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站

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五年级 >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0 0 0 0 0
版本: 全部 人教版 人民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春粤教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川教版 粤教版 新华师大版 岳麓版 沪科版 鲁科版 苏科版 湘教版 科教版 鄂教版 长春版
年级: 全部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七年级 初二八年级 初三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学科: 全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科学 地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思想 音乐 美术 体育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绘本故事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册: 全部 上册 下册 全册
类别: 全部     课文原文     视频     课件ppt     试题试卷     课本剧     教学案例|教学实录     剧本|情景剧     插图|图片|课文配图     录音mp3|课文朗读     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阅读答案|练习与测试答案     翻译|译文     教师用书     语法修辞     练习题|练习册答案     阅读理解|阅读训练     教学计划     教材全解|教材解读     练习设计     教案|教案下载     说课设计|说课稿     电子书

练习5

《练习5》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1、会熟练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会比较形近字,并用形近字组词。
   3、会仿照“ABB”“AABB”两种组词形式写词语。
   4、会体会感叹句表达的语气和感情。
   5、会用关联词语“只有……才能……”只要……就……“写句子。
   6、会独立给一篇短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独立运用提出问题,用连接问题答案的方式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的不同之处;比较正确地提出问题,连接问题答案,概括段落大意。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第1题。
   1、比赛用部首(音序、数笔画)查字法查字典。
   2、写出带点字的读音。
   3、联系课文中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明白这些带点字大多是词语的关键字。
     栖息:多指鸟兽歇宿,也指人暂居住。
     腮边“两颊的下半部脸。
     山峦:连绵的山。
     银发:白发。
     气喘吁吁:呼吸急促的样子。
     悬崖陡坡:山崖坡度很大,近于垂直,十分险要。
     身躯矫健:身体强壮有力。
  二、第2题。
   1、抄写这些字。
   2、独立确定部首。
   3、查字典验证。
   4、小结:像这样比较特殊的字应该重点记忆。
    (1)同桌讨论交流方便快捷的记忆方法。
    (2)全班交流。
    (3)有多余时间的同学或小组,可以在字典中找一些类似的部首记一记。
  三、第3题。
   1、比较这些字,说说部首与字义的关系。
   2、组词。
   3、比一比上下两个字,说说比出了什么。(字的意义和字的部首有关,我们记字要把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我们还可以记一个部件,加上不同的部首,记信许多字,比如:“槐、愧”以外,还有“魔、魁”等。)
   4、自己再列举一些字给同桌做一做。
  四、第4题。
   1、读这些词语。
   2、归纳构词形式。
   3、照样子写几个。
   4、说说这样的词语和作用(这些词语形容事物的外形、色泽、质地等,起到了强调、渲染的作用。)
   5、各挑选一个词语造句。
  五、第5题。
   1、读句子,比较句子的异同。
   2、每组第二个句子,我们叫它感叹句,它的标志:感叹号和感叹词。
   3、在句子中找一找,圈注出来。
   4、带感情读,体会感叹句的语气和感情跟一般的陈述句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的第2句表示称赞的感情。
     第二组的第2句表示喜爱的感情。
     第三组的第2句表示自豪的感情。
   5、学写几个感叹句,有感情的读给同学听。
   6、小结:感叹句贵在“有感而发”,切忌随便就发。
  六、完成《作业本》中的作业。

                第2课时
  一、第6题。
   1、读句子。
   2、把句子分成两句话说,懂得两者的条件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条件。
   3、仔细比较两个句子,哪一名的条件是唯一的,也就是说“达到后面的结果只要这一个条件就可以了”。(只要……就……)
   4、这是这两个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词的主要区别,同学们要牢记这一点,这样我们才能把话说准确。
   5、用这两个关联词造句,留心区分不同。
  二、第7题。
   1、复习运用“提出问题,连接答案,概括段意”的方法。
   2、读短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3、提出问题(“我”到什么地方去旅游,留下什么印象?外宾对农民的西瓜感到怎么样?人群里为什么会响起掌声?掌声赞扬什么?
   4、概括段意。
     第一段:“我”到北京旅游,到八达岭见到的一件事,留理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农民卖的瓜外宾感到很满意。
     第三段:农民卖瓜买卖公平,受到周围群众的掌声赞扬。
  三、完成《作业本》中的作业。

  
阅读(5)
Top