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五年级 >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挑山工

质疑 感悟 运用——《挑山工》难点突破
文/张爱民
  
  《挑山工》是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作者冯骥才以清新、朴实的笔触,勾画了一个目标专一,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挑山工”形象,意在告诉读者“做事只有认准目标,脚踏实地,才能把事做好”这样一个深刻哲理。通读全篇,笔者以为这一深刻哲理主要包含在文中挑山工对“我”的一席话语之中。为此,引导学生感悟挑山工所说一段话的寓意,是学习本文的难点所在。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过“质疑——感悟——运用”的过程,较好地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一、揭示难点,引导质疑。
  投影出示挑山工所说的话: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走的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选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走就怎么走。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段话。读完后,先让学生认真想一想,读懂了什么;然后,再请一位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读懂的内容。
  2.仔细品味,寻找不同点。
  (1)再读这段文字,让学生说说哪些句子是描写“挑山工”的,哪些句子是描写“游人”的。分角色朗读有关描写“挑山工”与“游人”的句子。
  (2)细细咀嚼这些句子,从中你发现“挑山工”与“游人”在登山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同点?出示表格,让学生自主练习:
  “我们”指(谁)_______ “你们”指(谁)_______
   负重
   速度
   登山特点
  结果_______(谁)跑到_______(谁)前边去了
  3.碰撞思维,引发疑问。
  (1)面对表格中列出的这些不同点,以及这样一个结果,你有哪些疑问?按常理,谁应该跑到谁前面去?
  (2)按照常理,挑山工登山应该落在游人的后面,可事实恰恰相反。造成这种与常理正好相反的结果,主要原因是什么?(游人登山漫无目的;挑山工脚踏实地。)
  (3)从挑山工与游人的表现对比中,你觉得挑山工有着哪些游人所不能及的精神?(引导学生先讨论后发言)
  诸如:目标专一,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毫不松懈。

  二、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1.挑山工的话蕴涵着哲理,挑山工的精神富有很深的启迪作用,请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你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吗?
  如:(1)龟兔赛跑;(2)笨鸟先飞;(3)身边同学通过勤奋学习而后来居上的故事……
  2.挑山工的精神对我们的学习有着怎样的启示呢?

  三、练习朗读,自能感悟。
  我想你们不仅读懂了挑山工的话,也一定会让这段话深深地印刻在你们的记中。那么,就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吧?选(指导朗读,在读中加深感悟。)
 
  《挑山工》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韦会侠 雷树仁
  
  教学理念
  要卓有成效地进行合作学习,不仅要以突现自主为前提,而且要关注合作与探究同行。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发表个性化见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与合作学习技巧;
  2.通过讨论探究,交流对话,合作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3.使学生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执著追求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简介挑山工后,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合作探究
  1.朗读感受形象。①引导学生弄清楚挑山工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的(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同桌交流)。②让学生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想象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同桌互相朗读、评价后,选代表在班内朗读,感受挑山工的艰辛、执著)。
  2.合作梳理“三遇三见”。
  要求:在阅读课文基础上,以小组合作方式填写下表规定的内容。教师要走进学生,巡查指导,确保有效学习(小组内先分工、互动、议论,然后在班内展示、评价)。

相遇次数 相遇地点 看见挑山工在干什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合作感悟难句含义。①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整体思考“哲理”。②用多媒体展示合作学习问题:a.你认为山民走得很慢,反而常常跑在我们前头的原因是什么?b.“我”为什么会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说法?“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突出“心悦诚服”理解)?c.挑山工的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我”最需要的是什么?③合作学习要求:组长要合理分工,并在自读自思的基础上展开议论、争辩,形成升华性结论。④教师要强化点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形式“亮点”,并在展示、评价中及时引导整合,使学生感悟到位。
  4.指导朗读山民的话。要求突出重音,注意语速,语气。可采取教师范读、同桌试读、个别展读、民主评读和全员美读的步骤,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升华其理其情。
  四、体验整合
  先引导学生在课文插图下写几句最想说的话,然后个性化展示。鼓励学生说有创意的话,有哲理的话,也可写赞美挑山工精神的话,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让学生先写后说,多元化表白情怀)。

  [评析]
  以质疑启感悟,以导读促感悟,尤其是以合作达到领悟,在三位一体的有机整合过程中,张扬理解的个性,焕发主体的活力,是这一教学设计的特色。教者在激趣导入后,先以开放的魄力启迪学生质疑,使之学习伊始就展示了自主感悟的丰姿;接着,又以导读为感悟方式,于学生心灵深处塑起“挑山工”的可敬形象;随之,教者精心设计了旨在梳理“三遇三见”与攻克感悟难点的两轮有实效的合作学习,把教学一举推向高潮;最后,又以学生发表自主、多元的个性化感受与体验,有效深化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显然,这个设计是颇有借鉴意义的。
 
  《挑山工》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三、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
   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
    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
    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
    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交流。
    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饱览”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个够。)“题句”是什么意思?(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读音。提醒注意:“奏”、“素”是平舌
   2.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有哪些不同的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
   3.讨论交流。
    “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
    “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
   2.讨论。
    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
    (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五、讲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六、讲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哪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可以成为一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交流。
    课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却常常领先,作者对此提出了疑问;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是第二段,讲作者与一个挑山工几次相遇,通过交谈,作者解开了心中之谜;第七自然段是第三段,讲挑山工的精神对作者的启示。
  三、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1.提出要求:把各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练习说一说。   2.同桌互相讨论。
   3.指名发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完成“读读写写”。
   1.指名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说说“拘束”、“腾云驾雾”、“耽误”、“朴素”、“意味深长”的意思。
   3.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用“耽误”、“朴素”造句。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预习要求预习《可爱的草塘》。
 
  《挑山工》教学设计之三
三元实验小学 李美芬 唐晓云 张玮

  教学要求:
  1 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含义深的句子。
  2 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认定目标、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精神。
  4 读写结合,练习做读书笔记卡或写简短的读后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挑山工》,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挑山工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说说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挑山工》。(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 现在请你自己再轻声地读课文,把含义深刻但不容易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2 生朗读,师巡视。
   3 交流。
  (三)引导感悟,体会。
   1 估计学生划的句子是:
    (1)“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你能告诉大家,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包蕴”、“意味深长”、“哲理”。)
    (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你什么地方不理解?点出“需要它”。)
   2 同学们提出的这两句句子的意思含蓄、深刻,作者没有直接点明,需要我们细细地体会。怎么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呢?“导读”中已经告诉,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出示“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3 我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尝试先理解第一句,你看看该联系课文的哪些句子或段落来理解?
    (1)自读、自悟。
    (2)交流。(你读懂了么?你是联系哪些内容读懂的?)生:挑山工的话。师:是呀,要读懂这句话(指卡片)必须联系上文—挑山工那几句朴素的话来理解体会。(出示挑山工的话)
    (3)请这名学生朗读。谁也是联系这段话来理解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完后)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可能会说)我体会到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学生读)“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师划。师:挑山工就是这样步步踩实,不耽误工夫,一个劲儿往前走,而游人—师引读:游人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生: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
    (4)现在我们再来联系上下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写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而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所以常常跑到游人的前边去了。”请你自己好好读一读,找一找。
    (5)交流。
     1 “或者……或者……或者……”
       这里列举了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的三个情形:他们或者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是多么的逍遥,多么的自在。那么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游人游山赏水时的悠闲和轻松呢?试着再读一读。请几名学生读。
       挑山工呢?生读。他们一个劲儿往前走,时间长了,就走到游人前边去了。读好游人和挑山工的不同表现。同组读。男女生读。
     2 三次相遇。
     (1)山下相遇,很快超过他。(练习朗读)
     (2)回马岭舒展(练习朗读)
     (3)五松亭(练习朗读)
     3 还有句子么?
      “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流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练读。
    (6)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正因为“我”亲眼看到挑山工几次与我们同时起程,每次都是我们先超过他,可每每被他赶上,甚至超过,所以听了挑山工的这段话,我心悦诚服。(点出)
    (7)让我们再来读读挑山工的话。你从挑山工的话中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a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认定目标。
     b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练读)
     c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d 我想到了我们学校门前的一幅壁画。(可出示,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若生讲不出“认定目标”)师可引:游人与挑山工登山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或换一种说法,挑山工和游人登山时的最大不同是什么?(认定目标或有明确的目标)请生在黑板上随意书写。
      师总结:你看,挑山工认定目标,决不三心二意,坚持不懈,决不信步游走,坚韧不拔,决不半途而废。这就是挑山工话中“包蕴”着的“意味深长”的哲理。
    (8)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4 挑山工的朴素的话语包蕴着如此深刻的道理。我想,同学们也肯定能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出这句话(指需要)的含义。作者需要它,你需要它吗?人们都需要它吗?同学们,你能看着这幅图,把你的理解、体会用笔表达出来吗?
  (四)交流读后感。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来,联系上下文是理解阅读内容的好方法。以后我们还要经常运用。
  (六)引起深思,激发阅读。
   挑山工就是挑货工,那作者为什么不称他们为挑货工、运输工或别的什么名字,而叫挑山工呢?这个问题留给你课外去思考。
 
  《挑山工》教学设计之四
佚名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二、学习准备
  有条件的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三、学时安排
  三学时。第一学时,熟读课文,了解大意;第二学时,讨论、体会挑山工登山的执着、艰辛;第三学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及作者观察生活和写文的方法。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溜、货、奏、衡、诵、杖、超、肌、拘、耽、误哲”的读音)。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写描写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第二学时

  1、听写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带着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问题默读全文,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
  3、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折尺形的登山图。
            挑山工
  4、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头脑里要浮现出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联系自己的登山体验及见过的登山的画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艰辛、执着。
  5、与同桌讨论:挑山工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要从不同角度(如:目标明确、吃苦耐劳、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乐观开朗的性格)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发表有创意的见解。
  6、在课文插图下面写几句最想说的话,可写描述性格的话,体现挑山工的艰辛;可写赞美性的话,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等。

                第三学时

  1、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各小组自由选择一句含义深刻的语句,共同讨论其含着的意思。小组长要综合组员的意见,不要忽略组内有创见的和不同的意见。
  2、组织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可以争论、补充、修正、综合,使各种看法更完整、更准确。
    重点是“思考-练习”2——(1) “我”为什么会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说法? 从课文中找出挑山工说的话,从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不同特点中,体会“快”与“慢”的关系;“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 联系前面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体会他们朝着认定的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坚韧不拔、奋力攀登的精神。(2) 联系前面挑山工的话所包蕴的哲理及画面的内容,体会其中含着的意思——“我”最需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即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3、质疑。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5、生活中很多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你遇到过这样的小事吗?如果有,写一篇和大家交流。
 
  《挑山工》教学设计之五
佚名

  一、教学内容:
  《挑山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挑山工登山,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有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的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的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3课时)
  二、教学要求:
  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意味深长"、"腾云驾雾"、"拘束"的意思。能用"耽误"、"朴素"造句。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难点: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演示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小黑板、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泰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岳,有许多人前来游览。在游览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山工。这些挑山工在登山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却比游人先达极顶,这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问题:①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②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
  2、指名回答。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辨析多音字。
  2、易错的字。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每人读一句。
  3、指名分段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2、提问:这篇文章写挑山工怎样登山的?由此引发了一个什么不解之谜?
  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据什么分段?
   2、讨论分段。
     本文开头写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并由此产生疑问;"有一次"写出了作者的疑问,并用事实说明了疑问点;作者最后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
     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受到启发
   3、根据作者思路划段,总结段意。
    (1)学生划段,讨论段意。
    (2)小结。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登泰山时看见挑山工登山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讲"我"遇到一位挑山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山工的话中受到启发。
      第三段(7自然段):讲"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4、提问:我们是怎样分段的?
     先读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根据作者思路为课文分段。
  三、归纳全文主要内容。
    根据各段段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登泰山时,看到挑山工登山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情况,并从中受到启发。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提问:《挑山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
     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好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先写挑山工的样子: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接着写他们的动作,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有节奏地"一甩一甩",再写他们登山的路线--折尺形。
     好处:不损坏东西,还可以省力气。
     追问:有什么缺点吗?
     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3、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我"的疑问是什么?
     挑山工走的路程远,速度慢,反而领先于游人。
   4、读文体会二者的不同之处。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从这一段中找出"我"与挑山工登山的过程中,都是怎样登的?挑山工在哪儿超过了"我"?
    (学生边读边勾划书中有关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再认真思考一次。
   3、汇报。
     "我"在山下遇到一位挑山工(一齐走)并很快超过了他。可是在"回马岭"和"五松亭"挑山工都走到了"我"前头。最后,在极顶挑山工又走到了"我"的前头。
    (教师边听边板书要点。)
   4、追问:挑山工为什么能走到"我"的前头?从哪儿知道的?
    ①读挑山工的话,考虑一下他讲了几个意思?
    ②分析。
     (联系实际说说这些话的含义。)
      挑山工    游人
      走得慢    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标 不想目标
      步步扎实   总停下来
      一个劲儿往前走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作者用亲身经历解答了疑问。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思考: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2、汇报。
    这幅画体现了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不停地前进的精神。作者需要的是用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教学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要懂得干什么事只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扎实,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板书设计:
          挑山工           游人
          走得慢           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标        不想目标
          步步扎实          总停下来
          一个劲儿往前走       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挑山工》教学设计之六
杨晓丽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挑山工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品格。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生字词,练习用:“耽误”、“朴素”造句。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存疑。
  1、让学生提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各种问题。
  2、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去讨论并弄懂。教师告诉学生“学习原本就是由不会到会的过程”,解决不懂得问题“要靠你们自己反复读,用心想,主动去探索知识。”
  二、质疑答难
  鼓励学生缘疑质难,或主动引导,或有意激发,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1、小组合作讨论:
  (1)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着重从挑山工登山的姿势、路线来理解。折尺形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可结果花的时间不比游人多,这是不解之谜。
  (3)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指导学习重点段:
  师生围绕“你还知道了什么?”“你是用什么办法来理解这句话,或明白这个问题的?”启迪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悟出:抓住句子中的关键重点词语是读懂一句话的重要方法;抓住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是读懂一段内容的重要方法,将各段的段意联系起来,就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讨论:
  1、“我”与挑山工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
  (找出课文中的词、句)。相遇与我感觉有什么共同特点?
  2、品析“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什么理?用课文里的词句理解;与“我跟你们不一样儿”,挑山工与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挑山工:目标专一,坚持不懈,不断攀登)
  3、朗读出挑山工朴素、自豪的感情。
  4、从我“心悦诚服”到“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仅仅是挑山工说的揭开我心中的谜的这番话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与周围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实例,展开讨论、联系,确实感到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是具有普遍教育意义及深刻意义的话。
  5、作者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怎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6、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这幅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前进。)
  三、归纳学法:
  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第一个环节是“去的趟”——理解内容和思想。第二个环节是“来回趟”——学习作者怎样表达内容与思想。
  1、学习的顺序:预习——提问;讨论——读懂了什么?练习——存在疑问,归纳学法。
  2、可提供参考的读书方法:
  (1)根据课后提示,指导带着问题读书。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词品句读书。
  (3)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全面理解课文读书。
  (4)观察画面,叙述内容读书。
  (5)文中标点的运用,体会内涵读书。
  (6)边读边思,展开想象,理解文章读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内容,想一想挑山工跟游人相比,有什么特点?
  2、课文最后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归纳总结,感情朗读。
  1、联系课后第4题,说说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受到了什么激励?
  2、突出以下内容:
  使学生明确课文的思路,懂得《挑山工》全文紧扣中心,层层叙述,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脉络贯通,首尾呼应,阐述哲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加深体会文章的含义。
  三 作业设计(可任选一题,也可采取学生自己设计)
  1、写一则读书笔记。
  2、画一幅《挑山工》的画。
  3、小练笔《我心悦诚服了……》。
  4、制作读书笔记卡片。
  5、办一张《劳动创造美》手抄报。

  板书设计:
              9 挑山工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
        挑山工:目标专一,坚持不懈,不断攀登

  教学札记:
  本文的学习,学生弄懂了挑山工目标专一,坚持不懈,不断攀登的精神,决心向挑山工学习这种精神。
 
  《挑山工》教学设计之七
作者:丁瑾
  
  设计理念
  尝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提高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自信心,真正达到自主读书的目的。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自读与导读结合,感知文章脉络,凸现重难点
    在新课初始,教师设计这样的自学题让学生阅读、思考;
    1读通全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生字、新词。
    2找出挑山工和游人是怎样登山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你的疑问与作者一样吗?并把你的疑问写下来。
    3请把挑山工讲的话画出来,再认真读读最后一段,想一想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全文表达顺序是什么?
    4文章有哪些你读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
    首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在这个自读与合作学习的平台上,教师始终要关注、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学讨论能深入下去,重视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的焦点与难点问题。
  二、直奔重点语段,品析语言文字,感悟文章事理
    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朗读描写挑山工与游人登山的语段,讨论并画出挑山工与游人登山路线对比的简易图。在全班交流时,选几组进行展示,每组还要派一个代表解说该组的图示、阅读该段的体会。通过这样的阅读与再造想像的训练,既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又为学生口语表达训练提供了机会。
    其次,引导学生体会挑山工说的话。挑山工说了哪几句朴素的话,你从这些话里体会到了什么?
  方法一:教师重在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在自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体会句子的蕴涵的意思。
    思考题设计:联系上下文,领悟重点词语,联系平时生活实际谈感想,用自疑解答等学习方式,体会挑山工的话中蕴涵的意思,想一想你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方法二:请阅读理解挑山工说的话,完成下面练习:
   (一)读了挑山工的话,我们懂得了:
    1游人登山时,之所以比挑山工,是因为。请找出文中写游人“玩玩闹闹”,“总停下来”的语句读一读。
    2挑山工登山之所以能,是因为。
  (二)从挑山工与游人登山时的不同表现,我们悟到了哪些道理?你能结合自己平时学习和生活的例子说说吗?
    练习(一)重点让学生自学、朗读感悟;
    练习(二)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再反馈,使人人都能有发言表现的机会,同时,努力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认识能力得到提高。
  三、选择性练习,深化独特认识,拓展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和需要,教师设计不同的练习,让学生从以下三题中选两题完成。
  练习:
   1请你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
   2如果见到挑山工,你想对他说什么?请写下来。
   3挑山工的几句朴素的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挑山工》教学设计之八
作者:王丽萍
  
  一、目标:
   1、教育: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2、教养: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读书能力和质疑能力。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二、重难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三、教具:挂图、幻灯、小黑板。
  四、准备:家庭作业(初读第一自然段后,每人画出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
  五、过程:

  (一)复习:
    1、齐读课题。
    2、请用段意归并法简单说说全文主要讲什么?
  (二)学第三段。
    1、教师边指图边感情引入:是的,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学生默读,抓重点词质疑,教师归纳具有深究性的问题。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②“一直”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③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3、引出学习上文的思路: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就要联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个问题:(小黑板出示三个问题)
      a、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
      b、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c、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三)学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挑山工登山有什么特点?用──划句子。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1)“他们肩上......保持平衡。”作者用简短的语句,形象地描画出挑山工挑着重物上山的样子。(登山姿势的特点)
     (2)“他们走的路线......扁担换一次肩。”(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出示几幅学生画的挑山工登山的路线图分辨对错。依据课文说理由。
   2、老师小结:边读文字边想象,动手画图,也是一种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图说话(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内化语言。
   4、引读: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5、从哪儿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指名读第二节,边听边想,交流。
   6、过渡:对此,我觉得很奇怪。我的疑团是怎样解开的?课文讲了我和一个挑山工4次相遇,经过了解,终于解开了不解之迷。
  (四)学第二段
   1、快速默读,我和挑山工在哪4个地方相遇?用()括出。并且找出表现我们和挑山工速度变化的句子,用──划出。
     老师小结:这几次相遇,每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超过了挑山工,但结果又总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为什么挑山工反而走到我们前面去了?这使我感到很惊异,所以走过去跟他交谈,挑山工的哪些话解开了我的疑团,用~~划出。
   3、汇报后,请抓住重点词提问题,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讨论、教师点拨)
     学生提的问题(“随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为什么一步踩不实不行?“耽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4、教师贴出写有道理的字条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并指着小结: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五)回头再深究第三段。
   1、引入:所以从泰山回来,我就画了这样的一幅画,(指挂图)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幻灯(文章末句和学生质疑的3个问题)
    (1)“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指什么?第二个意思指什么?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2)教师:作者体会到挑山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启发,所以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让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3)教师小结:边读边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样是重要的读书方法。
   3、“一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这样处理起强调作用,强调什么?
   5、教师:对,这种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师同样需要它,同学们更加需要它。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的。(指着写有道理的字条讲)
   6、教师指着“一直、因为我需要它”小结:作者围绕写作目的精心用词造句。
  (六)质疑。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用“耽误、朴素”造句。
   3、背诵第五自然段。

  板书:          4挑山工
            挑山工      游人
            沉甸甸      没挑子
            路程长      一条道
            速度快      落在后面
            一个劲儿走    玩玩闹闹
                  ↓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挑山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南京市上元小学 周兰美

  一、设计理念:
  利用传统媒体作引子,揭示重点,围绕重点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讨论、交流、感悟、吸纳,有序地思维学习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自渎自问自答的方式,理解课文重点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3、在学习过程中相机理解“心悦诚服、意味深长”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重要段落。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诵读课题,启动思维
  1、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根据预习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挑山工
  (评析:此环节从整体入文检查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直接用原文的句子而基础较好自己的认识自由发挥,体现出层次。)

  (二)图揭重点,激活思维
  1、文中具体描述的一位挑山工,作者把他画下来,请大家看一看。(把图端端正正挂在黑板中央)
  2、找出与图相对应的小节。
  3、根据预习,自由选择情感朗读
  (评析:此环节利用传统媒体挂图,揭示重点,直达课文的中心内容,摒弃了繁琐的分析,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创造时间条件,并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自由选择情感朗读,体现了学生个体差异。)
  4、读完这一节你们对作者的这种作法有疑问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泰山美景那么多,为什么画这样一幅画?
  (2)为什么一直把他挂在书桌前?
  (3)我到底需要什么?┅┅
  (评析:根据小节内容,自由思考,自由提问,教师只做整理、排序、筛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三)潜心会文,主动思维
  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由果索因。教师提供以下三个问题,供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1、我遇到挑山工是什么样的?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①看书说;②看图综合说;③自己感受说;④指导读书。
  教师相机点拨:印象深是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等特征。
  2、我见挑山工几次超过我们,为什么感到惊讶?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找出挑山工与游人的不同点,并相机板书。(见板书设计)
  3、为什么挑山工能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呢?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挑山工说的那段话,并用投影展示那段话。
  4、拟出关键词并板书。(一个劲儿往前走、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5、"我"从挑山工的话里听出了什么?
  相机理解:心悦诚服、意味深长。
  (评析:此三个问题围绕学生的疑问设计,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求索。)

  (四)延伸表达,超文思维
  1、自我检测自己的问题;
  2、听了挑山工的话有何想法,对你有何启发?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曾经看过的寓言、童话。
  3、激情总结:
  其实,不仅那位作家需要这幅画。老师以及在坐的所有同学都需要这幅画。请你用一句话表达一下你的需要?
  (评析:此设计在理解前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实际,以及以有的认识,由表及里,内化为自我认识)(评析:此设计在理解前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实际,以及以有的认识,由表及里,内化为自我认识)

  4、作业设计
  1、找出描写挑山工外貌的句子,抄写下来。
  2、填空: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评: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寓意较深。按部就班的讲解务必浪费大量的时间,且使文章支离破碎。根据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作了大胆取舍,即用传统媒体挂图揭示重点直达学习中心内容,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时间条件,并采用由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自问、自索、自答、自悟,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附板书设计:
            挑山工 负重 缓慢 路长
                         (一个劲儿朝前走)
                         (东看西看玩玩闹闹)
            游人  轻松 轻快 路短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