读,读懂楚王对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驳,在此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人物的个性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我摒弃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淡化了情节教学,采用板块式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设计及主要特点。
  1、突出训练重点,摒弃繁琐的分析。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谈化故事情节,将课堂中有限的时间用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上:即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在教学设计中,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想想: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他的反驳巧妙在哪里?在读和思考的基础上然后四人小组说一说,再集体交流。这样想给学生有读、想、说的实践机会,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体会句子的含义。
  2、强调务本求实,深刻理解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工具性决定了要以学习语言、正确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为目的。我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搞创新教育就是在深刻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目的、性质、任务的基础上,在务本求实的训练过程中,做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纲,目中有人,重学情,重学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想主要通过以下2个小点:①采用了“板块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力。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从三次反驳中任选一次最感兴趣的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从课堂上来看,学生先是选了楚王第二次侮辱晏子,晏子第二次反驳楚王。这次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句子深刻含义的基础了,进行分角色地朗读、体验。然后学生选了第三次,第三次的重点是在理解句子深刻含义基础上理解“水土不同”的不同意思。最后学生选了第一次。就这样,根据学情灵活地处理。②注重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能够运用语言,必须积累丰富的语言。在设计教学中,我是这样想的:一是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如“不中用、水土不同、安居乐业”等等。二是以课文为载体,积累语言,如课文中晏子说的话“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可以用成语“挥汗如雨”来说,“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可以用成语“摩肩接踵”来说。
  3、进行课外延伸。
  在设计教学时,我还要求学生去看课外书《春秋故事》和《二十六史故事,东周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之三
吴忠豪

  【教学设计说明】
  晏子,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课文就是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主要步骤】

  一、揭示课题。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读准字音:淄敝枳淮
  指导书写:淄敝(笔顺)辱臣(笔顺)
  理解词语: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
  安居乐业得意洋洋囚犯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
  2.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
  1.默读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
  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如果让晏子从狗洞进来,那么楚国就成了狗国,楚王也成了狗国之王了。所以他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二)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
  1.默读思考:这两个故事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怎样?
  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起了强盗,因为____。这句话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
  2.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小故事。
  (三)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读后讨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复述故事。
  每人选择一个小故事,准备后复述。
  3.按要求摘录课文中的词语。
  (1)写动作的:____
  (2)写神态的:____
  (3)写外貌的:____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之八
山东青岛市市北区北仲路第一小学 胡晓艳
  
  一、教学构想
    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在教学中,采用整体把握――思考领悟――深入探究――迁移运用四部展开教学,重点抓住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使学生在读中领悟、体会。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能比较准确地复述课文,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四、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晏子像),通过课前预习,你对晏子都有哪些了解?
    小结:正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晏子身高不过五尺,是齐国的大夫,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有一回,齐国派晏子到楚国去,于是有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初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了解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字词)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把这些词语读准确?你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吗?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晏子使楚讲了哪几件事情?(随机板书)
    4.楚王这样对待晏子,结果呢?晏子是如何赢得楚王的尊重的?
    5.小结: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晏子凭借机智的语言赢得了楚王的尊重。
    6.把晏子说的话在书中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思考领悟
   I.学习第一个故事。
    1.(出示第一段话)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晏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
    2.再来读读晏子的话,想一想,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引导学生谈出晏子聪明、勇敢、爱国以及楚王的仗势欺人、霸道等)
    4.有感情地朗读晏子的话。
    5.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那个机智、爱国的晏子,他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II.学习第二、三个故事。
    1.你还从晏子说的哪些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自己读读晏子说的其他的话,把你有感触的地方在书中进行批注。
    2.把你的看法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4.分角色朗读第二个故事,有感情地朗读第三个故事,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把它们排演成课本剧。
  (四)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1.我们从三个故事中领略了晏子卓越的外交风范,老师这儿还有一段话,(出示课后古文,教师范读)同学们看一看,从中你能不能发现什么?
    2.小结:中华五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刚才同学们看到这段文言文就是其中之一,课后同学们可以对照课文再仔细读读这段话,品味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3.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搜集一些古今维护尊严的故事,我们下节课一起进行交流。

  七、案例点评
  本节课,教师以教材为依托,带领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一)教师开放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学定教。本课教学能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从出示课题起,教师就指导学生读懂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通过预习弄懂了“使楚”的意思。带着学生还想继续了解的问题,让学生认真读书,品读文字。“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
  (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需要教师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本节课教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理解文章内容。特别是让学生在感触深刻的地方学习批注,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动作、语气。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
  应该注意的是,在学习第二、第三件事的时候,学生谈的比较发散,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梳理、点拨,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谈出自己的感受。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之五
佚名

  一、导入课题
  1、简介晏子。古时候有个人名叫晏婴,他身高不到五尺,就和你们差不多高,他是齐国的大夫,也就是宰相,这个人啊,很有才干,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2、学习生字,理解课题。请大家仔细看老师写他的名字。(板书:晏子)“晏”字上边写个“日”字头,下面写个“安”字,这是一个生字,请大家一起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晏子的故事,请大家打开书,翻到214页,一起读课题——(板书:使楚),“使”什么意思?(真不错)晏子使楚呢?(说得很清楚!真棒!)能不能把这句话讲的详细一些呢?比如加上时间什么的(非常好!真厉害!)
  二、自由读课文
  过渡:那晏子出使到楚国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碰到生字词多读几次,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读顺,开始——
  1、学习生字
  这里有几个生字词,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大家掌握了没有,同学们先自己练一练。(好)谁愿意来读?(真不错!)
  a:晏子大夫临淄
  b:楚王大王大臣们欺君之罪
  c:强盗犯罪囚犯
  d:春秋末期晏子楚国楚王侮辱尊重
  (你们能选用上面一组词语中尽量多的词语说一句话吗?)
  2、刚才你们朗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呢?晏子怎么样?所以我们对晏子非常——(佩服)(板书:晏子)
  那楚王呢?楚王这样子,真是让人气愤。(板书:楚王)
  三、师范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
  1、过渡。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最气愤?什么地方让你最佩服?老师朗读课文,你们仔细听,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2、范读课文。
  3、提问:我们来解决刚才的问题。
  (1)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最气愤?为什么?谁来说说,还有  谁愿意说?(稍加点评)是啊,晏子作为一个使者派到楚国去,楚王竟然还这样——(侮辱)他(板书:侮辱),真是令人气愤啊!
  (2)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最佩服?
  小结:面对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都一一反驳(板书:反驳)真令人佩服啊!
  听完了整个故事你高兴吗?(我非常高兴。)高兴什么?(板书:不敢不尊重)是啊,晏子出使到楚国,三次受到楚王的侮辱,他都一一反驳,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多么令人高兴啊!(板书连线)
  四、深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过渡。
  (1)下面就先来看看晏子与楚王的第一次交锋,好好欣赏一下晏子这位外交家的语言魅力。请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晏子说的话。
  (2)指导朗读。
  晏子刚到楚国,楚王就叫人把城门给关了,让晏子从狗洞里钻进去,(出示图1)晏子是怎样说的?指名说。晏子作为外交官,他是这样说话的吗?(不是)应该是——(不慌不忙,沉着冷静。)该怎么把它读好呢?请同学们自己先练一练。
  出示幻灯: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①指名读,指导朗读。(第一句要肯定,当然,到底要强调)(真不赖,谁能读得比他更好)(我发现他有一个地方读得很好,如果把第一句读得再肯定一些,就更好了。(很不错,当然(到底)两个字读得很好)②齐读。请大家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③谁能站起来把自己当成外交家,手指着这个城门,加上动作、神态读一读,④指名读。(你来试一试,不错。很好,真有外交家的风采。)
  3、转换角色练习,体会弦外之音
  (1)练习传话。(速度慢)你们说,接待的人会怎么把晏子的话传给楚王呢?你们能不能当当接待的人传传话呢?请同桌同学先练一练,一个当楚王,一个当接待的人,待会儿换过来,看看哪桌同学练得最认真!出示幻灯: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2)传话。谁来当当接待的人传传话。指名传话。对,是这样的。那传话的人见了楚王,直接就这样说吗?
  (3)表演。现在我就是楚王,谁愿意当接待的人上来报告。(师叙述:今天那五尺来高的晏子肯定得从那洞里钻进来,可有好看的啦!)……啊?如果……那……我……哎……
  同学们,楚王听了接待的人的禀报后,会怎么想呢?请大家想一想,用上老师这里的句式,(幻灯:楚王想:晏子说─────,如果──────,那────── ,哎─────。)轻声地说一说。谁来说?还有谁愿意?
  是啊,楚王考虑再三,没有办法,只好(出示第二幅图)——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对晏子佩服吗?(佩服地五体投地)我们再来读读晏子的话。出示幻灯: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小结: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不慌——不忙,胸有——成竹,沉着——冷静,凭着他的三寸不滥之舌,使楚王不得不认输。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话。

  准备练习:
  练习1
  能维护自己和国家尊严,是个爱国的人。
  晏子能维护齐国的利益。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
  能巧妙战胜对手的人,是个有智慧的人。
  晏子用善辩的口才战胜楚王。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3
  龙港一小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的,
  我是龙港一小的学生,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第一次的交锋以楚王失败而告终,那第二、第三次又是怎样交锋呢,谁输了,谁又赢了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欣赏。

  板书设计:
              26 晏子使楚
                侮辱
           晏子           楚王
                反驳
               不敢不尊重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之六
作者:北大附小 蔡惠芬
  
  课文说明:
  这是一篇课文历史故事,选自林汉达主编的中国历史故事从书中的《春秋故事》。课文讲的是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前后三次企图侮辱、取笑晏子,显楚国的威风。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楚王陷于自讨没趣,十分尴尬的处境,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故事表现了晏子聪明、才智过人和极力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理解题意,介绍背景
  晏子,姓宴名婴,字平仲,“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使楚”出使楚国,即受齐国之命,代表齐国到楚国去执行外交任务。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这段时间。因鲁国的编年史书《春秋》包括了这段时间而得名。
  二、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以“阅读思考”第一题为线索,把楚王“只好---”穿插进去。先以“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三、学习第二段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默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先画出有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然后读或说出来。
  3.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策略(方法)是什么?明确:第一次宴子采用藐视对方,抬高自己,进而压倒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第二次晏子采用了先压低自己,再贬低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王。第三次晏子采用了先举实例,再说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不同,用类比的推理方法,扬齐抑楚,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4. 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明确: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
  四、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明确: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板书:
  1.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楚王
  城旁开洞城门关钻洞访问狗国当然钻洞只好没有人了打发你来访上派上访下派下
  不中用派这来赔着笑齐国人没出息做强盗柑橘淮南又大又甜在齐安居乐业积淮北又小又苦在楚做强盗赔不是
  作业指导:
  学习创造性复述
  根据“阅读思考”第2题的提示,想象晏子的心理活动,进一步展示晏子机智地识破楚王的伎俩,巧妙应付,维护了齐国尊严的品质。
  1.把每一提示想想,再找学生说说。
  2.把这个事件前后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3.最后把全文连起来创造性地复述。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之七
作者:浦江县实验小学 朱柏烽

  【教材分析】
  晏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用心体会人物语言,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借助文本、理清思路;活用文本、合作探究;超越文本、体悟真情。
  教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记者随访”的形式,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学法:综合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通过读、思、辩、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体悟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护国格和个人尊严。

  【教学设想】
  一、以新的学习方式,还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意在通过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时,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随同晏子一道出使楚国,让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直接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生成。
  学生初读课文时觉得一目了然,大致意思已懂,可实际此时学生只是站在文字外围,读懂的也仅是文字的表面意思。教学时重点抓住“晏子说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话外音?怎么听出来的?”这一问题。让学生经历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解疑的多次阅读过程,学生的感受就越来越深刻,思考也越来越见深度。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争论能力
  争论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反映了一种整体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堂上的争论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过程,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行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
  课文中写了晏子出使楚国,受到楚王三次无理质问,但他运用自己的创造智慧,进行了超凡脱俗的创造性争辩,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效果。在教学中晏子的争辩不应用嘴巴或书本传授给学生,而应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把学生置于晏子的地位,激发思考,引导争论。让学生尝试着像晏子那样思考,像晏子那样回答难题,然后再读课文,这样就大大刺激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含义表达出来。这样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把语言训练同思维拓展密切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
  三、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的质疑问难,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采用“学当晏子”“报道晏子”“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和朗读,巧妙指导,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故事情境中去。学生的智慧需要教师的智慧去点燃,智慧的教师,智慧的学生才能走近智慧的晏子。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了解晏子
  (一)揭题(板书:晏子)
  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学生回答)
  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学生猜测)
  想: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孔子、老子、孟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
  小结: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板书:使楚)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
  (二)导言:《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课件:春秋形势图)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耳聪、目明、嘴勤、手快)
  二、初读感知,走近晏子
  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提供初读要求:
  (1)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2)初步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2、适当检查、交流。
  三、潜心体悟,研读晏子
  1、大家跟随晏子左右,他哪方面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你听出哪些话中有话的?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
  小组交流:你听出了什么话外音?怎么听出来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件提示:(l)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学习的功效,注重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是生命的自我完善和检验。)
  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课件)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明确推理过程。(课件出示)
  A.推理性填空:
  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现在楚国要晏子钻狗洞,那么( )。
  B.完成作业: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 )那么( )
  C.如果晏子不采用这种说话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该怎么说? 想想这两种反驳的方式哪一种好?为什么?(讨论、悟理)
  4)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5)反馈诱导。我们来看晏子究竟是怎样说的?(课件演示)
  小结: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让我们一起冷静地来读读晏子的反驳。
  6)接待的人把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听了只好——(指导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一个词语集中体现了楚王毫无办法。
  7)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
  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如雨、举袖成云、接踵磨肩、欺君之罪等。
  2、面对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针锋相对,巧妙反驳,这样的场面真是既紧张又精彩。各位出使楚国的小记者,你们愿不愿意用表演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四人小组,要把你们当时观察到的晏子和楚王等人的动作、神态、语气通过表演体现出来。)
  3、学生表演,师生相机点评。
  (表演是体验课文内容的方式之一,表演是为理解内容服务,是活用文本的体现,能使更多的同学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
  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学生自读、自悟,自由交流学习体会。
  (学生在自己研读、归纳、思辨和梳理、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原来晏子的反驳是那样的富有逻辑,富有哲理。同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的评价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超越文本,学当晏子
  1、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显楚国的威风,却没想到被晏子反驳的哑口无言,他眼看着斗不过晏子,心里却十分不甘。突然,他哈哈大笑起来,见你们这班跟随在晏子身后的小记者,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轻蔑地说道:“哼,齐国太无能了,是不是没有大记者了,怎么来的尽是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小记者们,面对楚王的侮辱,你们准备怎样反驳呢?
  (讨论,指名、同桌交流)
  2、楚王听了你们的反驳,只好说:“……!”
  (通过练说,让学生明白: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自尊、自信、处变不惊是取得成功的保证;出色的语言表达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具备的重要才能)
  五、开招待会,齐夸晏子
  1、在出使任务即将结束的时候,晏子和楚王准备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爱提问的小记者们,你们可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有什么问题就当面问问晏子和楚王。(角色扮演,回读文本)
  (再次回读文本,使学生的理解得以深入,情感得到升华。)
  2、各位小记者,我们的报道任务已经圆满完成。齐王和人民正焦急地等待着大家的消息,你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来夸夸我们晏子大夫吗?(以新闻报道的格式练写,部分投影交流)
  六、小结延伸,积累运用
  我们这班小记者在这次随访中表现出色,就连智慧超人,能言善辩的晏子也不住地点头称赞。
  (课件演示)晏子捋着胡子,高兴地说道:“你们这班小鬼呀,真不愧耳聪、目明、嘴勤、手快。我想,只要你们现在刻苦努力,多加锻炼,将来必成大器。再过几天,齐王又要派我出使秦国,诸位还愿意随我一道出访吗?回去后,好好地去找一找秦国的相关资料,做好出访前的准备。
  (用好语文重在积累。让学生到课外查找有关楚国、齐国、秦国的资料,扩大阅读量,符合新课程理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